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大家能買到的獼猴桃,一般都是比較硬的。因為果農都會在獼猴桃硬的時候摘下來,不然根本無法運輸,路上就會全部爛掉。
而有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挑獼猴桃要儘量挑硬的。軟的都是在運輸中遇到了過度的碰撞,往往都是一小塊變軟並帶有酒味,可能已經腐爛,或者很快就會壞掉了。
但是大家卻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買回家的獼猴桃,放了一個星期甚至兩個星期還沒有熟,依然是硬邦邦的。如果一直等下去,軟的時候就直接壞掉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爆炸營養課堂的營養師告訴大家,吃獼猴桃的季節是秋冬季節。因為這個時候溫度比較低,而獼猴桃被摘下果樹之後,就接受不到「該成熟了」的信號,所以往往變軟了都沒有熟透。
但非常不幸的時候,一旦放的時候過長,微生物就會在獼猴桃的傷口上大量繁殖,結果很可能獼猴桃變軟變味了都沒有成熟。那到底該怎麼辦呢?其實也非常的簡單,在家人工「催熟」它們就好了:
獼猴桃想要成熟,需要接觸到「乙烯」這種氣體,這也就是提醒它「該成熟了」的信使。而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有香氣的熟水果都會釋放乙烯,比如說熟的蘋果、香蕉、梨子和芒果。
所以想要催熟獼猴桃就很容易了,我們可以取1-2天吃完的量,然後把獼猴桃和熟水果一起放在密封的塑膠袋裡。一般來說,3天左右就可以拿出來吃的。
大家可以隨時關注一下獼猴桃的狀態,過2天就可以隔著袋子摸一下獼猴桃基部(有個圓疤的果蒂部位)。當它微微變形,且整個獼猴桃微微變軟的時候,就趕緊拿出來吃吧,這個時候口感是最棒的。
這裡提醒一下各位,不要一次性催熟太多的獼猴桃,因為它們一旦成熟了就壞得很快。大家只有分批催熟才能美味不斷,如果最近每天都會吃,可以隔兩天催熟一袋,以便錯開催熟時間。
最後,再給大家科普一個小常識,不少人都問過我們:奇異果和獼猴桃有什麼區別。實際上,這兩個是一種水果,只是品種不同罷了。
獼猴桃產自中國,奇異果大多產自紐西蘭。而進口水果一般都會有個新名字,奇異果就來源於獼猴桃(kiwi fruit)的音譯。
各位朋友,你還知道哪些健康的「催熟」辦法嗎?不妨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生活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