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長城雁門關曾發生1400場戰鬥,現在什麼樣?「原創」

2020-12-20 奔向千山萬水

國家AAAAA級景區 2018/10/26山西代縣

萬裡長城雁門關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深秋,我們的車500多公裡奔向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雁門關。鄉間土路上就我們一輛車在奔馳,飛揚起的塵土在天地間消散。

1000多年過去了,山西北部的長城雁門關現在是什麼樣子呢?我們在距離雁門關最近的代縣縣城停下,這兒是雁門關內的小縣城。看見當年紀念戰爭勝利的「靖邊樓」,矗立在縣城中央,高40米,相當於現在12層樓。中間高大的拱門依舊當年磚木結構,巨大寬厚的木門被鐵箍加固著。樓上高懸「聲聞四達」和「威震三關」兩塊巨匾。

本文作者拍攝

我們的車在代縣縣城出發繼續向北,在莊稼地裡的公路上行駛20多公裡,突然大山聳立,如同天地屏障,這就是雁門關所處的大山了。在這寒冷冬天,沒有遊人來這裡了,只有我們29人攝影團來尋訪歷史上的雁門關。

下車登山,原始的石板路坑坑窪窪,盤旋向上。道路兩側的石牆上立起一塊塊碑刻,上面或一首古詩,或一個人的名字,或一幅簡圖,這道路上一定進行過千軍萬馬,可是現在,整個盤山道上只有我們執著地攀登。

仰起頭,看見高高的山頂上有城牆敵樓,這才知道雁門關不是在平地,也不是在峽谷,更不在半山腰,而是一個高山埡口,僅僅低於最高峰,怪不得介紹上說是「絕頂置關」。無論關外民族進犯中原,還是出關圍剿敵人,都得從這高山頂上翻越,一定是沒有更低的地方可以通過,這裡是最低的了。雄關建在高山絕頂,這與萬裡長城所有關口都不一樣。

終於看見山頂上的關樓了,上面懸掛「雁門關樓」和「中華第一關」牌匾。關樓下的山體石頭上有20釐米深的車轍。在這堅硬的花崗巖石頭上軋出這麼深的車轍,這是經過了多少千軍萬馬的車輛,經過多少商人的車輛,才留下這麼深的歲月痕跡啊!與別處古老車轍不同的是,這裡的車轍不是鋪設的石頭,而是自然的山體花崗巖。我把相機放進車轍裡面拍一幅照片,記下它的深度。

繞過兩輛古老的木輪大車,走近10米高的雄關大門,門上方有「天險」兩個大字,是唐朝武則天皇帝的手筆。門側文保碑上文字:「世界文化遺產.長城雁門關段」。越過這個15米長的城樓門洞,就是古代塞外的地盤了。

本文作者拍攝

登上高高城樓,西側高山有敵樓,東側高山上有高塔。相對兩側的高山,雁門關的海拔雖然高,也是在兩山峰之間。

風太大了,長城上的野草被陣陣起伏,關樓上的大鼓也被颳倒了。城樓上,一面面刀旗全部迎風展開,啪啪作響。我站在避風處,努力看清城樓上一副楹聯:「雲開半夜千林靜,月上中峰萬壑明」,把雁門關清冷雄渾的夜色描寫得淋漓盡致。

東面的山峰上有6級障牆,如果雁門關失守,依靠這些障牆就能用弓箭射殺衝上城樓的敵人,並能且戰且退。現在長城的禦敵作用已經失去300多年了,康熙皇帝早就下令停止維修長城,現在障牆上鑲嵌了數百塊寫有雁門關古詩詞石碑,十分壯觀。歷史上的戰爭歲月,也只能在那些金戈鐵馬的古詩詞裡面尋找了。

本文作者拍攝

歷朝歷代徭役遠徵是壓在人民頭上的一座大山,我想起李白的詩句:「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徵」。想起木蘭詩:「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想起一首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更想起民間傳說,孟姜女為修築長城的丈夫送寒衣,發現丈夫萬喜良已經累死,哭倒長城800裡。後人還建造了孟姜女廟。

本文作者拍攝

雁門關在中國歷史上是名副其實的戰爭要塞,是塞外遊牧民族與關內農耕民族的高山邊界,也是交戰關口歷代曾發生大小戰爭1400多次,各個朝代對雁門都關倍加重視,設置重兵。秦始皇曾派30萬大軍出雁門關,收復關外疆域,漢代「昭君出塞」通過雁門關聯姻關外匈奴民族。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李廣等都曾馳騁在雁門古塞內外,多次大敗匈奴。北宋楊家將忠貞報國,鎮守三關,主要是指雁門關,但是最終雁門關失守,北宋滅亡,先後兩位皇帝被俘,押解出雁門關,被囚於北國大漠。從秦朝至明清,千百年來,雁門關烽火不息,戰事不止,無數可歌可泣的戰爭故事,一代又一代守關名將和英雄豪傑。

本文作者拍攝

夕陽最後的餘暉照亮長城雁門關烽火臺,關山千座,莽莽蒼蒼,一派暮色。隊友們依舊坐在長城上,任長城上的風吹亂頭髮。雁門關殘陽如血,這還是數百年前的夕陽嗎?多少古代將士為保衛國家犧牲在這裡,至今沒有留下一塊墓碑,沒留下一座墳墓。為了紀念這裡,當地人在雁門關東側的山峰上建立一座高塔,成為與雁門關敵樓相伴的地標。雁門關周圍還有古代的演兵場,關城,兵營,廟宇,石獅,旗杆,石碑,在這暮色裡也只剩下暗暗的輪廓。

無論進攻與防禦,無論正義與非正義,無論雄關多麼堅固,只要有戰爭,就會有無數年輕人血流如注,生命瞬間化為烏有,數萬人的犧牲也是尋常事。但願雁門關永久矗立這裡,作為歷史的見證供後人憑弔,但願天下不再有戰爭,所有活著的人,不是慘死在刀劍槍炮之下,而是平安幸福一生。

藉助日落後的天光,我們走下高高的萬裡長城雁門關。

-

詩與遠方,每日更新,與您分享。

相關焦點

  • 嘉峪關是萬裡長城最壯觀的關城 修建耗時168年
    長城又稱萬裡長城,是我國古代的軍事性工程。國家文物局曾於2009年首次公布明長城調查數據,中國明朝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是世界十大奇蹟之一。  歷史上紫荊關曾發生的戰爭達140多次,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西元1213年成吉思汗攻居庸關不克,分兵紫荊關擊敗金兵,又從內夾攻居庸關得手。明正統十四年土木之變後,蒙古軍破紫荊關逼近北京。
  • 【漲知識】萬裡長城十三關,你知道哪幾關?
    ▲ 薊縣小雁門關  黃崖關又稱「小雁門關」,為津門十景之一的薊北雄關,位於薊縣最北端30公裡處的東山上,北齊時建,明代名將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曾重新設計▲ 河北省易縣城紫荊關  歷史上紫荊關曾發生的戰爭達140多次,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西元1213年成吉思汗攻居庸關不克,分兵紫荊關擊敗金兵,又從內夾攻居庸關得手
  • 氣勢雄偉的萬裡長城,十三關全在這裡了,快來看看您去過幾個?
    氣勢雄偉的萬裡長城,十三關全在這裡了,快來看看您去過幾個?中國的萬裡長城,是世界建築上的奇蹟。在崇山峻岭中,它如同巨龍一樣蜿蜒,橫亙在大地上。夕時,它是保衛人民的巨牆,而今日,它又成了人們緬懷歷史的雄壯景觀。
  • 印記萬裡長城十八關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明中期嘉靖年間,戚繼光出任薊州總兵,他在此加固關隘,增修敵樓,建設長城複線,特別是把陸上長城牽引入海,修建入海長城(即現在的老龍頭),將山海關一帶建成水陸兩棲的全封閉防線。山海關既非最早建起的,也非最接近京城的長城關隘,只是由於它為要衝,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之譽。康熙帝曾有詩讚曰:重關稱第一,扼險倚雄邊。地勢長城接,天空滄海連。
  • 千年雁門關,半部華夏史,中華兒女為何如此魂牽夢繞?
    一直想提筆寫寫雁門關,一直沒有寫出來,不是沒有東西可寫,實在是想寫的太多了,不是隻言片語能把雁門關寫好的。 以前我聽說過雁門關這個名字,但是對它卻沒有什麼概念,覺得它不過是萬裡長城的一道關隘而已,但是這次來到雁門關,給了我不小的震憾。
  • 雁門關到底在哪個城市,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
    在談論歷史景觀的時候,朋友突然問:「你知道雁門關在哪裡嗎?」老實說,這樣的一句話讓他打不倒了,雁門關這三個字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我不能馬上告訴你它在哪個省的哪個城市,大家也是這樣吧?雁門關被稱為中華第一關,是萬裡長城的重要關口,大雁門關於2011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布,第五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構之一,2014年大雁文化獎獲得第一名,並榮獲「國家5a級旅遊景點」、「山西十大旅遊品牌」等稱號。
  • 萬裡長城十三關,終於收集齊了!快看看,長見識了
    30公裡東山,北齊時建,明代名將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曾重新設計、包磚大修。 歷史上紫荊關曾發生的戰爭達140多次,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西元1213年成吉思汗攻居庸關不克,分兵紫荊關擊敗金兵,又從內夾攻居庸關得手。
  • 雁門關:中華第一關,宋朝的鐵血邊城,明朝時成為長城樞紐
    此外,這裡也是金庸筆下《天龍八部》中最為壯烈和悲情的地方,喬峰逼退契丹百萬大軍而後跳崖自盡於雁門關外,如此悲情壯義之舉也是於此。今天就來說說雁門關在宋明兩代走過的歷史風雲。宋朝時,雁門關成為大宋抵禦遼國南下的門戶,在這裡,上演了太多悲壯的邊塞戰事。
  • 圖文忻州|代縣歷史文化名城系列之一:雁門關
    從趙襄子主持三家分晉到賀龍指揮雁門關伏擊戰,2500多年來,雁門關一帶發生大小戰爭就達1700多次,一部雁門關的歷史就是半部腥風血雨的中國古代軍事史。公元前475年,趙襄子在這裡設「鴻門宴」殺死自己的姐夫代王,吞併了代國。72年後韓、魏、趙「三家分晉」。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趙國走上了強兵富國之路;而趙末李牧駐守雁門,英勇善戰,又使匈奴十多年不敢犯邊。
  • 山西雁門關景區2020年對全國醫護人員免費開放
    2月12日,記者從山西雁門關景區獲悉,為致敬奮鬥在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景區自疫情結束恢復運營之日起,全年對我國醫護工作者免費開放。 自重大疫情新型冠狀肺炎發生以來,雁門關景區為了避免遊客聚集性交叉感染,迅速響應政府號召,於元月24日閉園,暫停接待遊客。
  • 萬裡長城禁區被發現!
    古今中外,凡到過萬裡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和艱巨工程。泱泱大國展風範,巍巍中華鋪錦繡!古人真是偉大!今天就來看看驚豔世界的長城吧~萬裡長城共有8851公裡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是八達嶺景區部分還有好幾千公裡的野長城還從未曝光
  • 探雁門 遙想「雁行商」穿越雄關艱難北上
    天下九塞,雁門為首。雁門關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萬裡長城「外三關」。得雁門關者,贏中原;失雁門關者,失天下。雁門關,雄踞於忻州市代縣縣城西北20公裡處勾注山之巔,主峰海拔1800多米。它是萬裡長城最具代表性的軍事要塞之一,是長城軍事防禦體系之一。
  • 「天下第一關」雁門關在哪座城市?3秒內能答出的人不多
    現在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好,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中,隨著這些社會現象的存在,我國內部人民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也是中國內部旅遊業繁榮的表現。雁門關大家都不會不知道吧, 那是我國長城上非常重要的關口,可以說還有中華第一關的稱號,氣勢磅礴。其具體位置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發展到現在,保護其古代國家的作用已經不明顯,所以現在已經成為景區,是中國的5a級景區。
  • 三晉史話:盤點那些發生在雁門關的歷史故事
    (山西之窗——綜合)在古代,雁門關一直處於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民族發生衝突甚至戰爭的最前線。千百年來,關於雁門關的故事不僅存在於史書和文人墨客的詩詞中,如今在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小說中,甚至不少電影、電視劇中都能看到雁門關的身影。
  • 「雁門關」被譽為「天下第一關」,據說有很多人不知道它在哪兒
    「雁門關」被譽為「天下第一關」,據說有很多人不知道它在哪兒,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前人們給我們的子孫留下了許多驚人的世界寶藏,雁門關一樣是其中之一, 說到「雁門關」,我相信誰都不知道, 「雁門關」是我國長城上的重要關口,被稱為「危險」,被稱為「中華第一關」, 世界聞名,也許可以說女性和孩子都知道
  • 萬裡長城禁區被發現!看完令人大吃一驚!
    萬裡長城共有8851公裡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是八達嶺景區部分還有好幾千公裡的野長城還從未曝光國際攝影師用無人機拍攝到無人涉足的禁區——羅哲文《長城贊》對聯古今中外,凡到過萬裡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和艱巨工程泱泱大國展風範,巍巍中華鋪錦繡!
  • 天下第一關到底在哪裡?嘉峪關麼?答案另有其他!
    提起天下第一關,說法有很多。比如天下第一關山海關,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中華第一關雁門關等等。只有娘子關才謙虛的自稱天下第九關,其他關隘是誰也不服誰!那麼到底誰才是天下第一關呢?其實隨著王朝的更迭,天下第一關,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戰國時的天下第一關,自然當屬河南的函谷關,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正是因函谷關而始。
  • 「天下第一關」雁門關在哪個城市?據說很多中國人3秒內答不上來
    說起「雁門關」,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會感到陌生。「雁門關」是我國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甚至有著「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可謂舉世聞名、婦孺皆知。
  • 天下第一關:被譽為「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
    「天下第一關」為萬裡長城東部起點的第一座關隘,是關內關外的分界線,是明朝京師——北京的重要屏障。這裡依山襟海,雄關鎖隘,易守難攻。關城建於公元1381年,由關城、甕城、羅城、翼城、哨城及星羅棋布的烽火臺、墩臺共同組成的一座科學、完整、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因其建置獨特,所以在明代萬裡長城的眾多險關要隘中脫穎而出被譽為「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
  • 萬裡長城十三關,中原王朝的生死線
    山海關,又稱榆關,位於今天河北秦皇島市東北十五公裡處,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有著「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明洪武十四年築城建關設衛,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黃崖關,位於天津市薊州區北二十八公裡處,始建於北齊天寶七年(公元556年),唐代時期安祿山的精銳部隊雄武軍便駐紮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