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並不是物品的減法,而是人生的整理。
陳數是中國的斷舍離踐行者的典型。在《斷舍離》的新版序中,陳數寫到: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我選擇停下來,慢下來,去獨處,去思考……做物質的減法,精神的加法。陳數在2013年偶然看到了斷舍離這本書的中文版,並且深受這本書的影響,為此她還親自拜訪過作者山下英子。
陳數曾經在短短的14個月內拍了4部戲,而且每部戲的戲份還都不少,也得到了不錯的成績。所有人都在為她祝賀高興,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為自己失去的東西痛苦不已。就在那個時候,她讀了《斷舍離》這本書,之後在與這本書的作者山下英子談話時,談及往事,多次潸然淚下。
她說:自己在斷舍離的過程中,身心都得了很好的放鬆和排毒。通過斷舍離走出了那段無法與人訴說分享又無法解決的艱難時光,也讓自己得到了重生。
這本書的作者山下英子,她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在學生時代接觸學習瑜伽;後來因為自己無法忍受家庭的氛圍,出家修行,在寺廟內偶然間把瑜伽的哲學總結歸納出「斷舍離」哲學。並提倡將這種哲學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整理中,後來《斷舍離》這本書就上市了。
山下英子老師說:斷舍離的主角並不只是物品,而是自己。在做減法的過程中,並不是心靈改變了行動,而是行動讓心靈發生了變化。那麼,在生活中應該怎樣做,才能提高幸福感呢?
生活中
身邊的雜物因為「捨不得」、「好可惜」就越堆越多;新東西因為「總有一天會用到」的想法,越買越多;想收拾屋子,總是因為沒時間就沒有行動等,這些你有沒有中?其實我們不是因為沒時間,而是不會斷舍離。
斷舍離,從整理房間開始。
找一個周末,開始整理你的衣櫃、書架、箱子、抽屜、錢包、背包等那些自己用不到的東西,整理掉那些自己不需要、不喜歡的東西,留下自己需要的、適合的東西。
在心理上
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不免都會遇到一些麻煩的事情。很多人這個時候會找個藉口,就放在那兒不管了,然後就像滾雪球一樣,事情越來越多,最後就很難解決。對於難題,不要下意識的就抗拒,而是快刀斬亂麻,越早處理越好。
「斷舍離」也是一種極簡主義,面對人生各種「誘惑」和「不舍」要懂得放手,不管多貴多稀有,按照自己是否需要來判斷。放開執念,人才會更強大、更自信。就如演員陳數用「斷舍離」梳理自己的身心,確立了「斷舍離」的生活態度,學會卸下負重,輕盈前行。
《斷舍離》不光是關於物品的整理,大家一定能從中得到更多感悟。如果你也困惑於生活雜亂無章,卻又束手無策,我推薦你讀讀這本書,可以幫助你重拾輕盈的人生。
《斷舍離》相關圖書出版以來,一直備受各界名流推薦楊瀾、素黑、張怡筠、毛丹青、王人平等知名學者和媒體人認同推薦,知名身心靈作家張德芬也曾為老版《斷舍離》作序推薦。
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建議大家都去踐行一下斷舍離。因為它會在不經意之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驚喜。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