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35鬥」(ID:vcearth),作者陳玉清,36氪經授權發布。
前不久,Dieline Awards公布了2019無塑料包裝獎的獲獎名單,Cove、Parkside、Wilson、Petit Pli Origami JetPack、Glass for Good等來自各行各業的知名品牌紛紛憑藉環保的創新型包裝設計贏得了Dieline Awards的青睞。
隨著環境生態問題的加劇,綠色、低碳、可持續等環保詞彙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食品飲料領域,許多公司都開始嘗試將環保的概念融入自己的產品,一些創新型的環保包裝開始進入大眾視野,與造成嚴重海洋汙染的塑料包裝不同,這些創新型的環保包裝想要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和塑料徹底「分手」。
環保包裝為何出現?北極熊在垃圾堆裡覓食、海龜誤食塑料造成死亡……層出不窮的新聞敲響了人們對環境保護的警鐘。據科學家統計,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共產生了83億噸塑料垃圾,其中僅僅只有9%被回收利用,大洋深處形成了一座座巨大的「垃圾島」。預計到2050年,全球產生的塑料垃圾將達到340億噸。在地球上,每年約有100萬隻海鳥因攝取塑料死亡,造成近130億美元的損失。
圖片來源:世界經濟論壇
農業食品其實一直與此息息相關,塑料汙染不僅嚴重影響了健康的海洋生態系統,也影響了食品的供應鏈和安全。當海洋裡的魚攝入有毒的微塑料時,我們再吃這些魚,毒素也會進入我們的體內。
在食品領域,因過度包裝帶來的垃圾泛濫問題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食品超市在前不久籤訂了《新塑料經濟全球承諾書》。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顯示,包裝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新塑料經濟,即用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貫徹循環經濟的原則,具體路徑包括循環使用、拒絕汙染、使用可降解材料等三種應對舉措。最近,世界範圍內都相繼出現了一系列公共和區域性倡議,想要從塑料使用鏈條各個不同的環節點來解決塑料汙染問題。
塑料鏈條中各個不同的環節點
圖片來源:IUCN
目前,食品包裝多採用蒸煮袋、鋁箔袋、塑料軟包裝袋、視頻紙包裝袋、吸塑託盤、亞光膜包裝袋等一系列產品。這些流通到市面上的包裝袋大都五顏六色、賞心悅目,為了迎合消費者的購物心理,食品們紛紛穿上了各式各樣的「衣服」,被琳琅滿目地堆砌在貨架上。但這些光鮮亮麗的外表背後,是耐高溫、難降解的化學成分,是沒有必要的資源浪費,越來越多的人們注意到了這點。
圖片來源:泰晤士報
購物零塑料,去逛「無包裝」超市從凱度諮詢最新發布的《從全球到中國——2019零售趨勢洞察》報告來看,全球各國實際上都在大力提倡食品「零浪費,零包裝」的環保概念。甚至出現了一些不嫌棄「歪瓜裂棗」的超市,他們與當地的果農合作,以低於市價3成的價格售賣那些賣相欠佳、但品種優良的次級水果,從而減少水果的浪費。
一些超市開創了清潔購物的先河,售賣當地供應商的「無包裝」商品,減少商品運輸過程中的汙染。糧食、糕點等被整批放入大型容器中出售。它們秉持著抵制塑料、實現環境零汙染的環保理念,推行可降解包裝以及無包裝服務,消費者需自備購物袋或現場購買、租賃可循環利用的容器或環保袋。對消費者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全新的購物體驗。
英國的Waitrose就是這樣一家推行「無包裝」理念的大型連鎖超市,「我們不再提供一次性的咖啡杯,不再出售一次性塑料吸管,將必要的塑料用紙張來代替。在水果和蔬菜的區域,我們把一次性塑膠袋換成了可重複使用的布袋,這樣每年大概可以節省7100萬個塑膠袋。」合伙人Karen Graley說到。
除了Waitrose,英國的Earth.Food.Love、Bulk Market、德國的Unverpackt Kiel、美國的Package Free Shop、加拿大的NU、Soap Dispensary & Kitchen Staples等等都是類似推行「無包裝」的零售超市,主營商品大都以散裝食品為主,這些超市一般會為消費者提供兩種選擇,購買可降解材料的環保袋或租用可循環的玻璃器皿。
除了Waitrose,同樣來自英國的Earth.Food.Love、Bulk Market、德國的Unverpackt Kiel、美國的Package Free Shop、加拿大的NU、Soap Dispensary & Kitchen Staples等等都是類似推行「無包裝」的零售超市,主營商品大都以散裝食品為主,這些超市一般會為消費者提供兩種選擇,購買可降解材料的環保袋或租用可循環的玻璃器皿。
「零浪費,零包裝」在中國圖片來源:凱度諮詢
埋在地下的包裝袋,也可作天然肥料
除了這種簡單直接的「無包裝」行動來抵制塑料汙染,推行「可持續性包裝 」也是食物包裝領域一新的探究方向。根據Smithers Pira的數據,到2020年,包裝市場的價值約為9970億美元,而可持續性將成為被考慮的關鍵因素。越來越多的人們渴望找到處理廢塑料的新方法,致力於使用生物基材料來製作可降解的新型塑料,實現包裝材料的可持續性。
全球推行可持續性包裝的公司一覽
資料來源:foodaily 35鬥整理
Saltwater Brewery位於美國的佛羅裡達州,他們與廣告公司We Believers合作,創建了一種可裝6罐啤酒的手提包裝環,最關鍵的是,這種手提包裝環是用啤酒釀造過程中的小麥製成,是100%可降解的可食用產品,即使這些廢棄的包裝環被海裡的海龜、海魚誤食,也不會對它們造成傷害。「對我們來說,這是一項巨大的投資。」Saltwater Brewery 的品牌負責人Peter Agardy說到。
Eco For Life是Marco Polo Intercontinental Limited旗下的品牌,採用無塑料、無化學物、無毒的可降解植物製造出的植物基瓶子。據悉,這種瓶子由100%聚乳酸(簡稱PLA)製成。與生產PET塑料瓶相比,碳排放量減少了60%以上,用的化石燃料減少了50%,這意味著可放心回收使用,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危害。
Snact推出的口號是「More taste,less waste」,不論是採用被剩下的次新鮮的水果作為原料,還是使用可堆肥層壓材料的包裝,Snact的產品從內到外都在貫徹著環保的原則。「我們很自豪我們的零食能夠使用可堆肥包裝,這種創新薄膜與普通的塑料包裝一樣耐用且不滲透,但不同於市場上的其它材料,它能夠在土地裡有效地進行生物分解,循環利用,就像橙子或香蕉皮那樣的天然肥料。」Snact表示。
未來食品包裝的發展方向目前,麥當勞、可口可樂、Deliveroo and Iceland等眾多品牌都已承諾將不再使用塑料包裝或使用100%的可持續包裝。我們可以從這些大品牌的承諾中預見到食品包裝的可期未來,但技術壁壘、製作成本、消費習慣等都是創新型環保包裝所面臨的現實壓力。對於已經成熟的大型企業來說,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基礎上對其進行規模化生產,或許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從各個企業在食品包裝領域的新嘗試來看,食品包裝正朝著方便化、個性化、功能化、無菌化、智能化、綠色化等六個方向綜合發展。人們不再簡單地從外觀和實用性上來考慮包裝的設計,而是會從功能性、可持續性上考慮如何發揮出它的最大價值,看似一款小小的食品包裝實則卻被賦予了更多的現實意義,傳達著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