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還是懲罰出來的?

2020-11-04 黑板教學

在家庭教育中,獎勵與懲罰是不可迴避的話題。

有人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也有人說「棒頭底下出孝子」。到底在教孩子的過程中是鼓勵賞識好,還是及時批評懲戒好成了值得家長和教師思考並解決的困惑。

教育經驗告訴我們:獎勵與懲罰是控制行為的有效手段,已成為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激勵方式,不過很多的教育指導專家也告訴家長:盲目的懲罰和獎勵,其效果不僅不能有效控制孩子的行為,反而還會適得其反。

懲罰與獎賞具有同等的價值。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孫雲曉說: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種脆弱的不負責任的教育。在提倡表揚和賞識的同時,懲罰教育的積極作用也不能被忽視。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懂得為自己的過失負責,而且感到是一種責任,這樣的家庭教育是培養一個有擔當的現代人的必須。

那麼,怎樣的懲罰和獎勵才是科學、合理和有效的呢?盲日的獎懲又有怎樣的危害?

首先說說心理學意義上的獎勵與懲罰。

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獎勵是通過增加某種愉快因素,使孩子的良好行為得到加強;懲罰則相反,是通過增加某種不愉快的因素,從而削弱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但有時懲又會和正強化與負強化的概念難以區分。

介紹獎勵與懲罰的基本原則:

有效性原則。即家長選擇的獎勵或懲罰的措施或手段必須和孩子的行為有必然的聯繫,通過改變孩子的處境,改變孩子的行為。

即時性原則。孩子的行為無論需要獎勵還是懲罰,都要及時,這樣做的目的是加強刺激與行為之間的連結,使孩子快速記住記牢在什麼情況下該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

私密性原則。因某種行為可能被獎勵或懲罰的時候,這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協議,不適合在大庭廣眾之下實施。特別是懲罰,或許孩子已經接受家長的批評和懲罰了,願意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但是當著眾人的面,另一重傷害又施加給了孩子:傷自尊了!有的家長可能認為表揚和獎勵應該廣而告之,這會讓孩子很有面子,的確如此。但是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獎懲日的和用意的自我內化程度不一樣,年齡小的孩子要保護好他們的自尊心和避免得意忘形;稍大年齡的孩子可以通過一定範圍的獎懲達到教育更多人或是讓孩子更深層次理解和反思自己行為的目標。

無論是怎樣的教育手段,要達到的教育目標無外乎是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盲目的獎勵和懲罰是指家長不管孩子的情緒感受,只顧消除或加強被懲罰和激勵的行為按照自己的願望減少、消退或形成、增加;之所以前面提到盲目的獎懲是有危害的,主要表現在對孩子身心健康成長需要促進的特質沒有得到相應的強化,甚至還會被孩子反過來利用,要挾家長,最後控制家長朝著教育願望背道而馳。家庭教育的主體是孩子,孩子是未來的成人,他們需要家長的精心呵護,在身體和心靈方面健康成長。健康的心靈不僅包括較高的智商,更需要穩定積極的情緒和適應社會的能力。獎勵和懲罰在家長們和孩子們看來都是必需的,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以人為本,清楚表揚獎勵和懲罰責打的目的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還是懲罰出來的?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還是懲罰出來的?有些家長說肯定是誇啊,這樣孩子才能越來越優秀。而有些家長卻篤定是懲罰,「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古人總結的智慧,不會錯。真的是這樣嗎?看完下面兩個案例,相信你就有答案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能體會到,您和爸爸是真正為了我好才懲罰我的······說實話,我很慶幸能有你們這樣從小嚴格要求我、及時責罰我的父母,而不是那種事事都順著孩子,最後導致孩子一事無成的父母。」
  • 好孩子是誇出來,還是懲罰出來?心理學:把握3個原則,二者皆可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還是懲罰出來的?有些家長說肯定是誇啊,這樣孩子才能越來越優秀。而有些家長卻篤定是懲罰,「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古人總結的智慧,不會錯。真的是這樣嗎?看完下面兩個案例,相信你就有答案了。,和浩浩父母的教育方式剛好相反,他們一直秉持「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這一原則。
  •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你誇孩子嘴巴甜,有禮貌,他慢慢地真的是變得很有禮貌。你誇孩子寫字好看,他慢慢地字真的寫得好看。所以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好學生是獎出來的,平時一定要多說讚美他人的話,這將有利於營造和諧社會。
  • 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但是關鍵是會誇孩子!
    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但是不要忘記回來喔!」這個孩子後來成了人類第一位登陸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當阿姆斯特朗日後回憶起自己的成長經歷時,仍然深有感觸地說:「我所有的成就都源於母親對我的鼓勵和誇獎。」從這個真實的故事來看,雖然是一句不經意的讚美和肯定,但是這往往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並很有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這就是誇獎的力量。
  •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怎麼誇有學問
    如今很多家長都知道教育孩子要「正面激勵」,整天把「你真棒!」「太厲害了!」掛在嘴邊兒。雖然表揚能讓孩子獲得認可和支持,能提高他的自信心,但是誇孩子也要方式方法。如何表達才是對孩子最適用的誇獎方式呢?1.不要」你真棒」,要誇具體不誇全部在家長眼裡,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細節都值得讚美
  •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是誇的方法不對,往往會害了孩子!
    常常會在教育方面的話題中聽到這麼一句話——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對於「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一概念,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可,在一些觀點中,我們常常可以聽到,如果太過於的誇獎,會讓孩子養成自滿、自大的性格。面對這些矛盾的觀點,知學想談談自己的想法,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留言。
  •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句話坑無數孩子了!
    我相信,有這種感受的不止我一個人,贊同的請默默的舉起你的小手~但因為六六作為老大實打實吃了「真聰明」這句話的虧,所以,我會一再地提醒阿姨不要那麼誇小七,估計很多家長會踩坑,今天也一定要嚴肅認真地再次跟大家提醒一下這件事。不管是爸爸媽媽,還是家裡的老人或阿姨,可別因為對孩子的喜歡而害了孩子。
  •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如果誇得不對,也容易「誇殘」
    一直備受家長推崇的,其中就有一種鼓勵式教育,就是多誇孩子。但是究竟該怎麼誇呢?不能一天到晚誇孩子「你真棒」?於是,很多教育專家開始告訴你誇的方法,媒體平臺也在宣傳怎麼誇。但是結合實際好不好用呢?我從自身養娃的試錯中,給你帶來一些參考,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馬雲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你誇對了嗎?5個方式父母要掌握
    文 | 維尼媽媽沐瀅閱讀需5—7分鐘在第三屆「馬雲鄉村教師獎」頒獎演講中,馬雲曾經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有人調侃:馬雲爸爸有錢,說啥都對!有人反駁:孩子不能誇,越誇越飄,要保持謙虛謹慎之心!錢不錢的先放一邊,關鍵是我覺得吧……馬雲老師說得有道理!為什麼誇獎能夠使人進步?
  •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有效誇讚孩子的公式
    注意,誇孩子並不是隨便拿一頂高帽扣在孩子頭上,籠統、空泛的的誇讚不僅達不到誇孩子的目的,還會對孩子造成2個不利的影響: 1、導致孩子盲目自大,內心脆弱。如果每次都是用空泛、虛幻的語言來誇讚孩子,可能會讓孩子產生盲目自大的心理,覺得自己才是最強的。
  • 都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可是你真的知道怎麼誇孩子嗎?
    大家好,這裡是兔爸的奇妙冒險,一個為了孩子學習比孩子學得還多的爸爸。 中國人一直都是比較內斂和謙遜的民族,所以往往中國家長的教育是以打壓為主,而缺乏鼓勵。即便是誇孩子也要順手說幾個缺點讓孩子不要驕傲。
  • 孩子越罵越叛逆?「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因此,好多家長都感覺對孩子管教越多,越適得其反,不怎麼管教的,孩子反而越長越優秀。那麼,為什麼孩子越罵越叛逆呢?「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如果家長總說孩子這做不好那做不好,還是個調皮搗蛋的壞孩子,那麼孩子在內心就會認同這些標籤,做事情就沒有了自信。②讓孩子以積極的心態應對人際交往經常被誇贊的孩子,會感覺內心非常溫暖,還能感受到家長滿滿的愛。
  • 孩子越罵越叛逆?「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感受,自己整天嚴管孩子,但越罵孩子越叛逆。而身邊其他家長,不怎麼管孩子,只是偶爾讚美孩子幾句,孩子就乖巧聽話,讓人特別省心。因此,好多家長都感覺對孩子管教越多,越適得其反,不怎麼管教的,孩子反而越長越優秀。那麼,為什麼孩子越罵越叛逆呢?「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 笨小孩都是罵出來的,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那些負面標籤,就像一道道永遠好不了的傷口,時時刻刻提醒著孩子,「你不夠好,你真笨,你真的很差。」孩子活在負面標籤所帶來的壓力中,消磨著自己的自尊和自信,以及對生命的熱忱與追求。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因為孩子沒做好,馬上就給孩子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籤。如果孩子內向,不敢打招呼,那就鼓勵他,「我知道你這次還有點緊張,下次做好準備了,我們陪著你好不好?」如果孩子調皮好動,就跟他玩木頭人的遊戲,看看誰能夠靜下心來。
  •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相信孩子的成長是家長們最關係的問題,而孩子成長過程最主要的幾點:吃、學、玩、運動、溝通最為重要,教育是一個永不變的老話題,不同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但要記住,方式只能用來借鑑,不能模仿。孩子在身體發育期吃「好」才是關鍵,俗話說: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即使再著急一定要吃早飯,家長變著花樣做早餐,也會讓孩子從小養成吃早餐的好習慣。
  •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沒有那麼簡單,父母需要了解這幾個前提條件
    生活中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少不了誇讚,例如:孩子取得好成績以後都會說"寶貝你真棒",而且那句"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也被冠上了育兒的至理名言。其實誇讚真的沒有那麼簡單。例如:那句你真是個好孩子,這很可能讓孩子背負上沉重的標籤,給心理帶來巨大大的壓力。而且,毫無節制的去誇孩子,很有可能會讓他們不明白自己的行為是對是錯,更不能夠讓他們知道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變得更好。
  •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學會用正確的方式誇獎孩子,才不會害了他!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有人說孩子不能誇,一誇就驕傲自滿。「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很多父母都秉承著這樣的想法,所以更加傾向於對孩子的打擊教育,很少去鼓勵、誇獎孩子。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但是無論他有多好的底子,在長期的批評指責之下還會有自信嗎,還能成才嗎?家長長期的批評指責會給孩子形成一種思維定向,讓孩子下意識地認為自己就是那樣的不堪!
  • 麟遊中學教師李芝俠:好學生是誇出來的
    「好學生是誇出來的」,這是陝西省寶雞市麟遊縣麟遊中學教師李芝俠的教育心得。從教二十五年,這句話引領著她,誇出了無數優秀的山區學子。一個周日的晚上,李芝俠去給學生上晚自習。路過高一四班門口時,她看見小鵬(化名)胡亂地扎著頭髮,背靠著門發呆。「這娃咋這麼幼稚,一個高中帥小夥為啥要把自己打扮成這樣?」
  • 美國「羅森塔爾效應」證明,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誇出來的
    我很好奇地問了閨蜜,閨蜜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其實,訣竅就是一個字,『誇』,之前我都是批評她,沒有誇過她,她什麼都做不好。後來,我是聽了一個澳大利亞的專家講座,知道了誇獎孩子的重要性,我才試著誇依依,沒想到,效果這麼神奇。」確實如此,「誇」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閨蜜親自在依依身上試了幾年,讓依依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不要陷入讚美誤區,正確地誇獎孩子很重要
    小慧媽媽最近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小慧喜歡畫畫,雖然畫很「抽象派」媽媽也看不太懂,但還是決定應該給孩子鼓勵,媽媽對小慧鼓勵道:畫的很好,小慧以後能成藝術家呢。但就是這樣的反應讓樂樂感到很不開心,默默就放下了手中的畫筆,小慧媽感到很無奈,自己是哪裡出錯了嗎?還是給孩子慣的,變得越來越沒有禮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