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的本質是連接,它是集合了人與人的連接,資源與資源的連接,信息與信息的連接,商品與顧客的連接。
前幾天有篇文章引起了運營圈的注意《一直做社群運營的你,正在被市場慢慢淘汰》,文章的結論是,建議一直做社群運營的人去做更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早日成為一名真正的運營專家!
文章發出來之後,留言評論似乎比文章更加精彩,這裡我並不想博弈這篇文章論據跟論點的對錯,單純想從個人理解的角度來談談社群運營的價值以及我是怎麼在運營社群4年沒死,還能活躍。
我理解社群的本質是連接,它是集合了人與人的連接,資源與資源的連接,信息與信息的連接,商品與顧客的連接等等。而QQ、微信只是現階段社群的載體而已,未來某天如果有更多的做連接的產品的話,那麼之後談到社群,我們就不是狹隘的看QQ、微信、telegram這些了。
為什麼說社群的本質是連接呢?
社群社群,必然不是一個人的存在,至少3人才能成群,這3個人之間的連接可以是無限種可能,微信一個群最多500人,QQ一個群最多2000人,telegram的群可容納幾萬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連接啥,那麼群就是啥調性,做人的連接的有相親群,招聘群;做信息知識連接的有知識付費群,資源對接群;做商品與人連接的有賣水果群,賣口紅群,賣家用電器群等等;做興趣連接的有攝影群,減肥群,王者榮耀群等等。基於人的需求,社群可以做很多的連接。
但凡是連接,那麼它就必然有存在的價值,下面僅從我做的簡法運營社群為例,來看社群的價值。
要明確的一點是,連接必然是為了滿足某種需求,如果沒有價值,社群就沒有存在了的意義。
我從2015年開始做社群,也做過很多群,最後只保留了網際網路運營合作交流群(簡法運營1群的前身)。首先說明一下我是個懶人,忙的時候不管群,社群野蠻生長,但是群內基本沒有破壞規矩的人,一旦出現絕不姑息,後來我想了一下這4年群沒有死而且能發展到2群,說明有社群價值。
所以梳理了我做群的經驗,不過這個經驗恐怕不能讓你裂變100個群,也不能讓你日進1000萬,只講怎麼先活下來。
首先從我提供哪些服務給社群夥伴開始:
通過以上的服務,我們一起來看看社群存在的價值。有些人會反問,這些都是大多數社群都會提供的,你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我就兩個字——堅持。堅持服務群裡的每一個人,幫他們做連接。
我總結了社群價值有以下幾點:
以上說的是從個人價值角度而言,那麼對公司社群的價值是什麼呢?為什麼好多公司都要設立社群的崗位,社群對公司的價值,我總結了4點:
綜上是社群的價值,當然這些價值其實潛在有個前提,那就是這些社群本身不是個死群,群內的人都是活粉兒(真實的用戶),才有價值可言,那些一堆假粉絲,都是髮小廣告的社群不作為我要討論的內容範圍內。
做社群運營的大多數都應該聽過這些指標,比如說「建群數量達X個」,「群人數達XXX人以上」,「群內下單轉化X%」等等,我最初也建過好多群,什麼「互聯運營招聘群」、「讀書群」、「精釀啤酒酒友群」、「線下分享活動群」、「特價機票群」等等。
沒過多久,我就發現能給到社群群友的價值遠遠不夠,加上維護社群時間有限,對應的資源匹配有限。忍痛把所有群解散,只保留了網際網路運營合作群,也是簡法運營的1群。
既然決定選擇質,那麼這個標準怎麼定?怎麼去判斷群友是有質量的呢?
A外掛機器人的主要是通過紅包來判斷,不定期的測試領紅包的速度,最早有很多紅包掛,自動搶紅包,不定期我會做test,把每次都是第一領到紅包的人清理掉,以保證群內都是真實的群友搶紅包。
B針對批量加人的套路一般都是,先入群,不說話,但是會發現他們的暱稱有些規律可循,比如說「A XXX-運營總監/負責人」「XX-總經理/CEO」,再或者是個美女的頭像暱稱沒有太多的規律。這麼說創始人或CEO,不會將自己的職位標記出來,大多是實名或業內公知的暱稱。
以A開頭為暱稱的有幾類:保險從業者,微商從業者,營銷從業者,社群裂變小號等。拿運營群來說,這些不是我的目標用戶,因此我會清理掉。還有群內好友也會反饋,哪個人加他們受到騷擾,當然這個時候再清理就已經給群友造成了一定的打擾,體驗就差了很多。
總之,保證群內人員的質量,入群的時候就要做好監管。後期維護的過程,不求快速裂變,只求精準。如此循環會越來越正向,當然話癆也要有,保持活躍度,這樣初期積累較慢,但堅持產出,不斷創造價值,通過小群經營吸引B端合作,打造有價值的IP才是更長遠的發展。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群也要有群規,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既然立了規矩,那大家就要遵守,違反了就按群規處置,「送機票」(踢出群)。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在群裡不管是CEO還是運營小白只要在群裡那麼就一視同仁,違反群規該讓他飛就飛,曾經也被不少人私信罵過傻X然後拉黑,背後也被詆毀過。
不過無所謂,堅持了4年,目前社群的底線大家都不會觸碰。所以我總結的群規是不在多,底線原則性的東西講清楚,就不要總變。
社群要不斷產出價值才能長久,這點在社群的價值裡面也有談,社群個人的價值主要還是連接與成長,以正能量的傳遞為主,對企業對價值主要是精準獲客及變現,以社群帶來的收益或者營銷推廣價值為主。不斷產出價值,社群才有存在的意義,否則只是個廢棄工廠,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群主或群管要對群內至少三分之二的社群成員的背景基本清楚,除此之外,進群審核把控好,社群的清退機制在群規中公示。這是最基本的,另外要堅持及不斷的產出社群價值,傳播正向影響的能量。這樣運營一陣子,就可以無為而治了,社群的夥伴會自己管理自己,遇到狀況,群管理也會很快處理。
拿簡法運營1群來說,平時除了早報、招聘信息、知識分享、資源對接等等這種關鍵時候我會冒泡,平時見不到我的身影。大家找資源,話題分享,內容分享大多情況下都是自發的,或者做簡單引導。當出現違反群規的人的時候,群內的夥伴也會自發組織起來diss,總之社群靠大家,服務你我他。
只要有人在,有連接,那麼社群就有存在的意義,社群運營從業者就有存在的價值。社群運營的未來在零售行業方面,會重新定義人、貨、場之間的關係,對新零售的助力及改變是不能容忽視的,微商就是很好的例子,除此之外社交電商,內容電商與社群的聯繫也十分緊密。
除此之外,社群對網際網路社交也會起到顛覆式的改變,社群的形態在未來應該要比現在豐富,除了微信、QQ,還會有更多的載體去承載。
現階段社交產品都在切垂直細分的流量,脈脈在做職場社交,探探、陌陌在做陌生人社交,音遇、微光在做興趣社交,在這些社交產品中都會遇到共同的問題,用戶轉移到微信。
因此社群,在社交產品中的紐帶關係會凸顯重要。用好社群,能夠更好的助力已有的產品。
總之,希望企業管理者能拋去追求短期增長的心態,希望社群運營從業者可以用心去做對群友有價值的社群,做好連接。現階段社群的變現能力遠還沒有發揮到極致,社群運營從業者也不必過於擔心,只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不單純的做執行工作,逐漸培養用戶思維及社群變現思維,任何時候都不會被淘汰。
作者:王妍霏,8年網際網路運營老司機,資深用戶運營
本文由 @王妍霏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