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培養長幼共融式的養老文化

2020-12-23 中國文明網

  日前,《深圳市養老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徵求意見稿)》開始面向公眾徵集意見,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意見稿提出,「將對與老人居住在一起的子女給予優惠政策,適度增加與老人居住在一起的子女的工薪所得稅費用扣除額,實現贍養費用稅前扣除。」(12月9日《羊城晚報》)

  中國即將進入老齡社會,「空心家庭」、「空巢老人」不斷增多,養老問題日益成為政府和家庭的頭疼問題,各地紛紛出臺地方性養老措施來化解,比如上海市推行的老年護理醫院,緩解「家庭養老」的諸多不便。國家還修改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將「常回家看看」入法,鼓勵更多精神贍養、孝老敬親,留住傳統美德。

  可法律在執行中總有尷尬,比如子女在外地或者國外工作,「常回家看看」就不好落實。再比如,不少大城市,父母和子女住得比較遠,來回一趟需要半天時間,也容易讓精神贍養懸空。「好法」出籠後,還應有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來保障。

  這就是「與父母同住可減稅」的積極意義所在:其一,培養和強化敬老愛老的公共氛圍。當下,不少年輕人為了追求所謂的享受、個性,更願意獨自生活,且將之當作一種時尚,而對尊敬老人,滿足老人的精神需要和快樂,有所忽視和疏忽,容易助長社會不良風氣,深圳市動用稅收等公共手段,告訴年青人和購房者,我們的置業發展,考慮自我的同時,也要考慮老人的需要,家人的需要,留住傳統文化精華,給家人和老人更多陪伴。其二,為「常回家看看」,提供了更多時間和可能性。應該說絕大多數年輕人,是願意「常回家看看」的,只不過沒有時間而已,深圳市鼓勵年輕人和父母住在一起,倡導「居家養老」,孩子和老人和諧共處,「不能常回家」的難題解決了,「有尊嚴的養老」就能得到廣泛落實。其三,彰顯和諧、文明的公共治理價值。社會發展的最高目標,需要物質的輝煌,更需要「人」的現代化以及精神文明輝煌,內在的幸福感、獲得感,深圳市通過公共政策,營造溫暖的養老文化、社會文化,對社會文明程度也是一個積極推進。

  調查顯示,有將近65%的老年人希望與其家人居住在一起,而只有35%的老年人希望與家人分開居住。對這35%的老年人中,所謂「與家人分開居住」,一般僅僅指於子女或其他親戚分開居住,並不意味著他們希望離開自己的私宅,絕大多數老年人希望「在戶養老」、「在宅養老」,因為暮年之人本來就有社會隔膜感,養老院等群體老人生活在一起,會增加這種隔膜感。——「與父母同住可減稅」充分考慮到了「居家養老」的需要,提升老人的歸屬感、幸福感。

  也正是為了構建這種溫暖的養老氛圍,不少國家也有類似做法。比如日本政府採取傾斜政策,使兩代、三代同住一個社區,形成親子家庭互助網絡,鼓勵老人在家庭氛圍中安度晚年。早在1978年,新加坡就實行老少兩代家庭聯合配屋政策,規定結婚後的子女應與老年父母為鄰,並與1982「三代同屋售屋計劃」,規定凡是多代同堂組屋的申請者,都享受優先分配和優惠售價權。我國香港地區也積極推廣「長幼共融」理念,例如樓價上的折扣、稅務優惠等,推動長幼共融的風氣。——深圳市借鑑國際和先進地區的做法,必將讓養老文化更有人情味、人居價值。

  希望這種長幼共融式的養老文化,得到更多理解和認同,比如年輕人應該充分認識到這種公共政策的苦心所在,是在努力解決養老問題給家庭和社會帶來的羈絆,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作為,年輕人要放下顧慮,多配合政府完成好這項工作。還有,房產開發者也應該有所作為和擔當,將孝敬老人納入企業文化構成,多成為傳統美德的推動者。讓社會養老事業得到和諧發展。(雷振嶽)

相關焦點

  • 雷振嶽:長幼共融式養老可借鑑 他國早有嘗試
    央廣網日前報導,香港房屋協會為推廣「長幼共融」理念,將推出首個住宅項目「樂融軒」。「樂融軒」項目鼓勵子女與家中長者同居一樓相互照應,以推動長幼共融風氣。購房者只需宣誓表示願意長期照顧老人,便可優先購入私人住宅單位。
  • ...智慧共融」養老高峰論壇暨老齡教育探索發展圓桌對話隆重舉行
    8月29日,以「創新發展、文化養老、智慧生活、產業共融」為主題的2018第二屆中國(黃山)「文化養老 智慧共融」養老高峰論壇暨老齡教育探索發展圓桌對話在安徽黃山隆重舉行。
  • 多業態共融打造康養晉城
    晉城市委書記張志川表示,「晉城將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為指引,發揮豐富的資源優勢,多業態共融打造康養產業集群。」在郭峪村、中莊村、良戶村等古堡村落中打造出集食宿、研學、演藝於一體的沉浸式文旅康養項目,帶給遊客全身心的旅遊康養體驗。&nbsp&nbsp&nbsp&nbsp「晨起山霧環繞,夜伴清風入夢。尋一方庭院,沏一壺清茶,捧一席書卷,將時光輕柔安放……」這正是晉城康養產業的魅力所在和真實寫照。
  • 養老貴在「樂融融」
    這些年,不少地方在農村養老方面採取了許多創新舉措。其中,河北肥鄉縣的農村互助養老是一個新探索,是一種農村居家養老的新模式。一位參觀調研過這種養老模式的朋友說,印象最深的是老人們「樂融融」。  養老而讓老人「其樂融融」,這大概是做好養老工作的一個很高標準。
  • 渭南慧明居家智能養老服務中心:樂享人生 其樂融融
    慧明養老 其樂融融渭南青年網(編輯 閔盼龍)12月22日下午兩點,渭南市老年大學葫蘆絲藝術團的學員們在渭南慧明居家智能養老服務中心為她們精心編排的藏族葫蘆絲名曲《藍色的香巴拉》 做後期的彩排老年大學葫蘆絲藝術團的學員們得知渭南居家智能養老服務中心開業的消息,特意安排了這次活動,葫蘆絲藝術團學員說:「感謝慧明養老服務中心為她們提供了這樣一個高大上的排練場地,她們希望自己的老年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同時也希望自己能為社會貢獻餘熱,給更多的老年人帶來歡樂。」
  • 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如何共融共享式發展
    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如何共融共享式發展 2019年12月24日 16:39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何樹全 沈國兵 字號 關鍵詞:長三角;長江經濟帶;共融共享式發展;生態保護
  • 共建 共融 共享
    這項計劃是長沙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為培養現代服務業複合型人才,與知名企業聯手打造的人才培養計劃中的一環。據了解,每年參與這項計劃的學生超過100人。通過這些訓練,學生們迅速提升了職場適應能力,為職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作為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長沙學院在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方面不斷創新理念,提出了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的「共建、共融、共享」模式。
  • 龍山頤和醫養中心 庭院式特色養老服務
    本報記者 王倩  提起養老院,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各種適老化服務,以及象棋等文化娛樂設施。
  • 品學共融,個性發展
    寧波中學努力完善學校課程建設方案,推進學校課程的選擇性拓展與個性化重構,構建了「品學共融、個性發展」的寧波中學課程體系。經過兩年的沉澱、思考和實踐,寧波中學已經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路子。通訊員 陸雁 記者 章萍目標:品學共融,個性發展課程改革是痛苦的,有時候甚至是一種思想的顛覆。
  • 無障礙共融式滑梯超貼心
    現今全臺有不少公園都改建成共融式公園,部落客小妞的生活旅程就分享八裡商港公園重新改頭換面,園內設施更新,甚至出現一隻大鯨魚,假日又可以有新的打卡特色公園可以去了!而這隻鯨魚不單單只是溜滑梯,其身體被一分為二,一部分為無障礙坡道,另一部分則是磨石子溜滑梯,充分展現近期常見的共融式設計,任何人都能玩溜滑梯。▲鯨魚側面看得到小魚、海星、章魚等海洋生物。打造無障礙空間,能照顧到各個族群。
  • 2017銀杏·共融藝術節之共融共生 從不罕見
    藝術節的關鍵詞之一「共融」,正是來自殘障群體的文化理念,它第一次出現在以流動工人文化為主體的藝術節當中。據1+1殘障文化發展中心的蔡聰先生介紹,「共融舞蹈」或「共生舞蹈」是從殘障人群的舞蹈運動中生發出來的概念,英文為inclusive dancing。「共融」的含義是殘障人士應該融入社會且參與社會發展。
  • 走進安永的多元共融世界——「共融領導力」系列訪談第三期
    想知道怎樣培養自己的共融領導力意識嗎?想了解領導們的獨家工作逸事、差旅見聞嗎?想提出建議又害怕發聲?聽聽老闆怎麼鼓勵你be yourself!「共融領導力」系列訪談第三期,帶你解鎖更多模範領導的隱藏技能~點擊下方視頻安永1戰略與交易諮詢合伙人、華南區跨世代交流平臺負責人陸丹(Daniel Lu)帶你起飛~
  • 第四節 中國式養老的出路
    四、創建中國特色的新型養老模式 關於中國式養老,坊間議論已久,比如養兒防老、以房養老、理財養老等,這些大多屬於具體的養老支持方式。本文所探討的養老模式,是以養老承擔主體來劃分的,主要有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三種。
  • 發現個性之美,在成都文化共融
    發現個性之美,在成都文化共融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29 21:12:26
  • 殘健共融 文明共享
    當天,市殘聯、市文明辦在金沙灣廣場舉行了「殘健共融,文明共享」湛江市2020年殘疾日主題活動,愛心企業還為殘疾人朋友準備了節日禮品。活動由赤坎區創文辦協辦。    據悉,目前,湛江市約有殘疾人49.16萬人,佔總人口的5.86%。其中,持有殘疾人證的殘疾人12萬多人;平均每5個家庭就有一個殘疾人。
  • 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歌曲《在東北長大》與時代共融
    該項目賦予了東北民歌時代感和共融性,體現了東北人特有的精神風貌。據瀋陽音樂學院院長季惠斌介紹,歌曲《在東北長大》是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小型舞臺藝術作品資助項目,由李峻岭作詞,劉曉義作曲,瀋陽音樂學院民族聲樂教育系副教授楊麗娜演唱。2019年末,該項目將以音樂短片形式結題,同時,中國唱片總公司出版同名專輯。
  • 人社文旅共建共融 攜手共促民族團結
    人社文旅共建共融 攜手共促民族團結 2020-12-10 10: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式養老模式
                                    作者:董海發     所謂中國式養老模式,就是家庭孝老、社會尊老
  • 【非一般公園】屯門公園共融遊樂場即將啟用
    香港首個以「水」和「沙」為設計主題的屯門公園共融遊樂場即將啟用,小朋友又多一個盡情「放電」的好地方!
  • 養老特色小鎮:旅居養老新模式
    旅居養老最早由中國老年學會副秘書長程勇提出,是「候鳥式養老」和「度假式養老」的融合體。旅居養老是「候鳥式養老」和「度假式養老」的融合體,老人們會在不同季節,輾轉多個地方。這種養老方式是有利於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種積極養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