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鄉村幼師成長裝上「引擎」

2020-07-26 中國教育新聞網

「是國培幫了我大忙,讓我從學習者轉變為授課者。」回顧這些年的經歷,廣西崇左市天等縣城西幼兒園教師趙玉秋深有感觸。2010年,趙玉秋轉崗成為一名幼兒教師,在此之前,她當了10年小學教師。轉崗初期,趙玉秋不知如何開展幼兒園教學,但如今,她成了給全縣幼兒教師「送課」的專家。

趙玉秋的快速成長得益於廣西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廣西幼師」)幫助鄉村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培訓計劃。

2010年起,廣西幼師對準教師、轉崗教師、助理教師和新手教師四類幼兒教師,連續10年進行追蹤、重點研究,以鄉村幼兒教師專業成長支持體系構建為主要內容,研製了「現場+課堂」學習支持模式,建立了特色鮮明、適應鄉村教師實際的「三階五步四方」幼兒教師專業成長支持體系,並將實踐成果推廣到廣西14個市及外省100多個學前教育師資培訓項目,受益教師兩萬人次左右。

「三階課程」幫助鄉村幼師掌握應知應會知識

鄉村幼兒教師專業知識結構不完整,師資來源結構複雜,專業適應期長,針對這一系列問題,廣西幼師研究團隊紮實調研,針對四類教師提出精準培訓方案。第一類,準教師,非教育類專業畢業,無教師資格證,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因教師極度缺乏而進入幼兒園;第二類,轉崗教師,有小學教師資格證,有教學經驗,但對學前教育完全陌生;第三類,助理教師,中職學校幼兒教育專業畢業,大多未能拿到教師資格證,僅持有保育員證、育嬰師證;第四類,新手教師,大專及以上學前教育專業畢業,有幼兒園教師資格證,但缺乏實踐經驗。

廣西貴港市港南區湛江鎮新新幼兒園鄧興寧就屬於非教育類專業畢業教師,當幼兒園教師之前他做過倉庫管理員等十餘項工作。2013年,鄧興寧意外接手湛江鎮新新幼兒園。

「從此我的生活全變了。」鄧興寧說,隔行如隔山,他是「先上車再補票」的人。2014年12月,鄧興寧第一次到廣西幼師參加廣西農村幼兒園、普惠性幼兒園園長培訓班,「現場+課堂」的教學方式讓他對幼兒園、對幼兒有了全新的認識。

「這時候我心裡才算有點兒底。」鄧興寧說,這次培訓對於他來說是一場「及時雨」,他非常需要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持。如今,他已經知道了如何關愛幼兒身心健康、尊重幼兒人格、尊重個體差異、重視生活對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價值,以及家園共育的重要性。

針對鄉村幼兒教師來源複雜、專業起點低,遊戲活動組織、區域環境創設、一日活動組織等專業技能薄弱的問題,廣西幼師在專業技能訓練中,按照鄉村幼兒教師「應知應會」知識的層次性,分初階、中階、高階「三階課程」進行精準培訓。「三階課程」將現場實踐素材與課堂理論知識通過研訓主題整合、解構、開發,變成了教師可以直接利用的應用性知識。

廣西幼師副校長、項目負責人李豔榮介紹,「現場+課堂」的「三階課程」,主要按照鄉村幼兒教師應該掌握專業知識的層次性,分三個層級彌補他們知識結構不完整的缺陷。對鄉村幼兒教師開展個性化、補償性教育,確保他們掌握幼兒教育應知應會的知識,掌握幼兒園工作內容和實施途徑,引導教師從「眼中沒有幼兒」到「看到幼兒」再到「心中有幼兒」,主動支持幼兒發展,從而快速有效提升鄉村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逐步勝任幼兒教師工作。

「五步四方」為鄉村幼師提供持續支持

雲南省箇舊市教育科學研究培訓中心教研員鄧紅梅介紹,她曾先後5次到不同高校參加幼教教研員的「國培」,歷數過往,印象最深的當數廣西幼師學前教育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學習經歷。鄧紅梅將之總結為結識一幫「超人」、遇到一場「及時雨」、收到一份「大禮包」、品嘗一道「國培盛宴」、欣賞一場「真人秀」。「廣西幼師的國培經歷,幫我推開了另一扇窗。」讓鄧紅梅收穫最多的是「現場+課堂」學習支持模式。親身體驗了其中的「五步學習法」後,她認為通過「診斷—設計—實施—示範—改進」五步學習支持路徑,能引導鄉村幼兒教師逐一掌握各項專業技能,在實踐—反思—改進的循環往復中不斷提升專業素養。

回到單位後,鄧紅梅將此方法與廣西幼師「三階課程」中「菜單選學」相結合,將麵塑、剪紙、兒童版畫、幼兒舞蹈等幼兒教師常用技能加工成若干「菜單」,融入「五步學習法」,開展「菜單式」實操培訓。利用「基地研修」的經驗和做法,將教師按所在幼兒園的地域分為北郊、南郊、城區三個片區,按工作性質分為教師、保育員、保健醫生三個類別,開展點對點、崗對崗的跟崗研修活動,將全市幼兒園按辦園水平高低分為三個層次和級別,開展分層教研、區域教研、混合式教研,有效引領了全市幼兒教師專業發展。

在鄉村幼兒教師專業成長中,如何獲得持續支持一直是個難題。為此,廣西幼師建構了以鄉村幼兒教師為中心的「高校+自治區示範幼兒園+縣區教師發展中心(或教研室)+當地幼兒園」四方教研支持團隊,形成學習共同體,持續支持幼兒教師專業成長。

崇左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教研員黃昌志認為,「四方」教研團隊的全面支持,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這些方法在崇左市1區6縣(市)全面實施,有效提升了幼兒教師實踐應用能力。

讓鄉村幼師及幼兒的成長看得見

在廣西幼師的多年引領下,廣西鄉村幼兒教師專業能力明顯提升,他們教學活動組織方法多樣,遊戲化教學得心應手,組織一日活動能力明顯提高,能給予不同能力幼兒不同的指導。與此同時,鄉村幼兒教師專業知識結構不斷完善,專業能力不斷提升,甚至能與城市幼兒教師同臺競技。

崇左市寧明縣幼兒園教師黃曉蓉接受了廣西幼師多次送教培訓,過去她不懂如何支持幼兒遊戲,現今她已經能大膽放手支持幼兒進行跨區域探索,讓幼兒在愉悅的遊戲環境中體驗、感悟、成長。

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教師發展中心李曉慧受到幼兒教師支持體系「三階課程」的啟發,作為教研員的她,在陽山縣制定了幼兒教師三級培訓方案,把在國培中學習到的「一訓一得」理念、「現場+課堂」的「五步學習法」靈活運用,對骨幹教師、轉崗教師、新手教師開展三級培訓,提升了當地幼兒教師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

鄉村幼兒教師水平提升後,最大的受益者還是幼兒。近些年,廣西各地的農村幼兒也能在遊戲中與環境互動、對話了,不再以「小學化」的方式學習,他們在活動中逐漸顯現出大膽、活潑開朗的個性。

近年來,廣西幼師建立的「鄉村幼兒教師『三階五步四方』專業成長支持體系研究與創新實踐」,不僅惠及全自治區鄉村幼兒教師,還推廣到重慶等地,並且被用於廣西幼師承擔的54個貧困縣幼兒教師培訓,助力脫貧攻堅,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該研究也獲得了2019年廣西基礎教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特等獎。

《中國教育報》2020年07月26日第1版

作者:本報記者 周仕敏 通訊員 馮竹青 林小佩

相關焦點

  • 玉林電商跑出加速度,鄉村發展裝上「新引擎」
    切開之後是這樣的,又香又甜……」日前,記者來到北流市葉宇水果專業合作社採訪,合作社負責人潘亞波正在電商平臺上直播,他熟練地介紹著自家的農產品,僅僅幾分鐘,就賣出了幾件百香果。近年來,玉林市積極建設和完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打牢農村產品上行基礎,積極培育市場主體,構建農村現代市場體系,不斷發揮電子商務在推動新一輪農村經濟轉型升級、促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推動縣域鄉村經濟不斷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 蘇寧為家樂福中國裝上數字服務新引擎
    這樣,家樂福中國的線上、線下購買小程序,就與蘇寧易購APP和蘇寧小店APP完全成為一體,這樣雙方的線上流量與線下場景也就完美融合在了一起,採購、倉配、物流統一管控並實現日配,供應鏈效率大幅提高,同時也共同實現了對消費者生活和購物場景的全覆蓋。通過數位化升級和改造,家樂福華中區200多萬名會員,與蘇寧會員打通,轉化為全渠道用戶。
  • 今年河南省千餘名鄉村幼師接受「國培」能力提升
    12月4日上午,在河南省實驗幼兒園舉行了熱烈而莊重的「國培計劃」(2020)幼兒園鄉村幼兒園保教能力提升項目的結業典禮儀式。據介紹,2020年河南省實驗幼兒園已完成了雲南、貴州及省內幼兒園骨幹教師訪名校浸潤式培訓、幼兒園新入職教師規範化培訓、鄉村幼兒園教師保教能力提升培訓項目三個幼師「國培」項目共1280人的培訓。
  • 幼兒園幼師和保育員缺口超過300萬人 該怎麼補上?
    幼師缺乏,直接影響幼兒成長和教育,也限制了幼兒園發展。長遠看,更不利於提升基礎教育質量。如何讓幼師職業健康平穩發展成為社會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困境: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  「每天至少工作9個小時。」提起自己的工作內容,北京某幼兒園的侯老師向記者打開了話匣子。  清晨7時15分是侯老師一天工作的開始。
  • 幼兒園新幼師如何快速成長
    對於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新幼師來說,什麼都是新鮮有趣的,一切又都是陌生費解的。教育教學經驗欠缺、不知如何去很好的組織集體教學、怎樣指導好幼兒的一日活動、如何應對幼兒的問題行為等等,這些問題幾乎是每一位新幼師在工作初期都會存在的的困惑。以前在學校裡學習的專業理論知識大多是紙上談兵,往往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面對實際問題是手忙腳亂無所適從。新教師是幼兒園教師隊伍中的生力軍,如何加快這些教師的專業成長,使她們儘快地成長為教學的能手、骨幹呢?
  • 從土坯屋到現代化,從孤軍奮戰到不再孤單「奶奶級」幼師的38年鄉村...
    這是馬明美在幼師崗位上度過的第38個教師節,兩年後她就將退休,離開自己奉獻大半生、嘗遍「酸甜苦辣」的幼師崗位。  這是馬明美在幼師崗位上度過的第38個教師節,兩年後她就將退休,離開自己奉獻大半生、嘗遍「酸甜苦辣」的幼師崗位。  從初中畢業後獨自在毛坯房裡任教,到和同事在配備了電腦、電視的教室裡教學……紮根鄉村38年,馬明美見證了鄉村幼兒教育的變遷。
  • 激活人才「引擎」 「領跑」鄉村振興 潮州鄉村服務官乘勢而出!
    激活人才「引擎」 「領跑」鄉村振興 潮州鄉村服務官乘勢而出!與會領導、嘉賓共同為潮州市數字三農應用研究院、潮州鄉村服務官培訓基地揭牌,並為首批12名潮州鄉村服務官成員頒發聘書。
  • 營造幼師專業成長良好生態
    幼師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素養 腦科學研究表明,0—6歲是大腦發展最快的時期,因此,「從事這一時期教育的幼兒園教師必須是專業的。」中國臺灣清華大學教授孫良誠說。 日本廣島大學教育學研究科教授七木田敦則從幼兒教師成長的不同階段出發,提出了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路徑。
  • 【檔案】幼師如何建立一個出彩的幼兒成長檔案?幼師必備!
    讓家長知道,為什麼我們要寫成長檔案,這本東西記錄了孩子的什麼,老師做的分析、評價基於哪些科學的指標,從哪些領域進行觀察的。最後,還要讓家長感受到,這本檔案,不是條條槓槓的打分表格,而是融入了大量老師心血的、孩子寶貴的成長點滴。
  • 嘉善大雲:培育新農人 打造鄉村「新引擎」
    嘉善大云:培育新農人 打造鄉村「新引擎」孫俊 楊妙勤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只有培育人才、引進人才、留住人才,鄉村發展才能更旺
  • 以精品民宿發展為引擎 高質量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11月25日,延慶區召開精品民宿發展座談會,聽取延慶民宿產業發展情況及2020年北京市首屆鄉村民宿大會暨第四屆北方民宿大會籌備情況的匯報,並與多家民宿代表開展座談交流。區領導穆鵬、于波、黃克瀛、丁章春、任江浩出席。
  • 「他們」陪伴孩子成長——廈門海滄幼兒園裡的男幼師團隊
    圖集 新華社福州9月9日電 題:「他們」陪伴孩子成長——廈門海滄幼兒園裡的男幼師團隊新華社記者鄧倩倩、陳弘毅在銀鈴般的歡聲笑語中,身高近1.8米的汪太建被一群五六歲的孩子圍在中間。俯身仔細檢查完小朋友們的護腕護膝後,汪太建鼓勵他們大膽邁開輪滑鞋,體驗運動的快樂。遊戲過後,他又變身「貼心奶爸」,為孩子們擦汗換衣服。
  • 幼師缺乏背後 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
    幼師缺乏,直接影響幼兒成長和教育,也限制了幼兒園發展。長遠看,更不利於提升基礎教育質量。如何讓幼師職業健康平穩發展成為社會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困境: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每天至少工作9個小時。」提起自己的工作內容,北京某幼兒園的侯老師向記者打開了話匣子。清晨7時15分是侯老師一天工作的開始。根據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幼兒園對班內環境要求提高不少。
  • 廈門海滄幼兒園裡的男幼師團隊:「他們」陪伴孩子成長
    遊戲過後,他又變身「貼心奶爸」,為孩子們擦汗換衣服。2020年9月3日,廈門市海滄區新陽幼兒園裡,男幼師正在給小朋友們上輪滑課。(新華社記者 鄧倩倩 攝)像汪太建這樣的男幼師,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新陽幼兒園目前共有11名,佔全園教師數的四分之一左右,成了廈門乃至福建幼教界獨一無二的現象。
  • 別讓幼師在「麵包」和情懷間兩難選擇
    &nbsp&nbsp&nbsp&nbsp「一位合格幼師對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遺憾的是,教育界『幼不如小,小不如中』的慣例,使得幼師收入水平、社會地位長期偏低,幼兒園普遍『人難進、人難留』。」
  • 河北固安鄉村民宿打造「幸福引擎」
    固安縣柳泉鎮北房上村新建的精品民宿。門叢碩攝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劉芮明、王偉、周禹佳)頗有清居味道的木製小屋,鵝卵石鋪陳的入屋小徑,盛夏時節的小院裡推門即見幽靜,一絲清涼愜意隱於樹下、匿於花香……這間由鄉村老屋改造的精品民宿,位於固安縣柳泉鎮北房上村。立足文旅做文章,打開鄉村致富門,北房上村進行了一次生動實踐。
  • 好幼師為啥心甘情願棄城返鄉
    除了增加農村幼師編制、提升工資待遇外,全國不少地區還採取租、建等方式,改善農村幼師福利,滿足鄉村幼兒教師的周轉宿舍需求,並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鄉村幼師優先納入當地住房範圍,統籌給予解決。這些地區的地方政府在發展學前教育時,不僅倡導區域均衡、城鄉一體化的政策定位,更強調在編制、待遇上向農村幼兒教師傾斜。
  • 促進幼兒園女幼師更健康成長,寫在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
    學前教育是學校教育制度的起始階段,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廣大幼兒園女幼師忠誠於學前教育事業,熱愛幼兒,以專業素養及能力服務幼兒全面發展。果雪兒要為她們點讚,要為她們鼓與呼,要為她們吶與喊,要為她們歌與舞。促進女幼師更健康成長,全社會都應當尊重幼兒園女教師。人生百年,立於幼學。
  • 幼兒園幼師和保育員缺口超300萬人 怎麼補
    幼師缺口該怎麼補上?「幼師和保育員缺口超過300萬人。」日前,這一話題衝上微博熱搜。西南大學一份研究報告預測,2019年,學前教育階段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近600萬適齡幼兒。到今年,幼兒園或將缺少幼兒教師和保育員超過300萬人。
  • 為教師專業成長裝上「加速器」
    18年過去,她說自己還忘不了那些鄉村教師在終點站接她的情景,忘不了他們給她披上的那件禦寒軍大衣,忘不了他們在教研活動中期待的神情……從那一刻起,吳正憲就在思考:怎樣才能幫助更多教師,特別是邊遠山區教師成長?如何建立一種有效且長久的教研機制,促進教師自主進步和發展?2008年,北京教科院成立了吳正憲小學數學教師工作站(以下簡稱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