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澤沐小姐
圖:來自網絡
(原創不易,轉載請註明來源)
閨蜜生二胎,我去看她。本以為她會開心地講述育兒心得,沒想到她卻憂傷地哭了起來。
閨蜜說:「又生了一個男孩,兒女雙全的願望落空了。」
我忙安慰說:「男孩女孩都一樣,都是媽媽的心肝寶貝。」
一聽這話,閨蜜哭得更傷心了:「男孩女孩不一樣,女孩溫柔乖巧,男孩頑皮淘氣,每天上躥下跳、跟個猴子似的。前幾天,我家老大還把上萬元的電視打壞了,沙發早就當蹦床給蹦爛了,你看看家裡的牆沒有一塊白的地方。要是女孩就好了,咱們都是女孩過來的,有些經驗,這男孩該怎樣培養呀?」
閨蜜的話說到了我的心坎裡,作為兩個男孩的媽媽,深有同感。
我的大兒子7歲,小兒子18個月,家裡每天就是戰場,追逐打鬧、活蹦亂跳,經常吵到讓鄰居找上門來,而且中午不睡,下午依然精力旺盛,經常令我情緒崩潰,上演河東獅吼外加男女混打的大戲。怎樣把他們培養成懂事聽話、積極健康的男孩,真是個難題。
《養育男孩》封面
最近,我有幸看了澳大利亞心理學家史蒂夫•比達爾夫的著作——《養育男孩》,一口氣讀下來,終於找到一些養育男孩的道法門。今天,我將從男孩發展的三個階段出發,結合自己的經驗,談談媽媽如何養育男孩?
男孩女孩一開始就是註定好的嗎?
其實並不是,在書中,作者史蒂夫•比達爾夫說:所有動物在生命之初都是雌性,然而,在胚胎發育的第8周,Y染色體開始在細胞中活動,Y染色體是胚胎形成男孩最重要的基因,這時睪丸激素才開始形成。
睪丸激素是一種化學物質,伴隨男孩一生,促進著男孩的不同階段的重大發展。
在胚胎發育期,睪丸激素讓男孩有更多的男性特徵,例如睪丸和陰莖。
如果孕期,準媽媽壓力過大,心情不好,就會抑制胎兒體內睪丸激素的產生,使胎兒的睪丸和陰莖發育不全。
所以,準媽媽在孕期一定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可以吃些喜歡的食物,多到戶外走一走,看喜歡的電影,讓自己開心起來。
1歲時,男孩開始蹣跚學步,睪丸激素含量最低,他們和女孩沒有什麼不同,都十分乖巧,可愛。
4歲時,男孩開始對戰鬥、冒險、探險等遊戲產生興趣,他會和爸爸一起打鬧,一起玩球,開始抗拒媽媽的嘮叨。
在11歲至13歲期間,睪丸激素又再次的猛增,男孩進入快速成長期,最大的表現就是身高猛漲。
14歲,男孩的睪丸激素到達最高峰,男孩進入青春期,第二性徵明顯。他們躁動不安,喜歡爭執與打架,進入成年期的早期階段
總之,因睪丸激素的作用,男孩總是精力旺盛,喜歡運動、喜歡探險、喜歡競爭,所以,在養育男孩時,媽媽只有了解男孩的特徵,才能接受他們的不足,給予耐心地指導,助力他們順利成長。
書中提到:6歲以下的男孩性別差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護人要真心的愛護孩子,讓孩子的內心深處感受到安全,這樣他的大腦會得到充分的發展,也會善於交流,喜歡學習與人合作,這是孩子在日後成長中必備的能力和感受。
所以,在這個階段,媽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儘量自己照看男孩,除了悉心照料男孩的日常起居,還要多愛撫和擁抱男孩,讓他們擁有良好的安全感。
有一些媽媽,會回歸職場,這時要給孩子找一個看護人,無論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是保姆,都要固定人選,千萬不可經常更換,並且看護人要全心全意照顧孩子,不能打罵孩子。而職場媽媽也不能當甩手掌柜,藉口工作忙不陪孩子。
大寶3個月時,我產假到期就上班了,那時我工作非常忙,但即使在忙,我也會到點下班,給孩子做輔食、陪他玩玩具,晚安故事更不可少,如今,兒子已經7歲,晚安故事依然是我們睡覺前必備項目。
同時,史蒂夫•比達爾夫建議,當孩子上幼兒園時,男孩可以晚一年入學。因為大量的研究表明,與女孩相比,男孩對分離更容易感到焦慮,他們會認為自己被拋棄了,而且這個年齡段的男孩更容易煩躁好動,一直持續到上小學,所以為了男孩的健康成長,媽媽們要晚一年讓孩子入託。
0~6歲是男孩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媽媽一定要守護好他們的溫柔歲月,讓他們成長在最安全的起跑線上。
雖然,這個階段,男孩與爸爸更親密,他們經常踢球、打鬧、爬山,因為孩子正在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
但是,不要為了讓男孩更具男子氣,媽媽就有意疏遠男孩,保持母子的親密關係依然重要。男孩從媽媽那裡學會關心他人,學會如何去愛,媽媽決定著男孩的溫暖度。
保持母子親密關係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兩人一起做家務。上星期,我和兒子一起做手工香腸,我用料理機把肉絞成肉糜,他放調料、拌肉餡兒,把調好的肉餡擠在模具中,一邊忙活著,一邊和我說今天有個小朋友因為被割傷,哭的很傷心。等他吃到自己親手做的香腸時,兒子非常興奮,這真是我們難得的親子時光。
有些母親則認為,疏遠兒子會讓他們變得更堅強,比如在英國,上層社會家庭的男孩這時就要被送到寄宿學校,但是,《大膽培養優秀男人》的作者奧爾加•西爾弗斯坦認為,這種做法是愚蠢的。
奧爾加•西爾弗斯坦認為,家長應該讓男孩知道,他們不需要掩蓋自己的脆弱,可以依靠母親,並與母親保持親密的關係,這樣男孩才能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如果,這時,母親突然消失,或帶走他們的關愛與溫暖,男孩會發生可怕的轉變,他的內心變得憂慮和傷痛,男孩溫柔可愛的一面就會消失,從此緊閉心門,痛苦地生活。
作者認為,男孩從媽媽那裡學會愛,因此一定要讓男孩感受到你的溫暖和善良。不管你的兒子7歲、10歲、13歲,作為母親都不要放棄對孩子的關心與愛護,不要刻意疏遠他們,拋棄他們,要記得每晚抱抱他們,其實這種溫馨時刻非常短暫,因為孩子馬上就不需要你了。
14歲左右的男孩已經進入青春期,這個時候他的睪丸激素是以前的8倍,他們開始變得焦慮好動、喜怒不定。
這個階段的男孩存在一種矛盾,一方面他們希望自己是個真正的男人,另一方面他們又不願承認自己長大了,他們過得特別擰巴,既希望媽媽安排好一切,又嫌棄媽媽嘮叨,不想讓媽媽事事關心,事事限制。
他們熱衷於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朋友圈,容易忽視媽媽的感受,而媽媽對孩子的忽視非常失落,因為孩子不需要自己了。
這時,媽媽不要過度傷心,你要明白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但媽媽還是會擔心男孩出現迷戀酒精、菸草、毒品、網癮等問題,從而陷入焦慮的旋渦。
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給孩子找一個引導者,一個關心孩子、父母之外的成年人,可以是孩子的舅舅、你的朋友,你的同事。
奈特是一個15歲的男孩,他學習成績差,不想上學,於是奈特退學了,並找到一份做披薩的工作,斯坦是他的師父。
奈特一直想買一輛摩託,但是他家住在山區,道路蜿蜒、路面太滑,他媽媽非常擔心他的安全。但是他媽媽沒有直接命令他不要買摩託,只是耐心等待。
有一天,奈特說,不打算買摩託,而是決定攢錢買一輛車,因為斯坦告訴他,騎著摩託車在路上瘋跑是傻瓜才幹的事,並建議奈特買一輛車。
這就是引導者的強大魅力,青春期的男孩大多比較叛逆,比較激進,不願聽從父母的指示,但他們會聽從引導者的建議。
所以,媽媽,特別是單親媽媽要給孩子找一個積極健康、知識淵博的引導者。這個引導者會帶領男孩安全地成為男人,邁向更廣闊的世界。
寫在最後的話
總之,男孩與女孩天生不同,媽媽在養育男孩時會不知所措,萬分焦慮,但是不要害怕,我們可以按照男孩發展的三個階段,了解他們的特點和需求,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悉心愛護男孩的發展,你會培養一個懂事、優秀的男孩。
母親永遠是兒子停泊棲息的港灣,她的關愛與呵護,會讓男孩渡上一條風雨無阻的人生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