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註定會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一場疫情改變了幾乎所有人的生活軌跡,太多人的生活節奏被打亂,太多的計劃規劃被擱淺,更有太多人的命運或許從此被改寫—比如2020年的高考考生!
我想說,今年的高考與往年一定會有相當大的不同,這種不同足以改變太多人的命運,這改變有可能是好,但是也不排除負面的影響!
其實說到影響,講到疫情本身,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種客觀存在,也就是說,我們還不能斷言說因為疫情就一定會有影響,其實最終之所以產生影響,過程當中一定是有推手的,而對於多數孩子來說,這個推手就是家長:
需要明白的是,面對疫情,不同的人心態一定會是不同的,這裡面當然也包括孩子,可以想像,一個因為疫情而惶恐,方寸大亂的孩子,面對一個積極導向的家長和一個負面情緒傳導的家長,結果當然會大不相同!
想讓孩子成功,成才,有一個人的育兒經必須去學習,他就是「一門三院士,九個兒女九棟梁」的國寶級學者——梁啓超。九個孩子全都成大器,都在各自領域有著非常高的建樹,這可不是那些一個孩子成功的偶然經驗可以相媲美的!
為什麼梁啓超的孩子就都能成功呢?要知道雖然他是大學問家,但是要知道他社會事務繁雜,幾乎不可能有太多時間去對孩子們進行精心的教育,但是反倒是這種不教而善的教育,加值得我們去反思、學習與借鑑!
梁啓超育兒經裡,我覺得有一條是孩子們成功成才的最重要因素:
梁啓超的基本思路是:遇到失敗或挫折首先要平靜地接受,任其自然;其次要看作是磨鍊自己的好機會,妥善尋求解決的辦法,在克服困難中更上一層樓。
當大女兒梁思順和女婿周希哲遇到失去工作的麻煩時,梁啓超致信解勸說:「現在處這種困難境遇正是磨鍊身心最好機會,在你全生涯中不容易碰著的,你要感謝上帝玉成的厚意,在這個當口兒做到『不改其樂』的功夫才不愧為爹爹最心愛的孩子哩。」
結合梁啓超先生成功挫折育兒經,成功的父母少應該能夠做到以下幾點:
1、家長自身在面對疫情時的情緒一定要超乎尋常的平靜!
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了太多的雞飛狗跳式的家庭教育現狀,平時母慈子孝,提到學習則上躥下跳,更有甚者,很多的父母言必稱疫情,每次在批評教育孩子時候都少不了會提及疫情,比如:
等等諸如此類的語言,可以說是句句扎心、透徹心扉!然而不得不說,這樣的灌輸,最終帶來的可能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孩子的壓力一直在膨脹,無處抵消!本來可能孩子一直在暗暗的自我減壓,不想因為這次疫情的影響,對自己的高考造成太大影響,但是經不住父母天天像唐僧一樣提起來,所以想要淡忘都做不到!
所以說各位家長,面對挫折,面對疫情,你就是孩子的風向標與導向杆,你的情緒、你的態度、你的心情一定會影響到的孩子,而這樣的時刻,這樣的影響一定是負面且不可逆的!
二、事事走在孩子前面,不要做馬後炮,行為引導遠勝無聊嘮叨!
「家長版」曾經在天津市63中學及南開區華寧道小學共發放了300份調查問卷,進行了有關「你喜歡什麼樣的家長」的問卷調查。在「你的父母嘮叨嗎」的一項調查中,有51.5%的小學生、68%的初中生和72.4%的高中生表示父母很嘮叨。
通過上述調查,我們可以看到對於父母的嘮叨,讓很多孩子煩不勝煩,但是關鍵問題在於很多的家長並意識不到自己愛嘮叨的毛病,隨時隨地的嘮叨,還以為是對孩子的愛,實際上可能對於孩子來講,已經成為了噪音般的存在!
雖說很多父母嘮叨的本意是為了孩子好,但是不得不說,不恰當的過度的嘮叨其實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無效的教育方式,一種教育模式的好壞,不是說我們覺得好與壞,一定是由接受方,也就是我們的孩子說了算!如果對於孩子來說,根本就聽不進去,這肯定就是沒有效果,既然沒有效果,說了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因此對於父母來說,面對即將參與高考的孩子,不妨先從控制住嘮叨開始:
高考關乎的可能是孩子未來一生的命運,正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裡,越是這個時候,家長的教育越是要注意細節,跟孩子交流儘量精簡,更要突出高效,那些你想說但是孩子不想聽而且可能說了也沒多大意義的話,最好還是學會放下,其實2020高考更多的可能是對家長的一種考驗,家長成功了,孩子就一定可以正常發揮,否則,心態這一關都過不了,談何高考必勝呢?