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社交電商?
張強老師認為,社交電商是依賴於社交網絡關係作為營銷傳播的主要途徑,以電商平臺作為成交的主要場景。
這裡有2個關鍵詞:社交網絡關係,電商平臺。
一方面,營銷的主要傳播渠道,不再依賴於頭部權威媒體,而是依靠用戶的社交傳播。
二方面,成交的主要場景,不再是阿里和京東這樣的頭部平臺,而是傾向於搭建自己的私域流量系統和電商平臺。
張 強
原馬來西亞石油(全球第69)營銷高管
曾任德國福斯集團華南銷售負責人
湖南友誼阿波羅集團新零售轉型顧問
培養近百名零售社群運營官
01
社交電商的前世與今生
1
社交電商模式產生的背景
任何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都是在商業遇到瓶頸後取得的突破和發展,社交電商也不例外。
我們還是要重新回顧零售1.0到4.0時代的演進過程:
零售1.0時代就是單純賣貨
零售2.0就是傳統門店搶佔終端和地理位置
零售3.0就是純電商時代
零售4.0就是線上線下打通的新零售時代
社交電商就是發生在從3.0-4.0過渡的這個時間段。
純電商時代是基於淘寶和京東這樣的平臺流量,隨著競爭不斷加劇,流量不可反覆利用,消息不可反覆觸達,分享傳播路徑也非常狹窄,導致線上流量成本越來越高。
所以,打造私域流量池,驅動老用戶不斷分享傳播,就成了挖掘流量終生價值和社交資源的重要方式與手段。
同樣,對於傳統品牌商而言,線下的諸多門店,過去在轉介紹方面的驅動和路徑都沒有形成,也造成了流量不可循環、不可復購的現狀。
2
社交電商的發展根基
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帶來的2大變化
過去依靠頭部媒體和線下廣告來獲取信息,而今天,手機可知天下事。如何讓信息出現在用戶的手機上,成了企業革命性改變營銷方式的命題。
過去靠線下聚會、打電話、寫信等方式來創造和維繫社交關係。今天,一群人聚會抱著手機的現象屢見不鮮。我們日常電話費用在減少,流量費用在增多。
六度空間理論
六度空間理論認為,任何1個人都可以通過6個人,連結到世界上的任何1個人。這樣的社交關係,就成了我們做社交裂變的基礎。
社交電商平臺
這裡不再贅述,就是通過把老用戶和潛在用戶導流到自己的社交電商平臺作為產品展示,成交,以及分享傳播的重要工具和場景。
1000粉絲理論
美國作家凱文·凱利的《技術元素》一書中提到:只要有1000鐵桿粉絲,就可以養家餬口。凱文·凱利的1000個鐵桿粉絲理論,在做社交電商時也適用。
02
社交電商主流的5大方式
1
微商模式
微商模式將傳統的經銷商體系搬到線上,利用層級思維團隊裂變,進行庫存的轉移,從而實現利潤的分配。
它的基礎邏輯就是,高級代理發展低級代理裂變,通過基礎流量卡位高級,再通過推薦同級或者招募下級,從而將產品層層沉澱到渠道內。
依賴刷朋友圈和群發消息,過度打擾用戶的微商模式,必將被商業的演變而淘汰。但微商的團隊裂變思維、文案技巧、執行力都值得我們傳統零售人學習。
2
拼團模式
模式定義:拼團裂變、無門檻,一鍵分享並邀請朋友拼團購買,實現省錢和賺錢。
對傳統商戶門店來講,我們無法做成拼多多,但拼團的營銷方式可以作為粉絲裂變的戰術性手段。把粉絲沉澱在微信,設計爆款產品和拼團價格,從而驅動用戶裂變轉化。
3
S2B2C的微店模式
微店的本質是PC端模式轉移到手機端,利用降維打法,平臺全品類覆蓋,配合一套合理的分潤模式,利用高毛利產品形成代理裂變,利用低客單產品做連結。
平臺型:淘寶思路
雲商城型:雲集
賣店鋪資格:阿里思路
三級到多級分銷:傳銷思路
場景:利用S2B2C模型的基本上是99-399元禮包配合商城,形成自購省錢,分享賺錢。399元禮包高溢價,做整體分潤,商城全品類商品,會員每天可以分享或者自用。
4
網紅模式
通過打造網紅效應大量圈粉從而進行商業變現,各類網紅通過電商平臺或社交平臺,向用戶售賣或推薦產品,促成其粉絲/社交資產轉化為商品成交。
該模式具有獲客成本低、粘性強、轉化率高等特點,其中直播電商是網紅電商最主要變現形式。
5
會員制社群模式
本質是打造企業或品牌的私域流量池,讓用戶不再失聯,解決了流量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歸屬問題,再加上精準用戶的深度運營,構建「社群+線上商城+私域直播」形成三維一體的社群電商模式。
社群作為留存用戶和運營用戶的承載體,線上商城結合直播帶貨作為產品交易和變現的成交通道。
會員制社群的營銷路徑是:從流量到粉絲,從粉絲到會員,從會員到消費商的路徑轉化。
而這中間每一步的推進都需要精準圈層和深度運營,本質就是運營用戶關係,推進客戶信任,提高成交效率,挖掘用戶終生價值和社交資源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