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數推薦《斷舍離》:想要活得更幸福,就要從這3點開始斷舍離

2020-12-15 鄧朝芬說歷史

現代人們被周邊的一切絆住了手腳,陳數也一樣,在最新的《斷舍離》2019版的推薦序中,陳數寫道: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我選擇慢下來,去獨處,去閱讀,去思考,去旅行,做物質的減法,精神的加法。

其實,大多數人的煩惱都是想要的太多,需要的太少。

就像佛家說的:人生有八苦,分別為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放不下。

我們總是把精神都放在求不得上,而無法紓解自己去放下,所以我們總是無法快樂,我們總是覺得得到的不夠。

而斷舍離,這個概念就是教會人們如何在嘈雜繁多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真正離不開的東西。

而提出這個概念,並對這個概念解讀到極致的就是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的山下英子,她說;「這本書不是寫給他人的,而是為了自己今後人生能夠活得更好而提供幫助和支持的一份整理清單。通過這份清單,進行自我思考,盡情地享受人生這場美好的旅行。」

我們應該如何做到斷舍離?

你是否也存在這樣一個問題?衣服包包一大堆,但想要見某個人的時候依舊覺得自己沒有衣服穿?糾結來,糾結去還是不知道該穿那件,但是馬上就到了約定的時間,即浪費了時間,也浪費了自己打理這些衣服的精力。

僅僅只是平時的衣服就已經浪費了你這麼多寶貴的東西,可想而知,你在其他地方冗雜繁複的東西佔據了多少的寶貴資源!如果把這些被浪費的資源和心力轉移到對自己重要的事情上,是不是早就已經成為了頂尖水平?

在生活中

首先要做到物品的斷舍離

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曾提到,我們每個人都應該:

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執著和迷戀在這背後,斷舍離的主角,就是我們自己。學會放下,學會選擇,才能擁抱新的生活。

斷舍離,從整理房間開始。整理你的衣櫃、書架、箱子、抽屜、錢包、背包,收拾掉那些現在不需要、不合適、不舒服的東西,然後留下現在需要、適合自己的東西。

信息的斷舍離

在網際網路急速發展的今天,信息的攝取已經變得十分便捷,而便捷的信息帶給我們的除了海量的知識,還有不必要的信息。

其實,對於信息的獲取,只需要獲取一些必要的信息就夠了,我們要學會拒絕接收不必要的信息,那不僅浪費時間,而且還會煽動內心的不安

在社交上

中國的社交焦慮者據說也達到了3000萬,其中90後、95後年輕人的症狀尤其嚴重。」當我們忍不住給自己的社交關係做加法時:

一定要融入的圈子努力「囤積」的人脈不願放下的手機熱衷追隨的「熱點」

也逐漸成為一種負累。如果有限的時間,只耗費在無效的社交中,難免會弄丟自己。所以對於信息的獲取,只要獲取一些必要的信息就夠了,一味的追尋熱點,只會讓自己變得更加焦慮。

在心理上

後悔恐懼的斷舍離

總是害怕自己的做錯了事,以後的自己會後悔,其實完全沒必要這麼想,擔憂還未發生的事情是最沒有用的,現在的一切焦慮只會讓你浪費現在的時光和機會,只有活好當下,未來才有希望。

藉口的斷舍離

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我們不免都會遇到一些麻煩的事情。很多人在遇到麻煩的事情時,都會想找個藉口擱置,不予處理。可是不處理,這件麻煩事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到時候只會越來越難處理。

對於棘手的問題,不要害怕麻煩,更不能找個藉口把它擱置,正確的方式是快刀斬亂麻,越早處理越好。

成長是一個做加法的過程,而成熟是一個做減法的過程。

「斷舍離是通過整理東西來了解自己,整理內心的混沌,把不要的廢物清出去。利用收拾家裡的廢物,來清理心裡的雜物,讓人生變得更開心。」

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

那些無用的物品,乾脆扔掉那些放不下的人,漸漸遺忘那些剪不斷的執念,一點點開解那些執著著的名利,慢慢看淡那些綁架著你的過去,逐步走出

新版《斷舍離》重新梳理了斷舍離的思維邏輯,也就是立足當下和自我,思考和物品之間的關係,並延伸到人際、婚戀、事業、家庭、時間等領域,清除閉塞感,用新陳代謝的方式來讓自己的人生越來越輕盈。

將日常整理收納的原則歸納為5點:「三分法」、 「7·5·1 法」、 「1 out 1 in 法」、「one touch 法」、「自立·自由·自在法」。

並用了大量篇幅講述如何在信息、煩惱、生活、結婚、家務等方面用斷舍離的哲學方法得到自在人生,中間穿插20餘張圖片和12個真實案例,讓讀者在閱讀中更容易對照自己的人生領會到斷舍離的精華。

「斷舍離」相關圖書出版以來,一直備受各界名流推薦,宮崎駿父子曾推出《來自虞美人之坡》詮釋斷舍離精神。

也曾受到楊瀾、素黑、張怡筠、毛丹青、王人平等知名學者和媒體人認同推薦,知名身心靈作家張德芬也曾為老版《斷舍離》作序推薦。

誠如張德芬老師在《斷舍離》序言所說:想要幸福,我們需要先放下對幸福的執念。

在人的漫長一生中,要不斷地採取一種非常堅定的、決絕的態度,來捨棄斷離那些對自己有羈絆的,對自己有阻礙的、對自己起負能量的、對自己毫無用處的一切,毫無留戀地要把它斷絕、捨棄。人生有舍才有得。

相關焦點

  • 眾多名人力推的《斷舍離》:想要活得更幸福,從這3點開始斷舍離
    眾多名人力推的《斷舍離》:想要活得更幸福,從這3點開始斷舍離2013年,陳數遇到了斷舍離這本書的中文版。並且,因為深受書中理念的影響,她親自拜訪過作家山下英子。曾經,陳數在短短14個月中拍了4部戲。那時,所有人都在為她高產獲得的名望賀喜。
  • 陳數對話山下英子,談及往事潸然淚下:想要幸福,從這2點斷舍離
    在《斷舍離》的新版序中,陳數寫到: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我選擇停下來,慢下來,去獨處,去思考……做物質的減法,精神的加法。陳數在2013年偶然看到了斷舍離這本書的中文版,並且深受這本書的影響,為此她還親自拜訪過作者山下英子。陳數曾經在短短的14個月內拍了4部戲,而且每部戲的戲份還都不少,也得到了不錯的成績。
  • 斷舍離不止是扔東西,這6點精髓讓女人活得更通透,看陳數就知道
    但《斷舍離》這本書把陳數從迷惘中拉了出來,過去無法改變,未來無法控制,但活好當下才是自己能夠掌控的事情。 斷舍離掉無用的包袱之後,陳數找到了讓自己最舒服的狀態,通透獨立的她讓人羨慕。 我們把「斷舍離」歸結為6點,或許琢磨透了這6點,我們也可以像陳數那樣活出通透獨立的自我。 1、無能為力的事當「斷」、生命中無緣之人當「舍」
  • 斷舍離不僅是扔東西,學會這3點,讓女人活得更通透
    然而,在瘋狂地買買買之後,如果你能經常整理一下衣櫃就會發現,有些衣服才穿了一兩次就被拿來「壓箱底」了,有些甚至連吊牌都沒剪,一次次的衝動消費之後,不僅消耗了錢包,更壓縮了我們的空間感。學習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大師山下英子的「斷舍離」理念,相信你能更好的處理家裡那些看似有用,卻一次也沒用的物品。
  • 「斷舍離」是反人類的:你真的理解《斷舍離》嗎?
    然而這真的是所謂的「斷舍離」嗎?如果你把花了很多錢買的東西扔掉,這等於扔掉「情感」嗎?有了《斷舍離》這本書火爆,很多人也紛紛效仿:「我要斷舍離!」所以我開始了我自己的家庭清潔計劃哇,真的很酷,突然舒暢。
  • 《斷舍離》最走心的一句話,雖然短短25個字,卻直戳中年人的內心
    斷舍離思想2009年開始,中國就有中文版的書籍可看了,但是那個時候需要斷舍離的人不多,在網際網路發展的今天再遇到《斷舍離》,它的價值和以前相比更重要的,它就像這社會中的一股清流。書中最走心的一句話,也是這本書的中心思想:「無能為力的事,當斷,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心中煩鬱執念,當離。」雖然這句話只有短短25個字,卻直戳我的內心。《斷舍離》和陳數2013年,陳數遇到了斷舍離這本書的中文版。
  • 《斷舍離》中經典的一句話,短短25個字,卻直戳成年人痛點
    雖然只有簡單的25個字,但是它卻直戳成年人的痛點:生活中的包袱和累贅太多了,壓的自己喘不上氣。讀《斷舍離》會發現:學會捨棄是對自己的一種投資,扔掉無用的包袱和過往的累贅,生活才能更加輕鬆,也會更具有價值。
  • 《斷舍離》中最經典的一句話,短短25個字,卻直戳成年人痛點
    雖然只有簡單的25個字,但是它卻直戳成年人的痛點:生活中的包袱和累贅太多了,壓的自己喘不上氣。讀《斷舍離》會發現:學會捨棄是對自己的一種投資,扔掉無用的包袱和過往的累贅,生活才能更加輕鬆,也會更具有價值。
  • 年過五十的中年人,從這三個地方做好「斷舍離」,後半生才會幸福
    為什麼有的人到了中年,會因為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自暴自棄,餘生更是悽涼;但有的人卻能在一片荊棘中,開出一路的鮮花,擁有幸福的晚年生活呢?年過五十的中年人,從這三個地方做好「斷舍離」,後半生才會幸福!「斷舍離」這一比較前衛的概念,最開始是由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提出的,那麼,什麼才是斷舍離呢?
  • 《斷舍離》辛辣10句經典,幫陳數渡過難關,「拯救無數」女人
    山下英子——《斷舍離》的原作者,她用「斷舍離」的方式,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狀態,每個遇到她的人都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山下英子的家庭,從小就屬於家庭混亂的狀態,好在自己算是覺悟比較高的,從上學那會開始,就有意識的去接觸能讓自己心平氣和的禪宗和瑜伽。
  • 《斷舍離》中很理智的一句話,短短的25字,是成年人聰明 的活法
    陳數:通過《斷舍離》,找到了生活中的意義,獲得了重生陳數是一名內地的女演員,曾經14個月的時間,拍攝了4部戲,大家可能只是看到了她光榮的一面,但是不知道,陳數的內心已經被這些名和利,搞得心中很焦躁,很迷茫。
  • 「操心之人,註定命苦」,這3件事,你大可不用管,做人當斷舍離
    「操心之人,註定命苦」:人生在世,應該讓自己活得輕鬆點,能夠捨棄的就捨棄了吧!比如這3件事:1、為不可預知的明天而操心一句老話說:人物遠慮,必有近憂,人們常常為了自己的明天而擔心,但是有一些人卻一味地考慮未來,反而忘記了當下。
  • 《斷舍離》最經典的一句,短短25個字,卻道出最聰明的活法
    2013年,陳數遇到了《斷舍離》中文版,深受這本書的影響,她親自去拜訪作家山下英子。曾經,陳數在短短14個月拍了4部戲。當時,所有人都為陳數的名望賀喜,只有她為自己失去的東西感到痛苦。這時,她幸運的是遇到了《斷舍離》這本書。
  • 《斷舍離》中最經典的一句話,短短25個字,卻直戳成年人的痛點
    「斷舍離」往更深層次的理解就是對自己的內心、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整理,給自己減輕一些負擔。現在這個社會,很多人追求的東西越來越多,給自己帶來的困惑和壓力越來越多,所以急需「斷舍離」的哲學整理自己的內心,讓自己靜下心來。
  • 人到中年要讀《斷舍離》,日子越變越好?陳數很有感慨!
    越簡單,越幸福。康德曾說過:「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我們很難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想要一件好看的衣服,還是想要美麗。想要各種聚會,還是想要一個高質量的朋友。可能大多數人,真正想要的是後者,卻一直在循環往復的選擇前者。
  • 教你正確「斷舍離」,全球400萬人都在用
    有了孩子後,孩子的玩具到處亂扔,家裡更亂了。媳婦在家照顧孩子,面對家務和到處堆放的物品,時不時向我抱怨。而我經常加班,顧不上家裡,很是苦惱。前段時間,我把我的苦惱說給女同事,女同事淡淡一笑,「這有何難,我告訴你一個辦法」。「什麼辦法?」我趕緊問。
  • 《斷舍離》中辛辣的十句經典,幫陳數走出低谷,「拯救」無數女人
    《斷舍離》幫陳數走出低谷,「拯救」無數女人其實斷舍離不止是簡單的家居整理歸納技術,更重要的是一種人生哲理觀,是一種減法生活說白了,整理房間就是整理自己的內心。像現在會有很多人在心情不好時,自己收拾屋子,整理家居,打掃衛生,這都是讓自己靜下來思考問題的一種方式,把家收拾一遍,可能你也把自己的內心又重新規整了一遍。陳數作為一名知名演員,所有人都在為她高產獲得的名望賀喜。只有她,為自己失去太多東西痛苦不已。
  • 2020年斷舍離人生清單:斷舍離不只是「扔」,而是更奢侈地愛自己
    自2001年山下英子以雜物管理諮詢師的身份,從瑜伽習練中得到了啟示,首次提出斷舍離以來,將近二十年過去,這一概念也就日益豐滿,並且成長為更加迎合當下的生活哲學。斷舍離並不只是「扔」,而是最奢侈地愛自己。通過物質的精簡,從而去實現精神上的清澈和靈魂裡的通透,這才是真正斷舍離的精髓。
  • 真正的斷舍離,不僅僅是扔東西,這10點才是精髓,生活輕鬆又舒適
    絕大多數時間只靠這20%就可以應付自己80%的生活。3、斷舍離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且時間軸永遠都是現在。4、把東西收拾乾淨,以往的障礙物被清理乾淨了,就能看得更清楚。5、在考慮一件東西,是不是要留下,應該首先考慮自己是否需要,而不是這個東西。
  • 《斷舍離》最經典的一句,僅25個字,卻是人生低谷時的「強心劑」
    著名演員陳數是中國的斷舍離踐行者。陳數在節目《時代之她》中透露,自己一直視山下英子老師為自己的偶像。因為在她情緒低落,並且對未來一片迷茫的時候,遇到了《斷舍離》。在《斷舍離》2019新版中的推薦序中,陳數寫到:「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我選擇停下來,慢下來,去獨處,去思考,去閱讀,去旅行……做物質的減法,精神的加法。從2000年起,山下英子老師就開始在各地舉行「斷舍離」講座,掀起了一輪又一輪全民斷舍離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