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1 10:53 |天天商報
市民李女士昨天從一家剛開業的水果店裡買了一個榴槤,回家打開後吃了一半時,刷朋友圈發現大家都在傳一條信息,這讓她十分驚恐。這條消息說的是,現在市面上賣的泰國榴槤有不少都在當地加過料。「榴槤要放在一個黃色藥水的池子浸泡一天,讓藥物充分吸收,這些用藥物控制成熟的榴槤大量流入中國市場。」
據稱,所加的料是催熟藥物,加過料的榴槤外殼會有黃色粉末。這樣的榴槤有時雖開了口,但肉還是硬得吃不了。巧的是,李女士檢查了一下自己購買的榴槤,居然有相似的特徵,於是她懷疑自己買到了「加料」榴槤,這剩下的半個是吃還是不吃,她覺得特別糾結。
這事到底是真還是假?記者走訪了市內多個水果批發市場和零售攤位,發現這些有黃色粉末的榴槤確實不少。而且無論是果皮較青色,或者果皮金黃,已經熟透的榴槤,果殼上都可以見到黃色粉末。
那麼,這些有黃粉的是不是就是網帖所說的毒榴槤?記者就此諮詢了水果批發行業人士。吳先生店的榴槤是直接從泰國進的貨,他說看過泰國榴槤公司的生產流程,確實有網帖中所講的「浸黃水」這一步,而這些水其實是用黃姜粉泡的。「一是用於表皮的上色,讓色澤好一點;二是對表皮的保鮮。黃姜粉對人體是無害的,也不會進入到果肉裡。黃姜粉是製作黃咖喱的材料之一,另外它還是一種中藥材,又叫薑黃。」
記者了解到,日前泰王國駐上海總領事館農業處還就此專門作了一份聲明,闡明「那種藥物是在摘果後使用的殺菌劑,是慣例,對人體無傷害。且泰國榴槤的果園必須達到泰國農業部與中國檢驗檢疫總局認證的標準才可以出口到中國。」
儘管如此,近期市場上榴槤的銷售還是受到了影響。店員告訴記者,現在是榴槤大量上市的時候,價格跟上個月比便宜了一半多,可是銷量並沒有上漲,罪魁禍首還是「藥水浸泡榴槤」之說。
記者還了解到,所謂的泰國榴槤上有粉的質疑帖,其實早在三四年前就已經出現過。對此,紹興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些重點針對當季水果,舊帖翻炒變熱的情況,市民要擦亮眼睛仔細甄別,同時職能部門也會定期進行抽檢,給市民一個放心。不過,為了保障食品健康和安全,市民選購水果時儘量去正規商店和超市,並保留購物憑證。
1433991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