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分數公布後,南京一中的成績不甚理想,高一、高二學生家長們反應激烈,冒雨圍堵在校門口,向校長尤小平抗議,稱他搞素質教育,不抓學習,輕視高考。近日,校方以一封《告2021屆高三家長書》間接回應,表示會做好學生學習管理,組建尖子生團隊、加強培優。
事件的背後是一個兩難的問題:學校教育應該多鼓勵學生全面發展還是以分數為主?從長遠來看,學生全面發展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整體素養;但從目前大多數孩子走的教育成長道路來看,分數又是他們進入優質學校的敲門磚。且不說跳脫開現行教育體制的道路其他選擇,作為大多數接受那麼作為9年義務教育的學生家長來說,究竟該怎麼選?又要如何去權衡?建議可以從這四點做起。
南京一中的學生家長們激烈反應,洩露了大家的心聲:我很擔心自己的孩子考不好,萬一沒成績是不是會錯過更好的擇校機會?以後是不是有可能錯過更好的就業機會……
家長們的這種擔心和焦慮情緒是有原因的,畢竟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有時候一分之隔會造就完全不同的結果。比如江蘇高考文科第一名史選修B+無緣清華北大的例子在前,無疑也加深了他們的焦慮。
只不過適度的焦慮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規避同類問題,但是過分的焦慮,卻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攔路虎。一旦我們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焦慮情緒」,就會發現:其實這並不構成一道選擇題,而是我們把自己感受到「不安全」投射到孩子身上的表現。
史蒂芬·柯維在他的《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中說:把注意力放在可以影響的部分。而中國一句老話「盡人事,聽天命」,也是類似的意思。
說到底,學習和成長的當事人畢竟還是孩子自己。在學習這件事上,作為家長,我們能做是好好成為他們的教練和啦啦隊。
對於教育的體制改革優化,也有更專業的人來推進,這是面向整個社會的系統工程。我認為,更明智的做法是:把有限的時間精力投注到「如何幫助孩子在現行體制的這片土壤中更好的適應和成長」上去。
退一萬步,如果我們所擔心的這些問題成真了,那它就是我們需要面對的一個挫折。及時調整我們對待挫折的態度,可能比現在對這些不確定因素感到恐懼更有用。
樊登在他的《陪孩子終身成長》中說:在無條件的愛和價值感之外,還需要加入第三根支柱:終身成長的心態。
而固定型心態的人,做事求的對自己的證明,用各種外界的結果來證明自己,所以他們做任何事情都很有負擔。而一個具有終身成長心態的人,遇到的所有事都會成為他學習的機會,哪怕遇到挫折和失敗,他也能從中有所收穫。
用終身成長的心態來面對一切,父母和孩子都會輕鬆得多。
平常的生活中,我們怎麼做才能養孩子成長型心態呢?
【01】積極的語言互動
積極的語言互動,是我們愛孩子的表現之一。它不僅能幫助孩子體會到自己的價值感和歸屬感,而且還能通過不斷的正面反饋讓他們明白好結果背後的好行為。
在我們在教育中往往存在一個誤區:你做的好的事情都是應該的,我把你的問題都挑出來才是對你好。在這種觀念下,很難對孩子做到積極語言的互動,相反,更容易進入消極溝通模式,反覆的強調孩子哪裡哪裡不好,無意間給孩子貼上了各種標籤。
而正確的做法是:孩子做對時,用愛的語言肯定並積極反饋正確的行為是什麼;做錯的時候,客觀的描述事件,並對他表示理解鼓勵他用更好的方式再來一遍。
【02】把注意力放在過程上
讓孩子認識到做事的動機和過程很重的前提是:家長自己覺得動機和過程重要。
有的父母覺得孩子上不了大學(甚至是好一點的大學)就是天塌下來的大事;但是事實證明很多沒有上過大學的人一樣能追求幸福的生活。如果太過於追求結果,會讓整個家庭都陷入壓力中。而壓力環境是不利於孩子的大腦發育,不僅不能起好正向作用,反而成為孩子成長中的一大不利因素。
把注意力放在事情的動機和過程上的秘訣是:學習的心態。也就是思考「通過這件事,我能學到什麼。」
【03】允許錯誤和挫折
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們總是對自己很苛責,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評判:「我怎麼又忘了?」「為什麼我總出錯?」「我永遠也做不好……。」這些評判對我們的心理健康來說是非常有危害的。我們需要做的是對自己和他人更寬容,用「允許」的態度對待各種的狀況,這要求我們自己先具備了成長型思維。
在成長型思維下,我們無需事事證明自己,以「能從其中學到什麼」為標準,那麼寬容和善意就會不請自來。這時候,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允許自己和孩子犯錯,而不會有任何心理負擔,因為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家長必須成長,才能陪孩子成長。如果我們自己不成長,那麼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人正是我們自己。
我們更關心的是一個結果?用一紙文憑換來的心安?還是孩子良好適應社會的能力?我們是把高考看成一個孩子學習生涯的終點?還是他漫漫人生路上需要好好走過的無數個路標中的一個?我們自己看到的是一條路?還是千萬條?
這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我們無法控制所有的事,也無需掌控,用成長性思維和它們共處,於是所有的「變化」都能化作了我們成長的機會。對孩子來說,學習是一輩子的事,父母只需把終身成長的心態教給他們,這才是讓父母和孩子無畏艱難選擇的核心。
與所有的家長共勉!
【我是嫣然,通過閱讀寫作終身成長,通過學習提升幸福感的媽媽。歡迎關注 @神獸養育日常,一起探討如何靜心養育,和神獸一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