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開區科文融合產業裝上「加速器」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12月7日,國家廣電總局發布《廣播電視技術迭代實施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方案》),重點強調加快發展高清超高清視頻和5G高新視頻,推動高標清同播向高畫質化發展,這意味著超高清視頻全面普及的時代即將到來。

業界表示,目前我國超高清視頻行業在技術、需求、政策方面已經具備基礎,產業鏈有望迎來大爆發。這對於將5G+8K高新視聽和電競產業作為發力點的經開區科文融合產業來說,無疑裝上了「加速器」。

超高清視頻站上風口

超高清是繼視頻數位化、高畫質化之後的新一輪重大技術革新。《方案》也是繼去年《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後又一加速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的春風。

今年以來,我國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成果頻現:在消費終端設備領域,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9月國內市場銷售4K超高畫質電視2079萬臺,佔國內市場電視銷量近70%;標準體系方面,今年5月,工信部印發《超高清視頻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內容資源方面,央視已率先推出4K超高清頻道,杭州、廣州、上海等地方4K超高畫質電視頻道正陸續上線。記者獲悉,2021年春晚央視總臺將開展4K、8K和VR直播,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帕運會也將實現4K超高畫質電視全程直播和8K超高清實驗直播。超高清視頻正成為5G商用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

賽迪顧問電子信息產業研究中心副總經理賈珊珊指出,在新基建、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等利好因素下,未來我國超高清視頻將與AI、5G、雲計算等技術深度融合,在4K/8K攝像機、圖像傳感器等領域實現突破,並有可能在未來形成「一核多點」的產業空間格局。賽迪顧問預測,2022年,我國超高清視頻產業規模將超過4萬億元。

產業鏈多企業蓄勢待發

市場人士指出,儘管超高清視頻產業仍在發展初期,在政策與技術的雙重加持下,產業鏈上各環節正迎來快速增長。

京東方是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龍頭企業,目前,全球超過1/4的顯示屏都來自這家企業。在超高清領域,在「推廣8K,普及4K,替代2K,用好5G」的「8425」戰略下,京東方近年來聯合戰略合作夥伴,打通拍攝、內容、傳輸、顯示等關鍵環節,營造共贏產業生態;進一步聚焦細分場景,持續拓展活動直播、智慧城市、遠程醫療、智慧文博等細分市場創新應用。 得益於新場景的開發,2020年前三季度,BOE(京東方)實現營業收入1016.88億元,同比增長18.6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4.76億元,同比增長33.67%。

京東方董事長陳炎順表示,顯示作為信息交互的核心埠,在打破疫情造成的物理隔閡,助力各行各業數位化轉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超高清顯示大幅提升了人們的信息交互體驗,推動更多物聯網應用場景成為可能,進而創造出更多價值。「多元應用場景的出現也為超高清顯示帶來巨大的市場機會。」

利亞德集團副總裁、營運長姜毅表示:「利亞德在超高清顯示方向早有布局,並且持續深耕,成果顯著。未來,我們將緊緊抓住超高清視頻技術發展契機,圍繞5G+視聽創新應用場景,推進超高清顯示核心技術攻關、典型場景應用打造,希望通過技術創新,打開更多應用市場,為5G+8K產業發展貢獻力量。」據介紹,利亞德Micro LED目前實現量產,在超高清產業市場起著極大的作用。

集創北方成立12年來,始終聚焦顯示行業,目前專利數量超過1200項,每年還將以20%的速度增長。其研發的8K超高清顯示驅動晶片斬獲SID「最佳創新顯示組件金獎」和CUVA「優秀創新產品與解決方案獎」兩項行業大獎,獲得了行業對自主高端顯示晶片的高度認可。此外,Mini LED驅動晶片可支持P0.4間距顯示屏,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業內人士指出,超高清視頻應用範圍廣泛,能夠與廣播電視、文化娛樂、安防監控、醫療影像等領域的需求相結合,促進行業領域創新發展,激增的數據量對網絡傳輸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經開區先行一步開好局

依託高精尖產業集聚的優勢,北京經開區已提前謀劃布局超高清視頻產業,並將其作為科文融合產業的突破口。

以顯示終端之一的超高畫質電視機為例,它之所以能完成圖像解碼、邏輯運算、伴音等功能,並最終讓觀眾看到清晰、完美的畫面,是由多個集成塊組成集成電路來實現的,不同功能由不同集成電路完成。當前,經開區已成為全國集成電路產業聚集度最高、技術水平最先進的區域,形成以中芯國際、北方華創為龍頭,包括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裝備、零部件及材料等完備的集成電路產業鏈,相關企業約百家,產業規模佔到全市的1/2。同時,構建起了「晶片-軟體-整機-系統-信息服務」大集成電路生態系統。以京東方八代線為龍頭,康寧、冠捷、住友化學、德為視訊等配套企業聚集的數位電視產業園,將「運進石英砂運出數位電視整機」的設想變為現實,促進重點產品產業、提升傳輸能力、創新應用等方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良好的產業基礎,為經開區部署超高清視聽產業鋪平了跑道,2019年,經開區啟動建設超高畫質電視技術研究和應用實驗室,將依託廣科院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儲備,匯聚行業及超高畫質電視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創新團隊和核心人才,搭建政產學研用緊密合作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

5G網絡覆蓋是超高清場景落地的重要支撐,當前經開區建設並開通的5G基站已超500個,是全市率先實現5G網絡全域覆蓋的區域,為超高清技術研發創新及應用場景落地提供了承載條件。

經開區在高新視聽產業領域內,已經初步形成了從上遊核心元件和硬體製造,到下遊的內容應用較為健全的全產業鏈布局。

據介紹,圍繞超高畫質電視技術研究和應用實驗室落地,經開區正在推動中國(北京)高新視聽產業園建設,園區建成後將吸引高新視頻產業鏈各環節頭部企業及人工智慧企業和雲計算企業集聚,推動高清視聽領域核心元器件及關鍵設備研發等重大項目在區內落地,推動經開區高新視頻節目內容製作生產能力大幅提升,進而打造千億規模的文化科技融合及TMT(科技、媒體和通信融合)科技創新示範基地,推動經開區科文融合產業快速發展。

據經開區宣傳文化部文化產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開區將持續從政策、資金等多方面加大高新視聽企業的孵化支持力度,從而在區內形成技術、產品、服務良性發展的生態體系,將經開區建設成為高新視聽重點實驗室的技術創新示範聚集區,在經開區建設高新視聽+應用服務場景示範區,打造北京南城視聽產業高地。 融媒體中心記者 田豔軍

相關焦點

  • 聚焦服貿會|主打科文融合,北京經開區組團亮相服貿會
    北京經開區組織近百家企業分別參加6個專題展。展示區域前沿科技文化創新成果新程如畫抬望眼,長風破浪會有時。還未走近經開區展區,抬眼間由兩面高達1.5米的大屏夾裹著一股澎湃氣息撲面而來,引人駐足。這是服貿會經開區六大展區之一文化服務展區的門頭,這裡以「新技術、新應用、新生活——北京亦莊鏈就『5G+8K』」為主題,集中展現了經開區在「5G+8K」產業發展方面的規劃布局與技術實力和經開區圍繞「5G+8K」產業在商業應用與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落地實踐。
  • 戰略合作撬動科文產業新機遇
    本屆論壇旨在展現中國動漫遊戲產業的重要發展成果,推動中國動漫遊戲產業發展與國際交流合作。趙雅娟在致辭中表示,作為北京市唯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主平臺和首都高精尖產業主陣地,經開區的主導產業在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文化產業也出現了非常好的發展態勢,實現區內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收入同比增長45.5%,增速全市第一。
  • 服貿會上科文融合繪出「炫彩世界」
    讓參觀者沉浸式感受到經開區智慧出行場景、工業網際網路時代智能製造場景、新型顯示產品及科文融合魅力的車廂,是經開區工委宣傳部籌備文化服務展中統一策展的其中一個成果。 為了全面展現經開區科文融合的發展成果與前瞻布局。
  • 千億級科文融合基地蓄勢
    本報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田豔軍)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廣科院」)主導的超高畫質電視技術研究和應用實驗室在經開區完成基礎裝修,後續廣科院將牽頭完成實驗室內部裝修和設備調試工作,預計年底前實驗室正式投入運營。
  • 經開區創新驅動 全力打造西部產業新城
    濟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學堂 李佳隆)濟寧經開區堅持創新驅動,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提高產城融合水平,不斷構築高質量發展新優勢。中北潤良鋰離子電池項目是濟寧經開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重點項目,產品是高性能鋰離子電池。
  • 經開區亮出「十三五」產城融合成績單
    五年來,經開區優先布局智能製造重點產業,以智能製造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探索出以自動化、數位化、網聯化、智能化等相關技術與製造業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亦莊路徑。包括機器人和智能製造產業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大健康、高端汽車和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等四大主導產業,佔全市比重逐年上揚。
  • 河南漯河經開區打造產業生態鏈
    這家瓶蓋供應商因為了解了漯河經開區良好的投資環境,又向孫建偉推薦了深圳景田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經過多方努力,當年4月,經開區招商人員與該公司取得聯繫。  「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跟蹤到底。企業需要什麼,我們就招引什麼。」孫建偉的「不放棄」和漯河經開區良好的營商環境贏得了企業的信任。  2018年7月,投資6億元的「景田」純淨水項目,終於落戶漯河經開區。
  • 安順經開區:農文旅融合推動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安順經開區緊緊圍繞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目標,以全域旅遊示範創建為突破口,搶抓機遇,狠抓落實,在品牌打造、宣傳推介、項目建設等方面加大力度,重點培育了一批「旅遊+」深度融合的綜合項目,通過以文化遊、生態遊、康養遊以及休閒娛樂遊等旅遊需求元素為一體,以5個A級景區為輻射核心,構建了「吃、住、行、遊
  • 安順經開區 - 安順經開區以黔菜產業發展大會為契機促進餐飲產業...
    12月18日,以「創新發展模式·做大餐飲產業」為主題的2020年黔菜產業發展大會在安順經開區召開。會上,與會嘉賓、餐飲行業協會專家圍繞黔菜發展、數據分析、市場空間等內容作交流、分析,為餐飲產業的健康發展建言獻策。
  • 立足「十強產業」探索全域振興,濟寧經開區省排名躍升67個位次
    作為經開區「十強產業」鏈條的代表,新能源產業集動力電池製造、整車設計生產、光伏產品製造及相關技術研發為一體,旨在打造濟寧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核心高地。10萬級的無塵車間內安靜而忙碌,在自動生產線前,技術人員正緊盯著屏幕上的指標參數變化。
  • 經開區與經濟日報社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探索文化建設新路徑
    ▲經開區與經濟日報社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作為本次調研的學習成果,經開區與經濟日報社圍繞探索文化建設新路徑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王少峰與經濟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鄭慶東共同見證了籤約的重要時刻。鄭慶東表示,經開區和經濟日報社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標誌著雙方在文化產業合作上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邁上新臺階。經濟日報社將全力做好協同支持,整合提升資源優勢、加強區域報導深度,推動雙方在黨的精神文明建設、文化產業論壇等多個領域深入合作,共同助力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 平房區(哈經開區):精準把握「三新」要義 打好「三區」融合牌
    深創投投資科能熔敷等5戶企業3.44億元,引導外部資金入區投資近10億元。黑龍江新媒體產業園、哈爾濱直播電商基地項目落地建設。開啟政校企合作新模式,經開區、哈職院、哈技師學院共同成立哈經開區產業學院。城區功能提檔升級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平房機場投入運營,哈爾濱至伊春航線正式開通。增量配電試點區域內兩座66kV變電站和7條輸電線路啟動建設。
  • 北京經開區四大主導產業發展路線圖來了!
    4協同發展輻射工程建立健全三區聯動發展機制,不斷強化對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服務與支撐作用,加快推進臺湖、馬駒橋地區與經開區核心區的一體化發展,鼓勵支持符合功能定位的產業項目向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進行布局。
  • 芳華十年築夢前行 常德經開區書寫創新發展絢麗篇章
    7月28日,由湖南景峰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出資建設的常德市原料藥和製劑國際化產業園項目、安徽中科大國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出資建設的常德城市雲大數據中心項目、青海愛能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出資建設的清潔能源新材料產業園項目等13個重點招商項目在常德經開區集中簽約,總投資121.8億元,為常德經開區招商引資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綿陽梓潼經開區:打造百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進入綿陽梓潼經開區,道路「四縱五橫」,園區內施工場面如火如荼。短短數月,綿陽生物醫藥產業園5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及孵化中心項目就建成運營。  近年來,綿陽梓潼經開區立足自身優勢,充分利用「省級經開區」「綿陽生物醫藥產業園」「綿陽臺商產業園」三塊金字招牌,著力打造「產業發展領域區、營商環境示範區、體制創新先行區」,尤其以做大做強綿陽生物醫藥產業園增量為突破口,進一步完善《綿陽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展規劃》,加快推進綿陽生物產業園、臺商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
  • 鄭州經開區——濱河國際新城
    綜合認知/發展歷程經開區是鄭州市的中心城區之一,經開區GDP排名第二,僅次於金水區;2000年獲批河南省首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3年國際陸港在經開區規劃建設;2016年經開區確立自貿區。>國際物流園:作為經開區的核心經濟增長點,國際物流港帶來大量人流和物流,規劃有大量工業及物流用地,是未來經開第二產業發展的主陣地,相應住宅配套規模也相對較大。
  • 劉衛華到永州經開區調研座談
    紅網時刻永州6月19日訊(通訊員 郭東燦)6月18日上午,永州副市長劉衛華到永州經開區調研座談。永州經開區黨委書記高守凱作全區工作情況匯報,區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李瑛,區領導李月紅、郭建勝、萬李、屈仁寶出席,區黨政辦、開建投負責人參加座談。
  • 深度解析淄博經開區等區域調整
    而淄博經開區原來的管轄範圍只有區區50平方公裡,經過五年精心打造,已經初步形成了智能製造和網際網路大數據兩大主導產業,大學城引進了齊魯醫藥學院、山東農業工程學院等一批高等院校,各項工作全面起勢,已經基本沒有「用武之地」了。
  • 經開區:軌道園7大重點項目集中開工
    9月30日上午,恰逢2020中國常州科技經貿洽談會成功召開之際,江蘇戚墅堰軌道交通產業園重點產業項目集中開工暨澳華內窺鏡項目奠基儀式舉行,共有總投資超15億元的7個重點產業項目集中開工。經開區領導顧偉國、周永強、馮旭江出席開工儀式。
  • 謀定後動行且堅毅———井岡山經開區產城融合發展紀實
    碧玉精緻 婉約動人這裡是集科技、創新為一體的產業新城2001年,迎著新世紀的曙光,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在這片紅土地上孕育而生。從此,一座規劃面積46.5平方公裡,集創新引領、產城融合、綠色低碳、便捷有序的產業新城,在贛中大地逐漸形成。汽車在區內寬闊的公路上行使,窗外碧空如洗,道路兩側翠綠欲滴,規劃有序的生活區、生產區、功能區在眼前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