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股東安聯集團欲退出 太保安聯健康或將變身中資獨資險企

2020-12-13 新浪財經

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吳敏 北京報導

成立近六年,由中國太保和安聯集團共同組建而成的太保安聯健康保險,將從一家中外合資險企變身為中資險企。

近日,太保安聯健康保險發布股權擬變更的公告,外資股東安聯集團將出清所持全部22.949%的股權,中國太保和旗下太保壽險將分別受讓安聯集團持有的太保安聯健康險公司8%和14.949%的股權。不過,該股權變更尚待中國銀保監會審批。

若此次股權轉讓獲批,中國太保持有太保安聯健康保險85.051%股權,太保壽險則持股14.949%,安聯集團將徹底退出。

資料顯示,太保安聯健康保險成立於2014年12月,初始註冊資本金10億元。由中國太保和安聯集團共同組建的專業健康險公司,中國太保持股為77.051%,安聯集團持股為22.949%。

一邊是國內「A+H」股大型上市保險集團,一邊是世界領先的保險和金融服務集團,背靠實力雄厚的兩大股東方,太保安聯健康董事長孫培堅在公司成立之初就表示:「在國家推動加快發展商業健康險的大背景下,公司將依託太平洋保險集團旗下各家子公司的龐大資源,發揮安聯在國際健康險領域的專業技術優勢,始終堅持保險產品和管理模式的創新,不斷深耕商業健康保險領域。」

兩家股東同樣對太保安聯健康寄予厚望,這從兩次增資行為就可窺一斑。2018年5月,太保安聯健康首輪定增獲批,註冊資本由10億元增長至17億元。2019年9月,太保安聯健康擬實施二度增資方案,註冊資本將由17億元增加至27億元。不過,本輪增資尚未落地,安聯集團已欲退出,這也意味著二度增資也將隨股東變化而變化。

同樣可能發生變化的還有太保安聯健康的名稱,按照行業慣例來看,太保安聯健康或在完成監管審批後,摘除「安聯」二字,剝離安聯背景,以貼合其最新的股東背景結構。

事實上,在雙方股東的支持下,太保安聯健康已經結束了連續四年的虧損,於2019年實現首度盈利,實現淨利潤0.07億元。其保險業務收入也達到46.76億元,同比增長72%。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保險業務收入54.76億元,同比增長42.89%,實現淨利潤0.72億元,而去年同期則虧損0.23億元。

除了公司勢頭發展良好,健康險行業同樣正處於風口。根據銀保監會統計數據,2019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4.3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其中健康險業績最為亮眼,財險公司健康險增速為47.7%,人身險公司健康險增速為27.6%,遠高於其他險種增速。2020年前10月,健康險保費同比增長達到16.63%。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安聯集團緣何要退出?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太保安聯成立6年來,2019年才開始略有盈利,可能未達到安聯集團的預期。同時,安聯集團在太保安聯中持股比例不高,話語權不高,對於公司發展的影響力不足,可能也不符合安聯集團對公司的發展定位與期望。另外,安聯集團選擇在此時出清太保安聯健康險股權,也可以看成是逢高出貨的投資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1月,銀保監會批覆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即是安聯(中國),彼時,安聯(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的一項重要工作便是整合資源,目前在中國的業務比較分散,將這些業務整合到一個總部下有利於形成合力,此外安聯在全球有很多好的資源,現在還沒有在中國完全發揮出來,控股公司未來將整合安聯全球資源來推動中國業務的發展。

目前,安聯集團分別持有中德安聯人壽、京東安聯財險、泰康保險51%、50%、3.9662%的股權。同時,還持有保險系基金公司國聯安基金49%的股權。其在中國已經涵蓋了所有核心業務,包括壽險、財險、健康險、信用險、資產管理和全球救援等。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相較於平安、太保等國內大型保險集團,安聯在國內保險控股集團實力尚不顯著,業務相對較少,安聯就更關注自己持股比例更高、有控股權的保險公司。的確,2019年,安聯(中國)就將中德安聯人壽率先納入年報合併範圍,並表示在壽險外資控股限制放開的背景下,有意獲取更多中德安聯人壽股權。

此次退出太保安聯也被外界看作是其整合資源的動作。「安聯集團一直希望將中國業務板塊整合到總部,並與其全球資源實現有效對接和集團內子公司一體化經營,以便整合資源,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此次安聯集團退出太保安聯股權,將有利於其在華業務板塊和資源形成有效合力。」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保險系副教授李文中說道。

而「太保系」細數接盤背後,則是該集團對健康養老發展戰略的布局。今年8月,中國太保通過《2020-2025年大健康發展規劃》,明確將其發展定位為國內領先的健康保障綜合服務提供商,太保集團正快速落地大健康戰略布局,並表示將藉助三大優勢及市場化機制,使得大健康產業布局成為太保集團未來的新增長極,要通過「保險+服務」布局,形成健康管理生態圈。全資控股太保安聯健康或能加快其大健康產業願景落地。

李文中亦表示,中國太保受讓安聯集團持有的太保安聯股權後,進一步加強對健康險公司的控制,能夠更有效地利用集團各子公司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降低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更好地貫徹落實集團公司的大健康戰略,抓住當前我國健康服務與保障需求高速增長的重要機遇。

相關焦點

  • 五年合作一朝「分手」安聯集團退出太保安聯
    目前,國內僅有7家專業健康險公司,即人保健康、復星聯合健康、崑崙健康、平安健康、太保安聯、瑞華健康、和諧健康。安聯集團的退出,也意味著太保安聯這家由兩家世界500強保險企業聯手發起設立的專業健康險公司,將變成一家國有獨資企業。
  • 德國安聯擬退出太保安聯,太保系擬全權接手
    變更後,太保安聯將由合資變為中資公司,太保集團對於太保安聯的掌控力將進一步加強。而對於此次受讓股份,中國太保目前並未有消息披露,也未對公開媒體披露相關信息。德國安聯為何出讓股份,公司尚未披露原因,但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1月16日,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宣布正式開業,由德國安聯全資控股,是迄今為止中國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
  • 中國太保與德國安聯欲「分手」 雙方各得其利?
    近日,太保安聯公告稱,德國安聯擬將持有的22.95%股份全部出讓給太保集團及太保人壽。若轉讓完成,太保安聯健康將由合資變為中資公司。隨著保險業進一步對外開放,外資保險在國內的布局也在不斷加強。在業內看來,本次太保系若全權接手太保安聯,對德國安聯和太保來說是雙方各得其利。
  • 交銀康聯人壽股東康聯集團退出獲批,日本MS&AD保險接盤
    12月8日,銀保監會網站發布批覆稱,批准澳大利亞康聯集團(下稱康聯集團)將所持有的交銀康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交銀康聯)37.5%股權轉讓給日本MS&AD保險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MS&AD保險)。轉讓後,MS&AD保險持有交銀康聯37.5%的股權;康聯集團不再持股。上述批覆落款時間為12月3日。
  • 「太保系」悉數接盤太保安聯 意在加速養老健康產業
    來源:北京商報北京商報訊(記者 陳婷婷 周菡怡)成立近6年,作為中外企業「聯姻」產物誕生的太保安聯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保安聯健康」)將由合資變身中資。11月29日,北京商報記者從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獲悉,德國安聯保險集團(以下簡稱「德國安聯」)近日擬將持有的22.95%股份全部出讓給太保集團及太保人壽。業內人士表示,若轉讓完成,太保安聯健康將由合資變為中資公司,此後太保集團對於太保安聯健康的掌控力將進一步加強,並在大健康生態布局上更進一步。
  • 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集團開張,安聯如何整合中國這盤棋?
    未來,人們或許將淡化中外資股東背景,各路機構站在同一賽道上,以實力論英雄。2014年12月,德國安聯與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太保安聯健康險公司,持股22.949%。至此德國安聯已在中國握有三張保險牌照。2018 年 5 月,德國安聯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奧利弗 · 貝特作為德國企業代表團,隨同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半年後,德國安聯拿到中國首張外資控股集團牌照。
  • 太保集團、太保壽險擬受讓安聯集團所持太保安聯健康股權
    中國太保集團旗下太保安聯健康險近日披露,太保集團和太保壽險擬分別受讓德國安聯保險集團持有的太保安聯健康險8%和14.949%股份。此次轉讓完成後,太保集團持有太保安聯健康險股份比例將由77.051%升至85.051%,安聯集團將不再持有安聯健康險公司任何股份。
  • 六年後放手太保安聯 安聯集團尋求在中新突破
    財聯社(北京,記者 王宏)訊,合作六年,先後注資3.9億元,安聯集團最終選擇全身而退。日前,德國安聯保險集團擬將持有的太保安聯健康22.95%股份全部出讓給太保集團及太保人壽。
  • 中德安聯淨利增兩倍 歐洲險企做多中國
    截至4月30日,外資壽險企業均發布了2018年年報,其中,中德安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德安聯」)也在規定日期的最後一天披露。中德安聯的外資控股股東安聯集團持股比例為51%,它與外資股東佔比51%的中宏人壽一起,成為繼友邦中國獨資經營之後,外資佔股超過50%的兩家企業。
  • 五年合作一朝「分手」德國安聯擬清退太保安聯健康險全部股份
    11月26日晚間,太保安聯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公告稱,中國太平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第十次經營管理委員會同意太保集團和太保壽險分別受讓德國安聯保險集團持有的太保安聯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8%、14.949%股份。
  • 高盛減倉泰康保險,德國保險巨頭安聯接手,泰康在線連續4年虧損
    近日消息稱,高盛集團將3.97%的泰康保險股份轉讓給德國安聯保險集團已獲監管機構批准。這一變更始於去年11月,據2019年11月6日泰康保險集團關於變更股東有關情況的信息披露顯示:高盛集團擬將其持有公司1.08億股(代表公司所有已發行股份的3.97%)轉讓給安聯保險。
  • 中國太保投訴量排名靠前,和安聯保險在健康險經營上分道揚鑣
    安聯集團退出太保安聯可能更名最近太保安聯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保安聯)公告稱中國太保和太保壽險擬受讓德國安聯集團所持的全部健康險股份,分別為8%和14.949%。受讓完成後,安聯集團將完全退出,不再持有太保安聯任何股份;太保集團將最終持有85.051%股權;太保壽險將持有14.949%股權。不過此次變更尚待銀保監會的批准。太保安聯是由中國太保和德國安聯集團共同設立的中外合資公司,主要致力於健康險業務。
  • 太保安聯重新定義了健康險
    10月13日,筆者有幸受邀參加了太保安聯健康險公司在北京舉辦的公司推介會。太保安聯健康險作為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和德國安聯保險集團聯手發起設立的專業健康險公司,自誕生之日起便攜帶著股東強大的基因優勢。除此之外,近年來,隨著民眾保險意識的增強,加上國家陸續出臺政策對醫療進行不斷地改革,對健康險進行調控與支持,健康險業務實現了較快增長。預計2020年,商業健康險原保費收入將高達1.2萬億,成為繼產險和壽險之後保險業第三大支柱板塊。健康險作為客戶價值創造的重要支撐,是中國保險業下一個重要發力點。
  • 「安達、安顧、安聯、安盛」如何...
    一方面牌照向外資開放,另一方面業務向外資開放,外資保險業務呈現高速發展態勢,前三季度外資險企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328億元,同比增長33.61%,同時外資險企所佔據的市場份額也同比上升1.06個百分點至6.74%。很可能,外資進軍中國保險市場的步伐還要加快。一些國際保險巨頭正在打造集團化架構,安達、安顧、安聯、安盛如何快馬加鞭?
  • 安聯控股副總經理、中德安聯CEO陳良:中國市場有很多機會,安聯將...
    每經記者:塗穎浩 每經編輯:易啟江 去年底,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安聯控股」)獲批開業,成為在中國首家批准開業的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
  • 安聯控股擬增資12億元,註冊資本金將變更為39.18億元
    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於12月21日披露稱將增資12億元,由安聯保險集團認繳,無新增股東。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或稱「安聯控股」)是安聯保險集團獨資子公司。對於增資後的計劃,公司方面表示,目前暫無其他信息披露。
  • 安聯中國控股總經理Solmaz Altin:最大限度地抓住中國開放金融業的...
    2019年1月,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安聯中國控股)在上海正式開業,成為中國首家由外資100%控股的保險集團公司。在業內看來,安聯中國控股的開業得益於中國政府近期出臺的一系列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鼓勵外資保險公司加大在華投資的政策,是中國金融業加強對外開放的積極成果。
  • 太保安聯健康險開業五年來首次盈利 2019年營收收入47.17億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中國太保發布2019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太保與德國安聯保險2014年聯合設立的太保安聯健康險公司。自開業五年來首次實現盈利。太保安聯健康,是中國太保持股77.05%、德國安聯保險集團持股22.95%組成的健康險公司。於2014年12月設立,註冊資本金17億元,致力於健康和關愛事業,為個人和團體客戶提供全面的健康保險保障和健康管理服務。與此同時,太保安聯健康保險持有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20%股份。
  • 安聯獲批設立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
    11月25日,安聯集團宣布,中國銀保監會正式批准安聯集團籌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據了解,這是迄今為止中國首家新設立的外資保險控股公司,註冊地將設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預計將在2019年正式成立。業內專家表示,安聯在華成立保險控股公司無疑是我國保險業對外開放的重要體現,可以促進國內保險業轉變經營理念,推動保險市場深化改革。
  • 摩根史坦利清倉套現平安 高盛減持泰康安聯入局
    近一個月來,四大投行中的摩根史坦利、高盛陸續退出或減持了持股多年的平安財險、平安壽險和泰康集團,以致中國平安集團(601318.SH)對平安財險、平安壽險的股權更加集中,安聯保險集團在中國的保險版圖不斷擴張。11月15日,一位業內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買入和退出都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