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樣寫實「後半篇文章」
2020年5月,重慶市南岸區因利用「大數據智能化+區塊鏈技術」打造醫保智慧審核平臺,有力解決監管滯後、效率低下等問題,被確定為國家醫保智能監控示範點。
同樣是南岸區,兩年前卻因為醫保系統公職人員與學府醫院勾結騙取醫保,區社保局原局長文瑛被控受賄、130多名相關公職人員被處理而轟動一時。
兩年時間,脫胎換骨。這樣的變化正是發生在重慶推動「以案四說」和「以案四改」的大背景之下。
深化拓展:從「說」到「改」
「我只看到了裡面的五光十色,而沒看到刀光劍影」。曾將受賄所得用於購買高檔衣物、美容保養的文瑛似乎一夜之間變得蒼老,警示教育片中的她失聲痛哭,會場上鴉雀無聲。
在文瑛被宣布開除黨籍、開除公職5天後,南岸區按照市紀委監委的安排,開展了一系列「以案四說」警示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從紀律、法律、道德、責任角度全面思考這起典型案、身邊案,把自己擺進去,汲取教訓、引以為戒。
查處一案,警醒一批,教育一片。重慶自2018年6月正式啟動「以案四說」警示教育以來,截至今年10月,全市已開展警示教育2.4萬餘場次,運用典型案例1萬餘件次,受教育對象185萬人次,1142人主動向組織說明問題,起到當頭棒喝促猛醒的震懾作用。如今,「以案四說」已成為重慶全面從嚴治黨的一張亮麗名片。
2019年8月的一個清晨,正前往單位的重慶糧食集團紀委書記馬平川一臉凝重,今天集團也要以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王銀峰案開展「以案四說」——所乘坐的輕軌穿過樓層,他的思緒也回到剛調到集團時王銀峰主持的一次黨委會。
「就這樣定了。」王銀峰不顧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等人的強烈反對,拍板定下了低息給民營企業借款的事情。後來證實,背後果然有利益勾連,發生了「放牛娃把牛賣了的事情」。
王銀峰,在網上頗有些「名氣」,從當初的江津「風水門書記」,到最後成為「糧倉碩鼠」,他的墮落並非無跡可循。「違法必先破紀,王銀峰首先是政治上出了問題,他的變質從跑官要官、搞政治攀附開始……」警示教育會上,馬平川站在紀律的角度對此案作了深刻剖析。不僅如此,王銀峰行權霸道、任人唯親、繞開監管,還暴露出對「一把手」的監督制約失靈、國資委的監管缺位、監督責任缺失等問題。
要「說」,更要「改」。後半篇文章從「四說」開始著筆,卻並未止步於此。
重慶市委決定在開展「以案四說」警示教育基礎上,建立以案改治理、改監管、改制度、改作風的「以案四改」機制。經過分析研判,全市確定了圍繞典型案件開展4個領域的「試點」工作。學府醫院案與糧食集團王銀峰案,就是其中之二。
代價不能白付。2019年10月起,4個試點根據自身案件特點,開始了一次整改重塑的「先行試驗」,通過邊說邊改、邊改邊說,將不敢、不能、不想一體推進,把「後半篇文章」做深做實。
全面系統:從「促改」到「四改」
南岸區新來的醫保局局長杜春麗一上任,就接到了南岸區紀委監委發來的監察建議書,惡劣的案情與嚴肅的措辭,讓她頓覺壓力巨大。
紀委監委既壓擔子,同時也幫助找問題、指方向、教方法。區紀委監委深刻剖析案件,從內外勾結利益鏈條倒推,找準了根本癥結所在,針針見血,為整改點準了「痛穴」。
本案中,本是監管者的文瑛對騙保行為「放水」、不配合上級檢查,某民警為騙保行為「蓋蓋子」,一些社區、鎮街公職人員認為「法不責眾」公然收受紅包,暴露出「對公職人員開展紀法教育不到位,底線崩塌導致政治生態汙染」。南岸區一線醫保監管人員長期只有5人左右,並且由於缺乏行政執法權,對騙保行為只能依據服務協議追究數萬元的違約責任,反映出「監管體系軟弱無力,懲處威懾不足使得騙保肆無忌憚」。再加上之前醫保基金採取「先分錢,再花錢」的分配方式,擁有分配權的人成為圍獵對象,「權力高度集中極易滋生廉政風險」。
問題發生在醫保系統,但系統的整改卻並非其一己之力能解決。以案促改是紀檢監察機關一直以來的要求,在「以案四改」中,重慶將改治理、改監管、改制度、改作風綜合推進,把主體責任、監督責任、監管責任有效貫通,讓「促改」的指向更為明確。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在市紀委監委、市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南岸區委扛起主體責任,標本兼治、綜合施策,著力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針對欺詐騙保亂象,以案改治理。南岸區開展3個月專項整治,對全區842家醫藥機構全覆蓋檢查,處理違規違約單位337個,解除終止醫保定點協議176家。針對制度漏洞問題,以案改制度。探索建立按病種換算點數付費制度,從過去的「先付帳後做菜」的分配方式,變為根據「菜品數量、質量」按分值買單,削減權力自由裁量的空間。針對職能監管失位問題,以案改監管,打造醫保智慧審核平臺,提升醫保審核的全面性、及時性。針對擔當意識不強、紀法意識淡薄的問題,以案改作風,分批次對醫療機構進行全覆蓋的廉潔警示教育和行規行風教育。
破中立、立中破,「以案四改」有力促進了南岸醫保系統的再造重生。
與此同時,長江北岸,重慶市國資委與糧食集團也在大力推進「四改」工作。就王銀峰「個人說了算」的問題,著力破解「一把手」監督難題,明確黨委前置研究事項、構建外部人員多於內部人員的董事會結構、修訂完善「三重一大」決策制度;針對任人唯親、因人設崗等問題,出臺企業人事部門正職任免前向國資委備案制度;針對逃避國資監管違規決策問題,建立國資大數據監管平臺,利用信息技術及時發現問題……
「當了這麼多年的『一把手』,怎麼能被條條框框所束縛呢?遇到條條框框,想辦法把它打開或繞過去。」這是王銀峰在懺悔書中袒露的心跡。通過「以案四改」,籠子被加固扎牢,讓膨脹的權力馴服。
久久為功:從「療傷口」到「治未病」
「以案四改」試點一年,情況怎麼樣?記者來到南岸區一家民營醫院,一位醫生向記者展示了醫保智慧審核平臺。醫生對病人的臨床診斷、開藥情況,會自動進入系統,如果開藥過程中出現不對症、用藥劑量超出等情形,系統還會自動彈窗提醒。
當監管漏洞被堵上,當一套有效的機制運行起來,事後監管變成了事前提醒,監管工作就由疲於應付、被動作戰向遊刃有餘、主動作為轉變。整個隊伍的精神面貌、擔當意識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
「現在看完病就在醫院直接備案報銷了,好方便喲!」近日,60多歲的李先生在南岸區醫保局駐市五院服務站辦理完報銷手續後由衷感嘆。面對「下沉服務」醫改新要求,區醫保局主動請纓,在市五院開展醫保服務站試點。以前需要在社區、醫院、醫保局往返才能辦理的業務,現在在這個窗口一站式就能辦理,把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沒想到過來諮詢的醫生也很多,他們經常過來問有哪些要求呀,這樣做會不會違規呀,能看出他們對紀法的敬畏、對自身的保護意識在增強,其實就有了那麼些不敢、不想的意味。」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重慶糧食集團最近也發生了好幾件讓人高興的事。10月底,糧食集團作出了表彰下屬萬盛糧食公司總經理歐昌銳的決定。上任幾個月時間,歐昌銳帶領公司幹部職工努力扭轉公司負面形象,恢復公司經營業務,清倉變現積壓長達 3年的以物抵債物資,收回現金1300 餘萬元。萬盛糧食公司面貌為之一新、經營為之一活、士氣為之一振。
萬盛糧食公司是整個集團政治生態、創業氛圍的一個縮影。清則正氣充盈,當任人唯親、跑官要官、利益輸送等破壞政治生態問題得到有效整治,「心齊勁足」的幹事創業氛圍就會日漸濃厚。2019年末,糧食集團合併報表利潤幾年來首次「由負轉正」。
2020年8月底,重慶市委決定,「以案四改」向全市推開。兩個多月來,銅梁區開展了財務管理方面的「以案四改」,巫溪縣就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進行整改,黔江區國資系統、醫療系統已經分別組織召開了動員部署會。紀檢監察機關通過做深做實「後半篇文章」,促進一地一域淨化、促進治理體系完善發展的生動實踐還在繼續……(記者 黃月 轉載自《中國紀檢監察》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