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玩轉高考?三種方法塑造孩子學習的成長型心態

2020-08-02 神獸養育日常

今年高考分數公布後,南京一中的成績不甚理想,高一、高二學生家長們反應激烈,冒雨圍堵在校門口,向校長尤小平抗議,稱他搞素質教育,不抓學習,輕視高考。近日,校方以一封《告2021屆高三家長書》間接回應,表示會做好學生學習管理,組建尖子生團隊、加強培優。

事件的背後是一個兩難的問題:學校教育應該多鼓勵學生全面發展還是以分數為主?從長遠來看,學生全面發展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整體素養;但從目前大多數孩子走的教育成長道路來看,分數又是他們進入優質學校的敲門磚。且不說跳脫開現行教育體制的道路其他選擇,作為大多數接受那麼作為9年義務教育的學生家長來說,究竟該怎麼選?又要如何去權衡?建議可以從這四點做起。

如何玩轉高考?三種方法塑造孩子學習的成長型心態

一、看見焦慮情緒

南京一中的學生家長們激烈反應,洩露了大家的心聲:我很擔心自己的孩子考不好,萬一沒成績是不是會錯過更好的擇校機會?以後是不是有可能錯過更好的就業機會……

家長們的這種擔心和焦慮情緒是有原因的,畢竟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有時候一分之隔會造就完全不同的結果。比如江蘇高考文科第一名史選修B+無緣清華北大的例子在前,無疑也加深了他們的焦慮。

只不過適度的焦慮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規避同類問題,但是過分的焦慮,卻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攔路虎。一旦我們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焦慮情緒」,就會發現:其實這並不構成一道選擇題,而是我們把自己感受到「不安全」投射到孩子身上的表現。

如何玩轉高考?三種方法塑造孩子學習的成長型心態

二、關注影響圈

史蒂芬·柯維在他的《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中說:把注意力放在可以影響的部分。而中國一句老話「盡人事,聽天命」,也是類似的意思。

說到底,學習和成長的當事人畢竟還是孩子自己。在學習這件事上,作為家長,我們能做是好好成為他們的教練和啦啦隊。

對於教育的體制改革優化,也有更專業的人來推進,這是面向整個社會的系統工程。我認為,更明智的做法是:把有限的時間精力投注到「如何幫助孩子在現行體制的這片土壤中更好的適應和成長」上去。

如何玩轉高考?三種方法塑造孩子學習的成長型心態

三、重要的是終身成長

退一萬步,如果我們所擔心的這些問題成真了,那它就是我們需要面對的一個挫折。及時調整我們對待挫折的態度,可能比現在對這些不確定因素感到恐懼更有用。

樊登在他的《陪孩子終身成長》中說:在無條件的愛和價值感之外,還需要加入第三根支柱:終身成長的心態。

而固定型心態的人,做事求的對自己的證明,用各種外界的結果來證明自己,所以他們做任何事情都很有負擔。而一個具有終身成長心態的人,遇到的所有事都會成為他學習的機會,哪怕遇到挫折和失敗,他也能從中有所收穫。

用終身成長的心態來面對一切,父母和孩子都會輕鬆得多。

如何玩轉高考?三種方法塑造孩子學習的成長型心態

四、培養成長型心態的3個方法

平常的生活中,我們怎麼做才能養孩子成長型心態呢?

【01】積極的語言互動

積極的語言互動,是我們愛孩子的表現之一。它不僅能幫助孩子體會到自己的價值感和歸屬感,而且還能通過不斷的正面反饋讓他們明白好結果背後的好行為。

在我們在教育中往往存在一個誤區:你做的好的事情都是應該的,我把你的問題都挑出來才是對你好。在這種觀念下,很難對孩子做到積極語言的互動,相反,更容易進入消極溝通模式,反覆的強調孩子哪裡哪裡不好,無意間給孩子貼上了各種標籤。

而正確的做法是:孩子做對時,用愛的語言肯定並積極反饋正確的行為是什麼;做錯的時候,客觀的描述事件,並對他表示理解鼓勵他用更好的方式再來一遍。

如何玩轉高考?三種方法塑造孩子學習的成長型心態

【02】把注意力放在過程上

讓孩子認識到做事的動機和過程很重的前提是:家長自己覺得動機和過程重要。

有的父母覺得孩子上不了大學(甚至是好一點的大學)就是天塌下來的大事;但是事實證明很多沒有上過大學的人一樣能追求幸福的生活。如果太過於追求結果,會讓整個家庭都陷入壓力中。而壓力環境是不利於孩子的大腦發育,不僅不能起好正向作用,反而成為孩子成長中的一大不利因素。

把注意力放在事情的動機和過程上的秘訣是:學習的心態。也就是思考「通過這件事,我能學到什麼。」

如何玩轉高考?三種方法塑造孩子學習的成長型心態

【03】允許錯誤和挫折

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們總是對自己很苛責,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評判:「我怎麼又忘了?」「為什麼我總出錯?」「我永遠也做不好……。」這些評判對我們的心理健康來說是非常有危害的。我們需要做的是對自己和他人更寬容,用「允許」的態度對待各種的狀況,這要求我們自己先具備了成長型思維。

在成長型思維下,我們無需事事證明自己,以「能從其中學到什麼」為標準,那麼寬容和善意就會不請自來。這時候,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允許自己和孩子犯錯,而不會有任何心理負擔,因為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如何玩轉高考?三種方法塑造孩子學習的成長型心態

寫在最後

家長必須成長,才能陪孩子成長。如果我們自己不成長,那麼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人正是我們自己。

我們更關心的是一個結果?用一紙文憑換來的心安?還是孩子良好適應社會的能力?我們是把高考看成一個孩子學習生涯的終點?還是他漫漫人生路上需要好好走過的無數個路標中的一個?我們自己看到的是一條路?還是千萬條?

這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我們無法控制所有的事,也無需掌控,用成長性思維和它們共處,於是所有的「變化」都能化作了我們成長的機會。對孩子來說,學習是一輩子的事,父母只需把終身成長的心態教給他們,這才是讓父母和孩子無畏艱難選擇的核心。

與所有的家長共勉!

如何玩轉高考?三種方法塑造孩子學習的成長型心態


【我是嫣然,通過閱讀寫作終身成長,通過學習提升幸福感的媽媽。歡迎關注 @神獸養育日常,一起探討如何靜心養育,和神獸一起快樂成長。】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如何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
    人的思維模式可分為兩種,且不同的思維模式會有不同的行為結果,也會讓孩子乃至成年交出不同的人生答卷。史丹福大學的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曾撰寫過一本書,叫做《終身學習》,書中將人的思維模式分為兩種,一是固定思維,二是成長型思維。卡羅爾教授認為:幼兒行為和成年人的成敗實際上均與這兩種思維模式脫不了干係。
  • 《終身成長》:撥開親情的外衣,建立成長型思維,塑造真實世界
    而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父母,就會對孩子的成長曆程非常地關心,而不在乎他們的結果是什麼樣的,讓孩子享受努力的過程,並不斷學習。並重要的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有所收穫。通過下面的案例,相信你更能夠清晰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優勢。
  • 《終身成長》:撥開親情的外衣,建立成長型思維,塑造真實世界
    一、固定型思維帶來教育誤區,成長型思維模式助孩子成長二、成長型思維模式,需要掌握三個方法切實改變三、應用成長型思維模式,輕鬆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在我們的生活中從中可以看出來,僅僅是思維模式的不同,就可以讓孩子在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有不同的心態去成長和進步。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的父母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看中過程,能夠更好地抓住機會讓孩子去學習;而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父母則看中事情的結果,當看到孩子失敗,就會覺得他們沒出息是傻瓜,讓孩子更加沒有信心。
  • 如何修煉成長型心態?培養孩子的五種健康之心,一生受益
    而培養孩子,首先就是修煉好孩子的心態,好讓他遇事情處變不驚,在以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有自己源源不斷進步的源泉。那麼如何修煉孩子成長型心態呢?培養孩子的五種健康之心,一生受益。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看到遇到的問題是一樣的,而且付出的努力是差不多的,為什麼有的人容易堅持下去,而有的人卻是堅持不長時間就知難而退了呢?
  • 中科院心理學家:如何訓練孩子具備「成長型」的思維模式?
    每個孩子在成長道路上都會遇到困難、挫折、失敗,他們是選擇逃避放棄還是迎難而上?面對困境時如何把握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用成長型思維模式增強孩子的內動力,鍛鍊他們的堅毅力,是每個家長和教育者需要修煉的課題。很多家長都在糾結孩子的學習成績,為了孩子能上資源更優質的學校費盡周章。
  • 心態決定命運:國外學校都在培養的「成長型思維」,得讓孩子掌握
    家長認為孩子之間存在差距,是因為家長通常比較的是孩子的成績,即智商,而沒有在乎孩子的過程。其實這就是不同的思維方法所帶來的結果,不同的思維影響著孩子的行為方式。有種成長型思維會帶領孩子們面對困難或挫折時,大腦高速發展,分析自己的錯誤,然後學習成長。千萬不能小看成長型思維,往往會影響孩子的心態,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以及孩子的命運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 正確實施成長型思維心態幹預
    近日,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布魯克·麥克納瑪拉(Brooke Macnamara)及其團隊在每日科學網(ScienceDaily)發表研究成果,對成長型思維幹預項目在提高學生成績方面的作用提出質疑。他們認為,學校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做的一些幹預項目,事實上過度商業化,且收效甚微。由此,備受追捧的成長型思維幹預到底應該如何實踐,是否對學生有實際幫助等問題引發學者熱議。
  • 終身成長心態,讓孩子有再來一次的勇氣‖《陪孩子終身成長》
    很多父母並沒有用正確的方式對孩子好,但他們發自內心地認定自己愛孩子,能為孩子奉獻一切,就以為自己對孩子很好了。如果父母自己不成長,那麼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人正是父母。那麼父母是如何無形地傷害孩子的呢?有三種行為:貼標籤,做比較,沒有容錯率。當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難免遇到挫折,他有沒有勇氣自我迭代?這就取決他是否具有成長型心態。成長型心態認為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改變的。
  • 學習實踐學生e積分管理,要轉變三種心態
    經過多年的實踐研究和大力推廣,蘊含著諸多教育學、心理學和管理學智慧的學生e積分管理方法已使全國數十萬師生受益。在我學習實踐e積分的幾年中,我深深感受到,學習實踐學生e積分管理,不僅僅是改變方法那樣簡單的事,同樣重要的是教育教學理念和心態的轉變。心態變了,世界就變了。心態變了,方法才會真的隨之變。我簡單梳理了一下實踐學生e積分管理必須要轉變的三種心態。
  • 《終身成長》:好父母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
    .德偉克博士通過數十年的研究,發現了人有兩種思維模式:固定思維和成長思維,並且向人們闡述了如何改變思維模式的方法。讓自己明白如何通過改變思維模式來幫助自己以及孩子發揮潛能。 《終身成長》通過對兩種思維模式的解析,以及它在體育、商業、人際關係、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等領域的具體表現、如何改變思維模式的方法等多方面,提出了「終身成長」的概念,將關注點放在不斷持續的努力、不畏挫折的態度上的成長型的思考模式的培養上。
  • "溫版武亦姝"吳楚楚高考651分,成廣西貴港市文科狀元
    事實上,從小到大,吳楚楚都是親朋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學霸」。好成績不會一蹴而就,而是來自日常點滴的厚積薄發。上課時注意力高度集中,下課後自覺複習,除了高效的學習方法和科學的記憶方法,良好的心態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吳楚楚看來,學習過程中,心態和狀態比知識和能力更重要,「我屬於安靜型,但抗壓能力比較好,這次高考我感覺自己一直是比較淡定的。」
  • 成長型思維模式
    可能是因為年齡大的原因,精力多少會有些不夠,而且對新鮮事物不感興趣,不積極學習。放鬆和娛樂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但是積極學習成長的工作生活心態,是需要一直保持的,不能鬆懈。如《終身成長》書中所講,要培養自己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即使前期我們能力有限,或者不具備條件,但是具有這種思維模式就能不斷學習,不斷進取,最終取得成功。
  • 高考經驗分享:英語、數學的學習方法及心態調整!
    英語方面我主要是通過三種方式去提高英語能力。第一種,想必大家都使用過,那就是建立英語生詞本,其實生詞本是非常容易建立的,但是最大的困難是如何去定時的複習,這一點我非常感謝我的英語老師,因為他基本上每一個星期都會定時的去抽查和聽寫我們所記的生詞,如果你是一個自律性比較差的同學,那我建議你還是跟著朋友一起組成學習小組(畢竟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嘛!)
  • 如何在工作中培養成長心態?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解釋了什麼是成長心態,它與固定心態有何不同,以及如何在工作中應用你的成長心態。什麼是成長心態?例如,當涉及到在工作或學校的進步時,一個人可能會表現出一種成長的心態,但在他們的人際關係中卻有一種固定的心態。反之亦然。那些心態固定的人可能害怕看起來很糟糕,害怕冒險。這阻礙了他們在工作場所克服挑戰、嘗試新事物和實現可實現的目標。在工作場所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好處。
  • 孩子常說「我不行、我不要」家長要重視: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才優秀
    人的思維模式可分為兩種,且不同的思維模式會有不同的行為結果,也會讓孩子乃至成年交出不同的人生答卷。史丹福大學的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曾撰寫過一本書,叫做《終身學習》,書中將人的思維模式分為兩種,一是固定思維,二是成長型思維。
  • 孩子說話晚、表達能力差?用好「4T溝通法」塑造兒童學習型大腦
    如果不是生理上的原因,我們家長就可以嘗試著通過"4T溝通法",提高孩子的詞彙量,表達能力,塑造孩子學習型的大腦,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語言表達問題。三、如何用4T溝通法塑造兒童學習型大腦1、重構孩子的邏輯思維,提高孩子的詞彙儲存量塑造孩子學習型大腦,重構孩子的邏輯思維,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首先要豐富孩子的詞彙量。
  • 孩子說話晚、表達能力差?用好「4T溝通法」塑造兒童學習型大腦
    如果我們家長如果擔心孩子是生理上的問題,就要及早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去尋找原因。如果不是生理上的原因,我們家長就可以嘗試著通過&34;,提高孩子的詞彙量,表達能力,塑造孩子學習型的大腦,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語言表達問題。
  • 帶領孩子用正確的心態成長與學習吧
    帶領孩子用正確的心態成長與學習吧時間:2015-03-28 12:44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對於剛步入幼兒年齡段的寶貝們,父母們都對他們有一個「你很特別」的讚賞。對三、四歲的孩子來說,再沒有比這句話更重要的事了!當孩子問問題時,我們會 用什麼態度回答他?
  • 家長具備了「成長型思維」,才能引導出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
    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體現了人們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心態。也可能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你是一個不斷成長的人,我對你的成長很感興趣。那麼以上兩位孩子的家長(包括我在內)都向孩子們傳遞了哪一種思維模式呢?
  • 如何塑造孩子的學習型大腦
    人類大腦掌握思考和學習的區域在孩子三歲前,便已經開始發揮作用。錯過對兒童早期語言能力的培養,可能會產生3200萬詞彙量的差距,而這樣的差距將會造成孩子以後在學業上與其他人的差距。這也就是很多人年齡大了再學習一門語言會比較困難的原因。還有一個例子也可以證明,就是兒童白內障。有的孩子生下來就有,家長早發現,早治療,孩子的視力完全不受任何影響。而有的家長發現的晚,之後再治療,孩子依然看不見。原因就在於孩子的視神經長期不用,大腦會判斷可能這個神經元沒有用處,因此就斷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