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夢,現實世界是不真實的,真實的唯有真空妙用。空不是不存在,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一種很微妙的存在。
佛陀不是高高在上、創造宇宙主宰一切的神,而是一個覺醒的人。我們在他的教法指導下修行,最終也能夠覺醒,成為佛陀。因為佛陀從一開始就說,每個人都有佛性。
為了更好地認識佛學,學習佛家的智慧,今天為大家整理了一篇一位高人的佛學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覺醒,覺知,覺悟。
1.什麼是放空?
放空,就是將大腦中的思維活動清空,在這個狀態下腦僅僅是一個身體的器官,不是身心的指揮所,人在這個狀態下是出於以心為中心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下才可以自由連結,生發智慧。
因為在高維空間裡面,萬物真正是由心造的,心念一動立馬呈現,而在三維的世界中加入了時間概念,這個念是有時間差的。就是你這一刻的念可能過一段時間,或者很久才可以顯現出來。這也是為什麼宇宙設計要人無念,而後方可得正道,如果不這樣,腦中的思緒萬千,一個不留神就是毀滅性的,對我們的智慧是阻礙的。
2.什麼是覺知?
覺知是用一個顯微鏡來看你內在正在發生著什麼的一種化學反應。
感覺,是用心去感知我們自己的身體和內在,很多時候我們的身體跟心更接近,所以我們的情緒,身體是最先感知的,你舒服不舒服,身體會知道,但有時我們自己不知道我們是不舒服的,這是因為腦有時會障礙我們的真實感受,因為腦記錄了從小到大被人為教導的部分,在腦的作用下我們明明身體發出了信號,但我們意識不到,就是心對你說它不舒服了,腦袋說不應該不舒服,而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育說要聽大腦的,然後我們就認為我們沒有不舒服,可身體又明明感覺到這份不舒服,身體比我們更有覺知,所以分裂就產生了。然後情緒就產生了,情緒累積下去,身體的疾病也就產生了。
這是發生在自己身上導致的對自己的破壞性。而對他人的呢,分裂導致了一葉障目,進而產生了情緒,在情緒的作用下,事情朝向扭曲的一面發展,就會導致不中正的行為,進而導致結果的不同。這個就會既傷人又傷己。生活中大部分衝突都由此而生。
3.什麼是合一?
合一最主要就是需要用覺知來使得腦與心合一。
心是一個事情的本來面目的呈現,腦是人為認知的呈現,更多的隸屬理性推理,邏輯分析。只要是舒服的時候,肯定是你的腦聽從的心的指引之時,不舒服的時候一定是心在左,腦在右的時候,即你的心在於腦作鬥爭。
但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能意識到,覺知的打開需要把自己打開,所以覺知剛開始是痛的,因為人最難面對的是自己,是自己不被自己認可和接納的陰暗面,但這卻是了解自己的第一步。
4.什麼是意識?
意識分為表意識、潛意識、超意識。表意識是最外在表現的,潛意識是潛在心深處的,超意識是超乎與自身之外的。
在沒有覺知的情況下,潛意識就會成為一個人的命運。而潛意識最關鍵的點就是它只在乎存在感。它不管你是不是開心,幸福。或者說它就希望你痛苦,因為痛的時候存在感是最強烈的。
我們身上哪一點被碰傷了,那個點的痛就特別清晰,我們的關注力就都在那個痛點上。所以我們身邊放眼望去,全是不幸福的人,或者假裝幸福的人。身邊的事基本上以各種衝突事件為主,所以一旦有了美事,因為稀有(物以稀為貴),都需要大肆宣揚與褒獎,所以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邦家昏亂,有貞臣。」
覺知打不開,靈性被遮蔽,我們所洞見的只是別人眼中的自己,那個自己認為的自己,那個被裝在了有色玻璃杯子裡面的自己。
覺知是打開未知世界的鑰匙,是走近真實自己的引路燈,是照亮生命海洋的燈塔,是探索宇宙奧秘萬物本源的起點。覺知是一切智慧的生發的根源。
結語:
願天下多些覺者,多些不斷醒來的靈魂,願美與愛不再是空中樓閣。
祝所有勇於向自己開刀的人,痛過之後是癒合,是向死而生,如破繭成蝶,生命會蛻變成它原本的樣子,更加美麗和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