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審美標準是什麼?一切審美標準其實都來自於觀念。
從生命最初來講,萬物皆空,並沒有東西,也必然沒有東西之美。美是隨著觀念的積累而形成的觀念。只是這種觀念有初期的鮮活可愛,也有後期發展的老邁絮叨,所以對美的評價標準也發生了變異。
古人的觀念簡單,所以審美標準也簡單。字只要寫得乾淨、勻稱、好看,就是美。
注意,這裡使用了一個循環概念,就是審美的標準是好看。這種表達也是沒辦法的,因為有一種美的標準就在心底,是一種說不清楚的天賦觀念。也就是說,人的審美觀念是隨著社會發展,隨著生命輪迴,而不斷累積和重疊。中國書法歷史源頭久遠,到晉達到巔峰,而後這種勢頭還有餘緒,即是唐和宋的繁榮,史稱晉韻唐法宋意。再後,真正的上品書法開始熄其神光,整體書法境界開始跌落,至今人再難追上古人。
何也?就是人類觀念疊加,審美標準發生改變,不再是當初生動鮮活天然如少女般的狀態了,而成為老嫗但不自知,施厚粉,綴許多飾物,講這個筆法那個筆法,一點一畫重出自哪位名家,心中一大堆原則觀念評判標準,所以專家成為了一種怪獸,與百姓的審美標準秉持有異。越是專家學得多、懂得多,他的審美觀念越複雜,其實已到了扭曲和異化的狀態,早已脫離了美的本身,而成為另外一種附加到書法身上寄生蟲式的審美累贅了。
今人的書法不如古人好,並非因為技術不行,完全源自於審美觀念在背後的作祟。對於好的書法,今人與古人的審美標準本應該是一樣的,只是因為今人的觀念裡施加了太多的古人名家的創造和積累,腦袋裡如馬踏的亂草,早已不是鶯飛草長的優美,而成為亂豬圈式的邋遢了。如果能既借鑑古人的經驗,又不迷信古人的那些套路,不以之束縛自己,回復簡簡單單的審美原始標準,那麼字也就很容易寫好。至於是否入那些專家的法眼,那也就別說了,除非想入那個圈子,有所圖而不得不違心故意而為的人。
書法美的標準並不是專家,其實也不是古人,而是純潔的心靈。就像處子,越純潔越美麗,這是亙古不破的真理。
我對書法之美的原則做了一個簡要的概括,就是「方、勻、緊、中」四個字。
所謂方,漢字是方塊字,字要寫方,四角突起。所謂勻,筆畫要均勻,疏密要得度。所謂緊,即結構緊湊,整體團結有力。所謂中,即遵守中軸線理論。比如草書,初看起來無論多麼凌亂,但從上到下都要遵守中軸線理論。一列如此,一字也如此。
審美標準從複雜到簡單的回覆,從形式到本質的回歸,其實就是人生修煉、生命回歸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