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首屆聲博會暨2018科大訊飛全球1024開發者節在合肥舉行。記者獲悉,科大訊飛的機器翻譯已達到大學英語六級口語水平,可用於日常生活的溝通交流。但對於人工智慧技術取得的進步,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人工智慧「拒絕神話,必須踏實前行」。同時,科大訊飛發布了全新的「1024計劃」,包括「在新一年,將實現對十種方言的識別」等內容。
本次聲博會吸引了AI專家、企業家、開發者和科技愛好者等組成的近萬名觀眾參加。行業專家和大咖圍繞AI+時代的革命性技術,分享和交流AI與各行業深度融合的產學研新生態。
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越來越多的便利。比如,藉助機器翻譯機,就算你不會英語,也可以與外國人進行溝通交流。
本次會議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科大訊飛的機器翻譯超過大學英語六級口語水平,可應用於日常溝通交流。「比如我們出國吃飯、購物、問路等,訂機票、訂酒店這些,已經達到甚至超過大學英語六級口語水平,可以滿足實際生活應用場景的需要。」
劉慶峰表示,今年7月1日正式結束的國際最權威的英文識別大賽即暴風雪競賽中,科大訊飛再次蟬聯世界第一,在最重要的自然度指標上,更是全世界唯一達到4.0的。
「但機器翻譯和優秀的同傳和譯者相比,我們還有很大差距。因為優秀的同傳和翻譯人員是對原始語音進行提煉和再加工,而機器距離這個目標還有很大差距,這就是今天技術的現狀。」劉慶峰說,人工智慧「拒絕神話,必須踏實前行」。
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趨勢是什麼?劉慶峰表示,萬物互聯和數據驅動是人工智慧時代重要的兩個趨勢。
「AI像水、電一樣無所不在。」劉慶峰表示,當前越來越多的穿戴式設備、智能家居、便攜終端和車載設備開始普及。隨著中國5G建設即將大規模到來,更將大力推動萬物互聯時代的發展。在此趨勢下,人們對更自然的人機互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基於數據驅動技術進步的應用發展也正在成為社會交互非常重要的方式。在數據匯聚的同時,對用戶的隱私保護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科學雜誌》曾預測,2045年之前,全世界50%的現有工作會被人工智慧替代。針對這樣的預測,劉慶峰顯得很有自信,「只要是有數據、有規律可循的領域,機器代替人50%、77%,未來十年之內就將變成現實。」
在去年舉行的1024開發者節,科大訊飛執行總裁胡鬱宣布科大訊飛推出「1024計劃」,其中包括「方言保護計劃」等行動。
「過去一年,已經有500萬人參加了方言保護計劃活動,有10萬人上傳了方言語音,我們得到的方言語音條數超過了20萬條。」胡鬱說,「在目前我們提供的23個方言語音的識別中,有8個以上的識別正確率超過了90%,剩下的都超過了80%。」
「隨著在訊飛輸入法裡方言識別的使用量越來越多,大家可以用自己的家鄉話來實現問候和信息輸入。」胡鬱說,今年還將繼續在方言保護計劃上進行深入。「在新一年的計劃裡,我們要實現十種方言的識別,我們也會招募方言保護計劃成員。」
記者留意到,目前在方言識別中,合肥話的識別率並沒有超過90%。而科大訊飛作為一家合肥本土企業,為什麼合肥話的正確率不是最高?
「這主要與使用方言的人數有關,講不同方言的人有多有少,說合肥話的人數比說四川話、粵語的人數要少很多。」胡鬱表示。
來源:新華網
本文系轉載,如有版權問題
請聯繫 zgwsj20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