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憑和能力哪個重要,是各執其詞、眾說不一。
有些人說文憑更重要,就簡單從概率上而言,高文憑的工資收入肯定高,高文憑相對好找工作。這些都是數據上的支持。所以專升本、考研、自考等才這麼火爆。單位招聘也要問你的學校、文憑,這些硬體基本上就決定了你能不能進入一個好單位,能不能有一份較高的工資、崗位。
這是實話,凡是這時候給你說,文憑不重要,只要有能力就行。如果這樣說,不是在說心靈雞湯,就是真的不懂人才市場行情。
但是,絕對不要唯文憑論,或者將文憑放在能力之上,認為只要有文憑,那就什麼都行,工作肯定行,能力肯定行,如果這樣「唯文憑 」論,其實對自己是一種誤導,反而失去自知之明,不能正確地估量自己,在後期的發展過程中,肯定會步履維艱。
要清楚,學歷不等於「學力」,你拿到了很高的文憑,但是你的學習能力不一定真的強,尤其是我們的教育是應試教育。同時,你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不一定強,因為文憑高,或許只能證明你具有一定學習能力和考試能力,但真正進入職場,更重要的是創新適應能力和實踐執行能力。
舉個例子:購物的時候看重技術質量指標,還是功能效果評價?
這就好比我們在網購一件商品的時候,是應該更看重技術質量指標呢?還是應該更看重效果、功能、評價呢?
當然,加入這個產品其他方面都是差不多一樣的,比如都是不知名品牌,比如價格差不多,不同就在於技術質量指標和效果功能評價。你會怎麼選?
我想,對於一個你需要精選的耐用品,需要花很多錢購買的高檔品,你肯定會很慎重,你首先要看他的技術質量指標,是不是合規範,是不是達到了你的要求。同時,你也會看看他的效果評價,但效果評價這東西,別人說好,你用著不一定好,但還是要作為參考。等你買回來用了之後,你更加真實的使用效果才是你更看重的。
在這裡,你最初看重的技術質量指標,就相當於一個人的文憑和各類證書,這是你的基本要求,而同時你會看的功能效果評價,相當於你通過他的實習、工作崗位經歷來判斷他的實際能力,當然這時候你是不確信的,但還是要參考,等你購買了之後,對商品的使用效果體驗,就相當於一個人的真實的能力表現。這時候你更看重的其實就是使用效果,也就是一個人的實際能力。
從以上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最初的時候,對於一個高檔耐用品的選擇,是看重技術質量指標的,可以說更看重,但到了後期,其實更看重的是使用效果。
所以,對於一個人才,最開始的時候,更看重的是文憑,可真正在職場合作中,更看重的是實際工作能力。
問題來了:那麼到底是文憑重要,還是能力重要呢?
通過上面的例子,你認為購物的時候看重技術質量指標,還是功能效果評價?
已經告訴大家了,其實在不同的階段,看重的方面是不同的,甚至不同的行業、企業、領導看中的也會有偏差。這都沒關係,也沒有必要去較真,到底是文憑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我認為,最好不要把這兩者分開來談。
因為文憑和能力應該結合起來。空談其中一個,實際上對你的發展都不好,反而容易讓你走向某一種偏見。
文憑和證書也是能力的一種證明,如果你學習能力強、適應能力強,也能夠坦然接受文憑,並且努力獲取文憑,不是麼?
而能力、完成活動的效率,也應該是高材生具備的,既然你學了這麼多,有了這麼高的文憑,如果做事情做不了,做事情沒有效率,那麼你的書就白讀了,學白上了,文憑和證書就是擺設,毫無用處。因為你的文憑、證書就是學習的證明,學習不就是為了學會為人處世,學會做事情,學會高效率地做好事情麼?
所以,我認為沒有必要過分去比較文憑和能力哪個更重要。
第一、在不同階段,兩者發揮的作用不同。
比如你剛開始找工作,你的文憑就是敲門磚,但後面的職場上,能力才能更證明你的實力。所以,不要太計較文憑和能力哪個更重要,因為都重要。
第二、文憑和能力不應該截然分開。
獲取文憑的同時,就要練就能力,不能讓文憑成為擺設。而獲取能力的同時,儘量也拿到文憑或各種證書,對自己是一個證明,也可以向別人證明你的能力。
因此,盡你最大的努力,獲得更高的文憑,同時,盡你最大的努力,獲取更強的能力。
討論文憑和能力哪個重要,就像討論網購商品時,商品的質量指標重要,還是功能效果評價重要?其實都重要,只是不同商品、在不同階段、對於不同人、更看重的方面不同,那麼你覺得哪個更重要呢?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營銷!原本我不相信,後來我漸漸承認了!
在知識「淘汰率」極高的時代,不學習出路在哪裡?職場自學很重要
有些人在職場多年,都不明白:職場中要了解的最基本的三種關係!
2030年,人工智慧將取代4-8億工作崗位!「爭議」也攔不住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