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聯獲批設立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

2020-12-25 中國金融新聞網

  中國保險行業對外開放再下一城。11月25日,安聯集團宣布,中國銀保監會正式批准安聯集團籌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據了解,這是迄今為止中國首家新設立的外資保險控股公司,註冊地將設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預計將在2019年正式成立。業內專家表示,安聯在華成立保險控股公司無疑是我國保險業對外開放的重要體現,可以促進國內保險業轉變經營理念,推動保險市場深化改革。

  安聯集團「拔得頭籌」

  德國安聯集團此次搶喝「頭啖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源自對中國保險市場未來美好前景的信心。

  安聯集團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上海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對安聯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性市場,是安聯亞洲發展戰略的核心,「我們對中國市場的承諾是長期的。此項投資將幫助安聯更好地將全球專業知識與當地市場的客戶及行業需求充分融合,令安聯為中國保險市場的高速發展和創新貢獻更多力量,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的消費者和社會。」

  值得注意的是,安聯集團研究部門發布《全球保險市場調研報告》顯示,2017年在全球增加的總計600億歐元的保費中,近八成源自中國市場。中國的壽險市場保持強勁的增長態勢,2017年的增幅高達23%。為此,安聯集團研究部門預計,到本世紀的20年代末,全球保費收入的40%左右將來自中國市場。中國或將取代美國成為最大的保險市場。

  「安聯非常看好中國市場,所以才會有此次籌建保險控股公司的努力。」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瑾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另一方面此次安聯集團「拔得頭籌」,也與其實力較強,在中國紮根較深有關。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對記者表示,安聯是歐洲最大的保險集團,在產壽與健康險領域都有上百年的經營歷史,也比較早地進入中國市場。

  安聯集團相關負責人則表示,目前安聯集團在中國擁有多家全資控股或參股的子公司,業務範圍涵蓋了壽險、健康險、財產險、道路救援、信用險、全球特殊責任保險、資產管理等領域,業務產品線在所有外資保險公司中首屈一指。

  本土險企面臨機遇和挑戰

  據悉,根據發展戰略,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將有效整合安聯集團在中國的現有保險業務和服務能力,形成更為緊密強大的業務協同效應,進一步提升安聯在中國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安聯中國業務的高速發展。待正式成立時,安聯中國將得到與其設立申請相一致的強勁的資本金支持。

  「此前安聯在中國有多個子公司,但基本上都是各自獨立的。控股公司成立後,不僅彼此之間會更加協調發展,同時從母公司獲得的支持也會比之前明顯加強。」王緒瑾表示,控股公司成立的優勢更多是體現在資源整合上。朱俊生也指出,設立控股公司有助於安聯更好地實現其戰略意圖,在控股公司的組織架構下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市場布局,形成戰略協同,從而更好地拓展中國市場。

  「外資保險集團在國內首次落地,是中國金融業加大對外開放的成果。」王緒瑾認為,外資保險集團進入中國,對本土險企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與海外成熟保險市場相比,中國市場還處於『跑馬圈地』的階段。外資保險以集團形式在華發展是否更有優勢,還有待市場檢驗,本土險企不必覺得『狼來了』。但與此同時,一些變化也的確會發生,比如外資保險集團可能會帶來更多海外成熟經驗和規則,隨著國內市場逐步走向成熟,他們嚴謹、合規的做法或更能提升運營效率,更受消費者認可。」

  「近年來,由於發展理念的偏差,國內財產保險業片面追求規模,公司經營高度同質化,商業模式雷同,大多數市場主體經營持續虧損。壽險則存在比較嚴重的銷售誤導。財產險,尤其是農險和車險領域也違規現象嚴重,消費者利益保護不力。」朱俊生強調,開放政策落實後,外資保險業務、尤其是壽險業務將加快發展。隨著外資保險公司對中國保險市場滲透度提升,其審慎經營理念的影響將逐步擴大,在長期保障業務方面的經驗將會外溢,從而會促進中國保險市場的轉型與高質量發展。

  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底,共有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保險公司在我國設立了57家外資保險公司,下設各級分支機構1800多家,世界500強中的外國保險公司均已進入中國市場。2017年,外資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2140.06億元,市場份額5.85%。值得注意的是,外資保險公司在對外開放深化的區域市場份額較高。在北京、上海、深圳、廣東外資保險公司相對集中的區域,外資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4.65%、15.22%、8.91%和10.46%。

  記者了解到,多數外資和合資保險公司都在關注安聯保險在華設立保險控股公司的舉措。友邦保險上海分公司人士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對於向外資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很期待監管層公布實施細則,友邦目前也在積極的準備中。

相關焦點

  • 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集團開張,安聯如何整合中國這盤棋?
    Holding Company,下稱「安聯中國」)正式揭牌,成為中國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從獲批籌建到正式掛牌,安聯中國僅用時一年零兩個月。作為首家進入中國保險市場的歐洲外資巨頭,德國安聯已在中國布局了壽險、產險、健康險、養老險、特殊風險、資管和救援業務等多個業務領域。如何統籌和整合分散在不同業務領域的資源,形成合力,成為制約其在華發展的瓶頸。
  • 中德安聯股權變更 安聯控股持股51%
    每經記者:塗穎浩 每經編輯:陳星12月11日,中德安聯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大股東已由德國安聯保險集團變更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股權變更後,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將持有公司51%股權,中信信託仍持有公司49%股權。
  • 「安」字輩國際保險巨頭搶盡風頭!「安達、安顧、安聯、安盛」如何...
    來源:A智慧保乘著中國對外資開放的東風,外資保險巨頭的熱情高漲,尤其「安」字輩公司搶盡風頭。11月20日,美國安達保險增持華泰保險集團獲批,華泰保險集團正式成為合資險企。除了安達,還有安顧、安聯、安盛在中國保險市場也相當活躍,他們都是如何快馬加鞭奔向中國保險市場?我們一起看!
  • 高盛減倉泰康保險,德國保險巨頭安聯接手,泰康在線連續4年虧損
    新股東安聯保險集團是進入中國市場較早的外資機構,安聯集團成立於1890年,總部位於德國慕尼黑,是世界領先的金融集團之一。在金融業開放措施不斷出臺的背景下,安聯集團也在加快在中國的發展步伐。2018年末,安聯保險集團籌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的方案獲得批准。2019年11月14日,安聯保險控股有限公司開業,成為中國首家批准開業的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
  • 安聯控股副總經理、中德安聯CEO陳良:中國市場有很多機會,安聯將...
    每經記者:塗穎浩 每經編輯:易啟江 去年底,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安聯控股」)獲批開業,成為在中國首家批准開業的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
  • 外資股東安聯集團欲退出 太保安聯健康或將變身中資獨資險企
    近日,太保安聯健康保險發布股權擬變更的公告,外資股東安聯集團將出清所持全部22.949%的股權,中國太保和旗下太保壽險將分別受讓安聯集團持有的太保安聯健康險公司8%和14.949%的股權。不過,該股權變更尚待中國銀保監會審批。
  • 安聯控股擬增資12億元,註冊資本金將變更為39.18億元
    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於12月21日披露稱將增資12億元,由安聯保險集團認繳,無新增股東。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或稱「安聯控股」)是安聯保險集團獨資子公司。對於增資後的計劃,公司方面表示,目前暫無其他信息披露。
  • 安聯中國控股總經理Solmaz Altin:最大限度地抓住中國開放金融業的...
    2019年1月,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安聯中國控股)在上海正式開業,成為中國首家由外資100%控股的保險集團公司。在業內看來,安聯中國控股的開業得益於中國政府近期出臺的一系列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鼓勵外資保險公司加大在華投資的政策,是中國金融業加強對外開放的積極成果。
  • 中德安聯CEO陳良:正緊密推進安聯(中國)保險控股籌備
    來源:證券時報網2018年11月,安聯集團獲銀保監會批准籌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搶得了外資保險在中國集團化布局的頭籌,成為中國金融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標誌性事件。1月16日,安聯(中國)保險控股公司中國籌備組負責人陳良在中德安聯成立20周年的慶典上表示,「自從拿到銀保監會的籌備批文後,安聯(中國)保險控股的籌備工作一直在緊鑼密鼓推進。」 擴大投資發展靈活性陳良是中德安聯執行董事、執行長(CEO),是帶領中德安聯扭虧轉盈的第一舵手。
  • ...巨頭搶灘中國市場:安達百億絕對控股華泰,友邦天價年薪挖角平安
    而在更早的時候,「四安」的概念也持續引發關注,除安達成為華泰保險集團第一大股東,成功將華泰變身國內首家外資保險集團外,首家外資獨資保險集團安聯中國近期也正式獲批開業,與此同時,媒體也曝出同樣來自德國的安顧保險集團在華參股德華安顧人壽之後,正有意參與泰山財險戰略投資,而來自法國的安盛保險,也早已經在國內左右開弓拿下一產一壽一資管等多張金融牌照。
  • 德國安聯擬退出太保安聯,太保系擬全權接手
    德國安聯為何出讓股份,公司尚未披露原因,但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1月16日,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宣布正式開業,由德國安聯全資控股,是迄今為止中國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此外,德國安聯還與中信信託在上海合資設立有中德安聯人壽(持股51%)、和京東合資的京東安聯財險(持股50%)、和太保集團旗下太保資管合資的國聯安基金(49%)。可以看出,德國安聯不斷地在中國擴展業務版圖。
  • 華泰保險中資股東紛紛退出 即將迎來外資控股時代
    來源:每日財報作者:李雪琴 華泰保險即將要成為國內首家外資控股的保險集團作為國內十二家保險集團之一的華泰保險的中資股東正在紛紛出售股權,相反外資股東安達保險正在慢慢收集籌碼華泰保險即將進入外資控股時代。2019年12月29日,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一份保險股權轉讓公告,掛牌標的為華泰保險4400萬股股份,約佔1.0941%,而該股權的轉讓方為中國建築。中國建築是公司的第十大股東,轉讓底價3.982億元,可以說是清倉出售。
  • 首家外資獨資人身保險公司在友邦誕生
    &nbsp&nbsp&nbsp&nbsp8月18日,友邦保險宣布,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簡稱「友邦人壽」)已正式獲得營業執照,成為中國內地首家外資獨資人身保險公司。友邦人壽會統一管理友邦目前在中國內地的壽險業務,並已著手申請在中國內地設立新的分支機構。
  • 中國太保與德國安聯欲「分手」 雙方各得其利?
    近日,太保安聯公告稱,德國安聯擬將持有的22.95%股份全部出讓給太保集團及太保人壽。若轉讓完成,太保安聯健康將由合資變為中資公司。隨著保險業進一步對外開放,外資保險在國內的布局也在不斷加強。在業內看來,本次太保系若全權接手太保安聯,對德國安聯和太保來說是雙方各得其利。
  • 安聯集團亞太區執行長索爾馬茲·阿爾丁:安聯集團將會在中國...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韓宋輝)6月19日,在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安聯集團亞太區執行長索爾馬茲·阿爾丁(Solmaz ALTIN)通過連線方式表示,過去幾年內,中國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能更好地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
  • 又一家外商控股保險公司在路上 法國安盛46億收購安盛天平剩餘50%...
    中證網訊(記者 吳娟娟)11月27日,法國安盛集團宣布,該公司已與安盛天平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盛天平」)的現有國內股東上海益科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海南華閣實業投資有限公司、天茂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海南陸達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日興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籤訂協議,收購安盛天平剩餘 50%
  • 德國安顧集團正式進軍中國財產險市場:斥資8.82億持有泰山保險24.9...
    安顧中國執行長思勇明(Jürgen Schmitz)表示,此次戰略投資泰山保險標誌著安顧集團正式進入中國財產險市場,是對集團現有在華的人身險及健康險業務的有益補充,在華布局再進一程。泰山保險於2011年掛牌開業,是首家註冊地在山東的全國性保險法人機構。
  • 華泰保險,國內首家中外合資險企將被外資控股
    經濟導報記者 戴嶽近日,華泰保險集團公告稱,內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君正集團」)擬轉讓所持有的47213.69萬股股份(佔總股本的11.74%),內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君正化工」)擬轉讓所持有的14345.41萬股股份
  • 中德安聯淨利增兩倍 歐洲險企做多中國
    截至4月30日,外資壽險企業均發布了2018年年報,其中,中德安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德安聯」)也在規定日期的最後一天披露。中德安聯的外資控股股東安聯集團持股比例為51%,它與外資股東佔比51%的中宏人壽一起,成為繼友邦中國獨資經營之後,外資佔股超過50%的兩家企業。
  • 首家外資控股銀行:北京銀行擬與ING Bank N.V.設立合資銀行
    來源:國際金融報第一家外資控股的合資銀行即將設立。近日,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京銀行」)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與ING Bank N.V.共同出資30億元設立合資銀行。其中,ING Bank N.V.持股51%,北京銀行持股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