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絲山韭,拉丁學名是Allium nutans L,屬於被子植物門、百合科、蔥屬的一種植物。
齒絲山韭具橫生或斜生的粗壯的根狀莖~葉條形,略呈鐮狀彎曲,扁平,肥厚,光滑,先端鈍圓,約為花葶的1/2長,寬6-10 毫米~花葶側生,粗壯,二稜柱狀,高30-60釐米,具2條縱生的狹翅,下部被葉鞘;總苞膜質,比花序短,宿存;傘形花序球狀,具多而密集的花;小花梗近等長,比花被片長2-3倍,基部具小苞片;花淡紅色至淡紫色,闊鍾狀開展;內輪花被片卵形,鈍頭,長5-6.5毫米,寬2.2-3毫米,比外輪的長,外輪的狹卵形,舟狀,長4.5-15.5毫米,寬1.5-2毫米;花絲近等長,為花被片長度的1.5-2倍,在基部合生並與花被片貼生,內輪的基部擴大,擴大部分高 2.5-3毫米,寬1.5-2毫米~每側各具1街,外輪的錐形;子房矩圓狀球形,平滑;花柱長約2毫米;柱頭點狀~本種與山韭 A. senescens L. 在外形上不易區別,唯一不同是山韭的內輪花絲不具齒~
其生長於草原或溼地。其分布於產新疆阿爾泰山區。蘇聯中亞和西伯利亞也有分布。它的採收和儲藏:秋季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