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動腦思考?心理學家:了解四大法則,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2020-12-16 關山老師育兒

周末去朋友家做客,正在寫作業的小雪,遇到一道數學題自己不會做,就急忙喊:「媽媽,你快來,這道題我不會做了!」媽媽聽到後,走到女兒面前,拿起作業本看了一下,然後告訴小雪應該如何答題,小雪按照媽媽說的方法完成了數學作業,就開始寫英語作業,沒過一會兒,小雪又來求助:「媽媽,這道英語題太難了,我不會寫!」小雪媽媽發現這明明是昨天才剛講過的類似題目,今天又問該如何解答。朋友向我傾訴:這樣的事情幾乎天天發生,每天小雪都會來問這道題該怎麼寫,那道題該怎麼寫,而且每道題都是之前講過的類型,但是當小雪再遇到還是會來求助,自己從來都不動腦筋去想……

生活中,相信許多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現象:

孩子明明做著相同類型的習題,卻總是學不會解題的方法,下次再遇到的時候同樣不會做,還是會尋求大人的幫忙……

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家長抱怨自家的小孩不會動腦筋,做事一根筋,有時候明明繞個彎就想通的事情卻遲遲想不明白。孩子不愛動腦思考,問題究竟出在哪?

一、為什麼孩子不愛動腦思考

1. 書籍內容較抽象

有的時候,枯燥的習題和文學類的書籍內容會比較抽象,沒有像圖片和圖像對孩子的吸引力,那麼孩子就會對這些抽象的內容感覺到枯燥,沒有興趣,更加不會有對內容的理解和思考,慢慢地,孩子會形成一種不善於思考和動腦的習慣,對於所有的枯燥和抽象的內容都會敷衍了事,而不去真正的思考。

有的時候,父母經常會看到孩子總喜歡看一些搞笑的漫畫書和一些帶有寓言性的故事書,總是抱怨道孩子不去做一些能夠啟發思維的習題,而是看這些對學習沒有幫助的書,這就是抽象書籍內容對孩子的影響。因此,在抽象的內容和有吸引力的內容兩者中間,孩子的選擇一定是有吸引力的內容,能夠吸引自己的興趣和注意,孩子也會更善於在這些具有吸引力的內容中去動腦和思考。

2. 家長的親力親為

中國式的父母習慣於包辦孩子的一切大小瑣事,愛得太寵溺,愛得太專制。

很多父母對孩子都是百般呵護,事事包辦,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這樣看似是在愛孩子,其實是在害孩子。孩子因為動手少,動腦也會少,獨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鍛鍊,對孩子的學習沒有幫助,而且會大大減少孩子動腦思考的能力,讓孩子的思考能力下降。家長總是不放心、不放手,大包大攬,會捆住孩子的手腳,束縛住孩子的翅膀,壓制孩子的思考……

每一個不懂思考的孩子身後,都有一個「不願放手」、「包辦代替」的家長。

有時候,正是家長這種「親力親為」的態度,才一手造就了「懶得思考」的孩子。

3. 高科技的生活讓孩子懶於思考

造成孩子們懶得動腦筋的原因之一,是高科技時代的生活讓一切都變得輕鬆,減少了孩子們動腦思考去解決問題的機會。比如,充斥在孩子生活中的動畫與電子遊戲,因圖像越來越完美而佔據了孩子們想像和思考的空間,會讓孩子對依賴高科技生活形成依賴,從而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

了解過孩子不喜歡動腦思考的原因之後,我們再來看一下孩子不愛思考都表現在哪些方面。

二、孩子不愛動腦筋的表現

1. 遇到問題不思考就問

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很多孩子在遇到問題後總是不思考就開始求助。

小雨今年已經上四年級了,平常遇到問題只會說「我不會」,不會去思考,學數學沒有自己的思維能力,也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多簡單的問題都會錯,從來不會主動寫作業,每天的作業都要在大人的監督下完成,而且寫作業極不認真,好多東西都只是會說不會寫,對數學問題反應慢,沒有多大的興趣去思考。每天做作業總是自己還沒有思考就開始到處求助,不是尋求大人的幫助就是自己用手機查答案……

遇到問題不動腦思考現是大多數孩子在生活中都會出現的問題,父母需要在正確的方法指導下幫助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2. 學習效率低下

有時候,我們經常會抱怨孩子的腦子「一根筋」,其實這就是孩子不愛思考的表現,因為孩子缺少動腦思考,所以總是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唐靜家的小五今年已經10歲了,遇到老師布置的不會做的作業就開始哭,即使是特別簡單的題也是這樣,不愛動腦筋,在同班同學裡面是年齡最大的,但是做題速度總是班裡最慢的,遇到語文課上的一些自主思考話題的課,總是理解不到位……

和愛思考的孩子相比,不愛動腦思考的孩子在遇到問題時總是容易尋求幫助,久而久之形成遇到問題總是求助的習慣,在面對問題和困難的時候,沒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從而總是表現出做題速度慢,理解能力不強,不能夠正確面對和理解問題的現象。

3. 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大多數孩子都會有一兩件不願意做的事情,可有那麼一部分孩子卻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有時候父母的親力親為和事事包辦有時候也會讓孩子養成不願動腦和思考的習慣,於是就出現了大人們口中的「孩子做事總是一根筋,不會動腦筋思考」。兒童期正是充滿好奇心的時期,在父母的親力親為之下,孩子的好奇心被壓制,遇到問題沒有思考會形成習慣,久而久之,孩子感受不到動腦思考的樂趣和成就感,就會失去對事情和問題的探索和思考。

縱觀人類燦爛光輝的歷史長河,我們不難發現,每一個重大的發現與成就的最初雛形都孕育於思考,人類因為善於思考才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思考賦予了人類在自然界的絕對優勢,那麼父母到底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呢?

三、四大法則,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1. 代入式情境法

孩子不愛動腦思考,父母需要找到孩子喜歡的形式,比如,孩子喜歡聽故事,父母就可以利用孩子的喜好,讓孩子邊聽故事,邊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思維,讓孩子學會思考。父母還可以開展家庭趣味競賽活動,以有思考內涵的題目作為競賽內容,從而激發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主動參與進來,在參與的過程中自主動腦思考,感受到思考的樂趣和力量。

2. 拆解法

在生活中,有許多孩子在面對作文和理解問題的時候總是會手足無措,這就需要父母的引導和幫助了。拆解法對孩子的思維養成和培養孩子獨立思考有著獨特的作用。正確利用拆解法,父母可以這樣做:

在孩子為寫作文發愁時,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拆解一些文章中的經典寫作方法,讓孩子讀文章的構成和思路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同時可以通過趣味問答讓孩子從文章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部分,在孩子喜愛的這部分文章上做一個精準的拆解,讓孩子形成思考的習慣。比如,在父母的引導下孩子找出了自己最喜歡和容易接受的部分,父母可以這樣提問孩子:「寶寶在這段話中讀到了什麼?這段話想表達的意思是什麼?」通過拆解和提問的方式讓孩子感受閱讀和思考的樂趣,逐步養成思考的習慣,學會獨立思考。

3. 甄選拓展法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喜歡不同的書籍,父母要給孩子選擇合適的圖書讓孩子閱讀。書籍內容對於孩子太難太抽象,孩子會失去對書籍的興趣和閱讀的信心。想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父母可以這樣做,比如,父母可以給孩子買一些趣味性強、圖文並茂的圖書陪伴孩子一起閱讀,父母可以在甄選故事的過程中找到孩子的興趣點,針對孩子的興趣點拓展孩子的知識面,可以多方面幫助孩子延伸和提高。前期,父母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閱讀,孩子會在父母的陪伴下慢慢養成思考的習慣,在孩子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之後,父母可以讓孩子獨立去閱讀,讓孩子在自主閱讀中感受思考的力量。久而久之,孩子在對自己的興趣的學習和拓展之下慢慢愛上思考,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4. 對話式引導法

灌輸是被動的接受,引導孩子主動的思考才是關鍵。當孩子不想動腦筋思考的時候,父母需要給予孩子一些對話式的引導,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向孩子提問,由身邊常見的事情聯想出一系列問題,和孩子進行對話,問問孩子應該如何解決,在和孩子的提問和對話中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可以按「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三步走。比如家長在給孩子檢查作業時,多留心孩子的答案,問問孩子是怎麼做的,孩子在解說的過程中也是動腦筋思考的過程。孩子的回答或許不一定是正確的,但是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感受到思考的力量,所以父母需要適當對孩子進行引導,切記不可直截了當說孩子的答案是錯的,這樣很有可能挫傷孩子思考的積極性。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適當運用讓孩子思考的四大法則,讓孩子愛上獨立思考,學會獨立思考,觸摸到未來的無線可能。

相關焦點

  • 第34件事:不愛思考不動腦的孩子就沒有競爭力
    第34件事:不愛思考不動腦的孩子就沒有競爭力 來源:http://www.yaolan.com      作者:陳靜      日期:2009-06-19      關鍵字:競爭 動腦筋 思考 聰明   孩子的競爭力要靠後天的諸多因素來決定,但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思考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她認識到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有些不妥,應該讓孩子獨立思考一下,然後引導她如何解答,這樣孩子才會記住。 一次,孩子又叫媽媽幫她答題,媽媽讓段雪雁先思考一下,她卻說:「我不會想,你還是把答案告訴我吧。」孩子的媽媽後悔自己沒有從最初就教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所以「獨立思考能力」已成為學校視為教育孩子是否成功的標準之一。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呢?1、 讓孩子學會下棋。下棋可以鍛鍊孩子的判斷能力,在對局中判糨先走哪個再走哪個?哪一方佔優,自己這一方有沒有危險等等,每一步都需要精準的判斷,在這期間正好鍛鍊了孩子的專注力,又鍛鍊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 孩子隨波逐流,沒主見?心理學家: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很重要
    對於保姆來說,不是自己的孩子一般也不會教育李可,只要做完作業就好了。可是父母卻非常的生氣,父母知道在現在的社會獨立思考的重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這樣墮落的生活。之後,夫妻雙方放下了很多手頭上的工作選擇多陪伴教育孩子,辭掉了之前的保姆。
  • 讓孩子多動動腦筋,讓他學會獨立思考
    對孩子的智力開發也是有一定的用處的,這倆孩子這麼雪畫片的時候,在剛開始的時候他並不怎麼會,但是在我和對孩子的幫助下,並且讓他慢慢的學會獨立思考,讓他學會動腦筋。對他的智力也是有一定的好處的。當然,我們在家裡的時候也可以給孩子買一些有關智力的書,書上也有很多方面讓孩子獨立思考的問題,讓他慢慢去學,讓他慢慢去思考,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給孩子輔助,但是一般來說還是讓孩子有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讓孩子多多動動腦筋讓他學會獨立思考問題,讓孩子慢慢變成一個聰明的孩子。
  •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教育孩子成為一個獨立思考的人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引導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慢慢成長成為一個獨立思考的人,而不是按照我們自己所想的,按照我們的思考方式,書寫出我們所期盼的答案,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善於發現問題,能夠用自己所能理解的方式去找到答案
  • 《讓孩子學會思考》:獨立思考能力,是父母可以教孩子最重要的事
    對我來說,善於思考的品質太重要了。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一輩子陪著孩子,孩子們終究需要自己去面對、處理很多事情。與其到那個時候再去後悔,不如早點培養他自己思考的能力。 最近看的一本書,更是加深了我對這件事情的認同和理解。那就是美國的達林·斯威特蘭和羅恩·施託爾伯格合著的《讓孩子學會思考》。
  • 孩子遇事就喊「媽」,不思考就放棄,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其實,有這種困擾的家長不在少數。在網上看到一個媽媽為了教育兒子,不遇事就喊媽,專門寫了一個「條約」的新聞。在這個「條約」上列了很多條生活和學習上的小事,告訴兒子遇到問題先學會自己思考解決。不少家長在看到這個條約之外,紛紛表示:「實在是太真實了!」、「我要把這個列印出來給孩子看。」
  • 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思考,是智慧的源泉。一個人如果不會獨立思考,即使成績優異,走向社會,也永遠只能走在別人後面,依靠著別人做事。 現在的孩子們實在是太不愛思考了。每次做作業遇到難題的時候,他們總是想都不想就跑去問別人,然後就按別人的做法做了,也不考慮為什麼要這麼做。
  • 獨立思考,培養孩子獨立性,助力孩子實現人生的夢想
    美國心理學家曾對1500名兒童進行長期追蹤,30年後發現,20%的人沒有取得什麼成就。與其中成就最大的20%的人對比,發現最顯著的差異不在智力方面,而在於個性品質不同。成就顯著者都是具有獨立思考,有獨立性等良好品質。
  • 《讓孩子學會思考》:獨立思考能力,是家長可以教孩子最重要的事
    美國的達林·斯威特蘭和羅恩·施託爾伯格合著的《讓孩子學會思考》封面上有這樣一句話:"家長能教的最重要的事兒"。他正在努力的回憶著,沒想到媽媽卻一把打斷他,把剛剛削好的蘋果拿到了孩子面前,催促著東東趕緊吃點水果。東東是一個願意獨立思考的孩子,可是他的獨立思考卻一次又一次的被媽媽打斷。
  • 父母從三個方面下手,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正如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所說:「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比獲得知識更重要。」他還說:「不下決心培養思考習慣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樂趣。」父母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認清世界,體味人生,思考自己的未來。人的思考能力是自己唯一能完全控制的東西,沒有正確的思考,就不會有正確的行動。那些成大事者都養成了勤於思考的習慣,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讓問題成為人生的難題。
  • 孩子不願意動腦思考,寓教於樂,我用象棋理論及實戰培養教育孩子
    我兒子有個毛病,用老師的話說就是這孩子基礎知識都還可以,有能力,就是不願意動腦,有時也喜歡耍小聰明,愛貪玩,是個好苗子,成績中上等徘徊,要好好培養,進前十不成問題。不管老師是真的賞識還是鼓勵,總之承蒙貴言,做父母的都得感謝。其實我也知道,這孩子就是貪玩,不肯動腦筋,樹小容易扶直,樹大難得扳彎,所以我總是叫他動腦思考,別讓大腦這個&34;生鏽了。
  • 這2道偵探推理題,能讓孩子愛上思考,老師:學會動腦很重要
    小磊老師認為:「讀書不能讀死書,做題不能不動腦。」讀死書容易成為書呆子,凡是照了書本來,不可取。同樣,做題不能全憑死記硬背,更要學會思考,舉一反三。只有兩者有機地結合,才能在學習上取得成就。這一點在數理化的學習上顯得最為突出。
  • 孩子之所以不愛思考,父母要明白這些道理,才能改正孩子的問題
    可沒想到劉先生在問到孩子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孩子卻說道:「我不知道啊,你別問我,這種有難度的問題,想必任何人都不會答出來吧。」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太大的難度,只需要稍微動腦思考一下就可以了,可是孩子居然說出這樣的話。劉先生很疑惑,為什麼孩子不愛思考?
  • 孩子不愛說話,就是性格孤僻?這可能是孩子在獨立思考
    導讀:孩子不愛說話,就是性格孤僻?這可能是孩子在獨立思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不愛說話,就是性格孤僻?這可能是孩子在獨立思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沒主見、做事被動,是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表現,父母重視
    然而,這段時間小宇媽媽陪小宇在家上網課,卻發現小宇有一個很大的缺點:不愛動腦筋思考。例如:課堂上老師講了一種解題方法後,會讓孩子們想想,還有沒有另一種解題方法。這時,小宇總是稍微一想,就說沒有了的。在做課後作業時,需要思考的題目,小宇也總說不會做,需要媽媽輔導。
  • 撕掉答案之後,孩子學會了動腦
    有幾次我發現,兒子不喜歡動腦,比如數學題,加減法他做得很好,但一遇到要動腦的應用題,他就卡殼了,腦筋轉不過來似的。為了鍛鍊他的動腦能力,我從網上買了一本益智遊戲書,讓他做著玩。很快,我發現了一個現象,兒子每次做書上的益智題時,他只是略微思考片刻,最多不過一分鐘。能思考出答案就填上,並與書後的答案核對是否準確。如若一兩分鐘思考不出條案,就懶得再動腦思考了,直接翻到書後的參考答案看結果。那天,他又急切地去翻答案,我便說他:「你怎麼總急著看答案啊?這種遊戲就是讓你動腦筋想的嘛。
  • 愛+愛 家庭公益慈善日——讓孩子學會思考,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22日——愛+愛  每月的22日是愛自然生命力體系慈善部推出的 愛+愛 家庭公益慈善日大型線上活動。本次有幸邀請到國內外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從事46年的兒童數學認知發展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編《小學生數學思維》等著作的張梅玲老師與大家空中相聚的日子。本次活動的主題是讓孩子學會思考,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張梅玲老師說在當今的社會上,學會思考應該是每個孩子應該學會的本領。因為一個孩子認知水平的提升過程遠比結果來得更重要。那我們應該怎樣讓孩子學會思考呢?
  • 給孩子最好的愛:放手讓孩子獨立,家長要學會「狐狸法則」
    那要怎麼杜絕孩子形成這種不好的習慣呢?家長應該要先了解狐狸法則。說到這裡,家長不禁就會疑惑了。那狐狸法則到底是什麼呢,讓我們去看看吧!小狐狸在經歷了這件事情後就長大了,因為他們學會了如何脫離父母獨立生存。當普特再一次看到自己的孩子的時候,他們已經變得更加健康強壯。在狐狸的世界裡,小狐狸是不能和大狐狸生活在一起的 ,他們一定要學會獨立生存。如果他們不知道如何獨立生存,將會被大自然無情的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