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護人能否處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房產?

2020-12-22 騰訊網

在房產交易過程中存在這樣的一種狀況:家中父母或親人無民事行為能力,而其他親屬需要出售其名下的房產,這種情況該如何處理呢?

據我國法律的相關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行為。因此,他們不能獨立籤訂房屋買賣合同,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籤訂合同,否則屬無效合同。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是什麼意思?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構成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條件為「未滿十周歲」和「完全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即年齡和認識判斷能力,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構成不需要二者都具備,年齡和認識判斷能力是「或」的關係,只要二者具備其一即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二、監護人有哪些權利和義務?

精神病人、失能失智老人等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於無法作出真實的意思表達,因此法律為之設定了監護人。由此,監護人便負有了對上述人員在生產、生活中的照管以及代為行使相關權利的職責。但是,在監護人履行監護義務的過程中,或出於對被監護人權益的漠視,或圖謀於其經濟上的利益,或為彌補長期照顧的拖累而尋求精神平衡,因此侵犯被監護人房產等財產性利益的行為時有發生。

三、出售房產的步驟

如無民事行為人名下的房產需要出售,該如何進行呢?

第1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房屋產權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2步:由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監護人

第三步:監護人作為產權人的法定代理人向房地產登記機關申請辦理交易過戶手續

註: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十八條:「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因此房地產登記機關會視具體情況要求監護人提供為產權人利益而出售房產的證明文件或作出必要的承諾。

四、常見的房產糾紛

(1)監護人濫用權利賣房

監護人如果為了保證被監護的無行為能力人正常生活而必須進行房產出售較好保留證據之後再進行房產交易。而如果監護人無法證明其出售被監護人房產具有正當理由,那麼就是屬於濫用對被監護人財產的處分權,為此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而我國侵權責任法規定,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方式計算。

(2)夫妻一方擅自賣掉共有財產

如夫妻雙方共有一處房產,其中一方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另一方為法定監護人也無權擅自賣掉二人共有房產。作為監護人理應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利,除被監護人利益之外,不得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如買方不屬於「善意」取得的話,該房產合同一般被認為無效。

(3)監護人自作主張放棄繼承

被監護人雖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但仍享有繼承權。法定監護人一般不能代理被監護人放棄繼承權。這明顯損害到了被監護人的利益,這種代理行為會被認為無效。

轉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監護|認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與指定監護人
    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 監護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
    3、指定徐州市銅山區民政局作為邵某的監護人。監護是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民事法律制度。《民法通則》第十四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民法總則》第二十三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 無民事行為能力成年人的監護人如何確定?
    監護人是指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護職責的人。生活中我們提到監護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其實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也需要監護人,那麼,哪些人可以作為無民事行為能力的監護人呢?我們通過一個案例來了解下。
  •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侵權 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
    此後,某縣公安局發現朱某行為異常,遂依法委託湖南省某司法鑑定中心對朱某有無精神病、作案時有無刑事責任能力進行了鑑定。經鑑定,朱某診斷為精神分裂症(現症期),作案時無刑事責任能力,朱某的行為不應追究刑事責任。之後,張某便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朱某及其監護人朱某的父母承擔朱某毀損財物的民事賠償責任。    爭議焦點:朱某的行為不被追究刑事責任,民事賠償責任是否應當承擔?如何承擔?
  • 老人被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監護人能不能處置老人的房子和財產?
    休庭10分鐘後,法官當庭宣判:宣告被申請人呂奶奶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指定曹大姐為呂奶奶的監護人。除了江幹法院,4月8日,上城法院也開庭審理了3起類似案件,都是女兒申請成為年邁父母監護人的;4月3日,上城法院審理的另一起申請宣告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案,則是一位老奶奶申請成為老伴的監護人,她的老伴患有癲癇病二十餘年,生活中很多事都無法辨清,經司法鑑定,評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
  • 每日一「典」: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年成人的監護人
    每日一「典」: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年成人的監護人 2020-12-09 2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確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
    法院審理後發現,本案被告李某某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因本案訴訟前沒有確定其監護人,經調查,雖然其殘疾證上顯示監護人為被告李某某婚生女,但其女實際上從未與李某某有過來往,也未履行過監護職責。此外,被告李某某也沒有《民法通則》規定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等「其他近親屬」,故無法按照法律規定進行監護人的確定協商。法院處理被告李某某的朋友林某曾向法院提出由其擔任監護人的指定申請,但在法院依特別程序立案後,林某又撤回了該申請。
  • 福利院也可作為監護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代理
    2011年,張某的母親因病去世,由於沒有其他近親屬作為監護人,張某一直居住在社會福利院。2018年今年3月,市社會福利院委託廣西腦科醫院對張某進行有無民事行為能力的鑑定。4月,廣西腦科醫院司法鑑定所給出了「被鑑定人張某無民事行為能力的鑑定」。
  •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怎樣提出離婚?
    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願並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時,發給離婚證。」本案中,因楊某有嚴重精神疾病,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無法判斷其是否自願離婚,因此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離婚,只能通過訴訟方式。
  •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婚姻問題探析
    此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能否做為原告提起訴訟問題的探討仍然沒有形成統一意見。非常遺憾的是至2001年4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及該法的解釋(一)及(二)出臺仍未涉及到這方面的問題。2003年,新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頒布實施,該條例中也只是規定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到民政部門要求離婚的不予受理,但關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能否提起離婚訴訟,卻未提及。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如何起訴,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是指什麼
    第二十三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 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 兒女爭做糊塗媽監護人有隱情:無民事行為能力老人該如何分配財產
    她的女兒當庭提交了「母親是否具有訴訟行為能力」的鑑定申請。姐妹倆一見面就「打架」 都爭做老母親監護人近日,李老太的兒女們就為爭當母親的監護人,官司打得不可開交。李老太年近八旬,是退休教師,有住房和一些財產。她的小女兒到東升法庭申請宣告「母親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之後李老太被鑑定為「器質性精神障礙」,意思表示能力完全喪失,評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
  • 當事人限制民事行為,無民事行為者辦理房產時候需要哪些資料
    首先,當我們再辦理房屋登記時,申請人因限制民事行為,不能進行到場辦理,需要我們監護人代為辦理登記,我們之前講過監護人是父母的情況下,可以依據戶口簿,出生醫學證明進行辦理,如果當事人父母已經不存在怎麼辦,接下來我們來講講所需要的材料,辦理辦法。
  • 福利院也可作為監護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代理
    6月29日,廣西首例福利院申請作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指定監護人案件,在柳州市家事少年案件審理中心當庭宣判。被監護人張大爺經司法鑑定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法院指定柳州市社會福利院作為監護人,讓這位51歲的殘疾老人終於有了新「家」。
  •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 - 人民法院報
    第二種意見認為,參照1990年5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庭給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監護責任兩個問題的電話答覆》(以下簡稱《答覆》),應列鄧父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第三種意見認為,法院應行使釋明權,由原告申請追加鄧某的監護人(鄧某的父母)為共同被告。若當事人不申請,則由法院依職權追加鄧某的父母為共同被告。  筆者同意第三種意見,理由如下:  1.監護人侵權責任是替代責任。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侵權造成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以案說法】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侵權造成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2020-11-10 1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為被監護人利益處分未成年人房屋,合同能否繼續履行
    監護人非為被監護人利益處分未成年人名下房屋,在房屋買賣合同有效的情形下,對於房屋買賣合同能否繼續履行的問題,存在不同觀點:觀點一:合同有效,但如果非為了被監護人利益,則合同不宜繼續履行,監護人應向買受人承擔違約責任。
  • 寧陽縣法院審結一起無民事行為能力並指定監護人案件
    近日,寧陽縣法院適用特別程序妥善辦理一起宣告一無名氏當事人為無行為能力人並指定其同住人陳某某為其監護人的案件,有效解決了該無名氏當事人因交通事故無法保險理賠的難題,受到了廣泛好評。因該無名氏當事人事實上無行為能力且來歷不明無監護人,保險公司無法通過正常程序理賠。為幫助該無名氏當事人得到賠償,其居住地村委會遂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宣告該無名氏當事人為無行為能力人並指定其同住人陳某某為其監護人。
  • 宣告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案申請人資格的認定
    【評析】  黃某能否作為申請人申請宣告任某無民事行為能力,問題的關鍵在於對 「利害關係人」的理解。  對於如何認定申請宣告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案件中「利害關係人」,相關法律及司法解釋並未作出明確規定。筆者認為,宣告無民事行為能力須利害關係人提出申請。
  • 未成年人名下的房產能否買賣?
    3、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作為監護人的父母為未成年人支付侵權賠償款,需要處理未成年人房產的。4、未成年人的房產遇合法拆遷的,作為監護人的父母在不放棄房屋拆遷補償權利,而處理未成年人房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