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會說閩南語嗎 專家:重傳承鼓勵孩子講閩南語

2021-01-09 閩南網

家庭創造語言環境

  「許多孩子不會說閩南語,是因為一些家長擔心如果不從小說普通話,將來便不會說。在這方面其實家長無需擔心。」鄭文偉表示,現在無論電視或者課堂,基本語言都是普通話,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自然而然能夠學會普通話。

  「反而是希望家長能夠在家裡創造本土語言環境,儘量用閩南語交流,讓孩子能夠學好這門語言。」鄭文偉說。

  

多樣的課堂有助於孩子學習閩南語

樣本篇

  2011年,晉江市陳埭鎮溪邊民族小學率先開設了閩南語課程,今年9月,晉江陳埭鎮19所小學一、二年級以及1所幼兒園的學生也開始學習閩南語課程。12月15日上午,記者來到溪邊民族小學,聽孩子們念起了閩南童謠。

現場:四川學生入校5年 會聽會講閩南語

  「鈴……」15日上午,陳埭鎮溪邊民族小學的下課鈴聲響起,幾個小學生跟著葉寶玲老師來到操場邊的長廊,打開《阮學閩南話》,跟著老師念起閩南語童謠。聽他們純正的發音和自信的臉龐,你很難想像,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來自泉州市以外的地方。

  「你好,我是溪邊小學的學生。」四川姑娘顏慈不僅能用閩南語自我介紹,還能和記者簡單聊上幾句。原來,從小學一年級到現在的五年級,她每周都有閩南語課,5年下來,已經學了不少閩南語。她的好朋友李思懿是重慶人,閩南語也說得和她一樣好。「我們上次還一起上臺說閩南童謠呢,我們倆演的是火鼎公婆。」正說著,二人一邊念著童謠,一邊跳了起來。

  「2011年開設閩南語課時,確實遇到不少困難,由於大部分學生是來泉務工人員的子女,最難的就是讓他們保持學閩南語的興趣。」葉老師說,學校共有18位閩南語老師,每周上一節閩南語課。這5年下來,老師們不斷摸索教學經驗,想盡各種方法保持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讓課堂形式更多樣,如讓本地的孩子先用閩南語表演情景劇,再教情景劇裡出現的閩南語。課堂外,則以念童謠、做遊戲等形式,讓孩子們以肢體律動幫助記憶。

初衷:外地孩子融入環境 本地孩子傳承文化

  從2011年開始,溪邊民族小學就面向全校開設了閩南語課程,並且自編教材《遠古的聲音》,2012年又新編《牙牙學語閩南語》上下冊,開啟了學習閩南語課程的先河。每學期末,學生還可報名參加等級考試,成績由一級排到五級,通過的學生可領到《等級證書》。

  談起開設閩南語課程的初衷,溪邊民族小學的老校長鄭瑞標說,2011年溪邊民族小學的外來學生佔了學生總數的90%,這部分外來學生既包括除晉江以外泉州地區的學生,也包括來泉務工人員的孩子。「他們生活在這裡,如果不會說閩南語,或許是一種遺憾。」鄭瑞標說,晉江人在日常生活中習慣說閩南語,為了讓這些孩子能夠融入這裡的環境,便萌生了開設閩南語課程的念頭。

  鄭瑞標發現,不少在晉江長期工作的外省人都會說閩南語,反而是晉江本地的學生很少說,基本都用普通話交流。讓閩南的孩子傳承閩南文化,這也是他希望開設閩南語課程的原因。

推廣:19所小學開課 部門編撰讀本

  今年9月份開始,陳埭鎮的18所公辦學校以及晉江市第五小學、阿梅中心幼兒園也設置了閩南語課程,小學的低年級學生將專門學習閩南語。為此,陳埭鎮教委辦還編撰了讀本《阮學閩南語》。

  這本書籍為彩色印刷的大32開開本,分為「阮愛讀冊」、「阮愛過節」、「阮愛家鄉」、「阮愛自然」等四個單元。每單元的內容為閩南童謠、閩南語故事或者閩南語日常對話等,還配了鄭成功雕像、洛陽橋、東西塔、老君巖等泉州風景以及牛肉羹、元宵圓、牛排、小籠包等泉州傳統小吃的繪畫,讓學生不僅能學習閩南語,還能了解閩南文化。

  陳埭鎮小教支部書記、教委辦副主任肖子富介紹,陳埭鎮教委辦為此還牽頭成立了《閩南語課程鄉土資源開發與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組,並由鎮政府出資,首批刊印了1萬本讀本,在9月份時發放到全鎮低年級學生的手中。

計劃:向高年級延伸豐富教材內容

  「目前學校使用的《阮學閩南語》教材適用於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我們正在編寫面向中年級和高年級學生的教材。」鄭瑞標說,三本教材雖然互相獨立,閩南文化卻貫穿其中,猶如一個「豐」字,也寄託著閩南語教學取得豐收成果的美好願望。

  「全鎮教授閩南語的老師都加入一個微信群裡,大家在群裡探討教學方法,還能通過微信語音功能交流發音。」肖子富說,接下來,教委辦會繼續邀請閩南語方面的專家為老師們開辦講座。未來,還將製作閩南語音頻、視頻,輔助教學。(記者 陳靈 石偉琴 文/圖)

相關焦點

  • 孩子你會說閩南語嗎? 專家呼籲保護閩南語傳承刻不容緩
    孩子,你會說閩南語嗎?核心提示  這學期即將結束,晉江陳埭溪邊民族小學的閩南語水平測試也即將開展。報名的學生如果通過測試,會領到一本《等級證書》,同學們都將它視為榮譽。這已是溪邊小學開展閩南語進課堂的第5個年頭。
  • 臺灣小學設閩南語必修課 泉州孩子會聽不會說或丟母語
    葉彥良說,以前一直以為這門課程只是讓孩子不間斷地接觸母語,保證母語不丟失,後來發現那些老師是真的很用心地在將母語傳承下去。  「有一次孩子回來問我知不知道『蝴蝶』的閩南話怎麼說,我說很簡單啊,就是『喔蝶(尾音閉住嘴巴,音譯)』。沒想到孩子說不對,應該是『咩崖』(音譯)。我才知道,這種叫法是最地道的最原始的閩南語音。」
  • 晉江市第三屆幼兒園閩南童謠、中小學生閩南語講故事比賽圓滿落幕...
    據悉,晉江市第三屆幼兒園閩南童謠、中小學生閩南語講故事比賽是由晉江市教育局、晉江市婦女聯合會、晉江經濟報社主辦,來旺良品堂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承辦,晉江市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中心、世界晉江青年聯誼會—說咱閩南話APP聯合協辦。
  • 閩南語童謠大賽舉辦 傳承閩南文化
    導報訊 (記者 張惠玲 通訊員 餘慶東/文 林木陽/圖)「安媽教你《天烏烏》,安公教你《月光光》,一枝草,一點露,相爭吃無份,相分吃有春。一句一聲入心肝,一聲一句入心肝。為了讓孩子們能進一步深切感受閩南童謠的藝術魅力,弘揚民族精神,近年來,在翔安區政府部門的倡議、支持下,在翔安區,有不少像馬巷中心小學這樣的學校一直致力於引導更多的孩子學習閩南童謠,讓閩南童謠在校園中唱響。不僅如此,閩南語童謠大賽、閩南語童謠專場演出等在翔安區時常舉辦。
  • 「空砍氣」是啥意思 翻譯閩南語難倒新泉州人
    寒假作業本上,有一道題目寫著:「你知道以下閩南話在普通話中是什麼意思嗎?」題目下面的三個詞語分別是:「空砍氣」、「小字」和「無頭神」。「這孩子的家長是來泉務工人員,不懂閩南話,孩子只能求教本地人。可就算是地道的閩南人,也不一定能解釋得很清楚,萬一說錯了,豈不耽誤了孩子?」@日月之約 說。
  • 泉州僅30%父母教過孩子童謠 專家呼籲多接觸閩南語
    為此,前日,我們發起了「閩南童謠你知多少」的調查,向泉州晉光小學、泉州通政中心小學的100名三年級以上的小學生發放了調查問卷。調查數據顯示,85%受訪小學生會念閩南童謠,有九成多的受訪小學生覺得閩南童謠有意思,好聽又易讀,70%的學生將《天黑黑》選作自己最喜愛的童謠。不過僅有19%的學生知道5首以上童謠。
  • 分享閩南語俚語典故 「閩南文化集美論壇」第二期開講
    你知道「話仙」在閩南語中是什麼意思嗎?閩南語中又有哪些有趣的方言?1月3日,由集美區閩南文化研究會、杏東小學協辦的「閩南文化集美論壇」第二期在杏林守望書院開講。「話仙」是閩南語中「聊天」「暢談」的意思。當天的論壇圍繞閩南語這一主題展開,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黃堅定從經典閩南語歌曲《愛拼才會贏》的精神含義講起,闡述了閩南語的來源,分享閩南語的俚語和典故。
  • 網友微博質疑:漳州實小不讓學生在校內說閩南語?
    針對博友的質疑,漳州市實驗小學張副校長表示,校方在各個班級展開調查,發現並不存在這一情況,甚至現今很多孩子講普通話比閩南語講得好,學生都習慣了講普通話,並且學校也開展了各種推廣閩南語的教學工作。【博友】校內不能說閩南語?
  • 晉江陳埭鎮推廣閩南語 首批7000學生學說閩南語
    開學半個多月來,晉江紫峰中心小學一二年級400多名小學生陸續領到了一本「好玩」的書《阮學閩南話》,也多了一門「好玩」的課——閩南語課。  據了解,陳埭鎮各小學開學後已陸續開設閩南語課,該書即為陳埭鎮各小學的閩南語校本讀物,首批印數1萬本,由鎮政府出資印刷,目前已陸續下發到全鎮7000多名小學一二年級學生手中。
  • 用閩南語講故事 為光碟行動代言
    視頻中的他們,落落大方,或搖頭晃腦念起閩南童謠,或用流利的閩南語講述動聽的閩南文化故事,仔細一聽,內容與當下熱門話題——「節約糧食」息息相關。  確定故事內容、取景、拍攝……這一系列動作都是為了參加晉江市第三屆幼兒園閩南童謠、中小學生閩南語講故事比賽。主辦方提醒,初賽將於12月18日截止報名,有興趣參加的同學快快投入創作,提交視頻報名,「秀秀」你的閩南語。
  • 在太空中也可以聽到閩南語!
    1 一脈相承古漢語 「阮厝的話真好聽,汝會曉講閩南語袂?」在閩南人看來,閩南語是世間最美的語言。它是古漢語的「活化石」,是架起海峽兩岸人民心靈相通的橋梁。泉州方言是早期閩南語的代表,著名語言學家、廈門大學教授黃典誠先生曾說「晉唐古語在泉州」。
  • 廈門海滄今秋全區開設閩南語課 被贊「有擔當」
    這些「種子」教師學成之後,還將在各自的學校開展「二級培訓」,面向更多的教師和孩子,教他們「正港」的閩南語。  「我對傳承閩南文化一直很有興趣,趕上這麼好的機會,當然要爭取啦。」蔡穎博說,早在1985年她就曾參與收集閩南諺語、俗語,彙編成《民間三套集成採編》一書;一年多前她開始給4個班的學生上閩南語課,還曾一度在學校食堂「每天中午教老師一句閩南語」。
  • 上屆一等獎獲得者 再戰閩南語講故事比賽
    晉江新聞網12月15日訊  上周末,備受關注的「晉江市第三屆幼兒園閩南童謠、中小學生閩南語講故事比賽」迎來了投稿高峰期,晉江中小學學生、幼兒園小朋友用閩南語與大家分享了節糧小故事,為光碟行動代言。主辦方提醒,海選將於本周五截止,還未提交報名視頻的選手抓緊啦!
  • 泉州母親因為自卑,差點誤了孩子閩南語的方言學習
    再後來我因為結婚生子到了家鄉,又回到了熟悉的閩南語環境,我卻改不回我的用語習慣。語言是一種思維表達,我習慣用普通話去陳述,去教育孩子,去讀故事去講道理。同時也因為,老公親戚有意無意的說起我不同於他們的一些腔調,我竟然又開始自卑起來。索性直接和孩子用普通話溝通。
  • 閩南語笑話6則
  • 閩南語由來│歷史非常悠久的語言
    編者按:看了銘逸會寫的「閩南語由來│歷史非常悠久的語言」,感觸頗深,對於生長在閩南的我對閩南語並不陌生,但對它的由來了解不多,不少閩南語也講得不夠標準,特別是看到後輩們好象對閩南語越來越生疏,更是憂心忡忡,所以,特將此文分享給大家,讓大家對閩南語的由來有所了解,更好地傳承古漢語的活化石——閩南語。
  • 閩南語?
    事實上,臺灣的國語跟大陸的普通話一樣,peanut都是叫「花生」的,「土豆」是閩南語的說法。這也難免,簡易的對照表畢竟無法面面俱到。另有一條說,臺灣的「臺語」就是大陸的「閩南語」。是嗎?差不多是的,在臺灣,「閩南語」的確常稱為「臺語」(其他說法從略)。
  • 荒腔走板的「臺灣閩南語羅馬字」
    臺灣的「教育部」在最後的看守期間仍舊不老實呆著,繼續推動了一項看似重要的語文政策,規定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要以羅馬拼音學習讀寫閩南語。除此之外「教育部」還有一套閩南語拼音系統叫「臺語通用拼音」,主要是以「國語注音字母」為主,再加上幾個閩南語獨有的發音符號。
  • 臺灣六旬翁當兩岸閩南語「信鴿」 吟唱古詩詞
    ­  「在臺灣,閩南語真正走進了課堂,成為學生的選修課,而在大陸,隨著普通話的普及,閩南語逐漸式微,出現鄉音難覓的囧狀。」他告訴記者,到大陸後,他發現人們普遍的交流方式是普通話,很多父母為讓孩子融入大環境,刻意不說方言,閩南語逐漸被年輕一代淡忘。­  2007年,蔡金安開始到廈門等地推廣閩南語。「我就在海峽兩岸奔走,傳授閩南語古詩詞吟唱,帶來臺灣推廣閩南語的經驗。」
  • 請不要把閩南語寫成亂碼
    泉州動車站,出現了一組「趣味閩南語」的廣告位招租牌。有一位網名「做只黑暗裡的螢火蟲」的泉州女生發現了,寫了一條微博,於是引發討論。  只見那招牌上寫著:「泉州,阮哎裡!」「你麼起得T淘」「餅U,利底兜」「唔洗甘來阮厝泡Dei」「滴桃,來酒兄」「嘍吼,記勒Dua吼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