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老陳說:拒絕懲罰!好的行為是強化出來的

2020-10-03 茄子遊戲教育

一說到孤獨症兒童,最常見的就是「問題行為」,他肯定經常犯錯,經常做一些讓你意想不到的事情,那些挑戰家長理性底線的問題行為常常讓家長崩潰。而一般家長崩潰之後的解決辦法只有兩種 ①大聲斥喝;②動手管教。但無論是哪種,對孩子來說都是「百害而無一利」,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如何用「強化」的方式解決孩子的問題行為。


為什麼「懲罰」難起作用?


首先,許多父母會用體罰來管教孩子,因為,這種手段通常都能效而且快速的制止孩子的行為。所以,表面上看來,體罰似乎是一種很速成的教育手段。但這並不能解決本質的問題,只能短時間制止,為什麼呢?


其一,體罰並不能讓孩子明白,什麼是父母希望孩子做的。比如:如果你父母希望孩子不要在家中跑來跑去,爸爸媽媽會說,「不要再跑了!」,那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孩子還是不了解父母的想法。如果父母告訴孩子:「你可以在家裡走動,但是不要跑。」這樣父母才能傳遞出所希望孩子做的事。體罰往往能快速的傳遞出一個信息「不可以!」但這樣父母就不能幫助孩子做父母所希望孩子做的行為了。


孩子學習行為規範的時候,另一個很重要的途徑是模仿。「模仿」是一條很有效的途徑,來幫助孩子規範行為。糟糕的是,當父母使用了體罰,就相當於在暗示對孩子進行體罰是可以允許的,所以孩子會模仿,去體罰他人,甚至體罰自己……


如何「強化」是門學問……


「強化」是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縮寫ABA)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概念,是回合操作教學法(Discrete Trial Teaching,縮寫DTT)中的表現結果的環節,體現了行為訓練的基本理念(交往的愉快感)。


——「強化」的使用有科學的原則和嚴謹的實操技巧。


① 及時強化

在孩子完成預期行為後,最好在半秒之內呈現送出強化物,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把行為和強化物聯繫起來。另外,建議在每次強化時只給予少量的正強化物,避免多次使用引起迅速的滿足。


② 初級強化物和社會性強化物同時使用

「初級強化物」是指滿足生理需求的物品或活動,如食品、飲料、依戀物(活動)等。「社會性強化物」指在一定條件下習得的強化物,他們因伴隨初級強化物多次反覆出現,而對孩子具有了強化作用,包括任何有此功能的刺激。社會性強化物多指微笑、誇獎、擁抱、握手等……



③ 在早期,要說明所強化的行為

在強化時,要說明所強化的具體行為,這樣可以讓孩子意識到什麼行為正受到強化,明白要重複什麼行為,增強強化物和行為之間的聯繫。


④ 運用差別強化

差別強化即對孩子付出最大努力、完成最好的行為,給予最強的強化物,對最希望出現的行為,給予最想要的強化物。對不太重要的行為,給予一般的強化物。


⑤ 強化物的去除

當兒童對目標行為能夠獨立完成並且維持一段時間後,強化行為應適時停止。因為對自閉症兒童康復訓練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適應社會,現實社會中並沒有強化物的存在,因此要及時去除強化物。

有效的強化是促使自閉症兒童成長的必要途徑之一,所以我們要科學合理的使用強化物。


其實,與孩子保持一種健康積極的關係氛圍是一種「更為積極的行為」能幫助父母抑制想要體罰孩子的情緒,比如:在孩子做出好的行為時,表揚孩子,和孩子擊掌或是其他類似的事。這樣也能幫助孩子因體罰而做出的自傷行為。


不如試著嘗試更多的積極方式來緩和氣氛,教會父母希望孩子做的事,教會孩子「當他想得到什麼東西前,需要做些什麼……」


茄子遊戲各校區聯繫方式


相關焦點

  • DOTA2:小象一哥老陳加入戰場,叫拒絕者出來說清楚
    老陳 正在此時,有著小象一哥之稱的老陳加入戰場,從他發出的微博來看,意思就是叫拒絕者出來說清楚。因為老陳認為這件事情,不光害的自己的公司小象娛樂被噴,也讓4AM的其他4位選手Maybe、Fy、yang和redpanda遭受無妄之災。所以,作為整件事情最核心的當事人拒絕者,應該要出來說清楚,一直躲起來解決不了問題。 (註:由於鬥魚DOTA2專區的主播老陳是小象娛樂旗下的一名主播,且人氣很高人稱「小象一哥」。)
  • 負強化與正強化、懲罰的比較
    (一)負強化與正強化的區別和聯繫負強化與正強化都是用來增加行為發生率的強化過程,這一點非常重要。兩者的區別在於:(1)兩者的刺激性質不同。正強化對行為者施加愉快刺激,而負強化對受到懲罰的行為者撤除厭惡刺激。(2)兩者在應用上不同。
  •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還是懲罰出來的?
    有人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也有人說「棒頭底下出孝子」。到底在教孩子的過程中是鼓勵賞識好,還是及時批評懲戒好成了值得家長和教師思考並解決的困惑。教育經驗告訴我們:獎勵與懲罰是控制行為的有效手段,已成為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激勵方式,不過很多的教育指導專家也告訴家長:盲目的懲罰和獎勵,其效果不僅不能有效控制孩子的行為,反而還會適得其反。
  • 教招:「強化和懲罰」你都分清楚了嗎?
    2.懲罰   懲罰是指當有機體做出某種行為反應後,通過對其呈現一個厭惡或消極刺激來減少、抑制其此反應的過程。懲罰又可分為呈現性懲罰和取消性懲罰。呈現性懲罰是對有機體呈現一個厭惡或消極刺激使其行為反應概率減少;取消性懲罰是通過對有機體撤銷一個愉悅刺激使其行為反應概率減少。
  • 2020寧夏教師招聘備考:強化和懲罰的區別
    今天寧夏華圖小編話不多說,直接奉上兩詞之間的區別,希望能幫助大家區分。   一、精選內容   1.強化   強化是指是使用適當的強化物以此獲得機體反應頻率、強度和速度增加的過程。只要能增強行為概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強化物。強化可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
  • 如何區分正強化、負強化和懲罰
    在特殊孩子的康復幹預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用到強化。
  • 斯金納強化理論:優秀的孩子不是打出來的,而是「正強化」出來的
    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教育的道路上,不少家長都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孩子有任何不配合家長的行為,家長就開始動手打孩子,甚至帶有言語上的辱罵,實際上這反而會使得孩子變得更「叛逆」。
  • 學習是一種「強化行為」?學會強化理論,輕鬆教育孩子?收藏學習
    同時,他做了另外一個實驗,在迷箱的出口安裝了電網,小白鼠想出去,被電擊打痛,連續幾次,當把電網去掉後,小白鼠也再也不出來。以此推類,斯金納認為,人或動物為了達到某個目的, 會主動探索、採取一些行為,當行為的結果有利時,就會重複這個行為。不利時,就會收縮、減弱以至消退停止這個行為。
  • 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強化、懲罰、消退
    二、考點梳理(1)強化----行為頻率↑強化有正強化(實施獎勵)與負強化(撤銷懲罰)之分。正強化:給予一個愉快刺激,從而增強其行為出現的概率。Eg:學生舉手回答問題--老師表揚----學生積極舉手負強化:擺脫一個厭惡刺激,從而增強其行為出現的概率。
  • 99%的人分不清:正強化/負強化/懲罰的區別
    今天有個學員問了我一個問題,讓我有了細說正強化,負強化和懲罰的區別的衝動。
  • 怎樣區分正強化、負強化、懲罰和消退?
    這裡考察的是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學說中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基本規律:斯金納認為所有行為都可分為兩類: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應答性行為是由特定的刺激引起的,有機體被動地對環境刺激作出反應;操作性行為則不與任何特定刺激相聯繫,是有機體自發做出的隨意反應。在日常生活中,人的大部分行為都是操作性行為,它主要受強化規律的制約。
  • VP情報社:老陳直播解釋微博事件,只想幫賽垃圾出頭
    大家好,歡迎來到VP情報社,簡稱V社。 昨日晚間,「拒絕者轉會事件」進一步發酵,老陳的一條微博引發了巨大的關注。 隔天早晨,老陳現身鬥魚直播間,向觀眾們闡明了事情的緣由。老陳提到,他的初衷只是幫賽垃圾出頭,但由於聽信了他人的一面之詞,導致自己做出了一個不理智的行為。
  • 如何區分正強化、負強化、懲罰和消退?
    通過實驗他認為學習實質上是一種反應概率上的變化,而強化是增強反應概率的手段。同時斯金納還劃分了兩種行為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應答性行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經典條件作用的研究對象。而操作性行為則不與任何特定刺激相聯繫,是有機體自發作出的隨意反應,是操作性條件作用的研究對象。操作性行為主要受強化規律的制約。
  • 輕鬆搞定教資易混淆點:強化、懲罰與消退
    1、強化(1)正強化:個體在做出某種反應之後,給予一個愉快刺激(如某種獎勵、獎品等),從而增強其類似行為出現的概率。舉例:考試考了前五名,獎勵喜歡的玩具(2)負強化:個體在做出某種反應之後,讓孩子擺脫厭惡刺激(撤銷懲罰),從而增強其類似行為出現的概率。
  • 如何用經典強化理論幫你矯正不良行為?
    強化就是個體在做出一種行為反應之後,呈現給強化物(即刺激物)或撤銷強化物,都會導致個體的行為反應概率發生變化,一般是增強或提高的變化,這種現象叫做——強化。強化也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正強化就是有機體做出某種行為,然後得到了強化物(即刺激物),導致有機體行為今後發生的概率會增加。負強化就是當有機體做出一種行為後,避免了某種不愉快的刺激,今後這種行為發生的概率就會增多,這就是負強化。
  • 內蒙古教師資格證易混淆知識點-正強化、負強化、懲罰、消退
    負強化:通過撤銷厭惡刺激來增強良好行為發生的頻率。【例題】1.媽媽對小安說,若是能進入班級的前三名,就可以在暑假中不做家務。媽媽運用的是(       )。A.正強化  B.負強化  C.懲罰  D.消退【答案】B。
  • 解讀應用於特教中的ABA(四)
    行為強化2. 行為消失3. 懲罰今天說一說第一項,行為強化行為強化定義:行為被緊隨其後出現的後果加強的過程,強化使行為增加。也就是說,我們要使期望行為增加,就要去強化這個行為。舉個例子,我們要想讓孩子拍手的動作增加,我們就在孩子拍手後立即給予他喜歡的東西;再舉個大人的例子,你穿了一條裙子,出門,大家都誇你漂亮,好看,那你以後一定會經常穿這個裙子,穿這條裙子的行為增多,被大家的讚美給強化出來的。需要注意的是,強化的是不是期望行為?比如,孩子拍了手之後,把杯子摔了,你如果在他摔杯子之後給了他強化物,那觀察一下他哪個行為會變多?
  • 2019年甘肅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如何正確判斷強化、懲罰與消退
    為了讓大家比較好的備戰2019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2019年甘肅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如何正確判斷強化、懲罰與消退,請各位考生及時查看。在強化時,可以使用這樣一個原則——普雷馬克原理,即用高頻的活動作為低頻活動的強化物,或者說用學生喜愛的活動去強化學生參與不喜愛的活動。如「做完作業就可以打半個小時遊戲」。負強化:擺脫一個厭惡刺激,從而增強其行為出現的概率。如「這次考試得了第一名,以後就不用打掃衛生了」。負強化有兩種條件作用類型:迴避條件作用與逃避條件作用。
  •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還是懲罰出來的?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還是懲罰出來的?有些家長說肯定是誇啊,這樣孩子才能越來越優秀。而有些家長卻篤定是懲罰,「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古人總結的智慧,不會錯。真的是這樣嗎?看完下面兩個案例,相信你就有答案了。浩浩開玩笑地說:「你們不覺得,小時候的我有時候真的很欠揍嗎?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能體會到,您和爸爸是真正為了我好才懲罰我的······說實話,我很慶幸能有你們這樣從小嚴格要求我、及時責罰我的父母,而不是那種事事都順著孩子,最後導致孩子一事無成的父母。」
  • 懲罰孩子的10個科學方法,太好了!(收藏起來)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最初的行為並沒有那麼糟糕,卻因為我們在懲罰時加入了自己的情緒,才讓問題變得更加複雜,最後弄得不可收拾。對孩子的「懲罰」,不是懲治、不是處罰,它更像是,一種疫苗,讓人會發燒難受,但是卻能帶給孩子強大免疫力。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免除暴力,一樣能給孩子好的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