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從三個方面下手,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2021-01-08 寶寶知道

孩子不能一輩子都呆在父母的身邊並事事依靠父母,將來總是要獨立生活和工作的。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習慣,能夠使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觀念、看法、為人方式和處世準則,這對於他將來步入生活和工作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現實生活中,有的父母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從來就沒有想到什麼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慮、去想辦法、去解決、去處理的。當孩子遇上困難時,父母常常不加思索就幫孩子把困難解決了。慢慢地,當孩子再遇上困難時,自己也不願意思考,就指望父母的幫助。長此以往扼殺了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談不上解決問題的能力了。

在今天,我們已經處在「資訊時代」,處在「知識爆炸」時代,客觀上對每個人的思考能力提出了挑戰。凡是愈有思考能力的孩子,求知慾望就愈強,終身學習的能力就愈強,創造力就愈強。這種能力,使他能夠與時俱進,備受社會的歡迎。

思考好比播種,行動好比果實,播種愈勤,收穫也愈豐。一個善於獨立思考的孩子才能品嘗到金秋的瓊漿玉液,享受到大地賜予的豐收喜悅。正如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所說:「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比獲得知識更重要。」他還說:「不下決心培養思考習慣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樂趣。」父母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認清世界,體味人生,思考自己的未來。

人的思考能力是自己唯一能完全控制的東西,沒有正確的思考,就不會有正確的行動。那些成大事者都養成了勤於思考的習慣,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讓問題成為人生的難題。可以說,任何一個有意義的構想和計劃都是出自思考,思考可以支撐起人生。但敏銳的思維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而是需要嚴格的訓練和培養的。所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是每一位父母必須牢牢把握的家教關鍵,是諸多教子課題的「重中之重」。

一個孩子能否成才,最關鍵的還是在於從小能否進行有效的思考能力的鍛鍊。縱觀世界上那些有傑出貢獻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善於思考。

為孩子創造一個思考的氛圍

這對孩子形成獨特的個性,表現有創新意識的思維、舉動很重要。父母不能因為孩子太小、需要成人照顧而把他看成是成人的附屬品,要受成人支配。孩子也是一個完整、獨立的個體,應該允許他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空間。比如:允許孩子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存在,給孩子一塊由他自主「擺攤」的地盤,接受孩子對成人的合理建議,相信孩子們的每一次保證等。父母不妨與孩子一起逛博物館、動物園、科技館,和孩子一起閱讀或看電視,然後問孩子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只有保持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相處,平等生活,遇事互相探討,共同商量,讓孩子在平等的氣氛中長大,沒有拘束和壓力,才能有開放的思維、愉悅的心境,才會不時閃爍出創造的思維之光。

有句話說:「什麼樣的父母,教育出什麼樣的子女」,因此,在父母努力啟發孩子創造力時,不要忘了同時培養自己的創造力,使父母成為能欣賞創造力,並能與孩子的創造力互動的主力。父母不應該在孩子與孩子間製造競爭壓力,也不必為了培育創造力將家庭生活弄得緊張、沉重,更不必一改常態,變成嚴肅又過分認真的父母。真正成功的創造力培養者,是能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像個摯友般地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的舉止,知道何時給他掌聲,何時扶持他一把的人。他們是從來不嘲笑,從來不氣餒,沒有命令、沒有壓抑的人。

讓孩子學會思考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與交談中,要經常以商量的口氣,進行討論式的協商,留給孩子自己思考的餘地,要給孩子提出自己想法的機會。父母可根據交談內容經常發問,如:「這兩者有什麼關係?」「你覺得怎麼做會更好?」「你的想法有什麼根據?」等問題,以引起孩子的思考。對於已上學的孩子,可採用啟發式,誘導孩子逐步展開思考。當孩子在想問題時,父母不要太心急,應該留給孩子足夠的思考時間,尤其不要輕易把答案告訴他們。孩子答錯了,可用提高性的問題幫助他們思考,啟發他們自己去發現和糾正錯誤。

給孩子一個獨立思考的機會

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這句話說明了學習與思考的關係,它強調了思考的重要性。翻開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幾乎所有的科學人才都有超出常人的強烈好奇心,如居裡夫人、愛迪生、達爾文等,他們都是從幼年時期即有相當強烈的好奇心。當孩子頭腦中有疑問時,他們便開始一連串地問:「為什麼?」父母親如果正確引導,不壓抑他的好奇心,孩子的求知慾必定會越來越旺,因為孩子的好奇正是探究新奇事物的開始。

曾獲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銅牌獎及亞太數學奧林匹克銀牌獎的林英豪同學,從小父母就給了他許多思考能力的訓練機會。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經常問個不停,林先生夫婦常針對孩子的提問,教他一些常識,從日常生活中搜集教材,通過巧妙安排,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通常孩子有疑問時,林先生夫婦要他想一想,而不是馬上給他答案。偶爾遇到難解決的問題,稍一提示,孩子便想通了,如果真沒辦法,父母再告訴他答案。父母不妨經常提出些問題讓孩子去解決,讓他們從中多方思考、探索,尋求多種途徑和方法開拓思路,由各種解決問題的可能方法中,找出最好的答案來。

常常聽到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愛動腦筋,懶得思考。不知道各位父母朋友有沒有問過自己,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你給他思考的機會了嗎?如果不能確定,那就好好審視一下自己,爭取把孩子培養成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教育孩子成為一個獨立思考的人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引導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慢慢成長成為一個獨立思考的人,而不是按照我們自己所想的,按照我們的思考方式,書寫出我們所期盼的答案,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善於發現問題,能夠用自己所能理解的方式去找到答案
  • 如何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優秀父母一定要做好3點,很關鍵
    孩子是否具有獨立思考意識和能力,關乎孩子未來取得成就的大小。中國有句古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孩子現成的知識和技能,不如讓孩子學會自己獲取這些的能力。讓孩子學會思考,父母可以這樣做:1、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每個孩子也都有自主地和別人交流的願望,父母應該給孩子創造機會,讓孩子將自己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學會大膽地發出自己的聲音。
  • 《讓孩子學會思考》:獨立思考能力,是父母可以教孩子最重要的事
    對我來說,善於思考的品質太重要了。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一輩子陪著孩子,孩子們終究需要自己去面對、處理很多事情。與其到那個時候再去後悔,不如早點培養他自己思考的能力。 最近看的一本書,更是加深了我對這件事情的認同和理解。那就是美國的達林·斯威特蘭和羅恩·施託爾伯格合著的《讓孩子學會思考》。
  • 孩子不愛動腦思考?心理學家:了解四大法則,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思考賦予了人類在自然界的絕對優勢,那麼父母到底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呢?三、四大法則,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1.代入式情境法孩子不愛動腦思考,父母需要找到孩子喜歡的形式,比如,孩子喜歡聽故事,父母就可以利用孩子的喜好,讓孩子邊聽故事,邊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思維,讓孩子學會思考。父母還可以開展家庭趣味競賽活動,以有思考內涵的題目作為競賽內容,從而激發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主動參與進來,在參與的過程中自主動腦思考,感受到思考的樂趣和力量。
  • 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思考,是智慧的源泉。一個人如果不會獨立思考,即使成績優異,走向社會,也永遠只能走在別人後面,依靠著別人做事。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這樣的毛病,一定要提醒孩子改正,否則孩子可能會發展成一個人云亦云的人。只有善於獨立思考的人,才有可能取得卓越非凡的成就。 德國數學家高斯,是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在歷史上影響之大,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頓並列,有"數學王子"之稱。
  • 孩子太粘人,學會三個小妙招,讓他輕鬆學會獨立
    前言:三歲前的小孩特別敏感,也是安全感最薄弱的年齡,所以他們對父母的依賴極強。好像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們都希望從家人這裡獲取安全感和幫助,尤其是對媽媽的依賴更甚。甚至在這些孩子心中,媽媽就是"超人",是他勇敢面對外界的精神力量。
  • 《讓孩子學會思考》:獨立思考能力,是家長可以教孩子最重要的事
    美國的達林·斯威特蘭和羅恩·施託爾伯格合著的《讓孩子學會思考》封面上有這樣一句話:"家長能教的最重要的事兒"。他正在努力的回憶著,沒想到媽媽卻一把打斷他,把剛剛削好的蘋果拿到了孩子面前,催促著東東趕緊吃點水果。東東是一個願意獨立思考的孩子,可是他的獨立思考卻一次又一次的被媽媽打斷。
  • 父母在家如何給孩子進行蒙氏教育?建議從這3個方面下手
    就我個人經驗來說,我建議家長可以從這3方面下手! 以兒童為中心:要求父母要將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要幫孩子做決定,讓他們自己動手,自由支配生活,當然這是確保周圍的環境安全的狀況下。
  • 一套讓孩子學會獨立的秘笈
    雖然我們也知道不應該用催促和命令的語氣和孩子說話,要做個溫柔和藹的父母,學會不嘮叨。它是一本手把手教育孩子獨立的工具書,從最能支撐起孩子獨立思考的三個方面出發,給大人和孩子提供溝通技巧和訓練方法。利用這本書幫助孩子建立獨立思考模式時,大人也能學會怎麼與孩子溝通。
  • 讓孩子多動動腦筋,讓他學會獨立思考
    我們年輕的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能夠望子成龍,雖然我們都很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在很多時候通常都會給孩子多多的買一些有關智力的玩具,或者是一些拼圖,七塊板之類的,當然買這些東西的時候那是又經濟又實惠。對孩子的智力開發也是有一定的用處的,這倆孩子這麼雪畫片的時候,在剛開始的時候他並不怎麼會,但是在我和對孩子的幫助下,並且讓他慢慢的學會獨立思考,讓他學會動腦筋。對他的智力也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 父母在家如何給孩子進行蒙氏教育?建議從這3個方面下手
    就我個人經驗來說,我建議家長可以從這3方面下手!我在這裡把蒙氏教育中總結為3大要素、2個原則。這裡的3大要素指的是孩子、環境、成人。2個原則,1是以兒童為中心,2是不「教」的教育。以兒童為中心:要求父母要將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要幫孩子做決定,讓他們自己動手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學會放手,讓孩子獨立思考
    特裡薩·弗伊·迪吉若尼莫則參與創作了十幾部養育孩子方面的著作,是美國新澤西州威廉帕特森大學副教授,也是三個孩子的母親。接下來,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來共同探究「我能解決問題」法是如何操作及運用的。01當孩子因為得不到想要的東西亂發脾氣時,你會怎麼辦?當到了睡覺時間,孩子卻還坐那裡玩耍或看電視,你該怎麼說?
  • 學會獨立思考🤔
    一直認為對於從小教育條件差的孩子來說,未來能不能改變就靠自主意識覺醒的早晚了,說白了還是獨立思考。一聽到獨立思考這種話,都覺得這有什麼,我早就會了。並不是說不聽別人的話就叫獨立思考,而是你的思考問題的方式,行為已經不知不覺完全復刻了父母的,其實並沒有跳脫出來。
  • 孩子沒主見、做事被動,是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表現,父母重視
    事實上,太聽話的孩子身上往往有一些缺點,例如,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相對來說會比較差,因為他們平時習慣了聽別人的安排,所以缺少自己獨立思考的意識。這類型孩子的父母,平時就需要使用一些小技巧,來激勵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習慣,培養他獨立思考能力了。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她認識到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有些不妥,應該讓孩子獨立思考一下,然後引導她如何解答,這樣孩子才會記住。 一次,孩子又叫媽媽幫她答題,媽媽讓段雪雁先思考一下,她卻說:「我不會想,你還是把答案告訴我吧。」孩子的媽媽後悔自己沒有從最初就教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 孩子遇事慌神缺乏主見,父母學會這3個策略,讓孩子自主獨立
    、拖拉,常常需要父母的督促,一遇到事情的時候就會慌神,直接選擇求助父母,不自己思考,這樣的現象,歸根結底,就是孩子缺乏了獨立自主的能力。、不拖拉為什麼大家都想讓自己的孩子獨立呢,因為不管如何,孩子最終都要長大,脫離父母的庇護,自己面對所有的事情,所以父母就必須讓孩子長大以後擁有獨當一面的能力,就要從小培養這個孩子的獨立性,這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發展。
  •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
    兒子又耷拉個腦袋想:讓他們石頭剪刀布誰贏了誰先玩媽媽:對嘛,媽媽平時是不是這樣的,再想想還有沒有?兒子想了一下:不知道了媽媽:可不可以把你的玩具給一個小朋友玩,然後再交換玩兒子點了點頭:嗯,可以媽媽:記住,遇到問題,你要學會先自己想辦法,多想幾個辦法,實在沒辦法了,再向別人求助,知道了嗎?
  • 娃獨立思考能力欠缺?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
    21世紀的孩子們可以說是非常幸福的,沒有什麼壓力,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導致許多孩子依賴性很強,什麼都依靠父母包辦,獨立生活能力非常弱。而追究其原因,導致孩子獨立性差的罪魁禍首還是來自於父母的錯誤教育方式,過度的溺愛孩子,孩子也認為理所當然。娃獨立思考能力欠缺?
  • 讓孩子真正成長,父母從4個方面學會放手,把成長的權利還給孩子
    很多父母習慣於做孩子的「保護傘」,處處護著孩子,生怕孩子受到一點「風吹雨打」,這樣會讓孩子失去獨立成長的空間,錯失學習自控力的良機,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需要不斷自我體驗、自我負責的過程,只有父母學會放手,孩子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
  • 獨立思考能力是娃必學課程,卻常被父母忽略,6種方法幫娃改善
    可真等到孩子長大了,才漸漸發現了不對勁:孩子不管做什麼都人云亦云,毫無自己的主見。這是典型的孩子欠缺獨立思考能力的外在表現。當然,這也暴露出了很多父母不一定能意識到獨立思考能力重要性的問題。曾有一位知名校長說過:「學生在學校裡求學,最重要的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學會怎樣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