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幼兒園「隱形欺凌」頻發,給不少父母都提了一個醒,別看幼兒園的孩子小,真做起「惡事」來也能帶來不小的傷害。
什麼是「隱形欺凌」?
很多家長認為「欺凌」就是孩子被「打」、身體受到傷害,但其實在幼兒園中的「隱形欺凌」更常見卻也更容易被家長忽視。
孩子在受到孤立、言語辱罵、嘲笑、否定、貼惡意標籤(起外號)等多種心理傷害時,就是受到了「隱形欺凌」。因為孩子身體沒有受傷,不容易被發現,也不容易受到老師和家長的關注。
甚至孩子可能誤以為自己真的「有問題」不會主動尋求幫助。
而且,這種「隱形欺凌」帶來的傷害並不比身體欺凌小!
「隱形欺凌」帶來的傷害
4歲的美美是個和善的小姑娘,美美媽總是說「生女兒就是好,是個貼心的小棉襖!」可是自從上了幼兒園之後,美美媽發現孩子越來越不喜歡說話、而且很脆弱、容易哭,以前很喜歡出門、很活潑的女兒,現在走在路上經常會低著頭!
後來美美媽用了好多種方法終於從女兒口中「套」出原因,原來幼兒園裡有個女生經常欺負美美,趁老師不注意搶美美玩具、和其他小朋友組成「小團體」孤立美美,經常說美美是「小傻子」……
美美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就漸漸的以為是自己有問題,所以變得沉默寡言、沒有自信,而且也不好意思告訴老師和家長,一直默默的受著傷害。
孩子在「隱形欺凌」的影響下,會逐漸對幼兒園甚至人多的地方有恐懼感,容易做噩夢、性格變得孤僻、失去自信、變得軟弱。
如何應對幼兒園「隱形欺凌」?
一、樹立孩子的自信
幼兒園「隱形欺凌」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會慢慢摧毀孩子的自信心,尤其是在幼兒階段,孩子缺少自我評價能力,很容易因為他人的「惡言惡語」開始覺得是自己「有問題」。
所以應對「隱形欺凌」所帶來的傷害,第一步就是要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家長用「賞識」教育,對孩子的努力、成就進行表表揚和肯定,找到孩子的優點、對孩子表現出信任和尊重。來自家長的賞識對重塑孩子的自信心是能起到決定性作用的。
二、從小教孩子拒絕
很多幼兒園「隱形欺凌」都是在搶玩具、搶東西、搶吃的等「小事」上開始的,但由於很多家長從小就教孩子「謙讓、分享」,所以孩子即使有不滿的情緒也不願意表達,只是默默承受,慢慢地「欺凌者」就會變本加厲。
家長應該教給孩子正確的「分享觀」:自己願意、對方友好、互相分享、有「謝謝」、肯歸還。如果自己不想分享也可以勇敢的拒絕!
對於參與「隱形欺凌」的孩子來說,有大半是跟隨者和欺軟怕硬而已,只有讓孩子自己懂得拒絕才能不被當成「軟柿子」!
三、告訴老師
孩子在幼兒園老師就有一定的看護責任,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將自己的委屈說給老師聽、回家告訴家長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樣才能避免「隱形欺凌」被老師忽視甚至是一些老師「和稀泥」的情況出現,在老師加以幹預的情況下,孩子也更容易受到保護。
退一萬步講,如果在老師已經知道孩子受到「隱形欺凌」的情況下,卻沒有合理解決,那家長也真的應該考慮換老師或者幼兒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