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什麼」,是一句話,也可以是一個短語或者叫做詞組。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幹什麼」是屬於疑問的一句話。
幹是動詞,「什麼」是賓語,是一種主賓結構形式。指的是客觀詢問做某件事的原因與原故。是一種口語陳述的表達。從語法上講應該是用「為什麼」,「或者」去表達。
「幹什麼」也是一句方言,每個地方表達的意思都有所差距。在老家四川廣安這邊,「幹什麼」,的意思就是農村俗話叫的「做啥子」,或者「做什麼」的意思。
是一種主觀色彩的詢問句,中性之詞句。有三層意思,第一種意思就是用於日常生活之中的事情進行詢問。
舉個例子吧,小明與他的父親都是農民,但小明年輕,對農業種植氣「瓜果蔬菜」的技術欠缺與播種季節把握不好。於是小明就會向父親詢問,「老爸」,種了瓜果蔬菜後,又「做啥子」?這樣一種對目前所做事情的陳述與詢問。
第二層意思,就是對明天的期待幻想與詢問。比如,小月是一個女孩,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在媒人的介紹下明天就要與父母去男朋友家裡了。此時小月就會問母親,「媽媽」,明天我見到「他」(男朋友)的時候,該「做什麼」,這樣的期待詢問語氣。
第三層意思,表達的是一種主觀情緒的宣洩或者不滿,一種心情的傳達。打個比方,「麗麗」與「阿剛」是一對夫妻,阿剛平時上班很累,下班回到家裡還要做晚飯,洗碗這一些家務活。麗麗不太會做家務,還經常愛打牌。
一次阿剛下班回家裡時,看到麗麗與朋友在家裡打牌。忙碌了一天的阿剛,本想休息一下,麗麗卻走了過來,對他說,阿剛,把晚飯煮起吧,順便把客廳臥室打掃一下。阿剛就會其不耐煩的說,「做什麼」嘛,「做啥子」嘛,我下班很累,飯煮不好,可以自己學煮嘛。有打牌的時間,「怎麼」你不把屋給打掃了呢?
這樣的一種反問語氣,與對老婆麗麗的一種情緒宣洩,以及間接表達出了對麗麗的牌友們不滿之情緒吧!
「方言」的文化博大精深,九十年代比如四川成都的「李白清散打」,重慶吳文的「言子兒」等都是方言代表的藝術美與理程碑!
「方言」是一種民間「文化」,也是一種歷史與生活的記錄,譜寫著百態的人生點滴,傳遞著中華民族的特色。是後世挖掘與值得發揚的文化價值吧!
好啦!關於「幹什麼」這一句方言話,就簡單為你解答到這裡了,還有知道更多「幹什麼」方言不同說法的朋友,歡迎評論留言!
@三農小濤的傳奇
20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