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江湖中有4大門派,今日為大家介紹其中一門派:建構主義。此門派在繼承發揚了認知主義的理論之後,由眾多理論觀點總結而成,可稱之為當代教育心理學的一場革命,歷代傑出代表人物有:皮亞傑、維果斯基、斯滕伯格等。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是一個重難點知識點,主要以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的形式出現。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它的3大武林絕學:
知識觀建構主義家認為:知識並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徵,也不是最終答案,它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這個知識觀頗有些哲學的意味,你以為你現在學的知識是真理,然而它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例:當初教會教育盛行的時候,人們認為宇宙的中心是地球,也就是說那時的知識是「地心說」,然而有一位名叫「哥白尼」的壯士,他毅然反對教會的主張,提出了「日心說」,這當然與當時的知識不符,所以他被當作異端燒死了……這要是放在現代說不定還能拿個諾貝爾獎呢?是吧?
那麼現如今我們學的「日心說」就一定是對的嗎?no,建構主義強調知識具備動態性、情境性,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呢。
二、學生觀
建構主義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和差異性。什麼意思?學生來上課前其實在生活中已經有過相關的生活經驗,是有一定的基礎,這是豐富性。然而每個學生因為生活經驗、學習環境等等的不同導致每個人對一件事物的理解不同,這是差異性。
例:小明是北方人,小紅是南方人,如果地理老師說冬天氣溫受西伯利亞寒流影響會極低,小明內心:「哎媽呀,那肯定零下幾十度啊!」小紅內心:「今年說不定會有零下,不知道能不能看場雪呢?」這就是處於不同生活環境中的學生導致對同樣知識點的理解不一樣。
因此,建構主義強調教學要引導學生在已有的舊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
學習觀建構主義的學習觀總結起來就是3性:
1、主動建構性:學習應該是學生自己主動去建構知識,而不是被動地接受。這對我們新課改的啟示就是自主學習、支架式教學,教師可以提供支持,但核心是學生自己去建房子。
2、社會互動性:學生要參與某種社會文化從而去內化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因此需要加強與他人的合作。這給予的啟示就是合作學習。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嘛。
3、情境性:人的學習應該與情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聯繫在一起,從而形成相應的知識。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可以進行情景教學,去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在問題中思考,在問題中動手操作,這樣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例:
【選擇題】王老師經常在布置一項任務後,會請同學們進行小組分工,每位學生都有自己需要負責的部分,最後進行溝通整合再來向他匯報,這屬於以下哪一個特點?( )
A.主動建構性 B.社會互動性 C.情境性 D.自由行
【答案】B。解析:小組分工和溝通整合符合社會互動性的內涵,強調學生之間要相互合作,共同學習。
更多江西教師資格考試信息和教師考試信息請關注江西成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