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達林·斯威特蘭和羅恩·施託爾伯格合著的《讓孩子學會思考》封面上有這樣一句話:"家長能教的最重要的事兒"。
這無疑引起了人們的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培養出信心十足、獨立自強和勤於思考的孩子尤為重要,只是很多家長並沒有太過在意。
東東正在饒有興趣的搭積木,到了最後關鍵的時刻,他似乎有些猶豫,不知道應該是用圓頂還是用三角頂。
一旁的媽媽看了他很長時間,直接拿了一個黃色的三角頂放在了東東搭的積木上,告訴東東房子都是三角頂。
可是東東卻有些疑惑,因為他明明在繪本上看過很多圓頂的建築物,似乎比三角頂的更漂亮。
他正在努力的回憶著,沒想到媽媽卻一把打斷他,把剛剛削好的蘋果拿到了孩子面前,催促著東東趕緊吃點水果。
東東是一個願意獨立思考的孩子,可是他的獨立思考卻一次又一次的被媽媽打斷。
因為在媽媽看來尤其讓孩子冥思苦想,不如直接幫他們選擇一個答案,這樣孩子不至於那麼苦悶,而且他們為孩子所做的決定也能直接達到成功的終點。
只是家長沒有想到的是,這恰恰剝奪了孩子主動思考的能力。
《讓孩子學會思考》的作者都是執業臨床心理醫生,其中一位是非常有名的治療師,另一位則是著名大學的副教授。
在他們的工作過程中,發現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會有意無意的幹涉孩子的思考,所以才寫了這本書,等於手把手的教大家如何幫助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無意識的陷入家長陷阱,這會讓他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遇到很多阻礙,無法正確的教育好孩子。
01常見的家長陷阱有哪些?
1、解救陷阱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困難,這其實正是對孩子的一種磨練,每當他們依靠自己的力量戰勝困難時,對他們而言便是一次巨大的進步。
但是有很多家長卻總是見不得孩子"受苦",他們一旦發現孩子遇到了阻礙,便會對孩子進行解救,讓孩子及時擺脫困境。
這自然會導致孩子產生依賴性,漸漸的他們會放棄努力,因為他們知道,父母永遠會在自己的身後為他們保駕護航,關鍵時刻更是會身先士卒。
2、壓力陷阱
孩子的壓力有一部分是源於自己,更多的部分則是源於父母。現在的父母最喜歡男拿孩子進行比較,他們會刻意忽視自己孩子身上的優點,甚至拿孩子的缺點和他人的優點相比。
當發現別人家的孩子更優秀時,便會不停的指責孩子,從而讓孩子背上壓力。
3、火速陷阱
父母為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對他們的要求往往是有求必應,而且會以最快的速度去滿足,捨不得讓孩子等待一分鐘。
但是眾多的實驗證明,延遲滿足將對孩子的發育更有利,父母可以滿足孩子,但是在時間上要把握分寸,火速滿足只會讓他們掉進陷阱,助長孩子的囂張氣焰。
4、給予陷阱
現在的父母經濟收入都有所提高,所以在孩子身上的花費也是非常捨得。
他們會不停的給予孩子,只要別人有的東西,自己孩子也一定要有,並不會去管這些東西是不是孩子真的需要的。
也許這真的是有錢任性,但是對孩子而言,卻無法從中得到絲毫的進步。
5、陷阱
這當然並不是指父母真的有罪,而是指因為各種原因,父母平時疏於對孩子的陪伴,這會讓父母的心裡很不舒服,覺得對孩子有所虧欠。
於是他們會想用其他的辦法去滿足孩子,但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並不是玩具,而是父母能夠抽出時間陪伴自己,所以身陷負罪陷阱,父母給予孩子的往往不是孩子想要的。
02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1、笑著面對困難
很多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會感到沮喪,這時家長便會自然而然的上前拉他們一把,很快孩子就會破涕為笑。
但是家長卻沒有考慮過他們能夠陪伴孩子多久,如果總是替孩子解決所有的困難,那麼以後孩子將如何面對生活呢?
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笑著面對困難,也許在尋求解決的過程中孩子會碰壁,但是只要他們堅持不放棄,願意開動腦筋去思考。
那麼在孩子的勇於嘗試之下,很容易形成好的思維模式,這會讓教育事半功倍。
2、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份子,可是很多父母卻習慣性的把孩子保護起來,不讓他們動手參與家庭中的任何事情,這很容易讓孩子變得自私自利,沒有責任感。
只有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讓孩子多考慮對方的處境,他們才會學會尊重他人,為他人著想。
3、教會孩子自食其力
即便再有權勢的父母,也無法保證能夠庇護孩子一生,與其被動地依靠他人,父母不妨培養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
當然這並不是一個輕鬆的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卻會收穫很多,這些都會變成孩子的財富,伴隨著孩子的一生。
4、讓孩子學會等待
在棉花糖實驗中,那些願意等待的孩子,最終得到了兩顆糖,而那些不願意等待的孩子,卻只能吃到眼前的一顆糖。
若干年後,實驗者對這些孩子進行了追蹤,發現那些願意等待的孩子,往往會有更高的成就。
因為在等待的過程中,孩子可以觀察,可以思考,這自然會為他們的成功奠定基礎。
5、過程重於結果
相信在很多人的眼裡,結果才是最重要的,過程可以忽略不計。但其實對於孩子而言,過程這是他們積累經驗的一種途徑。
如果孩子願意真正的投入到一件事情之中,那麼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這份體驗都是他們親身經歷的,是他人無可替代的。
這樣的收穫會讓孩子的很多能力得到提高,又何嘗不是一種成功?把獨立思考的機會還給孩子,這樣他們才會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