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小學高年級組獲獎名單出爐,為期兩天的晉江市第三屆幼兒園閩南童謠、中小學生閩南語講故事比賽決賽正式落下帷幕。4個組別、192組選手輪番登臺,用閩南語講述動聽故事,帶來了一場與眾不同的視聽盛宴。
「晉江中小學生用閩南語講述節糧故事,為光碟行動代言,助力晉江創建文明城市,值得點讚。」晉江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悉,晉江市第三屆幼兒園閩南童謠、中小學生閩南語講故事比賽是由晉江市教育局、晉江市婦女聯合會、晉江經濟報社主辦,來旺良品堂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承辦,晉江市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中心、世界晉江青年聯誼會—說咱閩南話APP聯合協辦。
「大熱」 投稿數量再創新高
閩南語講故事比賽已成功舉辦了兩屆,但是大家的熱情依舊高漲,第三屆比賽一啟動,立馬就投入創作中。比賽的火爆程度通過一個數據便可窺探一二,晉江市第三屆幼兒園閩南童謠、中小學生閩南語講故事比賽初選共收到1149份作品,再創新高。其中不乏連續參加過兩屆或者三屆的選手。
決賽當天,小學高年級組37號選手、身穿紅色唐裝的吳楷翔一登臺開口講古,臺下的觀眾就被深深吸引了,也有不少家長一下子就「認出」了他。原來,這已經是吳楷翔第二次登上晉江市中小學生閩南語講故事比賽的舞臺,是名副其實的「資深選手」了。上一屆比賽中,當時還在讀三年級的吳楷翔初生牛犢不怕虎,表現搶眼,一舉奪得了小學低年級組一等獎。此次再登閩南語講故事比賽舞臺,已經是高年級的他,無論是颱風、講古的內容、節奏、發音等,均又上了一個臺階,成功將小學高年級組一等獎收入囊中,實現了小學組別的「大滿貫」。
「孩子很喜歡講古,有這樣一個舞臺可以展示,既是檢驗學習成果,更重要的是讓他收穫了信心,激發了孩子繼續學習閩南語的興趣。推廣家鄉母語,我們一直在路上。」吳楷翔爸爸為孩子點讚。
「每一次參加,我都能從評委、其他選手身上學到很多,滿載而歸。」就讀靈水中心小學的王昕煜也是閩南講古的「忠實粉絲」,接連參加了兩屆比賽,從上屆的二等獎,到這一屆的一等獎,王昕煜在這個舞臺成長了。比賽時,王昕煜都會坐在臺下,欣賞其他選手的表演,並不時與媽媽輕聲討論著。「這個舞臺這麼好,我們也是鼓勵孩子繼續參加,在比賽中積累經驗,宣傳家鄉文化。」王媽媽笑著表示,今後他們也會鼓勵孩子堅持學習閩南語。
選手們的高漲熱情為本次比賽添色不少,值得一提的是,在數量不斷攀升的基礎上,來稿質量也在不斷提升。評委們紛紛表示,選手們對閩南講古理解更加透徹了,一改最開始的「裝」「容」過度,而是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講故事上面。除此之外,在閩南語發音、節奏等方面,選手們明顯都有經過細細打磨,決賽精彩紛呈。
「接地氣」 身邊人都是節糧小能手
本屆比賽的主題是「珍惜糧食 從我做起」。那麼,講什麼內容,才能更受評委青睞,吸引大家的注意呢?為了這,大伙兒可算是絞盡了腦汁。
你瞧,有的選手趕緊「考古」去,找到了《朱元璋首創四菜一湯》的故事;有的選手則由一則疫情期間曾看到的感人新聞報導,聯想到糧食的來之不易;還有的選手則從身邊人身邊事入手,可能是長輩的一句教誨,可能是一次體驗……
「講古的文本內容就需要多一些不同,這樣才能多一分精彩。同一個主題,如果你的思維打開了,那麼你講的故事可能就更受大家的喜愛。」比賽後,評委在點評時,特別提到了這一點。其中,評委們紛紛表示,今年的比賽4個組別都各有千秋。令人欣喜的是,很多選手在選材上更能夠以小見大,從身邊人身邊事入手,頗為「接地氣」,聽起來尤為親切。
就讀晉江市第二實驗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丁懿宸家住陳埭。讀幼兒園的時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爺爺帶他去買了肉包吃。年幼的自己吃了兩口不想吃了,直接甩手就扔掉。平常特別疼愛自己的爺爺一下子就發火了,當面教訓起了丁懿宸。爺爺語重心長地給孫子講了農民伯伯的辛苦與不易,講了這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溫飽成問題,我們不應該這樣浪費。「這件事我一直記到現在,也時刻告訴自己,要好好珍惜糧食,不能浪費。」丁懿宸說,當初一看到這個比賽主題時,腦海中就浮現出了爺爺的教誨。酷愛講閩南語的他,立馬投入創作,將故事「搬」上舞臺,講給大家聽。比賽中,丁懿宸穩健的台風、標準的發音,以及「接地氣」的故事,贏得了滿堂彩,成功獲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
兩日的決賽中,還湧現出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閩南文化故事,選手逐一登臺,用動聽的閩南語娓娓道來,臺下陪同前來的家長、老師紛紛表示受益良多。
「這就是我們參與本次活動的初心,不僅讓更多人聽到這動聽的鄉音,也希望藉此宣傳一下珍惜糧食,助力晉江文明城市創建。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都收穫滿滿。」家長曾女士告訴記者,孩子在參賽過程中,也是在學習與成長。
暖心 「你們盡情展示 幕後工作交給我們」
決賽那兩天,晉江寒潮來襲,天氣寒冷,但對於參加本次比賽的選手及家長、老師來說,卻充滿了溫暖。
4個組別的決賽分兩天進行。當選手到達比賽場地——來旺良品堂古早味傳承基地時,迎接他們的是一張張燦爛的笑臉。籤到入口處,幾名身穿紅色馬甲的志願者已準備就緒,他們有的手持電子測溫計為進入賽場的每個選手測量體溫,有的負責籤到,有的給選手抽籤,還有的耐心引導選手前往決賽舞臺。
與此同時,在候賽區,也有幾名志願者正忙著進行話筒調試、選手上下臺引導路線規劃等準備工作。記者了解到,這一抹「閩南紅」是由龍湖棲梧小學的黨員志願者和「心飛揚」志願者組成的。兩天時間裡,這些黨員教師遍布賽場的各個角落,做實做細每一項工作,把好疫情防控關,是比賽能夠圓滿舉行的幕後大功臣。
作為協辦單位,來旺良品堂古早味傳承基地也拿出了最大誠意。你瞧,他們為選手搭建了一個漂亮而又閩南味十足的舞臺,幫助選手很快進入狀態。考慮到選手換服裝、化妝等需要,他們還特別設置了化妝間、休息區,並準備了茶水供大家飲用,溫暖人心。決賽期間,來旺良品堂古早味傳承基地的工作人員也是集體出動,全心全力為比賽順利舉行出力。
「來到這裡比賽,收穫很多,可以感受到來自各方的關心與溫暖。每一個細節都能感受到主辦單位的用心及所有幕後工作者的走心。這是一趟既有保障,又充滿溫暖的比賽。」看著上臺領獎的兒子,家長吳先生喜笑顏開。
值得一提的是,考慮到疫情防控,本次比賽開設了釘釘直播,鼓勵市民通過線上直播進行觀看,有力地營造了保護方言、熱愛家鄉的情感氛圍,進一步推動了閩南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同時也避免了人群聚集。
(記者_蔡紅亮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