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分析新漏鬥模型:用戶決策過程漏鬥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2020-12-11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付費轉化的場景下,我們經常會採用漏鬥圖來分析問題,但是這種漏鬥圖分析只能告訴我們業務現狀,沒有告訴我們具體的原因,我們不能根據漏鬥圖的數據找出迭代方向。

一種新的漏鬥:用戶決策過程漏鬥

1. 構建決策過程

用戶到底想要做什麼?購買過程是一般來說是非常固定的。

一般要經過以下階段:引起注意→產生興趣→收集信息→評估價值→購買決策→購買後行為

2. 確定模型指標

有了模型,就可以知道要收集哪些信息。

引起注意:比如廣告曝光的用戶可以認為是「引起注意」這個步驟的覆蓋用戶數。

產生興趣:廣告的點擊可以認為是「產生興趣」的用戶數。

收集信息階段:這個階段比較複雜,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將「閱讀到頁面底部的用戶數」、「翻看產品圖冊的用戶數」等作為這一步的用戶數。如果是早期實驗,為了收集數據,要故意設計一些按鈕。比如可以把一些關鍵信息隱藏,點擊「展開」再看到完整信息。那樣就可以確定哪些信息用戶更喜歡查看。

評估價值階段:可以將完成了「收集信息」階段的用戶認為是進入評估價值的階段,或是乾脆直接將價格信息與其他評估相關的信息放到單獨一個頁面,以進入該頁面的用戶數為準。

對於一些非標類的產品,我建議是將價格信息放到後面,因為價格是評估價值的重要內容。如果太早公布價格,我們沒法確定究竟是「收集信息」階段出現了問題,還是價格太早公布導致用戶很早就進行了「評估價值」。

我曾經做過試驗:

原頁面:產品介紹頁(帶價格)→購買頁→支付頁改為:產品介紹頁(無價格)→購買頁(帶價格)→支付頁改版後,進入購買頁的比例提高了,而購買頁到支付頁轉化下降,整體轉化率幾乎不變。

雖然這個改動對於當時的業務來說沒有影響,但是由於沒有了價格因素的幹擾,極大方便了我對於產品介紹頁改版的效果評估。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價格會越來越透明,以價格為賣點不可避免,不過上述的這一點作為前期的試驗來說還是比較有效的。

購買決策:點擊購買的用戶認為是完成了購買決策的用戶。

上述指標可以確定這個步驟有多少用戶數,我們還需要一些輔助的指標,比如:該步驟的用戶平均停留時長,按鈕平均點擊次數等。

3. 決策流程漏鬥

根據用戶決策流程製作漏鬥圖,從上一步的指標中制定出用戶決策漏鬥。比如上一步中,進入評估階段的用戶數/進入收集信息階段的用戶數,就可以用來判斷收集信息這一步的優劣。

與傳統漏鬥圖的對比:

傳統漏鬥圖:曝光→產品落地頁→購買頁→點擊購買→支付成功

決策過程漏鬥:引起注意→產生興趣→收集信息→評估價值→購買決策→購買後行為

新的漏鬥可以直接找出問題根源,指導改版方向。比如:用戶在「收集信息→評估價值」之間的轉化率較低,而這個階段的人均停留時長比較短,而且收集信息頁面內的各賣點點擊率都比較高,那麼基本可以認為用戶草草地看過頁面,但是沒有打動他的賣點。

這樣一來,改版的方向就要比傳統漏鬥清晰許多。

兩種漏鬥的區別

1. 如果本身流程設置不合理,則傳統漏鬥圖無意義。

因為漏鬥圖是按照我們頁面設置的步驟建立的,如果我們的頁面流程本身設置得不合理,那麼分析的基礎就錯了。

案例:某基金銷售APP的一個購買轉化。

原本的一個購買流程是:

進入近期熱門板塊→熱門板塊信息→購買熱門板塊→該板塊基金列表→基金信息→購買基金→基金購買頁→購買成功。

隨後我分析認為:在購買熱門板塊階段,用戶已經完成一次對於熱門板塊的購買決策流程,當時已經處在了購買決策階段。而現有流程又重新讓用戶進入挑選具體基金的過程,又重新進入了一次收集信息的階段。

於是,我建議修改如下:

修改後流程:進入熱門板塊,熱門板塊信息,購買熱門板塊,基金購買頁,購買成功。修改後:整體的銷售轉化率提升了240%。

2. 傳統漏鬥告訴我們用戶的行為,不明確用戶的需求。

即使流程是正確的,但是傳統漏鬥圖依然只能看出業務現狀。我們在找出問題後還需要繼續分析問題根源與對策,而用戶決策流程漏鬥可以直接看出問題點以及用戶需求,可以快速找出解決的方向。

我們分析一個問題時,一般有這樣幾個層級:

用戶的行為用戶的需求我們的目標一般一層一層遞進,通過行為推測用戶需求,通過需求找出我們的目標。

傳統漏鬥圖只能表現用戶的行為,而決策流程漏鬥可以反應用戶的需求,這使得我們能更快地找出:我們需要做什麼?

傳統漏鬥圖是站在公司視角看問題的方法。很自然會導致脫離用戶的改進方案。比如:用戶從產品頁進入購買頁的比例不高,我們根據這一信息可能會提示各種刺激性信息;比如「限時2小時」「限前1000名用戶」等等。

這會讓進入購買頁的用戶數提高,但這些用戶在付款環節還是會流失。(這裡並不是說這類措施沒有效果,而是在用戶的基本流程都沒有滿足的情況下,這類舉措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但如果用用戶決策流程漏鬥,我們就會清楚地看出是因為用戶收集信息的階段有問題,可能是我們的賣點選擇不對,或者表述太複雜等等,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調整產品頁面的信息或者展現方式。並且漏鬥圖還容易落入KPI的陷阱,帶來的結果就是強拉硬拽,整體變現不會有大的變化。

3. 原漏鬥容易脫離用戶思維。

對於用戶來說,一次購買過程中無外乎收集信息、評估價值等階段,傳統漏鬥圖中的產品頁,購買頁等只是這些用戶需求的具體表現形式。如果用傳統漏鬥圖,我們容易產生僵化思維,在原有的購買流程上修修補補。

比如:

產品頁上的購買按鈕一定要跳轉購買頁嗎?對於用戶來說,此時用戶已經做出了購買決定,至於進入的是單獨的購買頁面還是其他的形式他其實並不關心。由於跳轉頁面一般都會有1-2秒的延遲,因此如果點擊購買後直接彈出浮窗進行選擇是否效果會更好?從用戶視角出發,可以有更多的改版思路,而不僅僅是小修小補。

4. 新漏鬥有助於培養數據思維

我們在做業務分析時,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我應該收集哪些數據」?

數據分析不是在業務上線之後才開始的,在頁面設計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開始了數據分析。

如果頁面設計上不利於數據的收集,那麼後面的數據分析也就很難深入。

如果我們建立新的漏鬥模型,考慮好每一步的指標體系,那麼很容易就知道收集哪些數據。有些原先設計的頁面不太容易區分具體的步驟,那麼我們就設計成適合數據收集的方式。比如原頁面上信息太多,沒法分清用戶究竟處在哪一步中,那麼可以把評估類信息放到第二屏,或者做成跳轉。

本文由 @三元方差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產品運營分析的萬金油——漏鬥模型
    另外衍生出「路徑分析方法」,包括:關鍵路徑、擴散路徑、收斂路徑、端點路徑,每一條路徑,都是一個漏鬥。今天我們說簡單一點的,單一路徑的分析,也就是簡單的漏鬥模型。電子商務的漏鬥模型案例舉一個電商的實例,一般的用戶購物路徑為:
  • 如何應用漏鬥模型輔助數據診斷與決策?
    漏鬥模型基本上是做所有分析時都或多或少會用到的工具,本文結合一些簡化的虛擬案例,來跟大家說說如何利用漏鬥模型輔助數據診斷與決策?當然,這是一個很簡化的虛擬案例,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中看出他們是如何應用數據發現和診斷問題的,在這裡面用到的很重要的一個工具就是「漏鬥模型」。漏鬥模型及常用應用模型所以,什麼是漏鬥模型?漏鬥模型,aka漏鬥分析、轉化率分析,基本上是做所有分析時都或多或少會用到的工具。
  • 如何利用漏鬥地圖,讓轉化分析更精準
    提到轉化率,就一定要說產品和運營日常都會使用的漏鬥模型,用於分析各個步驟的轉化情況,但是,我們通常所做的漏鬥模型會相對簡單,只是起到分析最後結果的作用。實際上,當我們建立起精細的漏鬥地圖時,它能幫助我們清晰的了解產品的每個細節並使我們在進行產品優化時,做到有的放矢。
  • 產品運營 | 漏鬥模型是什麼鬼?
    漏鬥模型是什麼鬼?世界上的任何東西,發生相互之間的傳遞、轉化時,一定會導致損耗,換句話說,你投入的資源不可能完全轉化為你想要的東西。在產品設計中,也是一樣,再牛X的產品也不可能達到100%的轉化率(利潤率可以達到或超過100%,但是轉化率不行,這個需要強調)。
  • 什麼是數據分析的漏鬥模型?
    本文主要談談漏鬥模型的本質、漏鬥模型案例分析以及如何繪製漏鬥模型。漏鬥模型關於漏鬥模型,我認為本質是分解和量化。為什麼這麼說,這裡以營銷漏鬥模型舉慄。百科給出的解釋:營銷漏鬥模型指的是營銷過程中,將非潛在客戶逐步變為客戶的轉化量化模型。營銷漏鬥模型的價值在於量化了營銷過程各個環節的效率,幫助找到薄弱環節。
  • 6種轉化率分析模型,提高產品轉化率、用戶體驗
    通過 用戶決策模型、行為動機模型、北極星指標 可以幫助我們在追求提升轉化率的過程「明道」。(1)用戶轉化模型AARRR轉化漏鬥和市場營銷學中的消費決策模型保持高度一致:獲客與用戶需求對應,了解用戶如何找到我們; 激活與用戶收集信息的過程對應,這個過程中用戶完成首次激活; 留存與評價方案對應,對於好的體驗,用戶會留下來; 收入和決定購買對應,當用戶完成購買,平臺也獲得了收入; 用戶購買完成後有持續良好的體驗,則會導致產品的再傳播
  • 產品經理如何做用戶行為分析
    在這個每個網際網路人都在談論數據,每個產品經理都在談論數據分析的時代,用戶行為分析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凸顯出來,那麼產品經理如何做用戶行為分析呢?接下來將為大家進行分享。做用戶行為分析應該把重心放在最有價值的分析和決策兩個層面。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分析以及應用上,而不是數據採集上。
  • 詳解漏鬥模型及如何通過行為設計提升轉化率
    漏鬥模型,是一種數據分析方式,是一個線性流程,更是一種普遍適用的方法論,或者說是一種思維方式。漏鬥模型可以對流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拆解和量化,幫助我們有效找到問題環節、進行優化。因此,除了廣告營銷之外,漏鬥模型還被廣泛應用於CRM系統、SEO優化、用戶留存轉化、流量監控等產品營銷或者運營的各個方面。
  • 消費的「漏鬥式決策」過程
    所以,我們做購物決策的方法就是把幾個類似的產品放在一起對比,選擇有相對優勢的那一個。消費者做對比通常有幾個重要的維度,包括知名度、價格、便利性、服務體驗、功能的獨特性、情感/好感等。消費者在腦子裡面對以上六項有步驟有次序地進行篩選,這個篩選的過程就像一個漏鬥的工作過程,對每個環節進行層層把關,直到選出一個消費者「感覺」滿意的產品。
  • 產品經理必會的10種數據分析方法
    本文將為產品經理介紹數據分析的基本思路,並基於此,衍生出 2 個常見方法和 7 個應用手段,希望在數據分析的實際應用中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一、數據分析的基本思路數據分析應該以業務場景為起始思考點,以業務決策作為終點。基本思路為 5 步,首先要挖掘業務含義、制定分析計劃、從分析計劃中拆分出需要的數據、再根據數據分析的手段提煉業務洞察,最終產出商業決策。
  • AARRR流量漏鬥模型|喜馬拉雅FM分析報告
    本文利用AARRR流量漏鬥模型,對喜馬拉雅FM用戶獲取、留存、獲取收入、自傳播的產品,以及其一系列運營動作進行了詳盡地分析,最終給出進一步優化的建議。三、AARRR模型梳理在進行AARRR模型分析之前,先進行產品、運營和營銷動作三者之間的區分。根據《運營之光》一書的定義,運營負責創造短期用戶價值,並協助產品完善長期價值,主要包括用戶轉化、使用和付費等。產品負責界定和提供長期用戶價值。
  • 手遊產品最常用的5種玩家行為數據分析模型全解析
    以新用戶獲取到消費轉化舉例來說,可以解決如下問題: (1)新用戶登錄後的次日,登錄活躍的人數和佔比情況。 (2)新用戶登錄後的7日內,消費轉化,且消費金額達到200元的人數和佔比情況。 (3)上海新用戶登錄後的1個月內,實現消費轉化的人數和比例每日趨勢變化。
  • 微信讀書「每日一答」功能拆解:如何設計用戶增長漏鬥?
    本文對於微信讀書「每日一答」功能進行了拆解和細化,分析了微信讀書是如何通過優化漏鬥模型,提高用戶增長。微信讀書是微信團隊推出的社交讀書APP,因其繼承了微信良好的用戶體驗,廣受用戶好評,短短時間微信讀書就利用多種手段達成快速增長,其中一塊重要板塊就是遊戲化板塊【每日一答】,每日一答是典型的按照用戶增長漏鬥模型設計的產品,本文將通過拆解【每日一答】板塊以了解這一系統的流程組成,並從此發掘其背後的增長邏輯。
  • 跟營銷漏鬥說byebye,HubSpot提出flywheel飛輪模型和落地路徑
    欣賞一下他們家漂亮的營收增長曲線:這次關於HubSpot,大概會有三篇文章:第一篇介紹flywheel模型和落地路徑第二篇案例分析上第三篇案例分析下為什麼BrianHalligan要放棄營銷漏鬥,採用飛輪模型
  • 漏鬥模型怎麼畫?5步快速創建模型圖文教程
    漏鬥模型在營銷上的解釋是:在營銷的過程當中,通過做漏鬥模型分析,將潛在或非潛在客戶轉變為客戶。漏鬥模型分析則是通過量化營銷業務的各個環節,找到營銷業務過程中的存在的問題以及產生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具體的分析步驟可以分為三步:首先是確定營銷環節的具體流程,其次是收集並統計每個步驟的人數,最後製作漏鬥模型進行分析展示。
  • 營銷領域中的4把尺子之——銷售漏鬥
    銷售漏鬥是迄今為止最強大的銷售管理工具,它包括了從接洽客戶、談判到成單,覆蓋LTC全過程。銷售漏鬥在2B、2C高單價產品或服務中有廣泛應用,目的是管理監控銷售業務、銷售人員跟進安排、目標差踞分析、達成預測、投產預測、營銷聯動、費用預算、複製銷冠打法等。2B業務中有線索+商機,2C高單價商品中只有線索,但無論2B或2C,都要考慮營銷(線索)與銷售(商機或線索)的關係。
  • 產品經理不知道這些分析模型怎麼行?
    這裡面只會告訴你模型的名稱,自己拿下去,好好結合場景,項目,提提自己的點。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區 作者@ 許洵 (微信公眾號:pmxuxun,微博、簡書 ID:許洵的暱稱)原創發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銷售漏鬥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銷售漏鬥是科學反映機會狀態以及銷售效率的一個重要的銷售管理模型。同時它也叫做銷售管道(sale pipeline),適合銷售流程比較規範、周期比較長、參與人數比較多的複雜銷售過程的管理。1m築造在設計工程行業,從獲取商機到商機轉化完成,這中間要經過多個部門的協同配合才能完成,如果沒有銷售漏鬥的幫助,商機的留存和轉化堪憂。
  • 漏鬥圖怎麼畫?快速製作漏鬥圖的圖表工具
    漏鬥圖是一種形如漏鬥狀的明晰展示事件和項目環節的圖形。漏鬥圖由橫行或豎形條狀形狀一層層拼接而成 ,分別組成按一定順序排列的階段層級。每一層都用於表示不同的階段,從而呈現出這些階段之間的某項要素/指標遞減的趨勢。也有許多的漏洞圖呈倒立正三角形、喇叭形。
  • 你會靈活使用漏鬥模型麼?——TY聊思維1
    哈哈(好隨意啊:))什麼是漏鬥模型?顧名思義,就是長得像漏鬥一樣的模型(一句廢話)正經話:漏鬥模型就是以漏鬥的形狀和功能進行抽象,然後用於對規律的表達。漏鬥模型可以用來描述過程,輔助你更好的實現目標。Elmo Lewis (美國知名廣告人)在1898年提出的,叫做消費者購買漏鬥(the purchase funnel),也叫消費者漏鬥(customer funnel)、營銷漏鬥(sales/marketing funnel)等,是一種品牌廣告的營銷策略,準確的概括出了顧客關於產品或者服務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