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興教授在《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刊發學術文章

2021-02-08 馬院之聲SDU

文章認為:現代化催生政黨政治,政黨政治主導現代化政黨政治與現代化的共生與互動,是近代以來人類文明演進的大邏輯。中國現代化的客觀性內蘊政黨政治的歷史必然性,其民族性與時代性則賦予中國政黨政治成長的社會主義規定性及其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百年以來,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主題牽引下,中國社會主義政黨政治在中國革命進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現代國家建構的宏闊實踐中,以鮮明的「根本性的價值定位」「前提性的理論引導」「主導性的制度支撐」「目的性的價值牽引」以及「關鍵性的政治保障」,將自身價值與中國現代化融為一體並發揮統領性的主導作用,以最深層次的價值追求、最獨特的實踐特徵和最顯著的文明貢獻,深刻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贏得了中國社會奮力走向現代化的歷史性巨變,進而深度影響了世界格局的時代性變遷。這既是社會主義政黨政治與中國現代化互動的經驗集成與理論創造的核心標識,也是把中國共產黨建設成為世界強大政黨、從而把中國建設成為現代化強國的關鍵支撐和價值引導。


文章指出:近代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歷史性轉型,內蘊社會主義政黨政治在中國發展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百年以來,中國現代化走過了不同歷史場景,經歷了各種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長,為救亡與革命歷史洪流中的多元政治主體競相發展、如何把握住現代化發展「中國之命運」,提供了歷史檢驗的實踐空間。無疑,這在本質上更是歷史與人民對中國社會現代化進程的政治引導機制的重大選擇過程。把握命運的必然性才是自由的,才能按照客觀規律展開歷史性活動。中國共產黨主導的社會主義政黨政治與中國之命運相一致並能順向發展的關鍵,就在於從歷史規律意義上真實且自由地引導了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隨著中國現代化的歷史性推進,中國社會主義政黨政治呈現出相應的價值指向和實踐內容,從而構成了為民族謀復興、為國家謀富強、為人民謀幸福、為世界謀大同的內在發展邏輯。中國現代化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及其為人類文明發展所提供的中國經驗,進一步彰顯了中國社會主義政黨政治的科學價值。


文章強調:社會主義政黨政治作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價值載體與實踐形態,由社會主義現代化喚起並為之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內在驅動社會主義政黨政治經由「量」的擴張與「質」的躍升,不斷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社會主義政黨政治的歷史性推進,以生產力革命和交往革命引起的生產力普遍發展和世界交往的普遍發展為前提,由建立在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運動基礎上的文明進步與「世界歷史」互動規律所支配,由人的徹底解放和全面發展所表徵的現代化精髓所定義。社會主義政黨政治的內在規定性是人的社會本質及其價值彰顯,外在規定性是人類政治文明多樣並存及其優勝劣汰。


《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並主辦,主要刊發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最新和最重要的學術研究成果。《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創辦以來一直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是中國大陸地區最權威的人文社會科學綜合類英文學術期刊。該刊關注世界發展趨勢,面向海外讀者介紹中國學者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面的學術成果,傳播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理論動態和學術研究信息,既是向世界各國推介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學術窗口,也是將國內學者推向世界的文化橋梁,對繁榮和發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傳承中華優秀文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關焦點

  • 上海大學文學院徐有威教授在《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發表論文
    剛剛出版的《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2020年第2期,刊登了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上海大學中國三線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有威教授的英文論文 Exploring New Frontier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A Case Study of Third
  • 傅謹教授《20世紀中國戲劇史》英文版第一卷出版問世
    近日,由中國戲曲學院傅謹教授著述的《20世紀中國戲劇史》英文版第一卷出版問世。此書是由英國著名的羅德裡奇學術出版社(Routledge)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聯合出版,譯者為上海大學著名教授張強,並且得到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的資助。該書英文版第二卷也即將出版。
  • 《文史哲》雜誌英文版創刊號首發
    主編王學典表示,《文史哲》英文版的創辦初衷是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為中外學術界搭建溝通對話之橋。  《文史哲》英文版與歐洲著名學術出版社博睿(Brill)合作推出。《文史哲》英文版執行主編王心揚介紹了創刊號的相關情況,並就中國學術期刊英文版的前景做相關討論。
  • 《中國社會科學》2015年各單位發文量排名公布
    學者認為,這些學術活動倡導對中國問題的關注、推動中國特色學術話語體系建設、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範式創新,展現了「《中國社會科學》令人欽佩的責任擔當」。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推動中國學術闊步走向世界從學術層面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是中國學術界責無旁貸的時代使命。
  • 《非均衡的中國經濟》英文版首發式暨厲以寧教授專題報告會舉行
    12月5日,厲以寧教授著作《非均衡的中國經濟》英文版首發式暨厲以寧教授專題報告會於光華管理學院阿里巴巴報告廳舉行。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於鴻君,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副主任楊慶存,調研處處長陳文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助理、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社長蔡劍鋒及外研社、施普林格出版社編輯代表出席首發式。北大師生代表、新聞媒體也參加了首發式。
  • 南哲新聞|洪修平教授英文版禪學專著在海外出版發行
    洪修平教授英文版禪學專著在海外出版發行我校哲學系洪修平教授的禪學專著《禪宗思想的形成與發展》英文版《Chan-Buddhist Philosophy: It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作為國家「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
  • 我校比較文學研究所郭爾雅老師在《社會科學研究》上刊發文章《從...
    《從東亞學視域看日本的倭寇史研究及倭寇文學》發表於期刊《社會科學研究》,ISSN:1000-4769,CSSCI,文章刊發在2020年第2期。 摘 要: 歷史上涉及中日韓三國的倭寇事件,既是倭寇對中國朝鮮的掠奪行徑,也構成東亞古代海洋史、戰爭史、經貿史的重要環節,進入20世紀後更是成為東亞史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並進一步延伸到文學創作與文學研究領域,無論是在日本還是在中國,都出現了較大規模的倭寇題材的文學藝術作品。
  • 歡迎訂閱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報刊
    》、《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歷史研究》、《國際社會科學雜誌》(中文版)、《中國社會科學報》現面向社會火熱徵訂。本報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編輯出版,面向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和愛好者的大型理論學術報紙,是新中國成立60餘年來第一份全國性哲學社會科學專業、理論學術報紙。
  • 莊孔韶教授《銀翅》英文版出版發布會在京舉行
    從《金翼》到《銀翅》英文版:印證中國人類學70年發展 莊孔韶教授《銀翅》英文版出版發布會在京舉行 2018年11月15日 13:2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龔詩堯 趙徐州 曾江 字號
  • 葉瀾教授專著《回歸突破:「生命•實踐」教育學論綱》英文版發布
    該書自2015年出版以來,先後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在國內外理論與實踐界引起越來越多的研究和交流興趣,並在中華社會科學基金支持下,於2018年面向世界發行英文版。原創的中國教育學向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這標誌著中國教育學開始走向世界,而不是只從西方「引進」。
  • 《中國社會科學》中英文版獲「2019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10月28—29日,「2019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本屆論壇由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 《測繪學報(英文版)》被「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全文收錄!
    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2020年4月,經《中國知識資源總庫》編輯委員會審核同意,《測繪學報(英文版)》(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簡稱JGGS)被「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全文收錄!
  • 「中國夢與中國發展道路研究叢書(英文版)」新書發布
    人民網北京10月24日電 19日上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與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在2016年德國法蘭克福書展上舉辦了「中國夢與中國發展道路研究叢書(英文版)」新書發布會。
  • 三亞學院兩位教授入選「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23日消息(記者 劉麗萍 通訊員 徐瀅)近日,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發布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研究報告:基於中文學術成果的評價(2020版)》。
  •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怎麼建?學術期刊的責任和使命是什麼...
    江蘇省社科聯主席、南京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張異賓致辭表示,學術期刊是學者的成長搖籃,記錄了每一位學者從講師到副教授再到教授的成長過程。所有的學術期刊的編輯老師在長期的工作中,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他們每一點細小的工作匯聚起來支撐著中國的學術進程。期望學術期刊成為中國學術的引領者,以戰略眼光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建構。
  • 學術我院張淑芳教授在 《中國社會科學》2016年第8期發表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2016年第8期發表了我院張淑芳教授撰寫的學術論文《行政法治視閾下的民生立法》。
  • 《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刊發期刊主編:尊重作者,未改標題
    哲學學者韓東屏的一篇文章引發社會輿論廣泛討論。在一份最新聲明中,韓東屏表示「很爛」並非髒話,自己靜候有人寫說理性文章反駁。12月19日下午,刊發韓文的《江蘇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主編李義良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學報剛剛由單月刊改為雙月刊,每期平均刊登15篇左右的文章。
  • 《中國社會科學》稿約函
    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投稿須知   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熱誠歡迎海內外作者向《中國社會科學》、《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和《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投稿。六、稿件一經採用,編輯部即會向作者支付稿酬,寄送樣刊,《中國社會科學》《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兩刊出刊後還會將其編入《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系列資料庫及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平臺等資料庫,編入資料庫的著作權使用費包含在編輯部所付稿酬之中。七、本社對所刊登的稿件享有《著作權》法規定的著作權。
  • 三聯書店與博睿學術出版社籤約《祖宗之法》英文版
    人民網北京8月23日電 昨日,第二十五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隆重開幕。當日下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有限公司在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展區內舉辦了本屆圖博會上的第三場活動,與博睿學術出版社籤約《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英文版。
  • 賀雪峰|本土化與主體性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的方向——兼與謝宇教授...
    謝宇教授認為,當前中國社會學議題本土化已經完成,再提議題本土化就沒有意義了,「中國社會學面臨的實際問題並不是議題的西方化或美國化,而是缺乏判斷議題學術價值的長遠意識。中國社會學不必為突出本土化特徵而束縛研究選題,更不必去爭論這些議題是中國的還是美國,而應當關注議題本身在中國長遠而非眼前的學術價值和潛力」。退一步,如果說議題本土化是合理的話,那麼,中國社會學在選擇本土議題時,應該選擇哪些本土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