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弓:書法字體的審美方法與數字書法結合的幾個關鍵性問題

2020-12-13 騰訊網

目前是書法藝術的最好發展時期,一則國家重視,前不久六部委下發了《關於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二則書法藝術大眾化,書法教育走進課題,成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

《關於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通知

文字、書法與人工智慧結合,是時代的新課題,前景廣闊,意義深遠。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人工智慧的核心,因為漢語言文字是一種思維方式,書法審美是中華審美的精粹。

最近,筆者應邀在第九屆全國文字與計算機學術研討會作題為「字體書法的審美方法與數字書法結合的幾個關鍵性問題」的演講,這個論題引起與會專家的關注。

我們知道,計算機早已與書法結緣,現在許多人臨帖就是打開手機看著名帖的字跡圖像臨摹。網際網路上的書法網站、網頁五花八門。筆者2012年出版的《中國書法大事年表》就是在電腦上寫出來的,查詢核實約6000件書法原跡,錄入作品4000多件,基本是利用網際網路的資源。近期引起公眾關注的是書法機器人、書法教學的各種軟體與硬體及各種書法網絡平臺等。針對這種現狀,結合筆者長期研究書法審美的學術成果選取幾個非常關鍵的哲學方法、問題作了初步探討。

《中國書法大事年表》局部

書法審美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審美心理活動。這個論題的邏輯前提是暫時區隔書法觀賞中的審美認知與審美評價,以書法的審美認知與人工智慧形成交集。我們每天都在用手機,手機配有「手寫」輸入軟體,這就是使用圖像識別技術研發出來的漢字應用工具,是學習型的人工智慧。這種運算模式大致是手寫的「筆畫——構件——字形(形體)」,這裡暫時把「構件」界定為完整字形與筆畫中間的一個構形單位,主要對應合體字;沒有「字形」這個基本層次,與寫字、識字是不可對接的。簡單地說,就是手寫字形。

筆者簡要說明目前書法機器人、數字書法擱置「書面語」的問題,擱置「字體、書體的源流」問題,切割「字的字音、字義」問題之後,具體討論從「字形」來看「寫字」的認知模式。以王羲之行書《蘭亭序》神龍本中的一個「人」字為例證。

「人」字的寫字模式解析,從文字學的字形看:

「人」字解析

(1)筆畫兩個,「撇」和「捺」,構成字形「人」;

(2)加進「寫」的筆墨紙綜合的物理特性,就有了先「撇」、後「捺」。目前通行的手寫輸入軟體,有的沒有「筆順」,先寫「捺」後寫「撇」也可以成字,可以稱作書寫的「半個」物理特性,這實際上使用動態圖像識別模式,劃分兩個線段,「撇」與「捺」不分先後,只要有這兩個線段過程就可以成像。

但是,「寫」是書者右手執筆的毛筆含墨觸紙的複雜心理活動,筆者是從研究書法心理學開始書學研究的,對「寫」的基本邏輯層次是比較清醒的,至少包括「物理」「生理」「心理」「審美」「文化」五個基本層次。手寫輸入法的動態圖像識別模式,使用非常便利,實際上與「寫」只是物理層次的關係,而「筆順」程序介入的,是藉助文字學「筆畫、筆順」的規則,與書者的「手寫」沒有意義的聯繫。這種集約的簡化,面對億萬手機用戶非常便捷。

「人」字解析

如果用書法字體的審美模式來對接,從上圖可以看出書法審美的複雜性,與一般寫字的巨大差異。一般寫字的模式就是:「筆畫(運筆)——結字——字形(字勢)」。就是說,運筆過程就是先「撇」、後「捺」兩筆,「人」字就成形了。運筆過程包含「結字」,兩個筆畫「撇」「捺」的組合就是「結字」,所以沒有另外的「結字」書寫動作的。

寫字必須有「結字」,「結字」在哪裡?就在視覺。「撇」是一個運筆動作,「捺」是一個運筆動作,先「撇」後「捺」的「筆順」是兩個書寫動作按字形結構的連續。所以,臨帖操作中是「運筆」與「結構」分開練習的,而練習「結構」還是採用運筆書寫「筆畫」來進行,只是關注點在「筆畫」之間的字形結構關係。這是視覺與書寫筆畫的動作非對稱的基本模式,從古到今都如此。

一般寫字的經驗就是「手——眼——心」的協調。所以筆者《認識書法作品的術語簡釋》(35個一級術語,2018年5月2日—6月13日《書法報》連載)就是特別強調「看著寫」,筆者早在《書法學習心理學》中就提出了「視知覺控制」這個概念。我們現有的筆法理論是為了實用,沒有視覺維度的,好像筆法就是毛筆筆鋒的那幾根毛在運動,幸好我們是看著寫的。書法機器人有「眼睛」嗎?寫一副對聯是「看著寫」嗎?當然,創新精神是值得讚賞的,而學術是要探究規律。離開了視知覺的調節,講書寫技法是說不清楚的。

如果我們再把審美加在裡面,就出現的一般寫字與書法藝術的嚴重不對稱。圖中所顯示的不對稱,凸顯出書法審美認知的本質特性,即書寫的「筆畫(運筆)——結字——字形(字勢)」中的實用與審美的「雙重結構」。一般寫字是意在筆先,按「人」字的規範寫,書法藝術則是意在筆後,「臨時從宜」而「一畫不可移」,字勢整體有「形質與神採」。所以,筆者專門提示了一下,圖中的書法審美的觀察點至少省略上十個,如筆勢、筆意、體勢、緊接與寬接、體勢的意味、形質的骨肉血脈、神採的情感意蘊等。這就是說,「字形」與「字勢」的雙重結構是非常複雜的,潛藏著書法審美的奧秘。書寫的「心、眼、手」協調發展,是促進人的全身心協調發展的基礎。當然,數字書法要化簡、切割,切割什麼,如何化簡?這是需要科學研究的。

「人」字對比

右邊也是《蘭亭序》中的「人」字,與左邊「人」字形相同,書法「字勢」在字形之上又有一個審美的「形質」與「神採」等。

趙孟頫《膽巴碑》中的「正」字

回到一般書寫過程,以趙孟頫《膽巴碑》中的「正」字為例。第一筆「橫」不合一般筆法規範,頭重尾輕,但是後面的「豎」「點」「豎」「橫」的運筆臨時從宜,把這不好的「橫」變成好的「橫」,改變了原「橫」畫的意義,這正是書法審美「看著寫」的獨特魅力。筆者說了一個通俗的詞:「走一步看一步的邏輯。」這與現有計算機處理圖像識別的模式完全不同,不是預設「正」字的物理層面的動態識別模式,以靜態結果「正」字圖像為目標。這是一個極為關鍵性的問題:書寫是「走一步看一步的邏輯」。

《書寫筆順示意圖》

第二個關鍵性問題是「右手執筆」書寫。這是書法心理學的一個核心概念,是書寫的視覺與右手動覺的綜合。上圖《書寫筆順示意圖》是綜合漢字字形與右手執筆書寫二者的特性而歸約出來的筆順模式,以右手的手腕為支點,筆尖運行的方向軌跡為示意線,凡順箭頭指向者為「順筆」,逆箭頭指向者為「反筆」。據新近的漢字楷書字形的32個基本筆畫,全部是順筆,沒有一個反筆,而這32個筆畫可以組合數以萬計的楷書字形。

第三個關鍵性問題是書法藝術的「自然書寫」。這是書法審美的核心,相當複雜。「自然書寫」與書法審美有什麼關係?南宋姜夔《續書譜》所言「觀古之名書,無不點畫振動,如見揮運之時」,就是說書法審美就是要在視覺中重現「自然書寫」。在所有的視覺藝術中只有書法藝術才有「視覺還原」的要求。為什麼?根源於許慎文字學理論確定的原則:追溯字之「本形、本義」

觀看「人」字,就是重現王羲之書寫《蘭亭序》這個「人」字的「點畫」震動。「點畫」如何能「震動」?就是在這一撇、一捺中加進了「運筆」,實際上觀者的書寫經驗,更確切地說,是按「撇」「捺」的形狀、輪廓、色澤、質地來組織自己記憶中的書寫經驗,暫不討論。這裡只說與書法審美普及、中小學書法教學相關的臨帖習書相關的問題。臨帖的基本模式,從發展心理學的理念看,臨帖是一個「心、眼、手」在書寫過程中的不斷協調融合的過程,基本要求是練心、練眼、練手同步走,相互影響而共同提高。筆畫、結構、字形、字勢、神採,全是「心、眼、手」協調而右手用筆寫出來的。這也是「走一步看一步的邏輯」。「走一步看一步」包含著對第一筆畫的判斷、評估,這支配下一個筆畫的書寫。

判斷、評估維度是三項:

(1)筆畫的品質,

(2)筆畫的結構關係;

(3)字形(字勢)整體。關鍵在於這三個維度是動態隨機處理的。這種原則當然還包括處理字序,更複雜。每一次的「看一步走一步」都包含著反饋評估機制。前述王羲之的「人」字、趙孟頫的「正」字都是如此。

王羲之《二謝帖》的「諑」字

再看王羲之《二謝帖》墨跡本中的「諑」字,這是今存王羲之書法作品中審美意蘊最為絕妙的一個「字勢」,集中反映出王羲之「走一步看一步」的神思。

這三個關鍵性問題,是書法機器人對我們書法審美理論提出的挑戰而必須應對的問題。提示我們的書法學研究反思,必須建立一般書法理論、書法社會學、書法心理學的學科構架,需要在各分支學科中建立起嚴密的邏輯結構。否則,我們無法與現代新興信息處理技術對話。筆者講的這三個關鍵性問題,是書法審美與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結合必須妥善處理的方法論問題,在書法心理學的論域之內。

所以筆者初步想法是,在這種結合中,當然是數千年書法的實物資料、文獻資料的數位化,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這次研討會上也見到一些重要的新成果。從學科建設的學術研究看,首選是從書法審美的視覺層面開始,把「走一步看一步」的機制融入視覺層面中。

書法傳統中有一個說法,叫「眼高手低」,書法審美的首要是「眼高」。研究操作是以今體楷書經典作品為主體的書法審美的視覺軟體,書法教學的臨摹、評估等符合書法學習規律的輔助性軟體,還可以與遠程教育相結合,助推書法的普及與健康發展。還可以嘗試書法審美的字勢、字組、字行、章法的視覺圖形的可能性研究,拓寬書法審美理論研究的新路徑。書法與信息處理技術結合的路徑是無窮盡的,關鍵在於大膽嘗試,找準位置。人工智慧介入書法藝術的發展,前途無量,包括從書法去探究。

相關焦點

  • 飄逸靈動的書法字體
    ,要求字形對於在形態上的表現更為高度集中和概括,使之具有審美形式的特徵。現代字體設計實際就是字體圖形化和字體語言化的過程,通過文字與圖形的有機結合,提高文字的視覺傳達功能。另一方面,書法的審美藝術以及相關的結構藝術對字體設計具有一定的啟發作用。書法對字體設計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 書法字體是怎麼產生的
  • 「名家書法」與「民間書法」的區別
    民間書法是個海,不僅指風格面貌之多,而且也指創作精神的自由奔放。(3) 民間書法是條河民間書法很自然很真實地反映了每個時代和每個時期人們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趣味,它的風格形式不斷地追時代變遷,隨人情推移,始終處在因革損益之中。秦漢簡牘帛書,魏晉六朝碑版,東晉至宋初的敦煌遺書,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字體書風,前後相續,繩繩弗替。
  • 「江湖字體」納入字庫 是審美退步
    原標題:「江湖字體」納入字庫 是審美退步   時下,關於書法審美問題的討論一直都沒有停止,學術界討論的焦點是書法在當代語境下可以言說的邊界和範疇。然而這僅僅是學術範疇關於書法創作創新層面的實踐,是極少數書法家在藝術形態上的宏觀思考,是中國書法在中西文化互相影響和發展的思考和介入,而和漢字書寫方式在大眾中的識讀、應用、傳播關係不甚密切,不宜混為一談。   電腦字庫裡的字體更多是關於傳播學和傳統審美結合思考的範疇,而更側重於應用。
  • 打造中小學書法教室,智雲數字書法帶來有科技感的書法韻味
    (北京156中學數字書法教室)華文眾合為中小學提供數字書法教室解決方案,學校只需提供一間普通的教室,公司就能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將其配置成一間充滿國學韻味的數字書法教室。書法這類課程更多的是需要學生的動手臨摹,老師講解完畢後,可以通過字帖排版系統設置顯示屏顯示哪些漢字,軟筆硬筆、顏柳歐趙等不同名家字體、漢字大小及排版等均可以方便地設置,學生鋪上宣紙,領取墨水洗好毛筆後就可以在顯示屏上進行臨摹了。
  • 經典的楷書字體硬筆書法圖片賞析
    楷書是我國書法字體中的一種風格,這種字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
  • 淺談傳統書法與中文字體設計的融合與創新
    我國的文字歷史悠久,書法字體更是數不勝數,金文是,商、西周時期的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又稱「鐘鼎文」。從金文時期,文字的美風格各異,大放異彩。(一)從字的間架結構入手進行設計早期的金文,例如「散氏盤」特點古拙,散氏盤銘文的最大審美特徵在於一個「拙」字,拙樸、拙實、拙厚、拙勁,線條的厚實與短鋒形態,表現出一種斑駁陸離、渾然天成的美。
  • 女性朋友學習書法適合的字體
    《曹全碑》學習書法可以漲學問,提高自己的修養,那么女性朋友學習書法如何選擇符合自己的字體呢?通常情況下男性更有陽剛之氣,而女性則比較溫柔,溫婉,有陰柔之氣。我認為女性朋友們選擇練習小楷很好,有王羲之的《黃庭經》,《樂毅論》;鍾紹京的《靈飛經》等,字體都非常工整秀麗,非常適合女性朋友學習!鑑於女性以溫柔,體貼,細膩,沉靜,溫婉的居多,隸書中的《乙瑛碑》,《曹全碑》;趙孟的《湖州妙嚴寺記》,《膽巴碑》,《六體千字文》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 張傳斌任華中師範大學長江書法研究院執行院長
    頒發聘書辛藝華為長江書法研究院副院長張天弓頒發聘書辛藝華為長江書法研究院副院長王餘頒發聘書辛藝華為長江書法研究院副院長蔡敏頒發聘書張傳斌致辭長江書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傳斌,在聘任儀式上談到:「長江書法研究院自2012年成立以來,為湖北的書法事業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為湖北教師隊伍培養了很多書法人才,我們不僅要進一步接好『接力棒』,還要組建好我們的團隊,聘請長江流域的高端人才為我們所用,在理論研究和書法實踐方面,共同打造一個更好的平臺。」
  • 新時期的書法有哪些審美誤區?
    君不見某些大展的獲獎作者為了追求現代、流行,而忽略了書法的文化屬性,錯字、漏字連篇,忸怩作態、東倒西歪,居然還懸之於權威美術館,出作品集,轉載於各種刊物,書法豈止墮落?何止沉淪?簡直不知人間尚有羞恥二字。由此可見,當今書壇的確有人走進了審美誤區。他們也想追求美,但是是無意識的美,這就形成了對美的失憶氛圍。
  • 陳沫吾:談毛筆與硬筆書法的轉換問題
    雖然,2011年8月國家教育部下發了關於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明確了書法教育要進中小學課程,但是在可以想見的將來,鋼筆由於其便攜、快捷、適用的書寫不可能再退出我國基礎教育和人們的社會生活。事實上,現在確實有很多人甚至一些中老年愛好者的學書路徑就是從先學硬筆然後開始向毛筆書法轉變的。這
  • 2020丨學習書法美術的福音來了!數字繪畫篇
    書法美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隨著網際網路的變革,我們提筆寫字的能力慢慢衰弱,用紙繪畫的方式也越來越少,在學校的教育方面,目前也是缺乏師資、及教學頻率,如今的大環境下。影巨人數字書畫一體機將解決書法美術教學這系列難題。
  • 【書法字體】值得學習的日本包裝設計中書法字體
    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無時不在追求字體的整體形式美。力求表現出對比、和諧、均衡、韻律等藝術特徵。做到疏密有致、虛實對應。體現出設計的理念與個性化特徵。早在唐代中國書法就傳到日本。日本設計師廣泛採用書法字體進行創意設計,水墨文化在商品包裝上得到很好體現。書法字體因其產生的年代不同風格各異,將其應用在裝潢設計上效果獨特。書法文字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能夠充分體現商品的地域文化特色。
  • 書法藝術對於字體及LOGO設計的重要性(視覺設計)
    書法的藝術美中國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表徵。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書法呈現出華夏人的心靈世界,並以其特立獨行源遠流長而在世界文化史上佔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書法藝術的輝煌反映出的不只是感官上賦予人們的藝術美感,更多的還包括在藝術思維的邏輯運動中所產生的藝術哲學,也就是人們常言的書法美學,中國有句古話:「字裡有乾坤:「,其實就是說書法的線條,康德也說過:「線條的美比色彩更具有審美性質」可謂是最精闢的總結。在視覺設計中的重要性視覺設計是針對眼睛功能的主觀形式的表現手段和結果。
  • 教學生學這種字體,是書法的倒退,也是一種悲哀
    首先很多老師或家長學得某某體非常漂亮,這是老師和家長的審美偏好而導致學生的審美單一,所以原因不在孩子們,學生考試時把字寫工整當然是非常好的事情,老師也樂見字跡工整的卷面,但這不在此文討論範圍。懂書法的同學都知道,書法是寫字,但寫字不一定是書法。書法是在寫字的基礎上的升華,所以寫字是基礎,沒有了寫字,就沒有了書法。某某中學的某某體純粹就是一種寫字,與書法搭不上關係。
  • 最漂亮的書法字體—楷書
    中國的書法藝術興始於漢字的產生階段,「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 因此,產生了文字。自從漢字產生之時,書法藝術也隨之應運而生。其中,鍾繇、衛夫人(衛鑠)、王羲之、與王獻之4人為師徒關係,他們的書法一脈相承,技藝精湛,又分別有各自與眾不同的特點。比如衛鑠,更善小楷,作為當時極其罕見的女書法家,她的字體更加秀麗婉約,具有女性字體獨特的柔美,卻又不失勁道。不得不說,這些開創了楷書巔峰時代的書法大家們,為我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為後人做出帶來了極具價值的參考。
  • 書法的藝術價值,不僅是一種美觀審美,也是一種千年的文化傳承!
    書籍有意義藝術欣賞是一種審美的認識活動書法藝術欣賞是以書法藝術作品為對象的審美認識活動。書法欣賞的客體是作品。它是作者主觀情感結合漢字形體加工而形成的藝術品。永字八法書法,是中華民族的美術之魂書法美的表現,不外有"實"與"虛"兩個方面。"實"的方面是有形的。
  • 電腦字體背後的書法高手,你知道嗎?
    方正康體由中國書協會員,「康有為碑體書法」傳人——貝威揚先生創作,是一款以古賢傳統書法藝術為基礎的印刷字體,風格上突出「重、拙、大」的特點,流暢灑脫,字風渾厚雄放,有縱橫奇宕之氣
  • 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教育部)
    3.學習欣賞書法作品。了解條幅、鬥方、楹聯等常見的書法作品幅式。留意書法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通過欣賞經典碑帖,初識篆、隸、草、楷、行五種字體,了解字體的大致演變過程,初步感受不同字體的美。  4.有初步的書法應用意識,喜歡在學習和生活中運用自己的書寫技能。  初中階段  1.繼續用毛筆臨摹楷書經典碑帖,力求準確。
  • 書法考級與兒童素質教育---漢翔書法教育談考級
    大部分書法教學中最常見的方法是,一開始就為學生選定一門書體,通過長時間的重複練習反覆打磨技巧熟練度。而在今天的國家書法考級中,僅憑這樣的學習已經難以保證取得良好的成績了。曾經有一位習書多年的非漢翔學員沒有通過五級的考試,找到漢翔老師諮詢時發現,原來他一直練習的書體只有楷書,雖然楷書寫的已經不錯,但並不會其他字體,而當年的五級考試中竟然沒有楷書的考試內容。 漢翔書法「眼在手前,先博後精」的教學方法與國家考級的能力考核目標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