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國培幫了我大忙,讓我從學習者轉變為授課者。」回顧這些年的經歷,廣西崇左市天等縣城西幼兒園教師趙玉秋深有感觸。2010年,趙玉秋轉崗成為一名幼兒教師,在此之前,她當了10年小學教師。轉崗初期,趙玉秋不知如何開展幼兒園教學,但如今,她成了給全縣幼兒教師「送課」的專家。
趙玉秋的快速成長得益於廣西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廣西幼師」)幫助鄉村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培訓計劃。
2010年起,廣西幼師對準教師、轉崗教師、助理教師和新手教師四類幼兒教師,連續10年進行追蹤、重點研究,以鄉村幼兒教師專業成長支持體系構建為主要內容,研製了「現場+課堂」學習支持模式,建立了特色鮮明、適應鄉村教師實際的「三階五步四方」幼兒教師專業成長支持體系,並將實踐成果推廣到廣西14個市及外省100多個學前教育師資培訓項目,受益教師兩萬人次左右。
「三階課程」幫助鄉村幼師掌握應知應會知識
鄉村幼兒教師專業知識結構不完整,師資來源結構複雜,專業適應期長,針對這一系列問題,廣西幼師研究團隊紮實調研,針對四類教師提出精準培訓方案。第一類,準教師,非教育類專業畢業,無教師資格證,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因教師極度缺乏而進入幼兒園;第二類,轉崗教師,有小學教師資格證,有教學經驗,但對學前教育完全陌生;第三類,助理教師,中職學校幼兒教育專業畢業,大多未能拿到教師資格證,僅持有保育員證、育嬰師證;第四類,新手教師,大專及以上學前教育專業畢業,有幼兒園教師資格證,但缺乏實踐經驗。
廣西貴港市港南區湛江鎮新新幼兒園鄧興寧就屬於非教育類專業畢業教師,當幼兒園教師之前他做過倉庫管理員等十餘項工作。2013年,鄧興寧意外接手湛江鎮新新幼兒園。
「從此我的生活全變了。」鄧興寧說,隔行如隔山,他是「先上車再補票」的人。2014年12月,鄧興寧第一次到廣西幼師參加廣西農村幼兒園、普惠性幼兒園園長培訓班,「現場+課堂」的教學方式讓他對幼兒園、對幼兒有了全新的認識。
「這時候我心裡才算有點兒底。」鄧興寧說,這次培訓對於他來說是一場「及時雨」,他非常需要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持。如今,他已經知道了如何關愛幼兒身心健康、尊重幼兒人格、尊重個體差異、重視生活對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價值,以及家園共育的重要性。
針對鄉村幼兒教師來源複雜、專業起點低,遊戲活動組織、區域環境創設、一日活動組織等專業技能薄弱的問題,廣西幼師在專業技能訓練中,按照鄉村幼兒教師「應知應會」知識的層次性,分初階、中階、高階「三階課程」進行精準培訓。「三階課程」將現場實踐素材與課堂理論知識通過研訓主題整合、解構、開發,變成了教師可以直接利用的應用性知識。
廣西幼師副校長、項目負責人李豔榮介紹,「現場+課堂」的「三階課程」,主要按照鄉村幼兒教師應該掌握專業知識的層次性,分三個層級彌補他們知識結構不完整的缺陷。對鄉村幼兒教師開展個性化、補償性教育,確保他們掌握幼兒教育應知應會的知識,掌握幼兒園工作內容和實施途徑,引導教師從「眼中沒有幼兒」到「看到幼兒」再到「心中有幼兒」,主動支持幼兒發展,從而快速有效提升鄉村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逐步勝任幼兒教師工作。
「五步四方」為鄉村幼師提供持續支持
雲南省箇舊市教育科學研究培訓中心教研員鄧紅梅介紹,她曾先後5次到不同高校參加幼教教研員的「國培」,歷數過往,印象最深的當數廣西幼師學前教育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學習經歷。鄧紅梅將之總結為結識一幫「超人」、遇到一場「及時雨」、收到一份「大禮包」、品嘗一道「國培盛宴」、欣賞一場「真人秀」。「廣西幼師的國培經歷,幫我推開了另一扇窗。」讓鄧紅梅收穫最多的是「現場+課堂」學習支持模式。親身體驗了其中的「五步學習法」後,她認為通過「診斷—設計—實施—示範—改進」五步學習支持路徑,能引導鄉村幼兒教師逐一掌握各項專業技能,在實踐—反思—改進的循環往復中不斷提升專業素養。
回到單位後,鄧紅梅將此方法與廣西幼師「三階課程」中「菜單選學」相結合,將麵塑、剪紙、兒童版畫、幼兒舞蹈等幼兒教師常用技能加工成若干「菜單」,融入「五步學習法」,開展「菜單式」實操培訓。利用「基地研修」的經驗和做法,將教師按所在幼兒園的地域分為北郊、南郊、城區三個片區,按工作性質分為教師、保育員、保健醫生三個類別,開展點對點、崗對崗的跟崗研修活動,將全市幼兒園按辦園水平高低分為三個層次和級別,開展分層教研、區域教研、混合式教研,有效引領了全市幼兒教師專業發展。
在鄉村幼兒教師專業成長中,如何獲得持續支持一直是個難題。為此,廣西幼師建構了以鄉村幼兒教師為中心的「高校+自治區示範幼兒園+縣區教師發展中心(或教研室)+當地幼兒園」四方教研支持團隊,形成學習共同體,持續支持幼兒教師專業成長。
崇左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教研員黃昌志認為,「四方」教研團隊的全面支持,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這些方法在崇左市1區6縣(市)全面實施,有效提升了幼兒教師實踐應用能力。
讓鄉村幼師及幼兒的成長看得見
在廣西幼師的多年引領下,廣西鄉村幼兒教師專業能力明顯提升,他們教學活動組織方法多樣,遊戲化教學得心應手,組織一日活動能力明顯提高,能給予不同能力幼兒不同的指導。與此同時,鄉村幼兒教師專業知識結構不斷完善,專業能力不斷提升,甚至能與城市幼兒教師同臺競技。
崇左市寧明縣幼兒園教師黃曉蓉接受了廣西幼師多次送教培訓,過去她不懂如何支持幼兒遊戲,現今她已經能大膽放手支持幼兒進行跨區域探索,讓幼兒在愉悅的遊戲環境中體驗、感悟、成長。
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教師發展中心李曉慧受到幼兒教師支持體系「三階課程」的啟發,作為教研員的她,在陽山縣制定了幼兒教師三級培訓方案,把在國培中學習到的「一訓一得」理念、「現場+課堂」的「五步學習法」靈活運用,對骨幹教師、轉崗教師、新手教師開展三級培訓,提升了當地幼兒教師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
鄉村幼兒教師水平提升後,最大的受益者還是幼兒。近些年,廣西各地的農村幼兒也能在遊戲中與環境互動、對話了,不再以「小學化」的方式學習,他們在活動中逐漸顯現出大膽、活潑開朗的個性。
近年來,廣西幼師建立的「鄉村幼兒教師『三階五步四方』專業成長支持體系研究與創新實踐」,不僅惠及全自治區鄉村幼兒教師,還推廣到重慶等地,並且被用於廣西幼師承擔的54個貧困縣幼兒教師培訓,助力脫貧攻堅,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該研究也獲得了2019年廣西基礎教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特等獎。
《中國教育報》2020年07月26日第1版
作者:本報記者 周仕敏 通訊員 馮竹青 林小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