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禽擇木而棲

2021-01-15 又上紅樓做個夢

看天下是非種種,起因皆出於人。

看天下興衰交替,亦是人在推波助瀾。

從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到西方文藝復興和新大陸被發現,從幾次工業革命,到最近三百年世界霸主悄然更迭,一直都是人的數量和其中一大批人才決定了每一個歷史的最終結局。而且過去是,現在是,將來必將還是如此。

現如今,世界經濟發展一體化,信息傳遞全球化,科技進步秒秒不同,世界各國和各地區,為發展與變強,想盡各種辦法,施展各種手段,都在不遺餘力吸引人才,發掘人才,培養人才,甚至毀掉對手或敵人保護和珍藏的人才。可以說,誰掌握了世界上質量最優數量最多的人才,誰就會擁有今天並掌握未來。

由此我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三個時代:中華民族的春秋戰國時期;二戰後期;新中國成立後的二十年。

每觀之春秋戰國,眾人皆稱其為亂悠悠,什麼亂,可能有三:一,個人身份會突發巨變。今日是眾人之王,受拜於廳堂之上,明日就可能成為階下之囚,甚至屍首兩分。今日為階下之囚,欲被斬之人,明日就可能被救走,成為他國之相。今日為布衣遊走於市井之間,明日亦可能成為統領千軍萬馬之將。今日為他人帳下幕僚賓客,明日亦可能成為眾國共追之謀士。二,各諸侯國之間連年徵戰,你方唱罷我登場,即使不戰之時,亦以陰謀陽謀互相攻之,可謂是利益之爭時時,土地之爭日日,人口之爭年年。三,無論你是大才,中才,還是小才,你可以縱橫諸侯之間,陳詞於朝堂之上,亦或是遊走廣袤山川,競收弟子,傳其學說,盡顯其能而天下無懼。

百家爭鳴,爭霸古今!

二戰後期,蘇美於歐洲共伐德國,於亞洲同戰日本。終以勝德國分其為東德和西德,並分其科學家及技術,為蘇美倆國成為日後超級雙霸奠定決定性基礎。且美國正是靠這些科學家研製出原子彈,投日本促其最終無條件投降。

人才如利劍,十年黙以磨之,一朝出鞘便主宰天下陰晴。

新中國成立初始,滿目蒼痍。這個曾被世界上所有強國蹂躪百年的大國,火柴需要進口,民眾稱其為洋火;鐵釘需要進口,民眾稱其為洋釘;蠟燭需要進口,民眾稱其為洋蠟……西方人不僅僅摧毀了中國經濟,佔領了大江南北,屠殺了萬千民眾,搶走了無數珍寶,掠奪了各種資源,還打碎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讓極多數華夏兒女對祖宗懷疑,對民族懷疑,對未來懷疑,直至今天!

屈辱讓國人自卑,更能讓中國人自強。幾千年風風雨雨,幾千年屹立東方而不倒,幾千年一脈相承,中華民族能夠如此,必然有其至寶——認祖認宗,文化兼容。認祖認宗,萬眾一心,同生共死,只為傳承。文化兼容,必奪大同,你中有我,自然而從。

故新中國在短短二十年間,成就非凡!

無論你是街頭乞丐,還是床間妓女,無論你是無家兒童,還是孤苦老翁,無論你是殘障人士,還是隱世大才,無論你是地主老財,還是投降份子,與軍人,農民,工人,教書匠,科學家等等,齊聚於五星紅旗之下,共同為這個國家,為這個民族,為這個一片狼藉的土地,為自己能夠活下去,共同發力,上到研製出原子彈氫彈衛星等讓中華民族能夠在世界上挺直腰杆的尖端科技,下到土地均有,人人可學,工廠見多。西方列強靠掠奪成為世界流氓,中國人民靠奮鬥成為東方神話!

這二十年,我們把新仇舊恨報了!國民黨抱美國大腿,收容日本投降分子,即便國民黨一眾躲到了臺灣,還不忘靠特務在各地陰謀暴亂和恐怖襲擊,以致臺獨份子今天仍然做著春秋大夢。韓戰,我們以血肉之軀和鋼鐵般意志在朝鮮半島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所謂十七國聯軍,被尊稱為世界最強陸軍,讓多少嘲笑蔑視敵對中國共產黨及人民解放軍的人為之震撼而肅然起敬,甚至願意與中國成為朋友。在中印邊境,印度背靠當時世界最強三國美英蘇,欲蠶食我國西南領土,任我國多次警告勸說仍然惘然向前。人民解放軍只能舉槍殺豬,一戰打出五十年太平。

如今世界,發展與戰亂並存,實力決定前途。人與人才依舊是決定性因素。故各國為吸引人才,發掘人才,培養人才,搶奪人才,亂招盡出。

那為何美國一直是人才嚮往之地,而其他國家只能居下而擇之?

一是國家是否能為人才提供平臺,盡展其才能,實現其抱負。

二是國家是否能保護其安全,重用其成果,優質其生活。

三是能否從制度上解決人事問題:外行領導內行,排擠打壓同行,踢走持不同意見者,竊取人才成果,要挾家屬脅迫人才屈尊就範,甚至圈養以廢其武功,誘惑使其自墮,直至其淪為平庸以絕後患。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以四十年神速發展,終成強國。但在育人,招人,用人,這三大塊仍存在極多問題。而上述三個時代就很好的解決了如何待人的問題。

中國地大物博,地域發展差異大。南方以人為本,藉助地理優勢和政策傾斜,成為大多數中國人嚮往和奔赴之地。北方近幾年發展趨緩,甚至有的地方出現經濟倒退,人口流失嚴重。這不禁讓人產生強烈疑問:為什麼會這樣?僅僅是南方錢好賺又掙得多嗎?

這只是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如何待人。

人人生存皆離不開吃穿住行,你來我往。能夠首先從生存方面解決基本問題,才能進一步解決個人生活問題。而人為存為活,必然會行於事業,必然進一步讓上一代養老,下一代過好。所以,一人一世界,步步皆是圈。

放眼未來,無論何地,解決民生與民存,誰必將站在世界之巔!

相關焦點

  • [龍騎士]良禽擇木而棲
    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所以廣大遊戲的朋友在選擇工會時一定要考慮好了,不要被一些表面的情況給蒙蔽了眼睛。 其實選擇好的工會要注意:工會的前途發展,職業配製,還有副本進度,物品分配製度等,大家都要考慮在內。不然搞不好,就會和會裡的某些人成了仇人。 所以說,大家在選擇工會時一定要慎重,要挑好的進。
  • 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仕
    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仕,出自於《左傳·哀公十一年》。孔子因衛國政治腐敗,自己得不到重用決定離開。當時衛國的當權者孔文子準備出徵,想爭取一下孔子的意見。孔子的這句話逐步演變為「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之說。成語:良禽擇木,舊時比喻賢臣選擇明主而事。後人也有「良禽擇木而棲,鳳凰非梧桐不落」。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 宋風古韻|良禽擇木而棲
    肅笑曰: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第十四回:「寵曰: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遇可事之主,而交臂失之,非丈夫也。」〔諺語〕原意是指優秀的禽鳥會選擇理想的樹木作為自己棲息的地方。
  • 良禽擇木而棲 良人擇墅而居
    良禽擇木而棲 良人擇墅而居 ——金科王府詮釋生活理想,解讀一生之宅
  • 「良禽擇木而棲」
    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誰都希望尋到一個更適合展示自身才華的機會,白領們更不例外。根據美國的一項數據統計,美國每個月換工作的人數約在80萬左右。越來越壯大的跳槽一族,把換工作視為尋求自我提升與突破的有效渠道。比照世界上公認的人才流動率非常低的日本,中國的人才流動頻率還不算快。 日本人平均每個人在職業生涯中換工作的次數將近4次,在中國、只有2.8次。
  • 港媒:良禽擇木而棲,臺胞西進「向前看」
    臺灣精英出走,「良禽擇木而棲」,去大陸?留臺灣?這顯然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良禽擇木而棲」,去大陸?留臺灣?這顯然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
  • 「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後面還有一句,才是千古經典
    關注本平臺後,每天為您挖掘8篇罕見史事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叫做「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
  • 良禽擇木而棲 省生態環境廳11年引進人才373名
    良禽擇木而棲 省生態環境廳11年引進人才373名 2020-07-04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度好文,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選擇了他,他的成功之時就是你的成功之日古人云:「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說的就是做人要善於審時度勢,選擇賢賢明的人以得到重用,充分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華,從而達到自己理想的目標。讀完這篇文章之後,你有什麼想對小編說的嗎?期待您的留言哦!
  •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善而從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從」,每個人都應該善於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作出極為認真的選擇。需明白:一個人再有才能,如果沒有一個聰明能幹的上司,其才能是無法發揮出來的。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上司,本身就是一個人才能和智慧的體現。-02-公元前29年,陳勝揭竿而起。
  • 良禽擇木而棲,人要學會擇善而交
    良禽擇木而棲,人要學會擇善而交中外歷史上,大凡成功的人,都深諳人性叢林的進退規則,洞悉個人很好地生存於當世的方略。
  • 良禽擇木而棲,重慶銀行打造專業型人才高地
    良禽擇木而棲    重慶銀行不斷創新引才聚才機制,努力創造有利於人才成長的良好氛圍,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員工隊伍,通過提前布局人才高地建設,為建設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有競爭力的銀行積蓄力量。    「公開、公正、透明、擇優」是該行在招聘工作中堅持的原則。
  • 良禽擇木而棲,從臥龍擇主劉備,看諸葛亮的就業觀
    大爭之世,良禽擇木而棲。對於諸葛亮這種級別的人才,對主公的要求有著自己的標準。在諸葛亮隱居隆中,兌現自身天賦的十年中,北方的霸主已然決出。超世之傑--曹操,戰勝四世三公的袁紹,雄踞北方。而之後曹操必將南下,要從北方霸主進階成為天下霸主,留給諸葛亮的時間不多了。
  • 良禽擇木而棲,從「臥龍」擇主劉備,看諸葛亮的就業觀
    大爭之世,良禽擇木而棲。對於諸葛亮這種級別的人才,對主公的要求有著自己的標準。他沒有選擇當時如日中天的曹操,而是選中了落魄潦倒的劉備。 在諸葛亮隱居隆中,兌現自身天賦的十年中,北方的霸主已然決出。 超世之傑--曹操,戰勝四世三公的袁紹,雄踞北方。
  • 良禽擇木棲,戰國士子就是如此,但為何楚齊快破滅時有士子殉國?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良禽擇木而棲,戰國的士子也是如此,但為何楚齊快破滅時有士子殉國?戰國時期的士子有沒有國別意識呢?當然還是有的,但山河破碎時以身殉國的只有少數。誰給的待遇高就為誰效命。飛魚說:良禽擇木棲,戰國士子就是如此,但為何楚齊快破滅時有士子殉國?根本的原因就是楚、齊兩國被立為諸侯的時間太早,這些士子的潛意識裡認為自己生活的諸侯國,已經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個體,愛國主義也更為強烈。戰國的士子有沒有國別意識?
  • 鬼谷子絕學:良禽擇木而棲,明君都會識人,名臣也要學會擇主
    苻堅劇照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從。歷史上不乏錯投庸主而抱憾終身的天才。
  • 張儀侍秦——良禽擇木而棲,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才能,以不枉此生
    良禽擇木而棲,人生一世而已。找到一片好的土壤,才能讓自己發揮出最大的才能,而不枉此生。而一旦找到了,就全力去發揮吧,不要過多顧慮,也不要浪費時間。張儀本來最不願意去的是秦國,而正是秦國給了他最大的助力,讓他的才華最大限度地施展。雖然最後功虧一簣,但也算得上不枉此生了。
  • 山東人不這麼認為,「良禽擇木而棲」
    有俚語道:「良禽擇木而棲」,什麼樣的環境適合自己生存,「良禽」自有識別能力和管用的鑑別方法。山東人「闖關東」的成功歷史也對這句俚語作了最好的詮釋。
  • 良禽擇木而棲 大陸高校廣納人才,臺籍教師搶手
    所謂良禽擇木而居,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江蘇淮陰工學院管理工程學院臺籍副教授李海鵡正在教學。
  •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論職場中跳槽的正確時機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自古正理,在職場中打拼的人們選擇一個優秀的僱主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現代職場選擇都是雙向的,企業選人才,人才也在選擇企業,實力不足的公司是留不住優秀的員工的,一個人在職場中追求的永遠是成長和回報這兩樣東西,並且有了成長就一定要有回報,這必須是成正比的,當這兩者都缺乏的時候,就可以考慮跳槽了,沒有成長的公司不值得留念
  • 良禽擇木而息,關羽已經投靠曹操,為何又走,我們都被演義騙了?
    良禽擇木而息,關羽已經投靠曹操,為何又走,我們都被演義騙了?說到關羽,就不得不提曹操,因為三國演義這部名著的原因,關羽和曹操的故事,現代人也是大為熟知的。大概意思就是曹操攻打徐州,最終劉備戰敗,帶著張飛逃走了,然後關羽一看,劉備張飛逃走了。我不能逃走啊,還有劉備的妻子需要他照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