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誰
(who is this mon?)
(mon為原文所寫):
胡乙史席史蠻痕
舍下城內
(My home in city):
埋哀花姆因雪的
府居何處
(your home?)
尤何挨花姆
good morning,鼓到摸你。
初學英語時,為了方便記憶,相信不少人使用過這樣的漢語注音法。不過,重慶晚報記者日前發現,一套民國教材早就用上了這樣的方法。
貴庚幾何———How old are your?讀「好胡啞而特、挨、尤胡」;
尊姓大名———What is your name?讀「勿押脫乙史尤何挨內姆」;
日———day讀「代」;
星期一———Monday叫「門代」
……
看到這樣的漢語標註英語讀音,你有沒有被雷倒?記載這些單詞的書籍,是兩本上海廣益書局出版的《幼學瓊林》,是幼兒啟蒙讀物。
這兩本書,一本保存完整,一本只剩下一半。完好的一本封面上,寫著「英字入門」,但未標明出版年代。書的內容是古文以及對古文的闡釋,在每一頁書的頂部,都有4~7個中文詞語或短句、對應的英文、漢語標註的英文讀音。
英語詞彙涉及先生、淑女、妾、烈女、佳人、愚者、賢者等當時日常生活中的單詞。
「應該是近百年前的英語教材。」這兩本書的收藏者賀清祥說。
37歲的賀清祥是渝中區一家物業公司的負責人,手上有著20多本清代及民國時期的老書,「都是我曾祖傳下來的。」
賀清祥說,他的曾祖賀炳煵生於清朝末年,20世紀30年代過世,擁有高強的武功和高超的醫術(本報5月11日報導)。賀炳煵生前喜歡讀書,給子孫留下一大箱子書,不過大部分都毀了。
當年這兩本書是怎麼得來的,賀清祥並不清楚。
(重慶晚報24小時新聞熱線966988感謝賀先生提供線索)
重慶晚報記者羅靜實習生周璐記者賀懷湘攝影報導
百年前重慶學生
已開始學英文
「這兩本書應該是民國初年出版的,有近百年歷史了。」重慶圖書館研究員、市古籍保護專家委員會主任王志昆介紹,廣益書局創辦於1900年,初名廣益書室,出版科舉考場用書和童蒙讀物,因經營不善瀕臨破產,1904年改名廣益書局。
「百年前的幼兒讀物中還印有英文的,這很少見。」王志昆介紹,《幼學瓊林》是中國古代的兒童啟蒙讀物,一般認為最初的編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全書內容包羅廣泛,幾乎囊括了過去人們日常生活中較常用的知識與詞彙,就像是一部微型百科辭書。「民國年間出版的《幼學瓊林》我見過很多,但內文附有英文的,我還沒有見過。」王志昆稱,1905年清朝宣布廢除科舉後,重慶的學生就開始學英語。不過,是如何學習英語的,目前還沒有相關研究。「這兩本書為那時的英語學習研究提供了物證,有較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