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後有了批判精神的能力,卻敗給了沒有支持這些精神的現實
我們總想讓孩子有領導力,總想讓孩子有勇氣挑戰權威,可是,卻在孩子自由言論上打壓孩子----我的體會就是這樣的,00後懂得特別多,但卻還是被沒有他們有勇氣的人管著。。。或許我的體會不夠全面,但在我眼裡,00後就是鏡子,足以照出現在教育界存在的問題。
-
當你批判「應試教育」前請思考:多才多藝的黃多多,真的是普通人家能夠「複製」的嗎?
應試教育,是99%普通人逆天改命的天梯。如果沒有應試教育,PK「素質」的賽道上,99%的普通人玩不過「人民幣玩家」。從小就在鎂光燈下長大的黃多多,幾乎是一個完美的孩子,因為多才多藝,無論大家是批判應試教育,還是誇素質教育,多多的「優秀」都會被翻出來說,她幾乎就像是一個「素質教育」成功案例般的存在。兩歲,多多就跟著爸爸媽媽,參加話劇《暗戀桃花源》巡演。
-
「00」後,他們對灌輸式教學說「不」
不經意間,「00後」一代已逐漸成為當今校園舞臺上的主角,小學裡早已是「00後」一統天下,初中的「00後」也已佔據「半壁江山」。雖然在老師們眼裡,「00後」或許還是不諳世事的小毛孩,但他們卻實實在在給校園帶來了變化。我們的課堂、我們的老師,準備好了嗎? 分數為重,還是先滿足學生心理?
-
《三傻大鬧寶萊塢》:填鴨式教育、逼迫式教育帶來的危害
影片於2011年12月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上映後的票房創下歷史新高,短短4天票房就超過在中國內地上映的所有印度寶萊塢電影單片票房。《三傻大鬧寶萊塢》影片採用插敘的手法,以搞笑的風格、幽默諷刺的手法批判當下教育中存在的填鴨式教育、逼迫式教育、同時也探討了一些典型的問題,如:學生自殺、以成績名次排座位、貧富差距等等。
-
文化批判 | 高考結束,大夢初醒,不過是一場謊言——後高考主義批判
當3年後的我回看17歲在備考高考的自己,無比陌生。那是一個瘋狂執著的人,榨乾自己的所有去拼搏,放棄了幾乎所有:生活,朋友,愛情,和快樂。那是一個被高考至上話語支配的人。那樣的生活其實有它獨特的吸引力:它提供了宗教式的至高無上的意義和目的,這樣的使命感讓所有的痛苦都變得可以忍受。對像我一樣曾經認真地(無退路地)生活在高考的話語下的人,18歲後的生活陌生地可怕。
-
數學家吳文俊批判「中國式奧數」:害人害數學
數學家吳文俊批判「中國式奧數」:害人害數學 2012年09月12日05:07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張國
-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中國孩子減負了!
今年兩會後,教育部長陳寶生表態:減負再難也要減,否則寶寶不高興。寶寶不高興,後果很嚴重! 十年過去,教育部的指導思路仍然是減負。 自從中國開始給學生減負,學校退出公立教育以後,資源就全部傾斜到了私立學校。中國家長越來越累,負擔越來越重,各種教育機構大賺特賺。 快樂教育費啥?費爹,費媽。更準確地說,費錢。02退一步講,學習和快樂一定是矛盾的嗎?
-
共學 | 弗萊雷說的囤積式教育等於填鴨嗎?
遇到的概念是教育的囤積(banking),在壓迫與被壓迫的結構下,教育成了一個囤積行為,仿佛學生是容器,老師是往容器裡塞滿東西的人。批判?反思和創造性的部分在教育過程中被移除了。這個概念如果拿來批判目前的應試教育當然也是很有力,用我們自己的話講就是填鴨式教育。當然填鴨式教育這種提法,突出了灌輸,隱藏了意識形態。但現實的問題可能很複雜,一個概念哪怕再鋒利,在解釋與分析的有效性上可能也會有問題。
-
看肖戰採訪:正能量的中國式教育,從教會孩子好好說話開始
前兩天歪了個樓,從品牌價值角度談了下對xz的看法,沒想到收到那麼多回復,看來喜歡「品牌國貨」的真的很多,其中有好多和我一樣的老阿姨,不知道有沒有興趣和我一起探討中國娃娃的教育問題。今天我繼續回歸我「中國娃媽」的身份,談談我看完昨天採訪後的一些思考。
-
「媽媽,不要再打擊我了」,停止打壓式教育,別再用語言傷害孩子
女孩哭訴自己從未被肯定,可怕的打壓式教育電視綜藝《少年說》有這麼一是,一個女孩對著媽媽大聲哭訴,稱自己永遠被打擊,媽媽總是拿自己和其他人比較,自己的努力媽媽永遠看不到。女孩哭著說自己的性格不適合被打擊,可儘管如此女孩的媽媽仍堅持己見,她認為孩子在強的時候就應該打擊,不然孩子會驕傲,等孩子弱的時候再去推一把孩子,這才是最好的方式。
-
00後大學生社會主義心價值觀教育應當重視與新媒體的融合
00後作為當代大學生的「主力」群體,是推動未來中國繼續向前發展的重要「生力軍」,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與接受,關係著國家的社會穩定和政治安全。00後作為網際網路時代的「原住民」,他們的成長伴隨著信息技術蓬勃發展,其心理與行為深受新媒體的影響,這使得當前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面臨著全新的環境,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
吳松偉 董 標 | 「抵制」逃離「再生產」?——威利斯和吉魯的批判教育學分野
批判教育學發現了教育之「惡」,而威利斯發現了抵制「惡」的可能,但「抵制」卻否定了教育本身,也未能走出「再生產」的宿命。吉魯以「善」的教育抵制「惡」的教育,肯定了教育的價值,保留了轉化的希望。一、「抵制」的理論背景 學界一般將批判教育學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再生產理論」階段,「抵制理論」階段和「後現代主義」階段。亦有學者採用其他分類方法,如李育球將其分為「現代批判教育學階段」「後現代批判教育學階段」「『紅綠』批判教育學階段」,但仍將再生產理論和抵制理論的鬥爭視為「現代批判教育學階段」的主要內容。
-
中國式逗孩子:大人在笑,孩子在哭!這3句話不要再對孩子說了
中國式逗娃可以說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現象,每個家庭都曾經經歷過至少一次的被中國式逗娃。不少人覺得,孩子都是被逗弄著長大的,我喜歡他才逗他的,沒必要上綱上線。但孩子的理解與大人不同,很多大人覺得是玩笑的話,孩子往往會信以為真。
-
中國式現代教育: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博弈
現代教育觀,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相對應試教育提出來的,也就是說正是因為應試教育有弊端,所以提出了素質教育。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提出德智體全面發展,到99年正式提出素質教育的內涵,開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所以,素質教育依然步履維艱。應試教育依舊屹立不倒。應試教育,可以說在中國根深蒂固。中國的科舉制1300多年的歷史了,歷代的文人墨客、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大都是通過科舉考試。這樣的考試文化是骨子裡的,加上如今的高考氛圍,家長父母能不看重學習、考試嘛。所以,中國式教育,如今就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相搏弈。
-
請停止「中國式逗孩子」:不要用你的無知,摧毀孩子的未來
「中國式逗娃」對年輕的寶爸寶媽們來說並不陌生,每逢家裡有客人或者逢年過節的時候,總有一些大人抱著看熱鬧的心,從孩子驚慌難過的情緒中獲得惡趣味的滿足。也許在這部分大人眼裡,孩子天真的表現很好玩。但事實上,由此孩子所感受到的驚慌、難過可能會跟隨孩子走過整個童年,甚至影響他們的未來。
-
00後說:00後都喜歡啥?
文/糯米粥(作者糯米粥,00後,初中二年級學生;本文系作者為江蘇網絡電視臺及旗下「荔枝新聞」客戶端獨家供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今天想來談的話題,是我身邊的00後都喜歡啥。
-
揭秘:「 中國式」教育的致命弊端
從整體篇幅上來說,介紹「中國式」教育佔比多些,但從文章價值來看,自然是談「中國式」教育致命弊端這部分內容意義更大些。2011年,有一本很火的書,叫《虎媽戰歌》。該書介紹了蔡美兒如何以「中國式」教育方法管教兩個女兒,要求每科成績拿A、不準看電視、琴練不好就不準吃飯,女兒最終脫穎而出在著名的卡內基音樂大廳登臺表演鋼琴等等。
-
跟「打壓式教育」,說拜拜
打壓式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以批評為主的一種教育方式,這種現象在大多數家長的身上都有表現,而在學校老師師身上也多有體現。媽媽,再打我一次家長孩子是每天跟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一種關係,當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
-
被翻譯成20種語言的教育書:《功利教育批判》
《功利教育批判》(Not for profit)這本書的第一版出版5年之後,人文教育的狀況如何?我首先要說的是:人文教育顯然在全球都陷入了麻煩。我當時根本不知道我的觀點似乎與這麼多不同的國家有關。魯賓斯坦說,美國的決策者們和教育家們過分注重了科學、技術、工程學和數學,其代價是忽視了文學、哲學和人文學科其他領域的研究。人文學科教給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技能,能使他們為商業成功作出貢獻。他說職業所需的專業技能可以稍後再學,因為他注意到:華爾街的頂級公司的執行官們都在學習人文學科。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熟的人文教育造就的論證技能對個人的成功、對一國的商業文化,的確都大有貢獻。
-
有一種惡,叫中國式逗娃:請不要跟孩子開這樣的玩笑,一句都不行
中國式逗娃:請不要跟孩子開這樣的玩笑,一句都不行,等小寶寶出生後就不要你了。」伯母看著孩子這麼說覺得很有意思,依舊不依不饒的說:「小寶寶出生後,媽媽就去照顧小寶寶了,就不管你了。」孩子聽到伯母依舊堅持,眼睛裡充滿了淚水,見到表姐的那一刻,「哇」的一聲哭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