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學共融,個性發展

2020-12-23 網易新聞

高中課改—一個飽受爭議的話題。去年,浙江省啟動新一輪課程改革。

「從長遠來說,課改肯定是對的。從目前而言,我們該思考的是如何創造條件推進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理當體現時代精神,創建學校特色,提升辦學品位,詮釋教育質量的新內涵。我認為普通高中應當理直氣壯地堅持升學預備教育。」寧波中學李永培校長說。

寧波中學努力完善學校課程建設方案,推進學校課程的選擇性拓展與個性化重構,構建了「品學共融、個性發展」的寧波中學課程體系。經過兩年的沉澱、思考和實踐,寧波中學已經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路子。

通訊員 陸雁 記者 章萍

目標:品學共融,個性發展

課程改革是痛苦的,有時候甚至是一種思想的顛覆。浙江省深化高中課改的核心,是將選修課程佔總學分的比例提高至三分之一,內容分為知識拓展、職業技能、興趣特長和社會實踐四大類,鼓勵學生在校內選課走班,也可以跨校或選擇社會機構開設的課程。

寧波中學突出了必修課程教學改革重點,突破了選修課程體系建設難點,構建了「品學共融、個性發展」的寧波中學課程體系。

根據「品學共融,個性發展」的課程頂層設計方向,學校開始琢磨著開課。

在摸索中前進,學校認為學生的成長需要三大領域課程來支撐:一類是智能基礎課程,也就是現在國家規定的各個學科的必修課程內容,以及包括國家課程校本化、體育活動課等選修內容,提升學生科學和人文素養;二類是意志品行課程,以「孝心、愛心、責任心」的「三心」教育為主線,將傳統的主題活動與創新的特色項目進行整合,實現活動內容課程化,旨在鍛鍊學生意志品質,形成良好的公民素養和人格品行;三類是志趣專長課程,按照省教育廳相關規定,結合寧波中學實際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分為知識拓展、職業技能、興趣特長和社會實踐四大類,實現個性課程整合化,旨在發展學生的個性。

突破:努力提高單位時間效率

在寧波中學老師的理念裡,「口號式的減負是沒有用的,不刻苦鑽研,不堅持一件事,就有可能失去一個時代。離開質量的課改沒有生命力,離開特色的課改沒有競爭力。」

加強必修課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推進必修課程的校本化開發,努力提高單位時間效率是學校的首要任務。

那麼,怎麼提高課堂效率呢?

記者了解到,寧波中學及時調整制訂了各年級學科教學進度與教學建議,一邊強化學科相關聯、能拓展的選修課程體系,一邊強化學科內研究性學習,確保必修課程的教學安排與選修課程的關聯和融通,將必修課的體系建設、選修課程的開發開設與學校教育質量提高整體考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老師中間開展了「密切聯繫課堂、開展小切口、多視角」的課題活動導向,紮實推進課例研究,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深入開展學生學習力、創新素養培育、學科建設、教學行為轉型等研究。

創新:新生每學期可選6門選修課

那麼,選修課程由誰來教?

「有想過請外面的老師來教,但還是覺得行不通。」李永培校長說。「2012年暑假,我校首批校本課程開發班學員去華師大進行專項培訓,寧中的老師是優秀的,短短2個月,共開設出110餘門選修課程。現在,我們的課程絕大多數是學校老師自己開設的。」

如今,學校已經搭建了以寧中教師為主體,以高校、中職、科研院所、培訓機構、家長和學生為有效補充的「1+6」教師資源平臺。

如今,高一、高二年級的選修課程加起來有近200門。紀勇老師的《多維互動寫作》、陳榮老師的《運用幾何畫板探究數學問題》、蘆嶽峰老師的《高中化學拓展教材》、潘愛華老師的《繪畫與人生》、申屠英輝老師的《生命的奧秘》還被評為省、市精品選修課程。目前,50多門選修課程正在積極申報市精品課程。

知識並不是一個知識點,更多的是一種學習知識的能力、開拓意識、領導力。讓人格完善成為學生的最高學歷。新生進入寧中,每個學生一個學期可以選6門選修課。這6門選修課的上課時間基本集中在兩個下午的時間。以分類別、多層次、菜單式的選課模式滿足不同層次、不同興趣學生的需要,實現了學生人手一張「1+7」個性化課程表。

特色:科技類創新及文化建設

當然,選修課是不夠的,寧波中學還開啟了「科技類創新素養培育」基地建設。

目前,學校有近20個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基礎實驗室,已建3D生物實驗室、生物數碼顯微互動實驗室、GQY數字實驗室、數字地球空間實驗室和網絡實驗室,擬建環境分析實驗室和數學實驗及建模實驗室等創新實驗室,籌劃創辦專人科技工作室和創意實踐製作室。

「除了加強硬環境建設,我們還關注軟平臺建設。」李永培校長說,「今年,學校將以百米藝術文化長廊的建設為契機,優化顯性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同時,注重隱形內涵發展,加強校園媒體建設,引領學校文化生態。」

聲音:學生興趣發展有空間

寧波市教育局副局長張力鳴說:「課程改革,10年前就提出了。我們都知道這件事情很難,因為高考指揮棒一直都在。而慶幸的是,這幾年,浙江省也在不斷改革高考制度,慢慢地在打破一考定終生的現狀,所以給基層學校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間。」

寧波中學的新一輪課程改革在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以及課程評價等方面都較之以前有了創新和突破。他們的課程,一定程度上給學生提供了自我興趣發展的空間,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了學習的樂趣、知識的樂趣。同時,也給教師提供了成長的機遇。寧波中學的課程體系,是值得其他學校借鑑的。

本文來源:現代金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發現個性之美,在成都文化共融
    發現個性之美,在成都文化共融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29 21:12:26
  • 打造「體彩+旅遊」共融發展新模式
    原標題:打造「體彩+旅遊」共融發展新模式   華燈初上,在廣東梅州的客天下景區內,人流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 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如何共融共享式發展
    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如何共融共享式發展 2019年12月24日 16:39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何樹全 沈國兵 字號 關鍵詞:長三角;長江經濟帶;共融共享式發展;生態保護
  • 2017銀杏·共融藝術節之共融共生 從不罕見
    藝術節的關鍵詞之一「共融」,正是來自殘障群體的文化理念,它第一次出現在以流動工人文化為主體的藝術節當中。據1+1殘障文化發展中心的蔡聰先生介紹,「共融舞蹈」或「共生舞蹈」是從殘障人群的舞蹈運動中生發出來的概念,英文為inclusive dancing。「共融」的含義是殘障人士應該融入社會且參與社會發展。
  • 共建 共融 共享
    通過這些訓練,學生們迅速提升了職場適應能力,為職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作為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長沙學院在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方面不斷創新理念,提出了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的「共建、共融、共享」模式。「通過不同建設主體間資源整合和共享,以搭建平臺、學科專業融合等方式,進行主體共建、過程共融、結果共享。」長沙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分管教學的副院長郭紅衛解釋道。
  • 多培養長幼共融式的養老文化
    日前,《深圳市養老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徵求意見稿)》開始面向公眾徵集意見,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意見稿提出,「將對與老人居住在一起的子女給予優惠政策,適度增加與老人居住在一起的子女的工薪所得稅費用扣除額,實現贍養費用稅前扣除。」
  • 下一代機器人 最大特點是人機共融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人機共融是智慧機器人的重要特徵,人機互動、人機交流、人機一體的新一代人機共融機器人將引領時代新潮流。」數據顯示,2017年,人機共融機器人達到4211臺,預計2020年會達到196277臺,按照每臺10萬元計算,與人共融機器人產業規模將在2020年達到19.6億元。
  • 美美共融 和合相生
    一個月前,四師可克達拉市融媒體中心微博帳號推出短視頻作品《壯觀!可克達拉大橋兩岸上演現實版奇幻仙境》當天轉發量達60萬人次,創融媒體中心成立一年來原創產品轉發量最高紀錄。  海納百川,有「融」乃大。強力推進融媒體發展,生產發布新聞、視頻、抖音等作品1萬餘條,經典風光慢直播等活動吸引眾多微友和粉絲,四師可克達拉市融媒體平臺上線數量已居兵團師市前列。
  • 殘健共融 文明共享
    當天,市殘聯、市文明辦在金沙灣廣場舉行了「殘健共融,文明共享」湛江市2020年殘疾日主題活動,愛心企業還為殘疾人朋友準備了節日禮品。活動由赤坎區創文辦協辦。    據悉,目前,湛江市約有殘疾人49.16萬人,佔總人口的5.86%。其中,持有殘疾人證的殘疾人12萬多人;平均每5個家庭就有一個殘疾人。
  • 走進安永的多元共融世界——「共融領導力」系列訪談第三期
    想知道怎樣培養自己的共融領導力意識嗎?想了解領導們的獨家工作逸事、差旅見聞嗎?想提出建議又害怕發聲?聽聽老闆怎麼鼓勵你be yourself!「共融領導力」系列訪談第三期,帶你解鎖更多模範領導的隱藏技能~點擊下方視頻安永1戰略與交易諮詢合伙人、華南區跨世代交流平臺負責人陸丹(Daniel Lu)帶你起飛~
  • 構建共建共融共享的旅遊業發展新格局?訪麥積區委書記張智明
    構建共建共融共享的旅遊業發展新格局——訪麥積區委書記張智明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記者 白永萍「麥積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全省文化和旅遊資源大區,旅遊資源富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全區旅遊資源佔全市旅遊資源的80%以上,旅遊業潛力巨大,市場前景廣闊
  • 均衡發展 資源共融——微山縣實驗中學教育集團成立
    微山縣實驗中學教育集團的成立,將充分發揮集團化辦學「資源共享、智慧共融」的優勢,聚全縣優秀師資,育微山優秀學子; 集高端優質資源,樹德才兼備英才。青山路校區優勢:師資力量強大,管理理念先進;各功能室齊全,教學設備先進;注重第二課堂的開設和校本課程的開發,全面育人,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 共遊 共融 共進
    人民政協網4月12日電 (記者 李寅峰)近日,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頒布僅僅一個多月,「2019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旅遊發展觀音山研討會」在廣東東莞舉行。
  • 香港屯門公園共融遊樂場開幕
    人民網香港12月17日電 香港屯門公園共融遊樂場今日開幕,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主持開幕典禮,並與嘉賓一同參觀場內設施。張建宗表示,特區政府會繼續致力為本地兒童遊樂場注入活力動感元素,提升遊樂體驗。
  • 被專家熱捧的人機共融是怎麼回事?
    人機共融是智慧機器人的重要特徵,人機互動、人機交流、人機一體的新一代人機共融機器人將引領時代新潮流。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譚建榮認為,智能工業機器人具有單機自主、多機協同和人機共融這三個基本特徵,其中人機共融是智慧機器人的重要特徵。
  • 澳門大學深圳校友會成立,推進兩城和諧共融發展
    宋永華表示,近年來,澳門大學在科研、人文發展、創新創業等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粵港澳大灣區是除京津地區、長三角地區外,我國高等教育集群地帶,澳門大學高度重視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澳門大學深圳校友會的成立是一件大喜事。
  • 「藍綠交織 水城共融」助力公園城市高質量發展
    2020年11月21日下午14:00由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市政規劃研究所、四川分院、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研究中心、詳細規劃研究中心、風景園林研究中心、生態環境研究所和城市發展策劃研究所聯合主辦的「『藍綠交織 水城共融』助力公園城市高質量發展」分論壇在成都交子金融科技中心準時開場。
  • ...智慧共融」養老高峰論壇暨老齡教育探索發展圓桌對話隆重舉行
    8月29日,以「創新發展、文化養老、智慧生活、產業共融」為主題的2018第二屆中國(黃山)「文化養老 智慧共融」養老高峰論壇暨老齡教育探索發展圓桌對話在安徽黃山隆重舉行。
  • 嘉騰機器人陳洪波:金融與實業要共融共生、共進共贏
    原標題:嘉騰機器人陳洪波:金融與實業要共融共生、共進共贏   18日上午,第三屆十字門金融周「金融+」賦能行業專場之「金融+雙循環」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 2020重慶英才大會|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共融共生 引領發展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進行題為《共融共生 引領發展》的主題演講21日上午,2020重慶英才大會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開幕,開幕式後的嘉賓主題演講環節,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進行了題為《共融共生 引領發展》的主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