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開展青年黨員經常性教育,更應符合青年的認知規律和追求層次。根據青年時期是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的特點,需要把好三大「著力點」:通過日常教育內容作為牽引力、內心激發內容作為監督力、年度考評內容作為拉動力,以此促進內在動力的提升和外部因素的改善。
【關鍵詞】牽引力 監督力 拉動力 經常性教育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青年黨員是先進青年的集中代表,是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他們的政治信仰信念、思想品德狀況事關中國共產黨整體的長遠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事關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戰略的實施。而根據近兩年中組部黨內統計數據顯示,青年黨員在新發展黨員中的比例均超過了81%。因此,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進一步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青年黨員,加強青年黨員經常性教育,對於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生機活力,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經常性教育以日常教育的「五入」途徑作為牽引力
經常性教育要遵循黨建工作規律、青年成長發展規律以及人的認知規律。人的認知過程是由現象到本質的反映客觀事物特徵與內在聯繫的心理活動,由感覺、知覺、記憶、思維和想像等要素組成。教育內容「五入」(入耳、入眼、入腦、入心、入行)法,是從感覺、知覺等感性認識開始,經過大腦記憶和加工思考,形成理性認識,再到行動的循環過程。這也說明要通過從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實踐的反覆過程來達到教育的目的;在日常的黨建工作中,我們要不斷豐富內容、創新形式,提升儀式感,體驗獲得感。
「入耳、入眼」主要是創新宣傳形式,將黨的思想宣傳及時化、常態化、儀式化。從加強經常性教育內容的可聽性和可看性入手,實現聽得進、盯得牢,增強聽覺和視覺衝擊,產生耳目一新、記憶猶新的效果。
「入腦」是要加強青年黨員對黨的理論知識的學習教育,強化歸屬感。為了避免理論教育形式單一,應注重運用互動式教學,通過專題討論、個性化教育、集中教育、現場參觀、情景教學、案例分析、師生互換、體驗式教學等能夠充分調動積極性、易於接受的方式,提高理論教育的成果轉化率,鼓勵青年黨員認真學習,積極思考,真正將教育內容內化於心。
「入心」強調建立健全青年黨員評價機制(先鋒指數),以增強青年黨員獲得感和自信感。定期進行群眾基礎調查和反饋,在集體性組織活動尤其是社會服務實踐活動結束後,及時收集群眾評價並進行反饋。積極的評價有助於提升青年黨員的集體榮譽感,激發其社會責任感;同時,有必要進行階段性評獎評優,以調動青年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
「入行」是指實踐出真知,加強青年黨員的社會實踐教育,增強其體驗感,達到知行合一。黨組織應充分整合資源,加強與學校、社區和政府的聯繫,建立不同類型的實踐基地,為青年黨員搭建好服務社會、施展才華的平臺。在具體的社會實踐中增加青年黨員與人民群眾的接觸機會,使他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深入了解國情,深刻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方針、政策的內涵和優越性,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切實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經常性教育以內心激發的「五問」內容作為監督力
可從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三方面去分析青年黨員對美好生活和理想信念的追求,這也是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需要。「五問」(Who、Why、Which、What、How)教育作為激發青年黨員幹勁的內省監督力,主要是通過正面引導,避免出現需要的「異化」,從而達到使青年黨員快速健康成長的目的。
誰(Who)要我入黨?這是強化青年黨員對自身主動入黨的認可,而不是他者強求下的認可。選擇入黨是青年發自內心的想向黨組織靠攏的行為,是對自我選擇的責任擔當,有利於激發青年用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的內動力,並進一步將黨員要求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為什麼(Why)要入黨?這是著重強調青年的入黨動機。正確的入黨動機暗含著入黨初心,包括:時刻反省自身,提醒自己對黨忠誠,強化對黨的認同感;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抱有功利心態,不斷強化宗旨意識,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並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過程中提升自己,實現人生價值。
入什麼樣(Which)的黨?這是著力強調對黨的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青年黨員要通過各種學習途徑加深對黨的性質宗旨、任務目標、黨員權利義務等基本知識的理解,擁護和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自發地用黨員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
承諾了什麼(What)?這是強調要每日自省吾身。遵守對黨的承諾,不僅僅是對黨忠誠的體現,也是激勵黨員錘鍊意志、不斷成長、砥礪前行的動力和途徑。要銘記入黨時面對黨旗許下的莊嚴承諾,經常反思自己是否履行了黨員義務,是否積極工作,是否嚴格遵守黨的紀律,等等。
應該怎麼做(How)?這是要求做到知行合一。要按照黨章規定,積極履行義務,向優秀看齊,始終保持積極上進的熱情,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
經常性教育以年度考評的「五項」內容作為拉動力
經常性教育強調黨員教育的常態化、制度化,更要注重細節和結果。以德、能、勤、績、廉五項內容為載體,制定量化考核細則,以此作為青年黨員的先鋒指數,讓年度民主評議內容量化、數位化和個性化,不斷提高考核的準確性,使之成為經常性教育日常思想引領的內在拉動力。
「德」主要是指政治合格和品德合格,包括黨性修養、修德追求和奉獻精神等內容。青年黨員要做到對黨忠誠,理想信念堅定,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就要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修養、政治修養、思想道德修養和業務修養,自覺遵守道德規範,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合一。
「能」主要包括工作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工作方面,青年黨員應具備策劃、應變、溝通協調、組織、管理等能力;學習方面,青年黨員要積極追求進步,能用知識武裝頭腦,大膽探索,勇於創新,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辦文、辦事、辦會等能力,做到又博又專,起到引領示範作用;創新方面,青年黨員要培養創新創業意識,善於發現問題、敢於解決問題。
「勤」主要是指工作盡力盡責,勤奮不怠,甘於奉獻,孜孜不倦。這是一種做事和生活的積極態度。組織紀律上,青年黨員要按時參加組織活動,不遲到不早退;工作態度上,青年黨員要認真負責,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學習態度上,青年黨員要秉持「天道酬勤」的古訓,做熱愛學習、刻苦鑽研的表率;日常生活中,青年黨員要培養健康豐富的興趣愛好,成為青年文明修身的先鋒模範者。
「績」主要是指在創新創業中能有所作為,在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成長為時代引領者。青年黨員要成為「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的示範者,要會想會說會做,不斷超越自我,實現人生價值。
「廉」強調要講規矩懂紀律,思想端正,遵紀守法。青年黨員要遵循廉潔奉公、嚴格自律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嚴格杜絕尋租設租行為,成為明紀守規的執行者和示範者。
(作者為杭州師範大學經管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副研究員)
【註:本文系杭州師範大學2017年黨建研究重點課題「基於精緻化管理的高校青年黨員經常性教育路徑研究」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關於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意見》,新華網,2017年3月28日。
②徐晨光:《用「五問教育法」強化黨員意識》,《湖南社會科學》,2015年第5期。
③張春:《高校黨建工作精細化管理的探索與實踐》,《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年第12期。
責編/張忠華 美編/史航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誌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