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社交電商,大家腦海裡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拼多多,背靠騰訊微信生態系統,短短幾年時間就走過了傳統電商十幾年走過的道路,成為一家新興電商巨頭。
在電商領域,那真的是百家爭鳴,閉著眼睛都能說出好幾個有名的大品牌。
在經歷過網際網路紅利的消失,傳統電商獲客成本越來越高,這個時候,尋找一種新的流量模式,就成為企業勢在必行的任務。
在大家為止著急,各種試水的時候,以拼多多為代表的社交電商脫穎而出。
我們來看幾組數據,微信活躍用戶直指十億大關,日發送信息量為450億條,日成功通話次數達4.1億次,騰訊支付用戶達9.4億,用戶滲透率達百分之八十九點二。
與此同時,社交電商發展日趨成熟,截止2018年,網絡新零售交易總額高達9萬億,電商平臺營收規模約94.1億。
社交電商作為一種新的零售方式,利用社交聯通用戶和電商,引導用戶形成自發傳播,為平臺和商家在短時間完成拉新,促活,減少流量成本,降低用戶信息甄別成本,提高購物體驗。
社交電商主要盈利模式為:CPS,CPC,CPT,CPM,等方式,其中,行業最為主流的結算方式還是以CPS為主。
社交電商奉行一種理念,得流量者得天下!
網際網路時代裡,流量變現的主流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直接利用流量帶來買賣營銷,典型的代表就是電商網購。
第二種是流量分髮帶來的盈利收入,這類典型的代表就是社交電商導購模式。
成功的企業諸如京東,阿里,拼多多,小紅書。
隨著電商網絡進入發展成熟期,必將湧現出更多的新興模式電商,而社交電商這種低成本的獲客流量會給企業帶來較大增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