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長城十三關,中原王朝的生死線

2020-12-18 歷史AB面

山海關,又稱榆關,位於今天河北秦皇島市東北十五公裡處,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有著「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明洪武十四年築城建關設衛,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

黃崖關,位於天津市薊州區北二十八公裡處,始建於北齊天寶七年(公元556年),唐代時期安祿山的精銳部隊雄武軍便駐紮於此,到了明代名將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重修了黃崖關長城,是明代薊鎮長城的重要關隘,也是境內唯一的一座關城

居庸關,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境內,是京北長城沿線上的著名古關城,「天下九塞」之一,相傳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將囚犯、士卒和強徵來的民夫徙居於此,取"徙居庸徒"之意,居庸關因此得名

紫荊關,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40千米的紫荊嶺上,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之險,是內長城的重要關隘之一

倒馬關,位於河北唐縣西北60公裡的倒馬關鄉倒馬關村,倒馬關最初於戰國時置,稱鴻之塞,漢代稱常山關,北魏叫鐵關,亦名鴻山關,明代以後通稱倒馬關

平型關,位於山西省靈丘縣同繁峙縣的分界線的平型嶺上,明朝正德六年修築內長城時經過平型嶺,並在關嶺上修建關樓,1937年著名的平型關大捷便是發生於此

偏頭關,位於山西省宜忻州市偏關縣,地處黃河入晉南流之轉彎處,為歷代兵家爭奪重地,五代十國時期北漢末代皇帝劉鈞置偏頭砦,元代時改偏頭砦為偏頭關,明洪武年間始築今天的關城,北疆之門戶,京師之屏障

雁門關,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裡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

娘子關,位於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綿山,原名「葦澤關」,因唐朝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於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故得今名

殺虎口關,位於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境內晉蒙兩省交接處,古稱參合口,明朝為了抵禦蒙古瓦剌南侵,多次從此口出兵徵戰,故而起名「殺胡口」,後來殺胡關鎮守使韓多峰為了緩和民族矛盾,促進中原地區與塞外的貿易,遂沿襲自清朝以來的俗稱,正式改名為「殺虎關」

嘉峪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千米處,始建於明朝洪武五年,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連陲鎖鑰之稱,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

陽關,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灘附近,西漢置關,是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

玉門關,位於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

相關焦點

  • 【漲知識】萬裡長城十三關,你知道哪幾關?
    長城有多長知道了,可長城十三關指的是哪十三關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萬裡長城十三關,你知道哪幾關?】現存關城建於明代,有萬裡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明王朝派兵出長城作戰,也多由殺虎口關出入  位於山西與內蒙的交界處,雁北外長城最重要的關隘之一,是晉北山地與內蒙古高原的邊緣地區,也是從內蒙古草原南下山西中部盆地
  • 氣勢雄偉的萬裡長城,十三關全在這裡了,快來看看您去過幾個?
    氣勢雄偉的萬裡長城,十三關全在這裡了,快來看看您去過幾個?中國的萬裡長城,是世界建築上的奇蹟。在崇山峻岭中,它如同巨龍一樣蜿蜒,橫亙在大地上。夕時,它是保衛人民的巨牆,而今日,它又成了人們緬懷歷史的雄壯景觀。
  • 萬裡長城十三關—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 你去過嗎?
    眾所周知「不到長城非好漢」這是對我們萬裡長城的最大讚譽,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長城共有十三關,分別位於北京、河北、山西、甘肅等十五個省、直轄市,十三關各有各的特點與風貌,今天夢夢想向大家介紹的正是萬裡長城十三關之一的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 除了萬裡長城外,東北地區的「千裡長城」是怎麼一回事?
    但其實修建城牆來進行防禦也不是古代中原王朝的特例,各民族都修建過長城,甚至中原王朝也不是只在華北為防塞外遊牧民族修過長城,由羅馬帝國君主哈德良也修建過哈德良長城(位於英格蘭北)作為羅馬帝國擴張的最北界;明朝為了防禦未收統轄的苗人,也在湖南修建過「南長城」(「苗疆長城」)。但這些長城的規模和萬裡長城相比都不止一點點。
  • 萬裡長城禁區被發現!
    古今中外,凡到過萬裡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和艱巨工程。泱泱大國展風範,巍巍中華鋪錦繡!古人真是偉大!都說萬裡長城萬裡長你可知長城具體有多長?萬裡長城一共有十三關萬裡長城十三關.................................................
  • 萬裡長城的作用
    萬裡長城是我國古代各王朝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修築起來的重要軍事設施,也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隨著時間的推移,長城可以說成了中國的象徵,也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長城上的防守長城沿線的關城有大有小,數量很多,大大小小有近千處之多。有些大的關城附近還帶有許多小關,如山海關附近就有十多處小關城,共同組成了萬裡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系統。
  • 萬裡長城十三關,終於收集齊了!快看看,長見識了
    「長城十三關」指的是哪十三關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第九關:娘子關 娘子關,位於山西省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太行山脈西側河北省井陘縣西口。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因唐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於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故得今名。現存關城建於明代,有萬裡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 萬裡長城禁區被發現!看完令人大吃一驚!
    ——羅哲文《長城贊》對聯古今中外,凡到過萬裡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和艱巨工程泱泱大國展風範,巍巍中華鋪錦繡!都說萬裡長城萬裡長你可知長城具體有多長?萬裡長城一共有十三關萬裡長城十三關第一關 山海關第二關 黃崖關第三關 居庸關
  • 嘉峪關是萬裡長城最壯觀的關城 修建耗時168年
    長城又稱萬裡長城,是我國古代的軍事性工程。國家文物局曾於2009年首次公布明長城調查數據,中國明朝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是世界十大奇蹟之一。  第九關:娘子關  山西省平定縣娘子關,為中國萬裡長城著名關隘,位於山西省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太行山脈西側河北省井陘縣西口。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因唐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於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故得今名。現存關城建於明代,有萬裡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 中國第一防禦建築,萬裡長城,因為這一個王朝才得以讓它流傳至今
    中國第一防禦建築,萬裡長城,因為這一個王朝才得以讓它流傳至今中國古代社會中幾乎任何一個朝代都面臨著外敵入侵的局面,在這時為了能夠抵抗這些遊牧民族對於邊疆的進攻,他們都會修一些防禦工事,在這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萬裡長城。
  • 天下第一關,河西走廊咽喉,萬裡長城西端起點,不是秦始皇修建
    嘉峪關,天下第一雄關,地球上最顯眼的建築萬裡長城最西端的關口,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以西五公裡處,這裡是一調狹窄的山谷,嘉峪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歷史上被稱為河西咽喉,連陲鎖鑰。
  • 長城只是中原王朝的心理安慰?——無長城,不中華!
    公元前8世紀左右,一支草原部族——犬戎,頻頻侵犯當時統御中原的西周政權。為了對付犬戎,周王朝建立起烽火臺方便傳遞軍情,臺臺瞭望,隨時調兵。這個還沒有城牆相連的「點式長城」,算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軍事防禦系統。而那個傳說以烽火戲諸侯博美人一笑的周幽王最終也正是被犬戎的亂刀奪去了性命。
  • 天下第一關:被譽為「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
    「天下第一關」為萬裡長城東部起點的第一座關隘,是關內關外的分界線,是明朝京師——北京的重要屏障。這裡依山襟海,雄關鎖隘,易守難攻。關城建於公元1381年,由關城、甕城、羅城、翼城、哨城及星羅棋布的烽火臺、墩臺共同組成的一座科學、完整、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因其建置獨特,所以在明代萬裡長城的眾多險關要隘中脫穎而出被譽為「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
  • 紅色城市延安,戰略位置很重要,為何是中原王朝的咽喉?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延安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堪稱是中原王朝的咽喉命名。尤其是對於定都關中的中原王朝來說,根本賠不起。一旦延安失守,北方遊牧騎兵就會大舉南下。從秦漢到宋明,延安地區都是中原王朝丟不起的地區。今天,我們就聊聊延安的重要性。
  • 印記萬裡長城十八關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山海關原屬幽州,隋唐時稱為「臨榆關」,宋朝稱為「臨閭關」,元代改名為「遷民鎮」。它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裡處。是萬裡長城東部的第一個關口,素有「京師屏障,遼左咽喉」「天下第一關」的美譽。偏頭關東連丫角山,西瀕黃河,現存關城為明洪武十三年(1390年)所建,偏頭關歷史悠久,早在 春秋戰國時期這裡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據史載,「趙武靈王略中山破林胡,取其地置儋林郡」。唐朝名將尉遲敬曾在偏頭關東修建九龍寺。明人有詩云:「半壁孤城水一灣,萬家煙火壯雄關。黃河曲曲濤南下,紫塞隆隆障北環。」此詩稱讚的便是偏關。明朝時,偏頭關既是晉北門戶,也是與蒙古互市的通商口。
  • 秦始皇修建的萬裡長城,竟符合「400毫米等降雨量線」,堪稱神奇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相繼滅掉韓、趙、魏、楚、燕和齊國之後,實現了對中原的大一統。公元前214年,秦國開始專心對付自己的勁敵——匈奴,派大將軍蒙恬北上抗擊匈奴,將其驅逐出秦境後,為了永固邊疆,遂決定修建萬裡長城。
  • 雁門關:中華第一關,宋朝的鐵血邊城,明朝時成為長城樞紐
    在古代,此關作為天險抵擋著數不盡的北部塞外遊牧民族的侵襲,從春秋戰國的胡服騎射,到唐代的北鎮突厥,直至家喻戶曉的守關忠烈楊家將的故事,都在這裡上演,這便是被譽為歷史上的中華第一關——雁門關。由於此關屹立於險峻的雁門山一處山口中,成為扼守塞外到中原的咽喉,因此自古便有得雁門關者,可直取中原的說法。
  • 康熙為什麼覺得「萬裡長城萬裡空」,長城的防禦價值沒有用嗎?
    長城其實是中國古代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分界線,所以也是中原王朝抵擋北方遊牧民族南下入侵的第一道防線,正所謂長城即邊界。 中原王朝的兵鋒即便越過長城,更多也只是出於自衛反擊的目的,拿下的土地也多以羈縻的形式加以管理,並非實際控制。而且長城綿延數千裡,分兵駐守,反而稀釋了防禦力量。
  • 萬裡長城:無百姓,不長城!無長城,不中華!
    02萬裡長城,見證了中國歷代王朝的榮辱興衰!長城是城堡相連、烽火相望的萬裡防線,它見證了中國歷代王朝的榮辱興衰。長城的修築歷史可以分為4個階段。漢長城漢武帝時期,匈奴南下入侵,漢武帝採取「胡騎東進,漢騎西擊」的政策,打通了河西走廊到西域的通道,並將中原居民遷移到河西走廊,修築了「河西長城」。
  • 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
    有「天下第一關」之稱的山海關,位於秦皇島市以東15公裡處,是明長城的東部起點,境內長城26公裡。山海關人文歷史悠久,明朝洪武十四年,中山王徐達奉命在此修築關牆,因其倚山連海,故得名山海關。山海關是長城的起點,而山海關又有"天下第一關"之稱,與萬裡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