消費的「漏鬥式決策」過程

2020-12-11 袁小瓊談策劃

我們的心裡並沒有一個叫「價值計算器」的東西,告訴我們某種物品真正的價值幾何。所以,我們做購物決策的方法就是把幾個類似的產品放在一起對比,選擇有相對優勢的那一個。

消費者做對比通常有幾個重要的維度,包括知名度、價格、便利性、服務體驗、功能的獨特性、情感/好感等。消費者在腦子裡面對以上六項有步驟有次序地進行篩選,這個篩選的過程就像一個漏鬥的工作過程,對每個環節進行層層把關,直到選出一個消費者「感覺」滿意的產品。   

漏鬥式決策過程

第一層:知名度、實力感。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購買產品需要有基礎的保障,而這種保障的來源,就是知名度和實力感,通過廣告、通過活動、通過公關,對該品牌有所知曉,並感覺有保障,這構成了一個基本的門檻。

第二層:價格。

可以肯定地說:任何購買決策,都是在一定價格區間內的對比。在自己承受、或預期的價格區間內,篩選出備選品牌,不管是高端人群、還是藍領人群,無一例外!當然,低價是一把雙刃劍。

第三層:便利性。

價格有巨大的魔力,雙11便是例證。然而突破了價格的限制,便利性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決策影響因素,這個影響常常超出了體驗、功能的獨特性等。

第四層:服務、體驗。

在相同的價格區間以及相差無幾的便利性之下,消費者很容易受到服務、體驗的影響,尤其是現場氣氛,容易帶來衝動消費和計劃外消費。體驗的好壞也是覺得消費者會否重複購買的關鍵。

第五層:功能的獨特性。

都是知名品牌,都在一定價格區間內,服務和體驗也不相上下,此時的消費者會把目光落到產品的差異化上來。這個階段的消費者已經不簡單滿足於「可以」,而是「更好」、「更特別」、「更有意思」。

第六層:情感。

當行業處於高度競爭的階段,產品價格、渠道、特色都呈現高度的同質化。此時,情感是突破之道,誰讓消費者覺得更親近、更有共鳴,誰就能取得消費者的青睞。找到消費者的恐懼點和渴望點,品牌溝通就會十分順暢。   

紮實基礎 + 局部優勢

1、做實基礎工作:品牌的塑造過程、品牌的傳播過程,都應當循序漸進地圍繞漏鬥式決策的「六項精進」展開。這是品牌與消費者良好溝通的基本功,是消費者認識、認知和認同品牌的必要過程。

2、創建局部優勢:國美、格蘭仕、沃爾瑪等品牌把「價格」的認知做到了極致,這也讓他們在「價格」層面的對比處於絕對優勢;王老吉、九龍齋、南孚電池等則是在功能上做足了文章,這使得他們可以依靠「功能的獨特性」從而迴避了價格的激烈競爭。

所謂「以正合,以奇勝」。林友清認為,品牌工作同樣要求我們在腳踏實地做好「基礎工作」的同時,積極尋找競爭的「突破口」。突破口,其實就隱藏在漏鬥式決策的這「六項精進」之中。

相關焦點

  • 轉化分析新漏鬥模型:用戶決策過程漏鬥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付費轉化的場景下,我們經常會採用漏鬥圖來分析問題,但是這種漏鬥圖分析只能告訴我們業務現狀,沒有告訴我們具體的原因,我們不能根據漏鬥圖的數據找出迭代方向。一種新的漏鬥:用戶決策過程漏鬥1. 構建決策過程用戶到底想要做什麼?
  • 消費行為: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上篇)
    (1)消費者購買決策的目的性。消費者進行決策,就是要促進一個或若干個消費目標的實現,這本身就帶有目的性。在決策過程中,要圍繞目標進行籌劃、選擇、安排,就是實現活動的目的性。(2)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過程性。
  • 銷售漏鬥。你好!生命周期營銷
    換而言之,要想讓消費者/客戶完成購買,銷售需要引導消費者/客戶從銷售漏鬥最初的認知(Awareness)階段,過渡到興趣(Interest)階段,再跨越到渴望/決策(Desire/Decision)階段,最終進入購買(Action)階段。   為何銷售漏鬥不再適用?
  • 如何應用漏鬥模型輔助數據診斷與決策?
    漏鬥模型基本上是做所有分析時都或多或少會用到的工具,本文結合一些簡化的虛擬案例,來跟大家說說如何利用漏鬥模型輔助數據診斷與決策?當然,這是一個很簡化的虛擬案例,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中看出他們是如何應用數據發現和診斷問題的,在這裡面用到的很重要的一個工具就是「漏鬥模型」。漏鬥模型及常用應用模型所以,什麼是漏鬥模型?漏鬥模型,aka漏鬥分析、轉化率分析,基本上是做所有分析時都或多或少會用到的工具。
  • 如何用「漏鬥式」與「魚骨式」做行業研究?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對行業研究的一些看法,內容包括「漏鬥式」、面對新興模式的局限、「魚骨式」、和對數據源的對比與評價。歡迎感興趣的童鞋閱讀。正經來講,即使沒有行研技術,但是具備行研思維,也能有助於我們跳出自己崗位的局限,從宏觀、市場、公司等更廣闊的視角來思考和決策。還有,個人擇業選擇或者想創業時,做好行業研究也能有效地減少信息差,減少犯錯的概率。當然不同身份的人對行業的關注點和角度也不一樣:券商、金融行業從業者,可能更關注周期、波動、價值位等。
  • Excel製作漏鬥圖,過程轉化率監控一目了然
    今天分享的技巧是,用Excel製作一個漏鬥圖,漏鬥圖很明顯的作用,就是每一層級的監控,例如現在公司統計了從展現到成交所有的人數情況如下表從這個表格也看不出哪一步轉化的效果怎麼樣,也沒法製作相應的政策去改善它,如果我們製作的效果是下面這樣,明顯就不一樣了
  • 營銷領域中的4把尺子之——銷售漏鬥
    2C高單價商品/服務的行業有:汽車、房產、教育、醫美、裝修等行業,特點是商品/服務單價高、決策周期長、側重線下,需要專業的銷售團隊來促單成交。銷售漏鬥是迄今為止最強大的銷售管理工具,它包括了從接洽客戶、談判到成單,覆蓋LTC全過程。銷售漏鬥在2B、2C高單價產品或服務中有廣泛應用,目的是管理監控銷售業務、銷售人員跟進安排、目標差踞分析、達成預測、投產預測、營銷聯動、費用預算、複製銷冠打法等。2B業務中有線索+商機,2C高單價商品中只有線索,但無論2B或2C,都要考慮營銷(線索)與銷售(商機或線索)的關係。
  • 2020年中國95後媽媽群體消費決策及育兒理念分析
    ,非95後媽媽食品消費參與度高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95後媽媽在家庭消費決策中整體參與度要高於非95後媽媽。其中在教育、健康、旅遊、家電等領域,95後媽媽消費決策參與度提升明顯。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生活水平以及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是95後媽媽決策參與度較高的主要原因。
  • 別讓"孩子還小"毀了孩子,育兒過程中,請遵循"漏鬥法則"
    父母們別再讓別讓"孩子還小"毀了孩子,育兒過程中,請遵循"漏鬥法則"。01、孩子弄壞姑姑的鋼琴,奶奶表示:孩子還小,什麼也不懂今天是樂樂的姑姑的生日,樂樂的姑姑大擺宴席,邀請樂樂一家人去參加生日宴會。
  • 馬爾科夫決策過程
    有意思的是,在數學學院一門運籌學的課程中,老師將動態規劃作為馬爾科夫決策過程(Markov Decision Process, MDP)的引子,為我們介紹了有限時間步的離散狀態的馬爾科夫決策過程。後來我在與其他同學的討論中,發現馬爾科夫決策過程也是強化學習的一個基本模型。強化學習中的MDP基於一組交互對象,即智能體和環境進行構建,具有狀態、動作、策略和獎勵等要素。
  • 一文看懂什麼是分液漏鬥、滴液漏鬥、常壓漏鬥、恆壓漏鬥……
    可是試題答案中分液漏鬥、滴液漏鬥、球形分液漏鬥、梨形分液漏鬥、恆壓分液漏鬥、恆壓滴液漏鬥……,結構相似名稱確是五花八門,把學生都搞迷糊了,甚至部分老師也是有點模糊。今天我們就來試著從構造和用途角度來區分一下它們。分液漏鬥(或滴液漏鬥)的組成部分有:上端磨砂玻璃塞,中間為一定形狀容器,下端有兩通活塞(活塞芯分玻璃材料與聚四氟乙烯材料兩種,後者耐酸鹼,不易粘連)及漏鬥管柄。
  • ...尤其是消費行為發生前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中文網際網路...
    Facebook的廣告產品總監Gokul Rajaram認為我們的生活中購買決策無不處在,他介紹,Facebook的廣告目標,並不是將消費信息植入社交話題的討論中,而是要放大話題中已經有了的消費信息
  • 我的世界命令方塊:漏鬥過濾式交換商店教程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大神勿噴圖片中漏鬥的擺放顯示不完整,請大家樓下圖片自行腦補。我這裡的坐標是103 69 45,敲的時候把103 69 45換成你們測的坐標就行了這個商店就算是完成了(那個步驟沒法告訴我,圖庫太亂)現在我們在最上層漏鬥丟入圓石。就獲得鐵錠了。因為貨幣數量較多所以會有延遲(漏鬥漏物品需要時間)屬正常現象。
  • 化學儀器之漏鬥
    基本信息:分液漏鬥是一種玻璃實驗儀器,特別是涉及一種做化學實驗用的分液漏鬥。包括鬥體,蓋在鬥體上口的鬥蓋。鬥體的下口安裝一三通結構的活塞,活塞的兩通分別與兩下管連接。使用實用,可使實驗操作過程利於控制,減少勞動強度,當需要分離的液體量大時,只需搬動活塞的三通便可將鬥體內的兩種液體同時流至下管,無需更換容器便可一次完成。
  • 產品運營分析的萬金油——漏鬥模型
    另外衍生出「路徑分析方法」,包括:關鍵路徑、擴散路徑、收斂路徑、端點路徑,每一條路徑,都是一個漏鬥。今天我們說簡單一點的,單一路徑的分析,也就是簡單的漏鬥模型。電子商務的漏鬥模型案例舉一個電商的實例,一般的用戶購物路徑為:
  • 使用漏鬥營銷理論解讀SEM的嚴密性
    對SEM的愛,從漏鬥營銷說起!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漏鬥營銷?銷售漏鬥是科學反映機會狀態以及銷售效率的一個重要的銷售管理模型。通過對銷售管線要素的定義(如:階段劃分、階段升遷標誌,階段升遷率、平均階段耗時、階段任務等),形成銷售管線管理模型。
  • 巴黎歐萊雅總經理:消費觸達思路已從漏鬥形轉向網狀|金字招牌
    過去5年間,移動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顛覆了中國美妝市場,品牌和消費者的溝通方式變得複雜多元線上線下的消費場景和體驗越來越融合,同時技術不斷推動消費者個性化、精細化的消費需求增長,這構成了對品牌的巨大挑戰和機遇。隨著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隔閡被移動網際網路打破,那些無法快速洞察消費者需求、無法大膽創新跟上時代潮流的品牌很可能會被淘汰。
  • 善用銷售漏鬥,明確銷售階段與關鍵環節
    銷售行為的建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一步都會有相應的步驟。結合作者提到的銷售漏鬥,我們要明確銷售應該有幾個階段,以及每一個環節中的要點分別是什麼。上篇文章講到了《什麼是客戶生命周期》,如果說客戶生命周期是用來追蹤用戶在每個階段的產品體驗,那麼銷售漏鬥則是監控整個銷售過程。
  • 作為行政過程的行政決策及其範圍界定
    因此,行政決策逐漸走入了行政法學的研究範圍。從詞性上來看,行政決策可分為靜態的行政決策和動態的行政決策。靜態的行政決策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執行憲法、法律,發揮行政管理職能作出的處理國家公共事務的決定。」(楊海坤、李兵,2006)動態的行政決策則將其定性為行政行為或者行為過程,是指行政機關在職權範圍內為實現行政管理目標,制定方案,選擇方案,以及在執行過程中調整方案的行政行為。
  • 圖說meta十三:漏鬥圖簡介
    發表性偏倚可使Meta 分析過分誇大治療效應量或危險因素的關聯強度, 導致臨床個體治療與衛生決策的失誤。常見的發表偏倚表現在: 1 ) 陽性結果的研究比陰性結果的研究容易發表, 而且有較多機會發表在高影響因子的期刊上, 因而會有更高的引用率; 2 )有基金資助的研究常常有較高的發表率, 受國家級基金資助的研究的發表率最高, 且其研究結果常常是陽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