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來家訪,怎樣招待才得體
●孩子怎樣做才能給老師留下好印象
●我要給老師準備禮物禮金嗎
浙江在線7月1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梁建偉 通訊員 陳宏程)一個孩子從小到大,家長起碼要接待三次老師的新生家訪:幼兒園、小學、初中入學前各一次。
對很多家長來說,如何接待老師是個難題。如果招待不周,老師會不會生氣?要不要事先交待孩子,在老師面前刻意表現?我要不要給老師準備禮物、禮金?即便老師不收,會不會對我家印象好一些?家訪時,家長應該跟老師交流些什麼話題?
我們採訪了杭城5位資深班主任,想打探一下老師們在家訪時,其實最想要了解的是什麼,他們又最忌諱什麼。
每次家訪老師其實都在悄悄打量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庭
根據五位老師介紹,在家訪前,老師們通常會用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每個家庭的基本背景,比如經濟狀況、家庭成員、學生健康狀況等。在家訪中,老師會著重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學業目標、想要擔任的班幹部崗位,以及父母的教育理念等信息。
「我到一個學生家裡,首先會看看他們家的學習氛圍,以及學生的臥室和書架。」杭州第十三中學班主任沈煒說。通過學生對書的擺放、房間的整潔程度,可以看出一個學生做事有無條理,以及日常的行為習慣好不好。
沈老師對以前的一次家訪印象深刻,「他們家面積不大,兩室一廳,60平米左右,但是很整潔,各種雜物擺放得非常整齊,一進門就給人留下非常舒適的感覺。因為家長愛整潔,孩子也會受到影響。果然,後來在學校裡,這個學生的抽屜是班上最整齊的,試卷書本作業一摞一摞地擺放,字跡也非常乾淨工整。」
除了家庭布局,沈老師還會著重了解家長對孩子進入學校後的學習要求。「這麼多年家訪下來,我發現70%的家長和孩子都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相比之下,有目標的家長往往不會那麼焦慮,孩子的學習也更加有動力。」
杭州四季青中學的班主任毛紅英說,在家訪時會特意到孩子臥室看看,從臥室的情況,可以大致知道這名學生的學習環境和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因為學校外來務工子女比較多,家庭條件並不寬裕,許多孩子沒有獨立的學習空間。但是,有些有心的家長,哪怕家裡再拘束,也會給孩子安排一處相對獨立的學習空間。
「每次家訪時,看到家長專門在小小的房間裡隔出一塊地方供孩子學習,我都會特別感動。」毛老師說。
孩子需要刻意表現
以加深在老師心中的印象嗎
很多家長都想知道,家訪中孩子應該如何表現,才能引起老師的主意?
在杭州天杭實驗學校的鄭英老師看來,家長完全不需要擔心這一問題,因為對於老師來說,每個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只要表露自己的本性即可。
在家訪時,她通常會用一些暖心的舉動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關注。「如果家訪的幾戶家庭都是住在一個小區或是距離比較近時,我會主動接受學生的幫助,讓他們給我帶路,這樣他們就能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注。」鄭老師說。
雖然不用刻意準備,但是學生保持基本的禮貌還是非常必要的。
在夏衍初級中學的張杰老師看來,有禮貌的孩子,尤其是對父母對長輩有禮貌的孩子,會特別讓他印象深刻。因為根據他的經驗,有禮貌的孩子往往更加懂得感恩,更能辨別是非。而這樣的孩子,一般都知道學習的重要,學習時會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