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治水新路徑 浙江推進河湖生態緩衝帶劃分和生態修復

2020-12-24 浙江新聞

  在浙江,各地河湖生態緩衝帶劃定和生態修復有了官方標準。日前,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和浙江省治水辦(河長辦)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河湖生態緩衝帶劃定與生態修復的指導意見》,並配套相關生態修復技術指南。

  河湖生態緩衝帶,是在水域與陸地之間一定區域內建設喬灌草相結合的立體植物帶,作為「山水林田湖草」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攔截汙染、淨化水體、提升生態系統完整性等作用。因此,河湖生態緩衝帶的劃定與生態修復可謂提升水環境承載力和實現生態擴容增量的有效手段,對於恢復水生態系統、實現人水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探索建立系統性、長期性的治水新路徑已勢在必行。」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浙江不斷推進「五水共治」工作,深入實施了一系列水汙染防治措施,特別是點源減排舉措,地表水環境質量改善顯著,但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的基礎仍不穩固。在點源減排對水環境質量提升空間有限的情況下,生態擴容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意見要求,2020年,要推進24個河湖生態緩衝帶劃分和修複試點工作;2021年,全面開展重點流域水生態狀況調查評估,推進重點區域河湖生態緩衝帶劃分及生態修復;2022年,基本完成水生態修複試點,形成一批有實效、可示範、可推廣的水生態修復項目;2025年,水生態修復工作初見成效,水生態系統得到初步修復。

  在杭州三墩鎮「蘭裡水鄉」,小橋流水,綠意盎然,宜人的風光吸引不少遊客駐足。「這裡環境的改造提升,正得益於河湖生態緩衝帶的創新建設。」「蘭裡水鄉」河道施工單位負責人介紹,在緩衝地帶種植喬灌草相結合的立體植物帶,既能形成控制面源汙染的防線,保護水質,又能美化河流生態景觀。

  類似的探索已經在全省各地開花。早在2018年,浙江就率先在杭州市淳安縣千島湖、湖州市苕溪流域、金華市浦江縣浦陽江、台州市黃巖區長潭水庫等4個地方開展了河湖生態緩衝帶劃分和生態修複試點工作。2019年,又在省內13個飲用水水源地及7個河流斷面持續推進河湖生態緩衝帶劃分和生態修複試點。2020年,更是在淳安縣等13個縣(市、區)全域實施水生態示範試點縣建設。

  省生態環境廳水處相關負責人說,在推進實施中,除了按照技術指南開展河湖生態緩衝帶劃定與生態修復工作以外,各地還要採用人工溼地、氮磷養分攔截溝渠、生態圍堰、植草溝等生態措施,攔截初期雨水,阻控面源汙染物,通過構建多梯度的生態緩衝帶,提高緩衝帶水質淨化效果。同時,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連通和流動性,因地制宜改造渠化河道,恢復重要區域的河湖岸帶生態功能,提升水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相關焦點

  • 福建建甌: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示範工程
    建甌市山水林田湖草辦公室負責人說,該區域生態敏感性高,突出表現為人工純林佔比居全市高位,廢棄礦山數量、地質災害點數量大,造成森林質量不高,水土流失強度較大,水源涵養能力和生物多樣性維持功能弱,進行生態保護修復勢在必行,以提升區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生態價值。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 新時代治水故事:以漁治水——池塘養殖水生態治理循環利用
    新時代治水故事:以漁治水——池塘養殖水生態治理循環利用2020-10-17 10:26:00  水產養殖網這個新時代的治水故事在羊城上演。2019年2月,農業農村部等10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大力實施池塘標準化改造,完善循環水和進排水處理設施,支持生態溝渠、生態塘、潛流溼地等尾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探索建立養殖池塘維護和改造長效機制。
  • 《人民日報》刊發鄂竟平部長署名文章 |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繫的有機鏈條。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系統各要素,既有各自內在的結構、功能和變化規律,又與其他要素相互耦合、相互影響。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治草任何一個環節的動作,都會影響到其他環節,乃至影響生態系統全局。我國生態系統整體質量和穩定性狀況不容樂觀。
  • 《人民日報》刊發鄂竟平部長署名文章|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系統各要素,既有各自內在的結構、功能和變化規律,又與其他要素相互耦合、相互影響。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治草任何一個環節的動作,都會影響到其他環節,乃至影響生態系統全局。我國生態系統整體質量和穩定性狀況不容樂觀。我國中度以上生態脆弱區域佔全國陸地國土空間面積的55%,其中極度脆弱區域佔9.7%,重度脆弱區域佔19.8%。
  • 深圳市福田河:治水提質,打造生態景觀
    福田河溢流箱涵牆身模板安裝與其他黑臭水體治理不同的是,福田河是聯繫南部紅樹林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北部梅林山自然生態保護區的綠色生態紐帶,福田區的水質提升工程主要採用的是微納米曝氣技術和水體原位生態修復技術,實施黑臭段原位生態修復,從底層開始構建完整、良性的生態系統,在提升水質的同時增強福田河本身的自淨能力。
  • 構建「大花園」 奔向「綠富美」 生態文明建設開闢浙江發展新境界
    過去的五年,浙江以「八八戰略」為總綱,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引,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先行先試——建設美麗鄉村,開展治水拆違,整治小城鎮環境,探索綠色金融改革,大力發展美麗經濟……努力為「中國的明天」提供浙江經驗、浙江樣本。  今天,5600萬浙江人收穫的不僅是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淨的美好家園。
  • 鄂竟平: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正如人體各個器官緊密聯繫一樣,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治草任何一個環節的動作,都會經內部傳導機制影響到其他環節,乃至影響生態系統全局。(二)我國生態系統整體質量和穩定性狀況不容樂觀。要深入研究各要素健康狀態的評判標準,逐一分析各要素髮揮作用、相互影響的路徑和規律,明確各治理環節的任務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定從源頭上系統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的整體預案和行動方案。要建立完善生態系統保護治理的協調聯動機制,統籌發揮各方治理合力,打通陸地水域、上中下遊、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加快推動「單個因子」保護修復模式向「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修復模式轉變。
  • 一滴水與一條江的故事 探索新路徑,生態治水引美麗蝶變
    上級生態環境部門要求我市三個月內必須治理到位。「車站溝是最嚴重的一條,我們就從那兒開始治理。但想要進入裡面,就必須把武當路給破開。」從路面上挖開一個通道,裡面逼仄狹窄,機械根本進不去,現代化作業也無法完成。只能靠人爬進去,用肩馱背扛的方式把裡面的汙泥挖出來,然後再把砂土、水泥背進去。
  • 贛州市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作紀實
    因此,生態修復治理要進行「一盤棋」統籌推進。那麼,該如何把「種樹的」「管水的」「護田的」等職能部門統籌起來,協同推進、形成合力?我市在規劃布局及共治共管上下足功夫,徹底改變以往「管山不治水、治水不管山、種樹不種草」的單一修復模式,探索出了一套系統治理、全局治理的試點工作經驗。在規劃布局上,我市注重整體規劃設計。
  • 奏響和諧共鳴曲 繪就生態新畫卷——贛州市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
    因此,生態修復治理要進行「一盤棋」統籌推進。那麼,該如何把「種樹的」「管水的」「護田的」等職能部門統籌起來,協同推進、形成合力?我市在規劃布局及共治共管上下足功夫,徹底改變以往「管山不治水、治水不管山、種樹不種草」的單一修復模式,探索出了一套系統治理、全局治理的試點工作經驗。
  • 專家熱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來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等機構的專家,圍繞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生態產業發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實踐經驗等內容進行了交流和研討。專家指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一項理論性強、政策性強、操作性強的系統工程。
  • 生態修復 大地更美
    ,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築起一道道生態安全的屏障。本世紀初,我國開始以生態修復的辦法加快水土流失防治進度。特別是中共十九大以來,以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土地整治與土壤汙染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流域水環境保護治理與區域生態系統綜合治理修復等為重點內容,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築起一道道生態安全的屏障。
  • 100、1000、10000……這項行動浙江要成為全國標杆
    近年來,浙江全面推進生態省建設,全省河湖水安全、水生態、水環境得到大幅提升。為營造更多更好更優的生態、宜居和綠色濱水發展空間,推進治水實現由淨到清、再到美的躍升,打造美麗河湖浙江樣板、浙江經驗、全國標杆,助推鄉村振興和美麗浙江建設,浙江有這些「打算」。
  • 湖州兩會丨最大特色是生態的湖州,如何念好治水治氣「新經」
    2019-02-24 06:4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沈潔 李世超 王藝潼【寫在前面的話】孟春,無邊光景一時新。在「不提新口號,不換新跑道,堅定不移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定力之下,「南太湖新故事」將如何講述?
  • 錢塘江源頭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三年行動計劃印發
    為做好試點工作,結合自然資源部對試點工作的有關要求和《浙江省錢塘江源頭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實施方案》,亟需制定《浙江省錢塘江源頭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
  • 海洋開發案例集錦八丨海洋生態修復經典案例
    溫州市洞頭「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以提升海島及周邊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和生態服務功能為目標,針對海洋環境質量下降、自然岸線受損、濱海溼地生態功能退化等問題,開展海洋環境綜合整治、沙灘整治修復、紅樹林溼地建設等工程。項目吸引浙江重山實業有限公司、溫州環島酒店開發有限公司、洞頭區木心合文化旅遊公司等民營企業投資運營。
  • 新路徑、新理念!2019海洋生態文明長島共識出爐
    來自政府部門、科研院所、社會團體、企業和媒體等機構的126名代表,探討了我國陸海統籌體制下海洋生 態文明建設的理論、科學與政策,交流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經驗、新模式、新路徑、新理念。經過討論和交流,形成以下共識。生態興海是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性重大戰略。海洋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措施。
  • 文化打卡地|全國首個以「水生態法治」為主題的展示館開館
    湖州市水生態法治展示館坐落於湖州市織裡鎮義皋古村內,以水與法治為主線,設序廳、水沁菰城、法潤湖州、法惠湖州、尾廳五個篇章,集中展示了湖州古今依法治水的歷史傳承及水文化和法文化內涵,是文化建設、法治宣傳、警示教育、生態修復的新陣地、
  • 彭 建等|論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基本邏輯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不僅僅是生態系統質量的改善,更是生態文明戰略架構下對社會-生態協同發展的引導,即將過去依託資源承載力的社會經濟增長轉變為強化生態恢復力的人地協同可持續發展。因此,本文基於國土空間「要素-格局-過程-服務」級聯框架及全域耦合關係,從修複目標、對象、區位、途徑4個方面闡釋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的基本邏輯,以期為新時期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從區域自主治理走向全域空間設計提供科學支撐。
  • ...新作為 新篇章】南通港閘:造景、治水、護林,用高生態「環保...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南通港閘:造景、治水、護林,用高生態「環保指數」贏群眾「滿意指數」 2019-11-02 10:38:32 來源: 南通網 10月31日,南通市港閘區第四屆菊展在歷史悠久的唐閘公園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