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10歲的女孩,刷爆了媽媽的信用卡,就為了給自己喜歡的主播打賞,據說,花費將近200萬。
這些平臺上的男主播明知道對方是個小學生,還千方百計地誘導她為自己打賞,和女孩說話時進行感情誘導,還有經濟上的引誘和要挾,以共同自殘要求女孩給他刷禮物。
這件事除了與主播的誘導有關外,也和孩子的金錢觀有關,其實很多孩子家裡並不見得富裕,但如果他們對金錢沒有概念,一樣可能隨意揮霍。金錢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格外重要,有句話說得好,如果父母不對孩子進行金錢觀教育,總有一天社會會替你給孩子上這一堂課。
但是心理學家指出,我們應該更深一點地來看待這個問題。
給主播打賞,往往說明這個小妹妹她有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因為充值和打賞主播,能獲得的主播的「尊重」,這種尊重,體現在有主播跟她打感情牌,甚至願意和她一起自殘,讓她被主播們關注、重視。
往往,需要什麼,就是缺什麼,這個孩子,為什麼需要那麼多的重視和被需要呢?
其實這一方面說明,這孩子長大了,她不再是懵懂的孩子,她的內心有了更多的需求,自尊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自我認同,等等,這些需要都等待著被滿足。
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充值遊戲和打賞主播,這個問題行為的背後,孩子她在訴說什麼,在表達什麼沒有被言說的需求,然後才可以去理解和改變。
所以,我們慢慢會發現,玩遊戲本身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孩子和父母之間關係出現衝突了。孩子有問題,往往對應著她和父母之間的問題了。
武志紅的《為何家會傷人》裡,女孩沉湎於網路遊戲,是因為沒有得到媽媽的陪伴,所以在網絡中尋找安全感,有著考試癮的孩子,因為家裡的夫妻關係不佳,所以他自主地充當家裡的保護神,企圖以自己的好成績來挽救父母的婚姻,密不透風的愛,源於對自己的關愛,是一種自私。
我們還能在生活中看到奇怪的配對關係,比如說,一個焦慮的媽媽,可能會有一個拖延的孩子,一個施虐的老公常常會有著一個受虐的妻子,一個處處迎合對方的男友,可能有一個冷漠的女友,一個常常懲罰的父母,可能會有這一個到處破壞規則的孩子。
孩子這樣的行為,在於父母在平時和她的溝通表達,給了她一些她可以如此可以那樣的信號,這些,最終會讓孩子形成她的金錢價值觀。
如果,在那些時刻,父母注意了自己的言行舉止,也許就會不一樣。在孩子有需要,提出訴求的時候,即使你不願意讓孩子知道你經濟上的困難,那你可以將你的現狀和價值觀講給孩子聽,但前提是不要否認孩子的需求。
可以告訴孩子,她喜歡的東西,你也覺得非常棒,很好很有顏,說明孩子有眼光。這裡記住不要否認孩子的需求,這是她的需求,如果你否認他,孩子會感到自己不配得、不被愛,以後有了錢也沒法去享受好的東西,而你也沒有辦法和孩子建立起好的親子關係。
但是你也要蹲下來向孩子說明,對不起,它的價格太高了,不是你不配擁有而是家裡的收入不高,難以承受這樣的支出,你可以以後自己掙錢了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你需要讓孩子知道你賺錢的不易,資源的有限,並且要讓孩子知道他值得擁有一切美好的東西。
也要建立給孩子零花錢的機制,讓孩子有可以決定消費的自主權,建議孩子通過自己的勞動去獲取收益,讓孩子可以用自己的錢去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她能體會到金錢的重要性與獲得的成就感,以此來讓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價值觀。
並且,讓孩子參與家庭規則的制訂,這樣父母能夠與孩子討論關於家庭的想法和計劃,以及需要每個人對家庭做出怎樣的支持,慢慢和孩子發展出一個平等的、信任的、親密的關係。
只有捋順了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才會讓孩子的心理順暢,如果父母不能和孩子之間營造良好的關係,相信我,問題始終會存在。即使為主播打賞的事情被處理了,還會有更多的問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