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城市延安,戰略位置很重要,為何是中原王朝的咽喉?

2020-12-27 騰訊網

陝西省北部的地級市延安市是我國著名的紅色城市,創造了著名的延安精神。但是,延安並不僅僅只是紅色城市。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延安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堪稱是中原王朝的咽喉命名。尤其是對於定都關中的中原王朝來說,根本賠不起。一旦延安失守,北方遊牧騎兵就會大舉南下。從秦漢到宋明,延安地區都是中原王朝丟不起的地區。今天,我們就聊聊延安的重要性。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從秦漢到宋朝,古代王朝的首都基本上在河南省和陝西省之間輪換。河南省出現了洛陽和開封兩大古都。其中,洛陽號稱十三朝古都,開封則號稱八朝古都。陝西省出現了西安和鹹陽兩大古都。除了秦朝定都鹹陽以外,漢唐等很多王朝都定都西安。因此,西安也被稱為十三朝古都。無論是鹹陽還是西安,基本上都位於關中地區。

在古代歷史上,中原王朝一直面對北方遊牧政權的威脅。如何拱衛關中地區,對於中原王朝來說至關重要。從秦漢時期開始,延安地區就成為了拱衛關中地區的屏障。在秦漢時期,如果延安地區失守,北方遊牧政權的騎兵很有可能大舉南下,對於中原王朝的威脅很大。在東漢統治時期,由於延安地區已經失守,對於東漢朝廷來說西北地區的局勢非常緊張。在西晉時期,長安城最終失守,就是因為北方無險可守。

到了隋唐統治時期,突厥和回鶻先後在北方草原崛起。這兩大王朝的首都都在長安,一旦延安時候,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在隋唐統治時期,延安地區屬於中原王朝繼續堅守的地區。到了宋朝時期,由於西夏國在西北地區崛起,並且向宋朝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

對於宋朝來說,如果西夏軍隊攻佔了延安府,關中地區的情況就難說了。當然,西夏朝思暮想希望攻下延安府,可是幾次進攻都沒有成功。西夏皇帝李元昊曾經野心勃勃的說:「朕今親臨渭水,直據長安。」如果想攻入關中,就必須攻下延安府。在《水滸傳》中,出現了延安府的名字,屬於抗擊西夏的第一線。到了明朝統治時期,蒙古勢力敗退北方草原以後,不斷組織力量南下,從東到西,明朝設立了著名的九邊重鎮。其中,在榆林和延安等地,設立了著名的延綏鎮。

在明朝統治的末期,李自成已經佔領了關中地區。後來,清朝入關,李自成在山海關大戰中一敗塗地。在進攻關中地區的時候,清朝軍隊兵分兩路,一路進攻潼關,另一路進攻延安。由此可見,對於延安地區的重要性,清朝軍隊也非常熟悉。到了近現代歷史上,延安則成為了著名的紅色城市,創造了延安精神。在抗戰時期,形成了著名的陝甘寧根據地。

在古代歷史上,陝北地區的氣候非常適中,按照文獻的記載:「水草豐美,上宜產牧,牛馬銜尾,群羊塞道。」但是,到了唐宋之後,由於氣候的變化,陝北地區的糧食產量下降。延安地區的地形非常複雜,在戰爭時期易守難攻。但是,進入和平時期以後,這樣的地形很不利於城市大規模建設。由於耕地數量有限、糧食產量不高,直接影響了人口的數量。

截止2018年,延安地區的總人口只有200多萬。其實,延安的管轄區並不小,管轄了10個縣。2018年,延安市的經濟總量為1500多億。雖然無法與東部城市相比,但是在陝西省境內,這個成績還是不錯的。由於地理結構的問題,延安的經濟發展曾經受到了制約。

但是,最近20多年裡,延安的發展非常快。作者的一位大學同學就是延安人,她大學畢業以後,選擇了回家發展,並沒有什麼不好的。從各個方面來說,延安的發展潛力都很大。延安地區的自然資源豐富,這是延安的優勢,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等。延安與關中地區的關係,有點類似於張家口與京城的關係。屬於拱衛京城的屏障,清朝入關以後,由於各方面的局勢都出現了變化,延安的地位才開始下降。

在明清時期,延安一直被稱為延安府,屬於陝西省的重鎮之一。在建國以後,延安與銅川曾經出現了區域劃分,延安的宜君縣被劃入了銅川地區。最近幾年之內,延安的區劃出現了一系列的調整,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證明延安地區在迅速發展。隨著交通環境的改善,延安地區的發展非常快。其實,隨著高速公路、鐵路的建設,從延安前往省會西安並不算遠。幾個地區之前的互通逐步完善,這對一個地區的發展至關重要。

相關焦點

  • 究竟是什麼價值讓中原王朝對河西走廊始終矢志不移?
    我國從西漢設置河西四郡開始納入中原王朝的統治範圍開始,基本上所有大一統的王朝都會控制這裡並以此為跳板進軍西域完成西跨蔥嶺的戰略構想。所以,河西走廊的地位位置非常關鍵。處於中原文明和西域、中亞的溝通要衝,不但有巨大的經濟意義還有重大的軍事戰略意義。下面我們從經濟、軍事兩個層面來闡述河西走廊對中原王朝的重大意義。
  • 為什麼中原王朝不燒草原?
    中原王朝,用的比較多,甚至用出經驗的是大明王朝。這是為何?原因有四:1.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雖然草原上起火,可能一燒一大片,但是也造成了這片土地土質肥沃,來年春天一到,又是茂密的大草原。古人開發江南之時,遇到最大的難題是瘴氣,古人就是用火燒的辦法,燒山毀林,在灰燼中種植作物,成功佔據廣大南方地區。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草原。
  • 對於所有中原王朝來說,西域都是必爭之地,為何明朝對這裡沒興趣
    不過當時的匈奴非常強大,而且地理位置包圍西漢整個北方。漢武帝想要進攻匈奴,只能從南向北攻打,這樣對西漢來說並沒有優勢。於是漢武帝想要聯合其他國家一共攻打匈奴,他從商人那聽說西方的大月氏等國家受匈奴壓迫。於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想要聯合西面被匈奴壓迫的國家,共同對匈奴。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 老區延安唱響「紅色文旅」的時代和聲
    近年來,延安積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講話精神,在打造品牌、提升自身服務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延安與國內重點文化旅遊城市、相關單位間的交流合作,共促紅色文化傳播。  ?
  • 《新時期紅色旅遊發展的延安道路》成果發布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延安統籌城鄉轉型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們將牢牢抓住國家繼續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出臺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延安,率先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機遇,大力實施統籌城鄉富民強市,飲水興工,產業轉型,中樞外擴,向山建城,文化引領,旅遊帶動十大戰略,以打造全國紅色旅遊目的地,全球炎黃子孫朝聖地,黃河自然遺產觀光地等為目標,深入挖掘革命歷史文化資源內涵,全面實施研究革命舊址維修保護工程
  • 歷史上遼寧最大城市遼陽,為何反被瀋陽超過?
    咱們都知道,遼寧省省會瀋陽是東北最大城市,同時又是清朝的發家之地,稱為盛京。清朝定都北京,但瀋陽的地位,就相當於明朝遷都北京後的南京,地位舉足輕重。實際上,在努爾哈赤定都瀋陽時,瀋陽並不是東北地區最大城市。從秦漢到明末,有座城市是當仁不讓的東北第一城,這就是遼寧省遼陽市。
  • 胡志明市是越南最繁華城市,為何越南卻將首都定在靠近中國的河內
    而中國人去的最多的兩個城就是,越南首都河內和越南最大城市胡志明市。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越南的首都不定在最繁華的胡志明市,而是定在偏北方的河內呢?其中又有什麼歷史意義呢?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河內和胡志明兩個城市所處的地理位置。
  • 青海省會西寧,在歷史上為何被稱為海藏咽喉之地?
    古人就看到了西寧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稱之為東連秦隴,西連西域,北連祁連,南連蜀川,被稱為海藏咽喉之地。西漢、東漢都把西寧當成西線的軍事重鎮,人口越來越多。東漢末年的建安年間,曹操設西平郡,治所就在現在的西寧市區。西寧「藏」在群山之中,中有湟水,南有黃河,水源不成問題。
  • 燕雲十六州:北宋王朝的遺憾之地,何以看盡華夏千年興亡?
    曾經兩漢擊敗匈奴;隋唐也曾徹底徵服了東突厥、吐谷渾和高句麗;為何偏偏宋王朝要把100多年沒有進取的理由壓在一塊"十二萬平方公裡"的燕雲十六州呢?其實北宋重文抑武和燕雲十六州對於中原帝國的重要性並不矛盾。因為燕雲地區的重要性猶如長城對一個王朝的重要性,萬萬不可小覷。
  • 一個王朝毀掉一座都城?為何唐朝之後長安徹底淪為「廢都」?
    而唐帝國的完結也宣告了一個城市的徹底沒落,那就是長安。曾幾何時,這個人口達百萬的國際化大都市,見證了令世人神往的大唐氣象,成為大唐盛世的最重要標誌。而隨著大唐的隕落,長安也逐漸被世人遺忘,再也無緣帝國都城。
  • 1949年新中國選首都時,共有11個城市參選,為何最終選定了北京?
    在我國,因為歷史悠久,朝代更替,所有作為「首都」的城市非常多,比如六朝古都的南京、十三朝古都的西安等等。其實「首都」這一詞彙真正誕生是在1927年,民國政府成立時,選定南京為首都。第一次拋棄了「國都」的稱呼,並且一直沿用至今。如今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我國的首都是北京,是我國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可是在建國初期時,有11個城市為候選首都,為何偏偏選擇北京?
  • ...紅色動力」——延安能源化工集團黨委用延安精神培根鑄魂激發活力
    在此基礎上,延安能源化工集團堅持把黨建工作融入發展戰略、融入績效考核、融入創新創效、融入安全發展,讓黨建成為推進國企改革發展的「紅色引擎」。堅持強化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發揮、強化支部戰鬥堡壘作用發揮、強化人才和幹部隊伍建設、強化企業文化建設,將黨建優勢轉化為企業核心競爭力。
  • 網紅丁真的康巴藏區為何在四川?中原王朝兩千年經略西藏史了解下
    其實川西藏區與三大藏區之一的康巴基本重合,史上有「治藏必先安康」的古訓,之後又有「穩藏必先安康」的戰略審視,康巴大部被劃入四川,也是漢藏兩族千年博弈之後,中央以此來強化對西藏控制力的結果。羌藏同源,在吐蕃帝國建立之前,康巴就是羌人南下的重要走廊。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五部飛軍,所當無前!
  • 為何日本會重點轟炸重慶,卻很少選擇陝北?日軍:炸延安不划算
    而一方面,除了建立偽政權之外,他們也想在正面的局部戰場上通過運動戰消滅國軍的主力,從而迫使重慶方面服軟,而為了的配合正面戰場作戰,日軍也開始對後方的一些重點城市進行戰略性轟炸。 不過和重慶相比,這個規模要小的很多,那為何當時日軍對延安的轟炸這麼敷衍呢? 日本的報紙和圖像也在報導轟炸過延安 第一,就是延安的地理位置。
  • 此地曾是世界第一大城市,差點成為首都,如今卻淪為四線城市
    而首都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選擇哪個城市作為新中國的首都,曾一度成了比打仗還要緊迫的大事。 經過幾個月的層層篩選,最後在1949年的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上,有6個城市最終殺出重圍,成了首都的候選城市,這6個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哈爾濱、延安、南京和開封。
  • 中原突圍」主戰場——十堰市南化塘紅色旅遊景區
    這是中原突圍時李先念司令員的貼身參謀,原武漢軍區副司令肖健章中將登臨南化塘革命烈士陵園時留下的一首詩。2015年10月12日,陳毅之子陳昊蘇等31位革命家後代蒞臨南化塘烈士陵園參觀拜謁。「中原突圍」主戰場——十堰市南化塘紅色旅遊景區正以巨大的魅力吸引著人們。
  • 1949年建國時,我國11個城市競爭首都,為何最後會定都北京
    首都是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位非常重要,所以很多城市,都想成為國家的首都。1949年,我國建國時,選擇了11個城市為首都備選城市,這11個城市分別是北平、哈爾濱、延安、西安、洛陽、開封、成都、重慶、南京、廣州和上海,為何到最後北平能脫穎而出,成為首都?
  • 《延安大學新聞班》:紅色新聞教育的延安曙光
    中國共產黨的新聞教育是中國新聞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高等教育及「政黨新聞教育」的一個值得研究且內容非常博厚、有極其豐盈的史學研究價值、而相應的成果又比較缺如的「重大課題」。正如延安大學黨委書記張金鎖教授所說,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產黨的新聞教育向正規化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中國共產黨新聞教育發展史中的關鍵時期。
  • 耗費巨大國力人力,為何歷代漢人王朝熱衷攻打西域?這樣做值得嗎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奇特的現象:歷代中原漢人王朝,在其剛立國或者強盛的時候,總會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對「蠻荒」的西域之地進行開拓,哪怕是因此亡了國也在所不惜!歷數歷代王朝,從秦國開拓隴右西涼之地開始,歷經西漢、東漢、西晉、隋朝、唐朝、北宋、明朝,還有「金人」所建立的清朝,對西方的蠻荒之地開拓的熱情從來就沒有褪色,在近代史上,清朝末年有一個著名的爭論,海防和塞防之爭,其實說白了,就是對傳統意義上中國開闢西疆領土的評判。
  • 五月去延安,追尋革命記憶,享受紅色之旅
    如果還沒有,那小編先帶你走一趟紅色之旅——延安。延安,也是一座承載著紅色歷史記憶的革命聖地。一直以來,延安都以其特色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吸引著各地的遊人。五月又稱「紅五月」,因為在革命年代,五月是個革命熱情高漲的月份,五月,延安這座城陽光燦爛,雲白天青,所以五月去延安,是非常合時宜的。那麼延安都有值得去的景點呢,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