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幫助孩子學會樂觀
抑鬱在人的一生中具有普遍性,也就是在人的一生中至少都發生過一次抑鬱。抑鬱症的趨勢仍在加速,而且首發的年齡越來越小。
長大後,我們會發現在面對生活的挫折很多人都會陷入很悲觀的情緒,這會影響我們往前走,甚至在遭遇挫折時被一擊就倒。
父母希望孩子一生健康快樂,但是人的一生總會遇到很多困難。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教會孩子在面對挫折時如何保持樂觀,如何在困難面前學會堅強。
樂觀是一種能力。一種需要從小就培養的能力。在《教出樂觀的孩子》一書中講述了學習樂觀的四個技能。
第一是「捕捉思維」,(捕捉負面感受)
第二是對這些思維進行「評估」,(從多個角度解釋事件本身)
第三是在壞事情發生之時找到「更正確的解釋」,來挑戰自己的自動思維,
第四是化災難性的思維。(正確歸因)
樂觀是可以習得的,樂觀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會走的更遠更輕鬆。
圖片來自《小豬佩奇》
No.2
幫助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絕大部分家長都是追在孩子的屁股後面讓他們學習,而這很可能會讓孩子有逆反的心理。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如果這個老師自己從來不讀書學習,卻一直逼著孩子讀書學習,孩子肯定難以從心底裡真的喜歡讀書這件事。
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應該從孩子開始識字的時候。父母可以在每天有空閒的時候拿出書來讀,家裡也要儘可能多的放置各種類型的書,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下成長,也會對知識有了一定的求知慾。
多陪孩子參加一些關於學習的有趣的課外活動,也能幫助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快樂。
很多孩子長大成人後,脫離了規定內需要讀的書,就幾乎不再多讀一本書。這就是的從小沒有養成自主讀書學習的好習慣。
學無止境,父母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要放棄讀書學習,孩子也會從中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圖片來自《小豬佩奇》
No.3
教會孩子以禮待人,懂得感恩
人們常說:「父母的教養,便是孩子的教養」,我們也經常聽到的別人說:「沒有教養的孩子」,其實說的沒教養就是指孩子的父母沒有教養,是父母的沒教養才會教出沒教養的孩子。
首先,父母就要做一個有教養的人,孩子的言行都是從模仿父母開始的。
在對待他人時,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是年長還是年幼,都要禮貌相待,儘量不打擾到別人,不給他人帶來煩惱和不便。
好的教養體現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作為父母一定不能忽略這些看似小的事情。
當過馬路時,我們要教孩子嚴守交通規則,否則會發生意外;當別人亂扔垃圾時,要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不對的,然後應該怎麼做;當有人在公眾場合大聲喧譁時,要告訴這樣子會打擾到別人而且讓人討厭。
再者是感恩。不要事事都為孩子包辦,而是要讓子參與到家庭勞動中,當孩子幹好了某件事,要對孩子說他的參與讓你很開心並謝謝他;教會他當受到別人幫助時一定要說一聲「謝謝」;利用各種節日讓孩子親手製作禮物或者為別人做一件事表示感恩。
最後,身教大於言傳,你說一百遍,不如親自做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