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您快來我家教育一下這娃吧!您再不來,這娃就要成仙了!」
這可能是家訪故事裡,最精彩的一句話!
家訪是【原子彈】,作為老師不輕易使用,但一用就要力求見效!
大部分學生是不歡迎老師家訪的;大部分家長是希望老師來家訪的。這一點作為老師咱心裡是要清楚明白的。這就是我們寫文章時講的「情感基調」。
學生不歡迎,是因為害怕老師告狀!
家長歡迎,是希望找老師告狀評理!
既然衝突有點激烈,那就想點方法緩和一下緊張的氣氛吧!
……咚咚咚!
學生:爸,你去開下門!
學生他爸:你自己開!
學生邊開門邊問:誰啊?
老師:送外賣的!
學生:開門,石化中——
老師: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家長拿著手機,和老師保持著溝通,在客廳裡笑!
老師:別緊張,聽說你家小狗很好玩,老師來看看你家小狗的!叫啥名字?
學生:巧克力!
老師:好名字,你這個吃貨起的吧!什麼品種?
學生:泰迪……
老師:那這狗有點費,我們還是聊聊你吧,你乖多了!
……
說實話,現在的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時間真的不夠用,做什麼事情都要算好時間。家訪不是每個時間段都合適,選準幾個時間段,家訪的效率會更高一些。
每個老師的習慣可能不同,有的老師喜歡學期中段,有的老師喜歡選擇考試前,還有的老師喜歡寒暑假集中家訪。學期中段家訪有助於給學生後半學期助力;考試前家訪可以提分增效;寒暑假家訪可以讓家長輕鬆幾天,緩口勁。
家訪這種事對於老師而言有點難做,跑了這一家,不跑那一家不太合適。但老師自己的時間的確是不夠用,誰家沒有事情呢。跑一個孩子家來回少說一個多小時,其實說話交流也不過三十幾分鐘。怎麼統籌每一學年的家訪,也算一個課題了。
平時順帶家訪的話,可以叫孩子帶路,陪孩子一起回家。
找路,停車,問樓棟,擔心電瓶車被盜電瓶的時間就全部省下來了,還有一個好處是路上可以和孩子聊天。
一般來說,外向的孩子,一路上會噼裡啪啦跟老師說很多,老師能得到很多信息。比如,這附近住了哪些同學,這附近哪條小路離家最近,這附近發生過哪些奇葩的故事,自己爹媽一般幾點下班,信息量會異常豐富。
內向的孩子,老師要引導他開口。在班上喜歡哪幾位老師;和哪幾個同學關係比較好;有哪些同學小時候就是同學等等。聊天嘛,就是要找到說話的突破口。路上聊開了,到家裡就能順著聊下去了。要不然,到孩子家裡又要重啟。
家訪不能說去就去,去之前最好提前一點先溝通一下。很多家長工作時間並不自由,調班也不容易。
有時候去家訪之前,可以先給家長打個電話。很多時候電話是能聽出家長的情緒的。
以前曾經遇到過家長夫妻二人正在鬧矛盾,鬧到動手的地步。
電話裡聽出了家長雙方的不和,就應該主動退出來。老師可以監督學生,但不能干涉家長。
對於家長的私人矛盾,老師不應過多幹涉。曾經遇到過家長鬧離婚,都不願意撫養孩子的情況。然後孩子被丟給老人撫養,結果在爺爺的要求下聯繫母親,希望母親能關心一下孩子;然後母親家裡又打電話,要求老師跟父親家裡溝通,希望父親家裡負責孩子。結果老師被當成傳聲筒,兩頭被責怪。
所以,一旦發現涉及家庭糾紛的,老師決不能參與進去,更不能給意見。老師只是老師,只做自己應該做的,只承擔自己能夠承擔的責任。
一個時期,老師只能家訪有限的幾位同學。最好的效果是家訪一家達到十家的效果。
怎麼放大效果,當然是家長群發家訪圖片。放一些孩子學習的狀態圖,發一些孩子做的練習題。叫家長和孩子自己比較一下。現在很流行的直播就可以應用到家訪中,老師提的要求大家都能看到、聽到。
家訪可以讓老師看到孩子生活的一面,最立竿見影的是讓孩子動手整理一下自己房間的衛生。
看到孩子家裡的鋼琴,就知道家長從小關注孩子教育。老話說得好,學鋼琴的孩子不學壞。也有很多孩子學習書法,滿屋子孩子寫的書法作品,老師表揚幾句,孩子就會很高興。
看看孩子的書櫥,就知道孩子的閱讀情況。愛讀什麼書,閱讀能力如何,一目了然。
孩子家裡的很多信息其實還是很明顯的,爸爸嘴裡有沒有酒氣,媽媽的語氣是不是焦慮,其實都是很容易發現的。
有時候可以開發一些高效的家訪活動。
可以在一個小區內,把一個小區的家長孩子都集中在一家,茶話會可以,聚餐也可以。
暑假日子長,其實是非常需要家訪的。可以約一些固定的日子,在學校的操場,讓孩子們和有空的家長一起來。老師可以查作業,也可以和家長孩子交流。
現在孩子們喜歡運動,在運動場上交流,效果也往往很好。
家訪的時間一般都是半小時,時間長了談的話題肯定會重複,重複多了就審美疲勞了。時間太短,印象則深不了。
十分鐘看看孩子的書房,聊聊書架上的書。五分鐘看看孩子的作業。十五分鐘時間一起坐下來和家長、孩子聊聊天。時間剛剛好!
關於聊天的話題,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別光談學習!
其次應該注意的是,除了學習還有其他可以聊聊!
再其次應該把聊天,引向生活學習習慣,以肯定為主。
家訪故事就到這裡吧,班主任工作不息,家訪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